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534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师说》练习题1

河南省洛阳市回民中学高中语文《第12课师说》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

2、多音字辨析

读:

dòu(句读)相:

xiāng(相互)传:

zhuàn(经传)

dú(读书) xiàng(丞相)  chuán(传说)

3、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4、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今义:

句读之不知古义:

今义:

小学而大遗古义:

今义:

吾从而师之古义:

今义:

今之众人古义:

今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今义:

5、解释加横线的重点实词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是故无贵无贱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圣人无常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6、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并解释

吾从而师之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3、士大夫之族,曰弟子曰师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其皆出于此乎?

2、生乎吾前:

3、固先乎吾:

 

1、耻学于师:

2、其皆出于此乎?

3、于其身也: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不拘于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惑而不从师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

8、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不拘于时,学于余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而耻学于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

曰: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

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

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

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壁

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

考虑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

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

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

亦作

“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

样的感慨。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名言警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吾师道也,?

是故,,,。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其皆出于此乎?

4、,

,,,,吾未见其明也。

5、孔子曰: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师说》练习参考答案

一、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作助词,

可译为“的”作助词,可译为“的”

译为: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作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翻译时可去掉译为: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种情况吧?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可去掉译为:

我是向老师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用在主语“其年”和谓语“先后生于吾”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即取消句子独立性)译为:

古代那种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为:

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之”用在主语“人”和谓语“无惑”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译为:

(古代那种)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可以知道了。

“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复”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作助词,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可去掉

译为: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为:

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帮助他)学习书中的句读的,不是我所说的能够传授那些大道理,解决那些疑惑的。

作代词,代人,可译为“他”、“他们”,或根据语境灵活地译出来

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为:

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他。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作代词,代事物,可根据语境灵活地译出来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为: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但)不被时俗限制,向我学习。

作代词,复指主语,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翻译时可去掉“之”复指“六艺经传”,翻译时去掉了。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

译为: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13、士大夫之族,曰弟子曰师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为:

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他。

“之族”中“之”

译为“这”,“族”译为“一类人”,“之族”即为“这类人”。

1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郯子这类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译为:

“之徒”中“之”译为“这”,“徒”译为“一类人”,“之徒”即为“这类人”。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只是指示代词,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人称代词,他们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人称代词,他们的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1、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2、生乎吾前:

介词,表时间,在

3、固先乎吾:

介词,表比较,比

1、耻学于师: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2、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3、于其身也:

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4、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表示比较,比

5、不拘于时:

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

1、惑而不从师转折连词,却

2、犹且从师而问焉顺承

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修饰

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他

8、特殊句式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被动句】不拘于时

【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介词结构后置句而耻学于师

二、文言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中考查的文言实词在中学所有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

在具体的语境中也有一些推断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推断,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断,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

推断等。

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

《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