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49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docx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3、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不是过时了?

为什么?

不过时;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这一事业任重道远,是新形势下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更伟大、更艰辛的长征。

长征所播下的革命火种将继续结出累累硕果,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途上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所以长征精神不会过时,必定薪火相传。

4、 你认为重走长征路有何现实意义?

答: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和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了解民风民俗,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利于激励青年一代努力学习,奋斗拼搏,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同舟共济、全心全意全人民服务的精神。

5、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学习中:

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立志报国

生活中:

艰苦朴素、团结友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为什么必须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答:

长征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

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单元总结:

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

答: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和文化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做了行动上的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革命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主力

人民大众

人民大众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群众基础

群众发动不充分

广泛发动群众

革命前途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原因:

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根本原因);

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略造成可乘之机。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2、时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3、借口:

柳条湖事件

4、结果: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使东三省沦亡。

5、影响: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6、国共的不同反应:

国民党:

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共产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抗击日军

二、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1、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民族危机严重;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2、意义:

掀起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3、向一二九时的学生学习什么?

答:

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为民族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斗争精神。

三、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推动。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2、目的:

逼蒋联共抗日

3、性质: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4、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主张。

5、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国民党中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操。

杀蒋可能导致日本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7、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它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8、时局转变的关键中的“时局”指什么?

国共分裂对峙

问题1:

从西安事变事件中,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

答:

以民族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问题2:

西安事变前后中国社会状况的变化及说明的问题

变化:

①两党的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②国内斗争形势由以内战为主转向以抗战为主;③抗战范围更加广泛,人民抗战的热情更加高涨。

说明:

①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危亡关头,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②任何阶级、任何党派和团体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③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并日益走向成熟。

第19课 全面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时间、地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2、日方借口:

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

3、我方情况:

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4、目的:

为全面侵华制造借口

5、影响: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军民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过程:

①、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②、蒋介石庐山谈话——准备抗战

③、改编军队:

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新四军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意义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有利于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保证了抗日战争走向胜利

3、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需要我们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社

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安定维护世界和平

三、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林彪)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丈,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问题:

七七事变后和九一八事变后的时局有什么不同?

1.日军:

已由局部进攻发展为全面进攻。

2.中共:

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国民党军队:

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第20课血肉筑长城

一、南京大屠杀

1、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据战后远东军事法庭统计六周内共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2、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答: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3、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真相,其目的是什么?

答:

掩盖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法西斯势力抬头的表现

4、为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做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做些什么?

答:

我们应该时时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尽力地去维护和平。

二、主要战役

1、台儿庄战役:

1938、李宗仁

意义: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有力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重大胜利李宗仁国民党

2、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彭德怀

①、背景:

日军对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并疯狂扫荡

②、目标:

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③、意义:

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音乐家: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美术家:

徐悲鸿《愚公移山》《徯我后》

科学家: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海外华侨:

陈嘉庚

问题:

在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各行各业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

请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他们各以哪种方式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具有怎样伟大的精神?

答案:

方式:

①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和画家徐悲鸿,分别用自己的创作为抗战发出怒吼,激励了人们的抗战斗志。

②侯德榜等科学家坚持民族气节,在抗日的艰苦环境中,发奋攻关,为振兴民族工业做出贡献。

③抗战爆发后,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心系祖国,以赤子之心,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

精神:

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精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第22课抗日战争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七大”

1、背景:

国际上:

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

国内: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根据地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2、目的: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问题

3、时间、地点:

1945年 延安

4、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通过新党章,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

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字仪式,抗战结束。

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战略上有力的配合和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四、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从性质来看,中国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④、世界人民和爱国华侨的援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

五、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苏联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

六、抗战精神的内涵

坚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

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七、单元感悟:

“凝聚产生力量,合作诞生希望”。

在国家危难之时,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

任何阶级、任何党派和团体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

问题:

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战争的结果一胜一败。

据此回答:

(1)这两次战争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答:

甲午中的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答:

甲午中的战争失败是因为清朝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正_处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经济军事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是因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全国各界人士,爱国华侨的支持;日本经济的衰退,其他战场对日本的牵制。

(3)两种结果对中国历史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