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7—2018学年(上)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2017.11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C.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
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2006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回大陆时参拜了连氏宗祠。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选官制
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井田制 D.行省制
4.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5.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6.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小明的妈妈在家中摆起了香案,供奉家人的祖先。
这一风俗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7.商朝人崇信多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使商朝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②商王借此强化了王权
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④使商王决策失误,导致亡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9.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这一制度形成于(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指( )
A.秦朝的郡县制 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2.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以法治理国家
13.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九卿
14.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15.我国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
16.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唐 D.元朝
1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8.史书记载:
“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
”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
A.中书门下枢密院 B.三司枢密院
C.中书门下三司 D.中书省枢密院
19.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 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
20.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A.专制统治的需要 B.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C.国家统一的需要 D.统治者权力相互平衡的需要
21.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22.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23.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下列事件属于近代中国民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事件是(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 ③刘永福黑旗军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反映的是( )
A.清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率黑旗军在台湾抗击日军
26.《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27.“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使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8.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29.19世纪末的民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杀尽东洋兵,再跟大清闹”,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斗争( )
A.体现出朴素的反帝精神 B.完全认清了封建政府的反动本质
C.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D.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30.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二.材料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20分)
31.(10分)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
“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
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战争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
①
英国
②
③
④
⑤
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⑥
⑦
日本
⑧
⑨
1900年—1901年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9分)
(2)根据表格栏目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
(1分)
33.(20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377年到1904年间获取进士的人中有42%来自下层社会。
这种流动作为一种吸纳机制,增强了社会结构的弹性,并有利于对社会的驾取与整合。
有学者把科举制度看作是古代联系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
科举制度的废除导致四民社会的解体与封建等级制的消亡,提高了农工商的地位。
人们纷纷从“读书做官”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开始走向广阔的社会。
1910年江苏省旧式士人从事实业者占比30.4%,新学堂毕业生与归国留学生从事实业者更是占比37%。
一些士大夫开始办厂经商,如状元出身的孙家鑑、张春等在各地F击续投资办厂。
科举制废除后各级各类学堂的大期実兴办,特别是女子教育的出现,扩大了教育对象。
此外,新式课堂教学中逐步采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儒家经典只占27.1%,而数理化等新知识却占72.9%。
这大大便利了近代新式教育的普及。
——杨齐福《科举制度的废除与近代社会的转型》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度在古代社会发挥的作用。
(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废科举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10分)
厚外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2017.11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正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分封制”、“郡县制”等,可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关于分封制,可知,从长远来看,而且周朝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的,分封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的。
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其余BCD三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祭祖的习俗、“认祖归宗”的情结都是源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宗法制作为一个制度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宗法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建邦”自己的亲戚,以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达到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的目的。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但嫡长子继承制不是分封制的核心,故选B项,排除D项。
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不能进行直接管辖,排除A项。
C项与分封制无关,排除。
5.【答案】B【解析】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借助这种手段主宰国政,这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6.【答案】B【解析】春节等传统节日不少家庭祭祀祖先与西周初确立起的宗法制有密切的关系。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主要特点。
宗法制在以后,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7.【答案】D【解析】商朝亡国是因暴政而亡,并非神权与王权结合这一特点导致决策失误而亡国,排除④。
选D项。
8.【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制把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拱月”,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
9.【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才得以形成,所以,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形成于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垂直管理地方的一个重要制度,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
10.【答案】C【解析】②是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在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皇位独尊,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和地方官吏均由皇帝任命,没有独立性,因此①③④正确。
11.【答案】A【解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是中枢权力机构,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不利于垂直管理,排除B项;A.D两项,A项最早体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2.【答案】C【解析】东周以来政治上的主要弊端就是实行分封制,最终导致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太大,不听命于周王朝,所以秦朝针对东周的这一弊端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御史大夫具有监察职责。
1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是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共同的策略,例如,唐朝的是三省六部制就是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1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元朝是我国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设立了行省制度,所以,我国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元朝,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天仍然在推行的省级行政机构。
1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能提高行政效率,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但是,三省六部制度的本质却是皇帝加强皇权、分割相权的一个产物,所以既要看到三省六部制度的优点,更要看到三省六部制度的本质。
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正确。
18.【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宋代掌握行政、军事两大权力的中央机构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故选A。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明代废除丞相,设立了内阁,A属于秦代,C属于宋代,D属于元代。
20.【答案】A【解析】在中国古代采取任何政治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21.【答案】A【解析】军机处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无决策大权,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旨意。
22.【答案】A【解析】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23.【答案】D【解析】军机处无决策权,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抓住“中国民众”“自发”等词。
2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湖湘子弟”“玉关”等信息可得出B项为正确选项。
26.【答案】C【解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亚洲的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
而随着这一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到中国是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标志的,因为列强从中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
27.【答案】C【解析】丘逢甲《往事》表达的是失去台湾的心情,而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以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8.【答案】C
29.【答案】B【解析】从民谣中得知讲述的是义和团,他们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也因为他们没有认清请政府的反动本质,最后被消灭。
30.【答案】B【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难看出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口号。
依据民谣可知,其斗争矛头直指西方列强,并由“皇上”一语,可知该运动不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
由此可判断B项正确。
A项承担双重革命任务,既反封建又侵略;C项以推翻清政府统治为目标,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D项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31.【答案】
(1)时期:
战国时期(2分)
职权:
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4分)
(2)变化:
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2分)
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
(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时间,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可知丞相制度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第二小问主要职权,依据材料一,由“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得出,参议政事;由“出则监察而量是非”,同时也监察百官。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二“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六部)直接由皇帝指挥”,可见朱元璋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第二小问直接影响,一方面彻底解决君相矛盾,带来皇权高度集中;同时没有丞相的辅助,也使得皇帝政务繁杂。
32.【答案】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战争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1840—1842年
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法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840—1900年(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1分)
(阅卷时要注意学生在时间范围、国家类型等方面叙述是否准确)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历史上列强历次侵华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3.【答案】
(1)作用:
拓宽了官员选拔范围,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或社会流动);为统治提供高素质人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宣传和维护儒家学说正统地位;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
(10分)
(2)影响:
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平等;有利于培养实用性人才;推动近代实业(或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兴起,教育范围扩大;促进男女平等(促进女性解放);使教育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有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或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加速了清王朝的瓦解,有利于思想解放。
(10分)
【解析】
(1)据材料“在1377年到1904年间获取进士的人中有42%来自下层社会”可得拓宽了官员选拔范围,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据材料“这种流动作为一种吸纳机制,增强了社会结构的弹性,并有利于对社会的驾取与整合。
有学者把科举制度看作是古代联系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并结合所学可得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或社会流动);为统治提供高素质人才;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据材料“是维护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及所学知识可得有利于宣传和维护儒家学说正统地位;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
(2)据材料“科举制度的废除导致四民社会的解体与封建等级制的消亡,提高了农工商的地位”可得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平等;据材料“人们纷纷从‘读书做官’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开始走向广阔的社会”可得有利于培养实用性人才;据材料“1910年江苏省旧式士人从事实业者占比30.4%,新学堂毕业生与归国留学生从事实业者更是占比37%。
一些士大夫开始办厂经商,如状元出身的孙家鑑、张春等在各地陆续投资办厂”可得推动近代实业(或工业)的发展;据材料“科举制废除后各级各类学堂的大期実兴办,特别是女子教育的出现,扩大了教育对象。
此外,新式课堂教学中逐步采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儒家经典只占27.1%,而数理化等新知识却占72.9%。
这大大便利了近代新式教育的普及”可得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兴起,教育范围扩大;促进男女平等(促进女性解放);使教育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有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或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加速了清王朝的瓦解,有利于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