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460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

《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笔记.docx

西方经济学笔记

西方经济学(笔记)

2009级经济管理专业曾庆群

第一章经济学导言

1、节省或效率是通过选择来实现的,因为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选择是必要的。

2、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谁做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做出决策。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理论

1、需求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该市场上的全体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其影响因素有:

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第二,消费者收入;第三,相关商品价格(互补品与替代品);第四,消费者偏好;第五,消费者价格预期;第六,消费者人数。

2、供给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第一,产品自身的价格;第二,生产技术水平;第三,生产要素价格;第四,相关产品价格;第五,生产者价格预期;第六,厂商的数量。

3、弧弹性公式为:

Ed=[(Q2-Q1)/(P2-P1)]×[(P1+P2)/(Q1+Q2)](注:

P价格,Q需求量)

4、影响需求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产品的可替代性;第二,产品的需求强度;

第三,产品的使用时间;第四,产品的支出比例。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灵敏度。

与需求价格弹性一样,需求收入弹性也有点弹性和弧弹性之分,但与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需求收入弹性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经济学根据需求收入弹性对产品进行分类。

产品的需求量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减而同向变化,即收入弹性为正的产品称为正常产品;如需求量随消费者收入增加而反方向变化,即收入弹性为负的产品称为劣等产品。

在正常产品中,收入弹性Ed>1的产品,即需求量的变化率大雨收入变化率的产品,称为奢侈品;而收入弹性Ed<1的产品,也就是需求量的变化率小于收入变化率的产品称为必需品。

6、支持价格,是指为了避免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太低而损害生产者的利益,政府对产品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如:

最低工资和农产品保护价。

7、限制价格,是指为了避免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太高而损害生产者的利益,政府制定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其一般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

经济学把消费者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

总效用:

是特定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P40-41)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

(P40-4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随商品消费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越小,甚至为负。

3、基数效用论的概念:

效用是可以用单位来计量其大小的,正如重量可以用千克来计量一样;不同商品的效用和同一商品各单位的效用是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的。

序数效用论的概念: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既不能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消费者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4、消费者如何均衡?

(1)消费者均衡时指在预算收入、商品价格、货币效用以及消费偏好的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把有限的收入合理而充分地用于各种商品的购买或消费选择上,以获得最大效用。

简而言之,消费者均衡就是特定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2)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

人们用全部收入购买多种商品,用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且都等于货币自身的边际效用。

5、无差异曲线:

(1)定义:

对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根据偏好程度,消费者总能把它们分成各个系列,各个系列之间的组合是存在偏好差异的,而同一系列内的组合的偏好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就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系列。

(2)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第二,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出;第三,无差异曲线之间不能相交。

6、消费约束线:

(P49~50)

如果消费者要选购两种商品,在消费预算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他充分使用其购买预算所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组合点的轨迹,就是消费约束线。

7、恩格尔在统计研究中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

这种已被上百次研究所证明的理论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食品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很明显,随着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有降低的趋势。

据此,经济学把恩格尔系数作为衡一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志: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越贫穷。

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数值,大体上将居民生活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四个阶段:

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49%为小康,30%以下为最富裕。

第四章厂商的生产和成本理论

1、什么是生产四大要素?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2、什么是生产、生产函数?

(1)生产时指厂商为了获得利益,把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以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活动。

从纯技术意义上讲,生产就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2)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某个厂商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与获得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其简化式为:

q=f(L,K)(其中L为劳动,K为资本)

3、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其他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等额地连续增加一种变动要素,产出的增加一开始可能会上升,但超过一定点后,等量增加该种变动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就会下降,甚至变为负数。

(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第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建立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从物理学或生物学规律中推导出来的;第二,这一规律适用于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固定不变的生产,而不适用于所有要素都能够调整的情况;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以生产技术严格不变为假定的,它不能预测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增加单位变动要素会使产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四,这一规律所揭示的是变动比例的生产。

4、简述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为什么厂商把理性的投入定在第二区间?

(P75~78)

经济学为分析投入的效率,把生产要素投入区间划分为三个,如图4—1(P77)所示。

(1)I区间,即平均产量递增、总产量也递增的区间。

比如,L

在这个区间中,由于劳动力相对不足,只要增加劳动投入,就一定能提高平均产量和总产量,因而理性的厂商不会将其劳动投入限制在I区间内的任何点上,而力求扩大劳动投入量。

这个期间是不合理的投入区间。

(2)III区间,即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递减的区间。

比如,L

在这个区间中,即使劳动投入是免费的,厂商也不会投入,而是将把劳动投入限制在小于L3的水平上。

因为在这个区间中,存在过度劳动投入,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反而会减少平均产量和总产量。

这个区间仍然是不合理的投入区间。

(3)II区间,即平均产量递减、总产量递增的区间。

比如,L2≤L≤L3。

劳动投入小于L2个单位和大于L3个单位这两个区间都是不合理投入区间。

但当劳动投入小于L2时,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劳动投入来扩大产出,而当劳动投入大于L3时,厂商则可以通过减少劳动投入来扩大产量。

因此劳动投入介于L2个单位和L3个单位的区间,就是合理投入区间。

诚然,具体在该区间的哪一点上获得的利润最大,还要取决于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

5、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P79~84)

(1)等产量曲线(P80图4—2):

定义:

假定在两种要素的各种组合中存在这样一些组合,尽管它们之间两种要素的组合比例不同,但它们都能生产相同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就是那些能够带来相同产量的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各种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特征:

第一,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第二,等产量曲线向原点凸出;第三,等产量曲线之间不能相交。

(2)等成本曲线(P82图4—3):

在企业成本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它的成本预算全部用来购买两种要素,这两种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称为等成本曲线。

(3)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P83图4—4):

是指厂商在既定的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条件下,以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化的产量,或生产既定产量而耗费的成本最小。

简单的讲,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就是特定约束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最小成本组合或最大产量组合。

分析表明:

要素的最佳组合必定是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切点的组合,因而切点就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

第五章市场结构和厂商均衡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P98):

第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产品同质;第三,进出自由;第四,信息充分。

2、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P99):

第一,产品之间存在差别;第二,非价格竞争;第三,厂商较多。

(最典型的垄断竞争行业是轻工业部门)

3、寡头垄断市场的典型:

钢铁、石油、汽车、造船、航空等行业

4、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P99):

第一,厂商就是行业;第二,产品就是异质;第三,独自决定价格。

(典型:

公用事业)

5、利润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是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

成本有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之别,利润也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分。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别在于隐含成本,即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含成本。

因此,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利润是厂商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它实质上是超额利润。

经济学假定厂商的经营目标只有一个:

利润最大化。

在经济学上,利润最大化是特指经济利润最大化。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约束下,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或者亏损最小,必须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原则,即:

MC=MR-

第六章要素价格理论

1、地租的决定(P157—158图6—12):

(1)作为土地租用的价格,地租不是土地最终所有权转移的经济体现,而是土地使用权暂时转移的经济体现。

作为使用土地支付的价格,地租构成土地所有者的收入。

根据价格理论的一般原理,地租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

(2)厂商对土地的需求是由土地的边际收入产品决定的。

根据报酬递减规律,随着土地使用量的增加,土地所提供的收益会递减。

因此,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表示地租与土地使用量之间的反向变化的关系。

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其供给弹性为零。

由于土地供给完全缺乏弹性,地租实际上就完全取决于土地需求。

2、工资的决定(P160图6—14):

(1)完全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工资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无论劳动的所有者,还是劳动的使用者,都不存在任何垄断。

因此,工资就完全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2)完全垄断性劳动市场工资的决定:

这种垄断有三种情况:

第一,劳动要素的卖方垄断,即劳动者组成工会,垄断劳动的供给;第二,劳动要素的买方垄断,即厂商对劳动购买的垄断;第三,劳动市场上的双边垄断。

工会对劳动供给的垄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影响工资和就业:

第一,限制劳动供给;第二,增加劳动需求;第三,最低工资法。

3、均衡利率的决定(P164):

利息率取决于资本需求和资本供给。

资本供给来自于资本所有者牺牲的现期消费。

对资本的需求来自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根据资本净生产率与利息率的相对大小来决定资本需求的多少。

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资本需求随资本利息反方向变化,资本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段(如图6—18)。

结合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就可以得到均衡利息率。

随着经济进入衰退,资本供给可以增加,而资本需求则会减少,利息率会降低;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利息率相应提高。

4、利润的来源(P166):

(1)所谓正常利润,是指厂商维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所必须得到的最低额外报酬。

一般而言,要保证厂商继续正常生产,至少企业的生产成本耗费要得到全部补偿。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常利润就是厂商获得的用来补偿隐含成本的那部分收益。

(2)厂商获得的经济利润,部分是风险补偿,部分是创新奖励,还有部分则是垄断利润。

5、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1)如果以人口的累积比例和收入的累积百分比为两个坐标轴,把一个特定时期内特定社会的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