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36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

《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模拟题七篇.docx

申论模拟题七篇

申论模拟题七篇

(仅供学习参考)

第一篇

1、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最近对全国4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调查显示,

199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为5854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

增长9.3%,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但在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收入的差距不

断拉大,贫富反差日显突出。

在这项对12.5万人做的调查中,占总调查量20%的高收入者

拥有着相当于42.4%的财富。

2、事实上,早在十年前,贫富差距的现象就开始表现出来。

当时的粗略估计是,10%

的人拥有40%的银行存款。

到90年代中期,20%的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

去年,根据城

镇居民做的一个抽样调查资料推算,不足5%的富人占有全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超过六万

亿元)的将近一半。

3、中国学者指出,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中国自古以来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说

法。

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句话,当然不一定准确。

但若将其理解为不赞成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应加以控制、调节,保持社会安定,则是民心所向。

4、中国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种是地域因素形成的,比如,由于经

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国东部地区人们的收入向来高于西部、中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历来

高于农村居民。

5、垄断行业的收入就远远高于非垄断行业,新兴行业收入高于传统行业。

1995年,金

融保险待业的一个高中文化程度职工,平均年收入8059元,而同时期工业企业中的大学本

科学历职工,平均年收入仅7329元。

6、有关政策造成或扩大了收入的差距。

例如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特殊政策,造成沿

海经济发展快、职工工资增长快,便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

此外,某些人通过走私漏税等不

合法的收入发财致富,等等。

7、近年在新经济大背景下,产业之间的收入距离越来越明显。

据调查,1999年与1990

年相比,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业职工的收入增幅最高,达到486%和435%。

1999年最高的三

行业职工已变为科技、房地产、金融保险。

8、今年,西部地区就有“十大工程”启动,这些工程的投资少则几十亿元,多的一二

百亿元,对当地的生产、就业、职工收入等,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促进作用。

9、据统计,到1999年,中央政府累计安排的扶贫资金共1378亿元。

仅1999年的扶贫

资金就达到248亿元,比80年代增长了30倍。

失业、下岗、早年退休、无人赡养者是城镇

贫困人口的主流,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十分关注。

去年全国共有281万城市居

民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累计金额196900万元,涉及全国667个城市和1638个县。

二、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

要有条理的说明,

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中

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

1、这段材料说明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收入也水涨船高,进入小康和富

裕状态的人越来越多,贫困户越来越少。

然而,近年又出现新的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

拉越大,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贫富差距。

2、中国过去实行的平均主义分配政策是不对的,近年出现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现象,

也不是好事。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应该在承认适当差距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努

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积极搞好西部大开发,是从地域上缩小差距的最大举措;不遗余力地搞好扶贫工作;通

过税收调节进行再分配,对高收入阶层实行增税政策,对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补助,保障其

基本生活消费。

以上种种,都不失为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好措施

第二篇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

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资料

一般所谓腐败,也即以权谋私,到处皆有,算不上中国独有。

有没有中国特色的腐败呢?

些时候《中国青年报》有评论讲到:

在某县法院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演讲会上,竞争者无不以

当选后完成若干创收金额为首要保证,该院领导表示,此乃发展“执法产业”需要云云。

种“执法产业”绝非个别现象,在一些地区甚至已成主体产业,除公、检、法之外,工商、

环保、审计、土地等部门也是“执法产业”的大户,其特征是以案件或行政指标为资源,以

执法或行政审批为手段,如公安部门通过内线聚众赌博以收缴赌资、通过妓女拉客下水以罚

款,工商部门拖办工商登记同时以无证经营为由进行经济处罚……各显神通,籍此为机关乃

至为地方广开财路。

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黑龙江克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检察院年经费总共不过50万元,

却建成两座门面堂皇的办公楼和宿舍楼,哪来的钱?

罚款!

可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法》,检察院根本没有罚款的权限!

该院院长承认:

“利益驱动,克东县检察院做过违法的事

情,如越权办案,(对嫌疑人)超期羁押,或者先拘留后立案。

”这不是腐败,又是什么?

官员个人以权谋私‘周然是腐败,但机关集体如此以权谋“公”不也是腐败?

在通过滥用权

力以攫取非正当利益这一最关键特征上,二者实为一丘之貉,区别仅在于前者是直接中饱私

囊,后者是集体分赃;“执法产业”不过将腐败变得公开化、日常化、官方化,也就是将私

有化的腐败变成公有化的腐败,如此而已!

现时舆论的焦点都在以权谋私的腐败上,但这种以权谋公的腐败,其实是更坏的腐败。

首先,以权谋私是个人犯罪,有犯罪主体,仍可能惩罚罪人,罚没赃款;而以权谋公却是集

体犯罪,也就是机构犯罪,没有明确的犯罪主体,一般较难受到法律惩治。

无法惩治的腐败

岂不是更可怕的腐败?

腐败的公有制性质使这种腐败行为制度化了,这对行政体系和社会的

腐蚀和破坏作用更大。

其次,以权谋私多是通过受贿方式,即消极地接受不正当利益,以利于贿赂者达到获取非法

利益的目的,这种行为未必有明确的个体受害者(最终遭受损失的是国家和人民),可谓腐败

者和贿赂者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而以权谋公大都是通过非法的执法方式积极地攫取不正当

利益,使执法的主体得益,使接受执法的对象受损,这就造成了明确的个体受害者。

人民受

损害不是比政府受损害更可怕吗?

而且,作为个体的人民所受的损害总是双重的:

不仅是钱

财方面无辜遭受剥夺,肉体乃至心灵也不免创巨痛深。

对于造成政府损失的以权谋私者,政府还可能大开杀戒;但对于只造成人民损失而未造成政

府有形损失(政府的损失是无形的信誉损失)的以权谋公者呢?

有新闻报道为证。

还是《中国青年报》栽:

安徽利辛县孙庙乡干部林明、袁志东、李鹏等人,

私设牢房,以种种任意罪名拘禁、毒打二百余名乡民,交钱后才放人。

据司法机关调查,被

拘禁者没有任何违法行为。

而当地法院对这几名干部的判决,不过有期徒刑一至三年,且都

是缓期执行。

这是较极端的事例,不那么离谱的类似现象就更普遍了。

随手单一例,广州《新

快报》载:

一外来工在买销赃自行车时被捕拘禁43小时,最后结果是:

“叫你家送6万元钱

来,你就可以出去!

”对方没有给任何票据。

人放出来,就不错了,还想有什么结果?

如果说以权谋私的腐败是巧取,是暗偷,则以权谋公的腐败就是豪夺,就是明抢了。

那些收

钱放人的乡镇干部或公安机关,与强行勒索的黑社会大佬有何区别?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宇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以中央纪委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宇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

问题的方案。

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0分)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

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50分)

四、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在某些地方,某些理应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机构和部门,正在蜕变成各自割据的利益集团,用

手中的权力向人民群众巧取豪夺。

这种以权谋公的腐败,由于披上了权力的合法外衣,对国

家和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害比以权谋私有过之而无不及。

2.答案提示

(1)成立专门研究组,专题调查研究全国各地“以权谋公”的情况,并提出对策;

(2)为了解

决“以权谋公”问题,以中央纪委的名义下发文件,制止问题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3)

建议立法部门制定或修改法律,从法律上为遏制“以权谋公”行为。

第三篇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

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背景材料:

1.今年6月17日,北京市和东城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地坛公园举行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活

动,在咨询社会保险问题的近3000人次中,对有关政策一无所知的约占30%,一知半解的

约占40%。

这表明绝大多数人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基本上还不明白。

2.问起原因,不少咨询者谈了“五不到”,即广播听不到(上下班在路上),电视看不到(回

家做饭忙家务),报纸看不到(单位订报少),培训轮不到,企业讲不到。

这说明人们了解法规

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畅通,相关媒体对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约有关政策报道和解释工作还需

进一步加强。

3.曾有一位老工人到劳动部门说:

“您给评评理,我干了30年了,大错小错没犯,干活

任劳任怨,这不,签了五年合同,说什么也不给续签了,这会儿到哪去找工作?

”其实,按

照老工人的条件,五年前就该签无固定期合同,因为他当时工作已满10年,而且离退休已

不到10年,为什么不向单位提出签无固定期合同呢?

原因就是对劳动合同的有关法规不了解。

4.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劳动争议也随之猛增。

劳动者和企业以《劳动法》为准则,对薄公堂,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仅北京的一个远郊县,1995年到1999年,4年间劳动争议案件增长5.7倍。

北京市1999年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234起,涉及职工11183人,比上一年增加64.2%,

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242件,涉及职工6191人,比上一年增加78.5%。

5.李小姐在一家公司负责打印工作,由于文稿较多,常常一天也不得闲,公司还常在临下班时,

交给李小姐一些需要打印的文稿,有时周末,公司主管告知李小姐,这些文稿下周一需要,

李小姐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有时休息日也来公司加班,当李小姐向公司提出给加班费时,

公司领导却说:

“公司并未安排你加班,你加班是自愿行为,也就没有加班费。

”为此引起争议。

6.据有关部门统计,本市今年地方企业将有33.7万名职工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其中城镇

职工26万。

在这26万职工中,签订5年期劳动合同的占81.1%。

今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

职工相对集中,人数远远超过往年,是五年期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高峰期。

下半年劳动合同

期限届满的职工占全年的73%,是终止还是续订迫在眉睫。

(二)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

要有条理的说明,

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答案参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