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3440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1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下图中选出他们取经的西天在: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对外交往。

唐玄奘西天取经是指唐玄奘到天竺(今印度)研究

佛学。

A与东南欧地区,B是西亚地区,C是今印度,D是中亚地区,故应选C。

2.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说:

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这种观点的

依据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与希腊的政治制度。

中国周代时期实行分封制,一个个诸侯国

林立,古希腊时期是一个个城邦国家遍布希腊各地,二者都是实行的贵族统治,只是希腊是

奴隶主民主制,周是奴隶主专制统治。

故应选A。

3.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限制贵族滥用权力D.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

《十二铜表法》颁布前,罗马实行的是习惯法,贵族为维护自身利益,随意进行解释,严重侵犯了平民利益。

经过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对贵族的权力进行限制,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维护。

故应选C。

4.东汉末赵歧解释“五谷谓稻、黍、稷、麦、菽(豆类的总称)也。

”其中,中国原始农耕

时期没有种植的农作物是:

A.稻B.稷C.麦D.菽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农作物的品种。

一般认为“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应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

故应选C。

5.有位学者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

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

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个人经历、所持立场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对错之分,同时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时期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即“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故应选A。

6.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

首当其冲的是:

A.意大利地区B.俄罗斯帝国

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

从时间上来看,B、D不合题意;从地区上来看,A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统治;拜占庭帝国处于巴尔干半岛,紧邻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

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拜占庭帝国。

7.某位史学家给一个社会定义:

“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

虽然对于上级称臣,实施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

会实行:

A.小国寡民的城邦制B.天下共主的封国制

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从材料中表述来看实行的应是分封制,受封者在

封地内享有大权,受封者对分封者尽义务。

故应选B。

8.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意大利的历史发展特点。

奥斯曼帝国兴起前,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处于东西方交通要到,经济发达,但奥斯曼帝国兴起后,东西方商路被截断,而转移到大西洋一带,意大利的经济逐渐衰落下去。

故应选A。

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

“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

“良禽择木而栖息,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

“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强调忠君思想,从一而终,①④的观点符合这一要求。

故应选B。

10.右边的地图中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A.东晋B.隋朝

C.北宋D.南宋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五

代辽宋夏金。

从图中可以看到以下信息:

民族

政权并立,有西夏、大理、南宋,故应选D。

11.西汉以后,儒学开始走向“经学化”,

这是指这一时期的儒学:

A.成为专门阐释少数经典的学问

B.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产生“三纲五常”等僵化原则

D.成为了谋取官职的唯一途径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经学化是指儒家文本典籍的经典化与神圣化。

汉代儒学在经学化过程中,儒学的教育也逐渐制度化,儒家的知识分子也不断构筑儒家的仁义礼智道德观、王道理想与阴阳五行思想,以便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服务。

12.“它是时代的产物,它兴盛于英吉利民族呼唤主权国家之时,它肩负着两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

”这里的“它”应该是:

A.封建等级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西欧的封建君主制的发展历程——英国君主专制的确立。

16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支持下,国王权力不断加强,借宗教改革的东风,英国君主制的地位得以巩固。

故应选C。

13.下图为一部西方法律文献的部分章节目录。

据这部分章节目录来判断,该文献很可能是:

第1章:

一般的法

第2—10章:

探讨法和各种政体的关系

第11—13章:

阐明法和自由的关系

第14—19章:

论证法和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习俗的关系

第20—25章:

论证法和工商业、人口、宗教之间的关系

第26—30章:

叙述罗马法和法国封建社会史

A.《十二铜表法》B.《民法大全》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论法的精神》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近代启蒙思想——孟德斯鸠的主张。

ABC均属于具体的法律文件,D项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符合题干要求,故应选D。

14.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材料说明的是债主与债务人的关系,结论是高

利贷问题,逻辑关系不符;B材料是英国一个城市的发展,结论则是一般化,以偏概全;C

与B一样;D材料具有代表性、广泛性,能说明支持结论。

故应选D。

15.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

说”。

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

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傅斯年认为结论要完全依靠材料,从材料中来。

从吴虞在两地的消费比重看出,在成都时由多到少依次是衣食住宿、书籍教育、娱乐享受;而到北京后则变为娱乐享受、书籍教育、衣食住宿,故应选C。

16.“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

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19世纪的社会思潮。

从材料所反映的时间来看,A不合要求;B是自然科学理论,亦不合题意;“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主要指空想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故应选D。

17.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近代上海经济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

A.仿洋机制品工业→对外贸易口岸→世界大都市

B.对外贸易口岸→仿洋机制品工业→世界大都市

C.仿洋机制品工业→世界大都市→对外贸易口岸

D.对外贸易口岸→世界大都市→仿洋机制品工业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上海的经济发展变化。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上海等城市成了第一批通商口岸;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上海是主要的洋务运动城市之一,大批洋务企业涌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获得巨大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故应选B

18.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统治者,否定“君权神授”;又反对推翻契约方式产生的暴君,支持君

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这位自相矛盾的思想家是

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孟德斯鸠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C主张君主立宪制,D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B主张分权;A主张社会契约论和开明的君主统治。

故应选A。

19.1899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中要求“中国市场对全世界开放”。

在中国近代史上

首次提出这一主张而遭中国政府拒绝的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修约”交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列强提出修约要求,要求中国进一步打开市场,遭到中国的反对而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应选B。

20.一位久居上海的民营资本家一直坚持阅读《申报》,以了解国计民生。

这位民营资本家在

1918年的《申报》上可能读到的新闻是:

A.一美商在沪投资开办西餐厅生意火爆B.京剧名角谭鑫培奉旨进宫给皇帝表演

C.庆祝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开通D.沪地学生罢课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因其规定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B发生在清末;C也发生在清末;D发生在1919年。

故应选A。

21.某班级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史图片展时,展出了如下一组图片,并拟定了一些主题。

请你为该组图片选择最为恰当的主题是:

《告工人、士兵和

农民书》发布

《和平法令》

列宁接见农民请愿代表

A.十月革命,城市斗争的胜利B.十月革命,人民政权的胜利

C.十月革命,让战争走开D.十月革命,工业化的到来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俄国十月革命即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图片展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取得胜利,召开工兵农代表大会,通过图中的文件法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做

主的政权,故应选B。

22.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

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

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右图)。

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教育。

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震动全世界,中国人民同样关注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遇险者的无限关注之情和人性之爱。

题目及图中没有反映③④两项的内容。

故应选A。

23.“除化学家制造家……考有新物新法,因创为新字,自应各从其本字外,凡通用名词自

不宜剿袭搀杂。

近日少年习气,每喜于文字间袭用外国名词谚语。

如:

组织、冲突、运动等

字……迂曲难晓……中国自有通用名词,何必拾人牙慧。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又反对学习其他内容,尤其是有组织的一些运动、斗争,从所给选项中可以看出当属洋务派主张。

24.在下部令人震惊的著作中,作者伯顿·W·福尔索姆揭露了罗斯福那史诗般神话传奇的

实质,对罗斯福及其经济政策和个人生活持批判态度。

最不可能成为支持福尔索姆“批判态

度”的论据是:

A.“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B.“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

C.“浪费性支出严重”D.“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罗斯福新政。

新政时期,通过《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销售进行干预,同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故应选B。

25.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英美观点的是: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勿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D.“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苏联支持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美英不希望中国内战扩大,使日本做收渔人之利;中共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百国民党内亲日派妄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进一步扩大内战。

由此可知,A项代表了美英的观点。

26.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

“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

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

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危亡,民族危机加剧。

A、C、D是指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国内阶级斗争,而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很快吞并了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正如章氏所言“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故应选B。

27.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在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现代世界贸易。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苏联东欧(俄罗斯东欧)、中东、拉美、非洲等基本未变,而亚洲发展中国家变化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发展,其次印度的发展。

这种变化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正在发悄然变化。

故应选C。

28.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

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思想变迁。

自古以来,中国以世界中心自居,自称“天朝上国”,随着中国大门的打开,西方思想观念的输入,中国人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甲午战后,是中国的这种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戊戌变法时期的《醒世歌》正是这一反映。

故应选D。

29.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争胜说:

“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

④菊兰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苜蓿,便偷偷到地里掐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拌成菜疙瘩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新中国的发展变化。

①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发生在1950年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③应属于现在,④应发生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跃进时期。

故应选D。

30.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

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现代中国与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国内企业来说,原来靠国家政策扶持、企业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迎接他们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是机遇更是挑战与竞争。

故应选D。

以下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请选出

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炎帝与黄帝对中原的统治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

但因其中华共祖的特殊身份,学者一直试图证明其真实,下列依据中,对证明炎黄存在最为有力的是:

A.全国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文明起源时代的文化遗存

B.学者在出土的汉代墓葬中发现了绘有黄帝画像的泥砖

C.先秦时期的大量著作中叙述了炎帝与黄帝的种种事迹

D.古籍中描述的炎黄故事与当代原始部落生活极为相近

【答案】DACB

【KS5U解析】考察中华文明的共祖——炎黄。

对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按其可信度来排列一般应为:

历史遗迹遗存文物、历史典籍记载、民间传说。

ABC只是其中的一个,D是历史典籍记载与历史遗迹相结合,可信度最高。

故最佳答案为D。

32.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答案】CBDA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的痼疾,各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各种措施,以抑制兼并,缓和矛盾。

故最佳答案为C。

33.“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

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作者

的疑问是要说明:

A.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古代美洲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不是决定因素

【答案】DABC

【KS5U解析】考察近代工业文明的扩展。

地中海、大西洋这两道天然屏障并不能阻止工业化的扩展,阻止其扩展的是人们的思想、是社会制度。

作者这里强调的是自然条件对工业化的影响,故最佳答案为D。

34.以下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判断它主要反映: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当时中国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B.辛亥革命在中国并不彻底

C.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正深入人心D.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答案】BACD

【KS5U解析】考察辛亥革命的评价。

从“大清宣统五年”、“变乱”、“,一切新党竞袭洋夷”等字眼来看,此人应是守旧人士;从“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来看,旧的习俗依在,由此可断B为最佳答案。

35.“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从而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

”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调整变化是美国宪法保持生命力的动力

B.陈述了美国宪法两百年来的修正完善历程

C.谈判和妥协是美国宪法不断完善的有效机制

D.国家政治制度建设需要随经济发展而调整

【答案】CABD

【KS5U解析】考察美国的宪法。

1787年宪法自诞生以来,历经多次调整,至今有效。

有人说,美国宪法是谈判和妥协的产物,长期以来,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保持了其生命力。

故最佳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贵族的生活:

圣诞饮宴(局部,14世纪)

画家往往在无意中勾勒出时代的痕迹。

因而图像有时会成为比文字更加可靠的史料。

中世纪画家为我们描绘了14世纪早期一位法国大贵族举行圣诞宴会的场景。

 

问题:

(12分)

(1)宴会主人过着奢华富裕的生活,他的收入可能有哪些来源呢?

(3分)

(2)参加他宴会的,除了同阶层的贵族以外,还有主教与附近城市的富商。

这些人在日常政治中是什么关系?

维持这一关系的制度在西欧称作什么?

(2分)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3)这种制度在西欧是在何时何以终结的?

(3分)新的制度是什么?

(2分)

【答案】

(1)庄园农奴劳动、地租剥削、城市自治的赎金等。

或世袭财产、征税等合理答案(3分)

(2)关系:

合作关系(共同参政,分享权力)。

制度:

等级君主制(2分)

作用:

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分)

(3)15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