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3279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x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1500---20__)

  2、位置:

  纬度位置:

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气候特点(特征):

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气候形成原因: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

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

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

砖红壤性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纺城孟买,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内、港口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老挝的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我国海南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亚,台湾港口高雄。

历史名城台南,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

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

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

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

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

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

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

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

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性的大气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

  2.温室气体:

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类活动排放:

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3.全球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

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

  技巧1:

全球变暖带来问题:

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技巧2:

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

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

  人为原因:

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

  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

(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技巧3:

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

  

(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

  (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6.酸雨:

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

  产生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

  技巧4:

我国酸雨类型:

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分布:

《20__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__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

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

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和江西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最严重的。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7.酸雨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

  (4)危及人体健康。

  【盐度和洋流】

  

(1)盐度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

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

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

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

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高一必修一地理总复习:

气候与自然带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

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

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带季风影响。

  归纳: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

东部季风区原因:

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7)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8)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

伏旱(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答案)

  (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

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13)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

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

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6)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

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17)气温的日较差:

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

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

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

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

小,年较差也小。

  (18)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19)天山南坡有无林带无,原因为:

背风坡,降水量少。

  (20)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

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

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

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

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

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

  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

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

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

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

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

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

  城市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

  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

  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

  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

  ②CB外侧

  ③街道两侧

  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

  ②人口密度、流量大

  ③人口昼夜差异大

  ④土地利用最集约

  工业区同类工厂:

  ①城市边缘

  ②交通干线两侧

  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

  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

  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

  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

  ①环境不好

  ②商品房,环境好

  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

  ①单独区域

  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

  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

  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

  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

  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

高级住宅区:

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

面积。

  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

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

  功能改变:

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

  (3)社会因素:

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

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

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

济南回民小区

  (4)行政因素:

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理论:

  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

  ②嵌套包围

  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

  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

  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

  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点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

但不能说:

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1、天体:

  概念: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

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

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

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

耀斑

  对地球影响:

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

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

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

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1、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

  2、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

  3、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

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

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

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

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

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1、天体:

  概念: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

  概念:

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

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

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

耀斑

  对地球影响:

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

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

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

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