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300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docx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瓯海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制订教学计划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段教学目标、本学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标准,熟悉所任年级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学生学习音乐的习惯、兴趣、方法和心理

③优秀生、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及所采取的措施

(2)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①认真学习本学期教材内容,确立本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

③列出本册教材各单元的重、难点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以音乐教学的五种基本原则(音乐本位、协同融合、创造发展、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原则)为依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音乐实践和检测等时间安排。

2、制订课时计划

音乐教师备课,应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实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主题,用“合格教育”的目标治教,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用“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从教,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

(1)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参考书,了解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

(2)挖掘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意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重、难点。

(3)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注重音乐体验,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音乐教学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运用各种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

(5)上课前必须检查各种教学用具,如:

键盘乐器、各种媒体、教学光盘、磁带及相关音乐资料等

(6)板书设计和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

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将音乐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有机地融合在音乐审美活动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3.课前必须熟悉教案,作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严防出现知识性错误。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对教具运用自如,运用多媒体应讲究效率和效果。

5.课前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穿着美丽大方整洁,提前到达教室等待学生。

6.教案确定后,要严格按照教案内容上课,课后按教学目标检查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和提出改进措施,写好教学反思,反思字数不限。

7.歌唱教学:

(1)要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原则,要有愉悦性。

(2)教师的范唱、伴奏、动作示范要讲究声情并茂,学生的歌声、动作、行为要讲究美感。

(3)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提倡“高位置的轻柔的歌唱”,注意对变声期的嗓音的保护。

(4)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8.器乐教学

(1)按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器乐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2)以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为主。

如:

竖笛、电子琴、口琴及口风琴等。

(3)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9.欣赏教学

(1)欣赏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2)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3)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10.注重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情境、设置比较情境、利用语言、光线、美术、实物、音源等来创造情境。

(2)重视体验:

①重视体验的独立性②重视体验的过程性

(3)强调探究:

①探究性学习的设计环节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③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4)关注合作:

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②加强学生间的合作③提倡教师间的合作

(5)加强综合:

加强以音乐为主体的学科综合。

11.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准备好课本、乐器等上课工具;收集、了解相关音乐资料。

(2)课堂学习:

营造艺术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互相评价。

(3)课后练习:

鼓励学生课外欣赏一些好歌名曲,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追求高雅情趣的习惯。

三、课外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与音乐课相比,内容更丰富,天地更广阔,而且更多地涉及到艺术审美的个性与特长。

加之形式多样富有活力,所以历来是深受学生喜欢与欢迎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课外活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合唱队、口琴队、笛鼓队、打击乐队、军乐队、舞蹈队、艺术团等。

2.有计划地开展“大合唱”、“歌咏比赛”、“学生音乐会”、“音乐欣赏会”、“音乐墙报”、“校园集体舞活动”及各种音乐知识讲座等活动。

3.各项活动应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为目的,各个活动小组均应有专业人员负责辅导、排练。

四、学业评价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评价内容

(1)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2)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3)课程管理和课程发展:

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育,学校艺术氛围浓厚,开足开齐音乐课、配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2.评价方法

(1)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采用定性评价和量化测评。

学生音乐课成绩评定,除了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外,还应结合评语一并给予评定。

3.考核项目

(1)考核内容分两大块:

考试和考查

平时考查:

根据学生上音乐课的态度、表现以及音乐的素质来评定等级。

(2)学期考核:

面试和笔试

①面试:

采用指定曲目或自定曲目考核学生的技能。

②笔试:

设计听力题和知识题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五、研修活动

1、音乐教师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研修活动(省、市、区、校教研组、备课组等),通过各种研修活动(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网络研修、教学评价等),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2、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但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

3、建立听评课制度,音乐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其中本学科不得少于10节。

评课达5节以上(有书面评课稿)。

4、教师要主动参加教科研活动,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每学期撰写论文、案例或总结至少1篇;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并有不少于1000字的书面摘录或心得体会;每学年至少上1节校级以上公开课或1次教研组内主题发言;每学期在网上发表原创文章(包括论文、案例、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后记等等)不少于5篇。

5、音乐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声乐、器乐、舞蹈等功底。

 

瓯海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

2、在经常了解学生的体能与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按中心统一要求的备课本撰写教案。

3、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过程要优化。

实践课要使学生的身体达到充分的活动和锻炼,学习运动技能,发展能力;要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理论课要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表述清楚,每学期要上2节以上的理论课。

4、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深度、广度、容量得当,有效把握体适能度。

精心安排教学步骤,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练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5、教师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注重教法、学法、练法的研究。

6、提前完成课前场地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做到场地器材布局合理、科学、安全。

二、上课

1、上课铃响之前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穿整洁的运动服装,仪容端庄,举止文明,不佩戴首饰。

2、新难教材须做示范动作,善于正确地运用讲解、示范、纠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观察、领会、掌握运动的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随时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做到精讲、少讲,尽量运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手段、策略,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课内的组织教学贯穿始终,在一节课时间内,学生的活动都必须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对学生的分组练习要有明确的要求(如练习场地、动作规格和数量等),尽量使学生达到充分的身心活动。

5、不得让学生任意自由活动(上“放羊式”的课),使学生多学、多练、多思、多体会动作要领,发挥其创造思维,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6、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特别要加强关爱基础较差的学生,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

7、重视教学和活动的安全,教会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器材场地检查要细心,队形队列组织要严密,技术动作教学要规范,防止发生伤害事故,正确、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8、不拖堂,不提前下课;课的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结束前做好放松整理运动,结束时做好教学小节和评价,同时提出课外练习和下一次课预习的要求,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整理场地;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外辅导

1、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贯彻“承认差别,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辅导(如制定运动处方等)。

2、正确认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协助班主任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早操、课间操、大课间、班级体育活动等等课外体育活动。

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协助学校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4、体育教师承担课外运动队的训练任务,训练要有计划安排,加强队员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

5、按照区教育局和学校的计划及要求,安排节假日的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四、学业评价

1、建立评价体系,确定学年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学生体育成绩的考试须按《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进行,应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评定成绩;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要加强考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严格遵守有关规则和规定。

认真填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表和体育成绩册,认真、公平、公正、公开认定运动与健康成绩的等级。

3、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应在学年结束前给予一次补考(术科)不合格项目的机会,这类补考须有体育组统一负责组织。

4、对重点教材的考核应进行质量分析,并引导学生自我分析,使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