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
罗平县思源实验学校2018-2019年度教师集体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备课理念:
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先由个人主备,再由集体商讨定稿。
备课封面设计:
王德志
备课排版定稿:
杨芳
本年级参备教师:
杨芳、钱艳、王德志、吴永、刘彬毅
罗平县思源实验学校
2018年8月30日
第一单元:
主题——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集体备课主要备课教师
参与备课教师
王德志
杨芳、钱艳、吴永、刘彬毅
教学目标
1.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能在作文中叙写自己的真实经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2.从寻常小事,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素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
有一副对联就生动地描写出了同学们面对作文题时的痛苦情形。
上联:
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
愁事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
写不出来
但是班里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拿到作文题目总是思如泉涌,有写不完的新鲜事。
文章生动有趣能吸引别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他们的作文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
我想,首先一定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材料,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二、检查预习
问题一:
请从你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篇,说说最打动你的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
师生活动:
学生发言。
三、触动与分享(例文赏析)
问题二: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为什么能打动你?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引导学生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感动点。
师生活动:
师生交流互动。
作文:
踮起脚尖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
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
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
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
今年是高三下学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地回来。
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玩,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满足我一次。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
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
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突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
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不发出声音,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枕头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
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
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问题三:
讲述最让你难忘的一件事,与同学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到自身,回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悟被自己忽视的真情,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师生活动:
师生交流互动。
过渡语:
白居易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
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四、技法探寻
问题四:
在《踮起脚尖》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父母亲的一个细微的动作展开,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把文章写具体、丰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探寻一些写作技法。
师生活动:
师生交流互动。
明确: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细节描写方法:
(1)提取细小的传神动作。
(2)捕捉人物特色的语言。
(3)描摹个性外貌神态。
(4)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刻画典型的景和物。
五、目标检测
(1)将刚才自己讲述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整理出来。
要求:
写具体,100字左右。
(2)展示学生习作,并让同学们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自己口头表达的故事结合写作技巧书写出来。
师生活动:
学生写作并展示成果,学生点评后老师补充。
例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看哪段写得更有情。
可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来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那一刻,我流泪了。
可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来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
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觉。
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寻找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的影子,她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这时,不争气的泪水顺着我的眼角轻轻滑落。
②两个月的假期总算结束了。
我又一次拖着行李来到车站。
站里人很多,大多百无聊赖地站着,打着哈欠消磨时间。
我在候车室里坐着,旁边站着硬要跟来的爸爸……
宿舍里,我忙着收拾物品,书本、衣服、食品……分门别类收拾妥当,爸爸就在一旁打下手……
“爸,你歇会儿吧。
”我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背影说。
“嗯,是要歇会儿了,都快半个小时了,你去喝点水,我把这席子再擦擦。
话音未落,他便径直去洗毛巾了。
洗过毛巾,他卖力地擦着,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枕头底下,床沿边上,一处都不曾漏掉,仿佛是在雕琢美玉。
爸爸是个爱出汗的人,尽管有电扇,可不经意间,刚被风吹干的竹席上又打上了他湿湿的汗滴,左边,右边……终于,他弯下去的腰直了起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了,我也朝着他笑。
可突然间,他双目一转,“噢”了一声,像接到什么命令似的背过身去,像捧宝贝似地托起枕头,原来枕头上还有汗滴……
他在床边转了转,看了又看,“没什么事儿了吧?
”……
点评:
爸爸送“我”上学,这是多平常多简单的一件事,可在作者动情的演绎下却变得不再“平常”和“简单”。
由于作者放慢了脚步,加入了动人心弦的细节,因而文章就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六、课堂小结
播放《阿尔茨海默病公益广告》的父爱视频——他忘了很多事情,但他从未忘记爱你!
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1)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
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也不缺少触动我们心灵的人和事,只是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生活。
当我们怀着敏感之心、感激之情去感悟身边的人和事,生活一定很充实,一定有很多可写的东西。
七、作文练习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一直难以忘怀,想和大家分享吗?
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细节描写方法:
(1)提取细小的传神动作。
(2)捕捉人物特色的语言。
(3)描摹个性外貌神态。
(4)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5)刻画典型的景和物。
教学反思:
反思人:
第二单元:
主题——学会记事
集体备课主要备课教师
参与备课教师
王德志
杨芳、钱艳、吴永、刘彬毅
教学目标:
1.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2.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
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难点:
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
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你们都过得快乐吗?
快乐的,请举手!
(请某位同学开始统计人数)不快乐的举手!
不知道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举手!
(请统计者念出数据)可见,快乐和不快乐的都占极少数,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肯定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今天,我们就围绕“快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和写作。
(板书:
快乐)
二、现在,就请几个觉得快乐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别忘了把快乐的原因讲清楚。
请大家在听的时候想象一下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和滋味。
三、各位同学现在是不是都很想把自己经历过或耳闻目睹的难忘一乐讲给大家听呢?
那么,为了你的描述更精彩更有条理,还请大家耐住性子,把它们用文字或者简笔画表现出来吧。
请大家尽可能描写出快乐的个性化表现形式。
写画好后,可别藏着,一定要让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快乐。
四、分享了几个同学的难忘的快乐之后,有的同学一定很想弄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快乐或不快乐吧?
那么就请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在本子上写一写。
然后分析一下这个原因对你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有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你愿意继续享有这种快乐呢?
还是陷在这种不快乐中不愿自拔?
最后说说你的打算。
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板书:
(不)快乐(原因——影响——态度——打算)
五、我们了解了几位同学的心情,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快乐,关注了某些同学的苦恼。
我们也就更能明白,我们同龄同学之间可以有许多的共鸣,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悟。
现在大家可能都想就“快乐”这个话题正式写成一篇作文了吧。
先别着急,我们下节课还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要欣赏,欣赏完了再写,可能会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上突破自我,达到一个新的作文水准哟!
教学反思:
反思人:
第三单元:
主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集体备课主要备课教师
参与备课教师
王德志
杨芳、钱艳、吴永、刘彬毅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
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片段赏析
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红楼梦》
孔乙己:
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
多乎哉?
不多也。
”——《孔乙己》
父亲:
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小弗郎士: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难道这样就算了吗?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
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
——《最后一课》
三、指点迷津
读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功深厚,都抓住了人物特征,或从外貌、或从语言、或从动作、或从心理,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细地描摹,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这一点就是细节描写,所以才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的形象。
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挖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颗美丽珍珠呢?
别急,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指点迷津”!
只要用心听,我们一定能共同淘到许多亮闪闪的大珍珠!
关于外貌描写:
指导:
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
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
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提醒:
千万不好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
语言描写:
指导:
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
俗话说:
“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
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
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注意:
描写语言要写清人物说了些什么?
怎么说的?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做到:
1、准确、真实。
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
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2、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
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
直接写:
“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间接写: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四、小结归纳
描写人物,一定要把握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才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细心观察:
观察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谈举止、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筛选特征:
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不求面面俱到。
捕捉瞬间:
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做细节描写。
五、比一比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病例1:
“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诊断:
词汇贫乏。
(呆板式)医治:
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
“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
诊断:
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
(拼凑式)医治:
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病例3:
“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
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
诊断:
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
(脸谱式)医治:
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从不同的个性。
病例4:
“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
诊断:
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
(干瘪式)医治:
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病例5:
“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
诊断:
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
(罗列式)医治:
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
六、写作实践
1、“小小练功台”:
“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8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们猜猜你写的是谁?
”
2、以“我的同学”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七、展示成果
小组推荐人选读作品,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八、结束语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中的人千姿百态。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接触很多人,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
他们有的勤劳,有的懒惰;有的处处为别人,有的时时为自己;有的铺张浪费,有的俭省节约……将身边不同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下来,就是写人的作文。
写人的作文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使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教学反思:
反思人:
第四单元:
主题——思路要清晰
集体备课主要备课教师
参与备课教师
王德志
杨芳、钱艳、吴永、刘彬毅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经典课文,梳理文章思路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基本的行文顺序。
2.通过编写提纲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体验思路清晰对于表现主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基本的行文顺序,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难点:
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重温经典,任务导入
导语:
同学们,我们经常用“思路清晰”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可是如何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呢?
现在就让我们重温经典课文,开启思路的发现之旅吧!
请任选任务一或者任务二表格完成。
任务一: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
任务二: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
(二)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1.学生合作完成表格,展示交流。
2.明确作者思路,体会思路清晰的效果。
任务一: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
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我”的教学由浅入深,突出表现莎莉文小姐充满爱心和善于教育。
任务二: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作者思路: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通过牧羊人种树前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赞扬牧羊人坚持种树的创举,引发读者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行文顺序。
思路的本质就是一种逻辑关系。
严密的逻辑关系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那么如何构架这种逻辑关系呢?
看看作家是怎样做的?
(三)效法名家,学写提纲
1.阅读课后短文“朱光潜谈构思”,说说该怎样列提纲。
技巧提炼:
(1)明确题目要求,确定主题。
(2)“自由联想”相关内容。
(3)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4)按逻辑关系排列材料顺序。
2.整体构思训练。
围绕“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的主题,请你编写提纲。
方法指导:
(1)“自由联想”材料。
(2)围绕主题筛选材料。
(3)按照顺序排列材料。
预设: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排列顺序: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归纳思路:
按照学习的规律排列材料,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突出热爱学习的主题。
3.思路清晰训练。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周记提纲,请你应用所学,评判一下是否做到了思路清晰。
如果没有,请你帮他修改一下,并说明理由。
主题:
母爱
1.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2.每天下班回家,母亲都会询问我当天的学校生活情况,还会为我准备丰盛的晚餐补充营养。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修改建议:
三件事都可以表现母爱,但是三件事的顺序缺乏条理性。
可以按照递进的顺序重新编排这三件事,达到突出“母爱”主题的效果。
母爱的境界:
照顾──教育──尊重,递进的层次。
(四)小试牛刀,写作实践
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1.确定主题,编写提纲。
2.当堂完成习作。
3.同学相互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五)布置作业
1.根据同学的点评与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2.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编写一个提纲。
教学反思:
反思人:
第五单元:
主题——如何突出中心
集体备课主要备课教师
参与备课教师
王德志
杨芳、钱艳、吴永、刘彬毅
教学目标:
1.培养写作的目的意识。
2.学会根据中心合理地选择材料。
3.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情节或细节详写。
4.学会运用多种 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中心。
教学重难点:
1.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2.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写以突出中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游戏:
猜成语 将写着“鸡飞狗跳、抓耳挠腮、摇头摆尾、坐井观天”字样的四张纸折叠起来,由四个同学分别抽出一张,用动作和表情比划,班里的其他同学猜。
设计意图:
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
老师组织游戏并适时引出学习内容。
2、查一查---检查预习
问题一:
什么叫中心?
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中心是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
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 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有一个大体上的认知。
师生活动:
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107-P108的《写作导引》,勾画要点,回答问题。
问题二:
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心?
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
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 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