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22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docx

练习题省考每日练习

2020年4月2日练习题

1641.某办公室有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学士各一人。

四人中,甲不是教育学硕士,也不是哲学学士;甲和丙学习的是同一门学科;乙只获得了学士学位;丁不学哲学。

如果上述表述为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教育学学士

B.乙是哲学学士

C.丙是哲学学士

D.丁是教育学学士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具有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条件“甲不是教育学硕士,也不是哲学学士”可知:

(1)甲是教育学学士或者哲学硕士;

根据条件“丁不学哲学”可知:

(2)丁学教育学;

根据“甲和丙学习的是同一门学科”和

(2)可知:

(3)甲和丙学哲学;

结合

(1)和(3)可知:

甲是哲学硕士;

结合题干条件可进一步推知:

丙是哲学学士、乙是教育学学士、丁是教育学硕士。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解法二:

本题也可以采用代入法解题。

代入A项:

甲是教育学学士,丙就是教育学硕士,乙就是哲学学士,丁是哲学硕士,与题干条件“丁不学哲学”矛盾,排除;

代入B项:

乙是哲学学士,甲和丙是教育学科,丁是哲学硕士,与题干条件“丁不学哲学”相矛盾,排除;

代入C项:

丙是哲学学士,甲是哲学硕士,乙是教育学士,丁是教育学硕士,符合题干条件;

代入D项:

丁是教育学学士,甲就是哲学硕士,丙就是哲学学士,乙就是教育学硕士,与“乙只获得了学士”相矛盾,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1642.左图为6个相同小正方体组合成的多面体,将其从任一面剖开,以下哪一项不可能是该多面体的截面?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选择不是该多面体截面的选项。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

可截出,如图所示,排除;

B项:

可截出,如图所示,排除;

C项:

可截出,如图所示,排除;

D项:

若上层小正方体截出菱形截面,则下层无法截出正三角形截面,如图所示:

因此,选择D选项。

1643.危在旦夕∶间不容发

A.江河日下∶一日千里

B.冷嘲热讽∶指桑骂槐

C.孤注一掷∶铤而走险

D.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答案】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二者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

“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二者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B项: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

“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164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C

【解析】第一步,观察特征。

第一段中,图1为立体图形,图2、图3是平面图,图2、图3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图1而得到,考虑立体视图。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图2、图3分别是图1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第二段应用规律,问号处的图形应为图1的俯视图,只有C项符合。

注意:

由于竖直面上方两侧为平滑曲线图形,故不能出现D项中长方形的两个小竖线,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1645.亏损∶收入∶成本

A.贸易顺差∶进口∶出口

B.负债∶借钱∶还钱

C.价格上涨∶需求∶供给

D.库存∶入库∶出库

【答案】A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收入”小于“成本”时会产生“亏损”,三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

“进口”小于“出口”时会产生“贸易顺差”,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

“借钱”小于“还钱”时不会产生“负债”,排除;

C项:

“需求”小于“供给”时不会产生“价格上涨”,排除;

D项:

“入库”小于“出库”时不会产生“库存”,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646.虽然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但在高温闷热的“秋老虎”时节,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平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常会感觉不适,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

另外,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出汗过多,血液浓缩,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形成斑块;一旦斑块脱落,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就可发生急性心梗。

此外,人在炎热夏夜往往得不到良好的睡眠,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闷热天气还会使人情绪波动、心情烦躁,这也是冠心病突发的危险因素。

在这段时间,因工作劳累而缺乏休息的人,尤其要警惕心肌梗死突然来袭。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养生”尤其要“养心”

B.“秋老虎”之名因何而来

C.心脑血管疾病诱因知多少

D.夏秋之交要预防心肌梗死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先通过转折关系指出在高温闷热的“秋老虎”时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会感觉不适,接着通过“另外”“此外”“还”连接并列关系,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诱因,最后得出结论,在这段时间因工作劳累而缺乏休息的人要警惕心肌梗死来袭。

文段为“分—总”结构,主要说的是“秋老虎”时节要警惕心肌梗死。

第二步,对比选项。

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适合做文段标题。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和C项:

没有提到文段的核心话题“秋老虎”。

B项:

没有提到“心肌梗死”。

1647.近年来因程序违法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不少。

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是依然不乏职能部门________。

说到底,还是“重结果,轻程序”,不把程序当回事,行政行为自然经不起推敲。

程序是保证我们有效实现结果的合理设计,程序正当得不到________,必然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知故犯  履行

B.老调重弹  落实

C.重蹈覆辙  尊重

D.以身试法  认同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

第一空意思是说职能部门没有避免前车之鉴,仍然犯以前的错误。

A项“明知故犯”指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D项“以身试法”形容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也指明知故犯。

二者没有体现与前车之鉴的联系,只是单纯强调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D项。

B项“老调重弹”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

C项“重蹈覆辙”指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非常契合文意。

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

文段说到不把程序当回事,强调的是意识层面,而不是实际的行为层面,因此“程序正当得不到尊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履行:

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落实:

①(计划、政策、措施等)具体明确,能够实现;②使落实;③(心情)安稳;塌实。

尊重:

①尊敬;敬重;②重视并严肃对待;③庄重(指行为)。

认同:

①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②承认;认可。

1648.其实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烦恼,一切只不过是________,只要我们稍微停下脚步,就可以更好地珍惜生命本原的美丽,那时候,你将发现,在人生的幽僻处、________处,都闪耀着光芒。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找麻烦 僻静

B.自怨自艾 细微

C.庸人自扰 细小

D.杞人忧天 琐碎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

根据“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烦恼”可知,生活中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A项“自找麻烦”指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事,而横线前的“一切”指的是生活中的烦恼,与“自找麻烦”语义重复,排除A项。

B项“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D项“杞人忧天”指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文段均未体现B项和D项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

C项“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符合语境。

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

“细小”指很小,与“幽僻”并列,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1649.在有崇高信仰的人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________不得的。

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________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亵渎  挽救

B.蔑视  改变

C.轻视  证明

D.侵犯  挽回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一空。

修饰“做人的根本”且照应“崇高信仰”,在有信仰的人心中,做人的根本是不能被轻视的。

A项“亵渎”指冒犯,不尊敬;B项“蔑视”指轻蔑鄙视;C项“轻视”指小看。

三者均符合文意。

D项“侵犯”指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

文段意思是如果人格扫地,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弥补失败。

A项“挽救”指从危险或不利中救回来,符合文意。

B项“改变”不搭配“失败”。

C项“证明”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1650.随着权健、无限极等一个个保健品神话的破灭,很多使用保健品的人陷入了恐慌和焦虑中,他们从昔日对保健品的盲目“迷信、依赖”,一下子反转到“怀疑、一棍子打死”,保健品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了“骗局”的代名词,成为过街老鼠。

但是,一些有识之士在保健品市场冰与火的两极之间,保持了难得的冷静,他们认为,封杀保健品不是目的,管理才是王道。

关于“很多使用保健品的人”对待保健品的表现,以下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不置可否

B.矫枉过正

C.草木皆兵

D.心有余悸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问的是“很多使用保健品的人”对保健品的表现。

前面是介绍保健品神话的破灭。

紧接着表述了一些人从昔日的“迷信”反转到“一竿子打死”。

前后的态度都是有些极端的,前面盲目迷信,后面纠错过度。

第二步,对比选项。

B项“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

“不置可否”指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与原文不符。

C项:

“草木皆兵”指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指体现了很多人在保健品神话破灭之后的表现,表述过于片面。

D项:

“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属于无中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