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2079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拟它们的大小;

 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二、重难点:

 1.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

 5.学会分类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数一数:

2.比一比:

 草莓比香蕉多〔1〕个。

比长短:

比高矮:

 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3.第几:

4.几和几:

5.比大小:

     5>3                    3<4

6.加法:

7.减法:

8.认识物体和图形:

 

9.分类:

10.6的认识和加减法:

11.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8和9的认识:

13.7、8、9的比拟:

14.9和10的比拟:

15.连加:

16.连减:

17.加减混合运算:

18.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区分、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拟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

位置方位名词,例:

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

位置方位名词,例:

船在桥的下面。

前:

位置方位名词,例:

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

位置方位名词,例:

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

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4.数一数:

5.读数:

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拟数的大小:

先比拟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上下依次比拟。

例:

39和145比拟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7.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8.认识人民币:

贰角〔下列图所示〕

五角〔下列图所示〕

一元〔下列图所示〕

五元〔下列图所示〕

10元〔下列图所示〕

20元〔下列图所示〕

50元〔下列图所示〕

100元〔下列图所示〕

:

9.整十数:

个位数正好为0的两位数,例:

10,20,30。

10.整十数加:

整十数之间的加法,例:

10+20=30。

11.整十数减:

整十数之间的减法:

例:

50-20=30。

1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上一个一位数的加法运算,例:

35+3=38。

1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去一个一位数的减法运算,例:

35-2=33。

14.认识时间:

长针为时针,短针为分针。

上图所示时间为7:

00,读作“七点〞。

上图时间为7:

30,读“七点三十分〞。

15.找规律: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那么,能熟练的计算;

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那么,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4.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拟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6.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根本单元,是人类为了标准长度而制定的根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

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

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

cm。

毫米:

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

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

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到达了10的情况下,那么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

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

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

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

28+24+23=85

6.连减:

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

85-40-26=19

7.加减混合:

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

67-25+28=70

8.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9.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0.1—6的乘法口诀:

11.7—9的乘法口诀:

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扩展资料-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那么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负角、正角、0角这几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

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

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

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

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

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

两角之和为90°那么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那么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扩展资料-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并学会识别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

4.使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5.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二、学习难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3.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4.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平均分的意义、表内乘法、简单的除法;

〔2〕乘法口诀求商;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除法:

四那么运算之一,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例:

300÷25÷4=300÷〔25×4〕。

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例:

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除数: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例:

8÷2=4那么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那么没有意义。

商:

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例:

9÷3=3,3就是完全商。

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例:

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2.2—6的乘法口诀:

3.直角:

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

符号:

Rt∠

4.锐角:

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5.钝角:

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6.平移: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7.旋转: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

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8.7、8、9的乘法口诀:

9.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10.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

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1.千克:

千克:

〔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根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根本单位之一。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应用法那么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二、学习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

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

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

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

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

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

根本的四那么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

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局部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

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7.减法:

四那么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验算:

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验算的作用:

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拟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9.四边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

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0.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1.周长: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2.估计:

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3.余数:

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

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

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局部。

例:

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余数的性质:

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4.秒:

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符号是s。

15.分:

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16.乘法:

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8.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19.分数线、分子、分母:

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

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那么等于商。

20.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

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

再往后,阿拉伯人创造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适宜的数来表示它。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1.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开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5.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6.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7.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使学生了解小数各局部的名称。

二、学习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3.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5.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6.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

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

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假设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那么:

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

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那么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那么: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那么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

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

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根底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