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151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

《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 单元集体备课.docx

四年级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科学

单元集体备课

 

(上学期)

 

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

主备人:

王丽红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是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

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打下基础。

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学情分析:

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

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进行观察。

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植物根茎的作用;能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

2、注意保护所观察的植物,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珍爱生命,愿意合作交流,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根、茎的作用;通过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一、知识脉络:

4.植物的茎5.花和果实

探究茎的作用

了解茎内养料的运输问题研究花的构造、果实的特征、花和果实的关系

第一单元单元训练

一、我会填:

1.一棵完整的植物包括、、、、、6部分。

2.像大树的脚,大树是靠它稳稳地站立在地上的。

根主要依靠

伸进土壤吸收,同时也把溶解在里面的也吸收了。

3.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

4.植物体内的水分吸收周围的热后,变成水蒸汽,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作用。

5.叶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一些,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还可以使空气。

6.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制造的。

7.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8.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和有气孔进来的,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同时释放出。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9.茎有运输和的作用。

、、等植物都是变态茎。

二、当好小法官。

1.根就是植物埋在地下的部分,因此马铃薯就是根。

()

2.我们平常吃的藕,就是长在地下的根。

()

3.植物的根只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

4.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

5.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全部是从土壤中来的。

()

6.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部构造,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绿色的颗粒,这些颗粒就是叶绿体。

()

7.植物的茎都是圆柱形的。

()

8.茎对植物只起到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

9.有些植物的茎会生长在土壤里面。

()

三、我来选一选。

1.不是植物的根。

A.萝卜B.大蒜  C.白薯

2.是植物的根。

A.洋葱B.姜  C.人参

3.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储存

4.植物的蒸腾作用能。

A.提高空气的湿度B.降低空气湿度C.提高空气温度

5.下列属于变态茎的是。

A.藕B.红薯C.人参

6.的茎长得很肥大,并且能储存养分和水分。

A.玉米B.牵牛花C.芋头

7.我们常吃的马铃薯,是植物的。

A.根B.茎C果实

8.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种

A.60多万B.30多万C.90多万

9.下列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类的是A.杨树B.玉米C.大葱

9.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类的是A.柳树B.芹菜C.大蒜

10.植物的根系多,吸收水分A.多B.少

四、科学与生活

1.为什么一般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移栽后的幼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阳?

答:

因为移植的时候影响了根部的正常工作,植物会相对缺水。

如果在大太阳天底下移植,很可能因为蒸腾作用正热烈地进行的关系,会损害植物的健康。

2.把幼嫩的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

这些汁液是从哪里来的?

 

 

 

3.用铁丝捆紧小树,会在铁丝周围形成瘤状物,如果长时间捆紧,小树会死亡,这是为什么?

答:

在小树的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做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

用铁丝捆紧小树,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在捆紧处会形成瘤状物。

长时间捆紧,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料也输送不上去,叶没有足够的水分蒸腾,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所以会死亡。

4.叶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5.画一画:

画出茎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第二单元秋冬星空单元分析

主备人:

陈叶红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两课组成。

主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本单元之前学生所经历的短期的探究活动为本活动打下了一定的方法基础,之后的春、夏星空的观察活动是本单元活动的延续,这几课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的观察活动,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中长期探究活动过程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单元之前学生所经历的短期的探究活动为本活动打下了一定的方法基础,之后的春、夏星空的观察活动是本单元活动的延续,这几课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的观察活动,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中长期探究活动过程的特点。

教学重点:

知道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知道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能画出北斗七星及仙后座;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对星空进行观察,并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

知道在观察星座时,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到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能自主选择有关星空的问题进行研究;能用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知道在观察星座时,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到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能自主选择有关星空的问题进行研究;能提出对星空进行探究的大致思路,并能做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会观察、爱探索、体会学习活动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及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

知道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知道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能画出北斗七星及仙后座;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对星空进行观察,并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

知识脉络

如何观察星空

研究星座

秋季星空

秋冬星空

制作观如何观察星箱

交流观察和发现

认识冬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

冬季星空

继续观察研究星座

介绍星座知识

第二单元单元训练

一、填空

1、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分成许多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全天共个星座。

2五颗亮星构成或形,好像一位美丽的坐在宝座上。

3、冬季星空,我发现的星座有。

4、我发现,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

5、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时,是季节;春季时,斗柄指向。

二、判断

1、北斗七星包括北极星。

()

2、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

()

3、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变的。

()

4、仙后座在天顶时呈M形,在天边时呈W形。

()

5、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猎户座在天空中排列的样子相同。

()

6、民谚“三星正南,就要过年”,就是根据猎人腰带部位的三颗星在天空中位置移动情况来说的。

()

7、星座变化说明宇宙中的天体都是运动变化的。

()

三、选择

1、一天的不同时刻,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A、自东向西逐渐移动B、自西向东逐渐移动

C、没有规律的快速移动D、根本不移动

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B、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无规律运动D、不会发生变化

3、观察仙后座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利用仙后座可以找到()。

A、月球B、北极星C、北斗七星D、织女星

四、

1、画出秋季北斗七星图。

2、画出利用北斗七星和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图。

第二单元单元连接

学习辨认秋夜的星座,最好先从在东北方的银河中的仙后座开始。

仙后座是一个可与北斗七星媲美的星座,有3颗二等星和2颗三等星构成一个明显的英文大写字母“w”的形状,开口朝向北极星,这是识别仙后座最主要的标志。

仙后座也可以这样寻找:

把北斗七星的“天极”和北极星的连线向南延伸约相等的长度,即可到达银河“岸边”的仙后座。

秋夜的其他星座都不如仙后座那么容易辨认。

英仙座有一半浸于银河中,它很像一个人的右手握拳并张开姆指与食指的形状。

这个形状比较抽象,要记住它就得反复地观测。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单元集体

主备人:

程芳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作为学生认识材料的媒介,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借助这些常见材料,让学生探究材料的各种性能,认识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认识到人类为了改善生活和环境,总在不断的改进材料的性能或发明新材料,材料的使用会给社会、环境带来积极的作用。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知道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

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科学知识:

能判断物体是有不同材料组成的,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能根据这些性质给材料分类,能将材料的用途与特性相关联。

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知识脉络:

11.金属

认识金属的特点

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12.玻璃与塑料

玻璃与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玻璃和塑料的特点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

主备人:

刘小红

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它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单元《水的科学》构成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

指导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的系列。

我们要秉承“小学科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

教学重难点: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知道水的沸点和冰点。

3、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4、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

知识脉络

探究蒸发的条件

蒸发

探究加快蒸发速度的办法

制作晴雨表

探究沸腾的条件和现象

沸腾

探究凝结的条件和现象

凝结

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水循环

探究水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