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1277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docx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十七大精神时的发言4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推动**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在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十七大精神会议上的发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这对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必将有力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下面,我结合分管工作谈谈学习的初步理解和粗略思考。

一、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理解

十七大报告的第七部分用近2000字的篇幅,对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作出了安排部署,通过学习,我感觉到,“大发展大繁荣”六个字是这个部分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是理解整个部分的开关和钥匙。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清醒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认为,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为各国人民所关注和羡慕,出现了全球性“中国热”以及诸如“中国共识”、“中国模式”等理论解说。

能否坚持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能否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能否长久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能否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我们是一种考验,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中国能够继续创造经济奇迹。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满足人民群众愿望的需要。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需要我们大力推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正通过一些文化产品向我国渗透,我们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够强,这迫切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过文化建设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含义具有丰富的内涵特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味着全面的文化进步,意味着普遍的文化共享,意味着强大的文化影响。

我觉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大发展大繁荣指很“正”的文化导向性。

我们要发展的文化,要有正确的导向,格调健康有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风尚和社会正气,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能够激发团结奋斗的合力。

大发展大繁荣指很“全”的文化门类。

无论是意识形态文化,还是非意识形态文化;无论是高雅文化,还是大众文化;无论是哲学社科,还是文学艺术,都应当全面发展、全面繁荣。

大发展大繁荣指很“强”的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机制先进,文化产业实力强劲,文化创造力能够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展多姿多彩,充满吸引力、感染力、竞争力。

大发展大繁荣指很“广”的文化覆盖面。

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要深入到各个领域,文化的成果要惠及社会的各个群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

大发展大繁荣指很“浓”的文化地方特色。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当根据各地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使文化发展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形成百花齐放、争相斗妍的生动局面。

(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落脚点就是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我们在国际竞争、区域竞争中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的宣传文化工作服务大局的有效方式。

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推进文化发展繁荣,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目的就是要以文化软实力去激发人的潜能,凝聚人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团结人们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以科技教育和文化熏陶为基础的智力因素,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科技教育和文化熏陶,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得以提高,视野得以开阔,创新潜能得以挖掘和发挥,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增强文化“软实力”,将为区域发展赢得时间、空间、动力和市场,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因此,福建、广东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相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口号,这必将促进科技、品牌创新,加快文化向经济领域的渗透,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增强发展后劲,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举措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

推进文化创新,是报告第七部分的一条主线,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途径和重要举措。

报告中的“创新”,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明确表述:

一是要在繁荣文化创作上进行创新,以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出精品力作,以优秀精神文化产品陶冶人;二是在文化发展体制、机制上创新,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三是在文化的宣传、推介、传播上创新,依靠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让优秀精神产品有效传播,使其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

二、对**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一)建区设市以来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以“三馆两楼”(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报社大楼、广电大楼)和“一院一园两广场”(太平洋影院、三贤文化公园、世纪广场、苌弘广场)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广电村村通工程实现行政村通率99%,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6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24亿多元。

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富有成效,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列全省第3,送省领导审签中)。

(二)全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

全市文化发展的基础还较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文化资源十分匮乏,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全省居后。

主要表现在:

1、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小,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弱。

城市文化功能不完善,农村文化设施薄弱。

现有文化阵地较普遍存在功能单一、设备简单陈旧、利用率很低的问题。

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产业发展水平低,对经济发展贡献不大

主要表现为产业优势不明显,规模小,竞争力弱,对GDP的贡献率低。

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全省处于低水平,2006年**电视台城市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和广告收入在全省21个市州中分别排名第19位和15位。

文化消费对产业的拉动力不强,2006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人均用于教育文化的支出为374.8元,仅占当年居民消费总支出的5.4%,(单纯用于文化娱乐的支出仅有2个百分点左右)。

3、优秀精神产品少,特色文化品牌缺乏

我市文化人才储备与引进严重不足,缺少优秀的文艺策划、编导、创作、演出人才,社科理论研究人才,媒体采编、网络技术人才。

(市、区)文化馆和川剧团(艺术团)专职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专业优势不突出的问题。

全市文化资源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不充分,对**文化品牌的打造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推进,文艺创作的主要力量来自于业余文艺队伍,有影响的优秀文化成果甚少。

(四)建设发展负债多、缺口大

截至2007年5月底,全市广电系统累计负债24949万元(其中市电视台2299万元,市网络公司5246万元,市兴盛公司5869万元,**3576万元,**6191万元,**1768万元),**日报社大楼建设负债948万元,市体育馆建设负债4808万元(其中欠工程建设单位1818万元,银行贷款2990万元)。

正在建设的市文化馆、市图书馆设施设备和首批图书购置的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三、对**文化发展的设想

今年6至8月,宣传文化系统对加快文化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形成了《推进**文化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我们对**的文化建设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把握时代新要求,我认为,推动**文化更快发展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1、努力改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式

通过联系**实际的国情教育、形势教育,努力实现共同理想的现实化、具体化;通过通俗读物、文艺作品等形式,努力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形象化、地方化;通过榜样示范、寓教于乐等形式,努力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众化、生活化。

2、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把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3、努力推进理论工作内容方式创新

总结**“全民创业论坛”、“工业强市论坛”的经验,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学习、宣传、研究方式,以优秀的社科成果服务于**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积极开展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社科普及工作。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

1、以创建活动增强发展凝聚力

全面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并通过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增强加快发展的凝聚力。

2、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乡统筹

一是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个结合”的经验,努力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与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发展本乡本土的民间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是进一步开展以“八化”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和谐场镇创建活动。

突出重点,分类整治,探索建立资金投入、人力保障和管理执法的长效机制。

3、以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公民“四德”建设,突出个人品德建设。

明年起,每年在广大青少年中组织开展3至4次大型道德实践活动;加大对“留守学生”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教育管理力度。

(三)加强文化创新工作,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总重点打造“十大文化品牌”——“**人”文化、“三贤”名人文化、石刻和佛教文化、陈毅故居将帅故里文化、“普州太后”许黄玉故里寻根文化、川剧“**河”文化、**杂技文化、特色美食文化、“两湖一山”休闲旅游文化、“西部车城”文化。

培育“六大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演艺娱乐产业、印刷出版产业、信息网络产业、艺术培训产业。

实施“六大文化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城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力争春节前完成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建设,加快“三贤”文化公园建设、启动市体育馆二期工程建设,力争获得国家支持,建设“全民健身中心”。

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五大工程”(广电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建设。

三是广泛组织开展惠及群众的文化活动。

精心组织各类重大文化活动,积极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扎实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2、以本土文化挖掘研究为重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实施精品文艺创作工程。

精心打造以**柠檬与石刻、川剧“**河”、韩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为题材的3个电影(电视)剧本,力争2010年之前,以产业化运作方式,完成我市首部“本土题材、本土创作、本土拍摄”的影视作品摄制。

打造大型历史剧目《**鼓乐大典》,形成有代表性的舞台文艺作品。

二是筹备举办“**文化节”。

结合明年**建区设市10周年,以“展示辉煌成就、汇萃特色文化、凝聚社会力量、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举办综合性文化节庆活动,打造“**人民自己的节日”。

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3、以增强文化发展能力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探索组建**报业集团,探索广播电视、演艺娱乐、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集约化化发展之路,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二是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发展以“两湖一山”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产业区、以**石刻为中心的石刻和佛教文化产业区、以陈毅故居为中心的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区、以**为中心的包装印刷产业区、以“三贤”故里为中心的沿沱江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区。

三是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积极培育演出市场,支持发展演艺经纪、策划等中介组织,开发演艺项目,丰富娱乐品种,服务大众消费。

4、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增强全市文化发展活力

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转变管理和经营方式,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四)建立和完善文化发展的保障机制

1、加强文化建设的领导,努力解决文化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

完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体系的整体设计,形成文化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

建立文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力度。

2、落实各项文化政策,努力解决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完善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政策。

认真贯彻各级文件精神,建立有效的公益文化事业投入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构筑文化建设的多元投入体系,拓宽公共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项目、参与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扩大文化设施建设领域的招商引资。

加大对报业和广电业公益性建设的投入,落实国家、省村通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

设立市级文艺创作专项经费和社会科学普及专项经费。

3、健全文化工作机制,努力解决优秀人才、优秀成果缺乏问题

建立重点文艺创作立项、申报、签约制度。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建立立项、申报、签约制度,由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经费。

建立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制度。

制订《**市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建立与推动**文化更快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

建立文化艺术领域的荣誉制度,表彰奖励文化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巩固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评奖制度。

启动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出的道德模范享受同级劳动模范的同等待遇。

建立市委宣传课题组,加强对**文化发展的战略和对策研究。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文化更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宣传文化战线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将紧密结合市委“三新四跨”奋斗目标,努力增强**文化活力和文化软实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城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全市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