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08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docx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

轨道道岔铺设及养护

人工铺轨方法

一、测量定位

铺设前需作线路测量定位,其方法是提前设置线路中桩和水平桩

(一)中桩

铺轨前应钉设线路中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距:

直线不得大于25m,圆曲线应为20m,缓和曲线应为l0m。

2.在曲线起讫点、缓圆点、圆中点和圆缓点、道口中心点、道岔中心点及岔头、岔尾点,均应钉设带钉的中桩。

3.隧道内的中桩可标记在边墙上。

(二)水平桩

水平桩应在铺轨后、铺砟整道前钉设,并符合下列规定:

1.桩距:

直线不得大于50m,曲线不大于20m。

2.线路纵断面变坡点和竖曲线起讫点,应增设水平桩。

3.水平桩应钉设在道床外的路肩上(曲线地段钉设在内侧路肩上)。

二、铺轨温度的选定

钢轨温度在式(1c416031-1)范围时,为最佳铺轨时间,一般情况下,应安排在此条件下铺轨。

三、铺底砟

铺轨前,应先铺部分道砟。

双层道床宜按垫层厚度铺足,单层道床铺设厚度宜为150~200mm。

顶面应平整,中间拉成槽。

铺设混凝土枕地段,中间凹槽宽宜为600mm。

道砟来源困难时,铺轨前可在每股钢轨下先铺厚度不小于100mm、宽度不小于800mm的2条道砟带。

四、铺枕

1.轨枕宜用平板车或低边车运往工地。

2.人工搬运轨枕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3.轨枕严禁抛摔。

卸车时,应防止轨枕滚落到路堤外。

卸车后应有专人检查清道,

4.轨枕应按规定数量散布均匀。

5.混凝土枕上应标示中心位置,布枕时对准线路中心线。

6.木枕应按一端取齐的要求布设,布设时应宽面在下,底、面宽度接近的,应使树心面向下,钻好道钉孔后应做防腐处理。

7.同一种类的轨枕应集中连续铺设(不同类型钢轨接头处除外)。

两个木枕地段间的长度小于50m时,应铺设木枕。

8.同一种类不同类型的轨枕不得混铺。

在不影响轨道设计强度条件下,可成段铺设与没计不同类型的轨枕。

同类型轨枕成段铺设的最小长度,国家铁路的正线、到发线轨道为500m,其他线和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轨道为200m;困难条件下,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的站线轨道可减少到50m。

9.钢轨接头前后应各铺设不少于5根同种类同类型的轨枕。

五、铺轨

钢轨应按铺设顺序成对装车,同一轨节的2根钢轨,应装在车中心线两侧的对称位置。

缩短轨应装在铺设位置的同侧。

钢轨应采用相对式接头。

直线地段同一轨节宜选用长度偏差相同的钢轨配对使用,相差量不得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随时调整抵消,累计不得大于15mm。

曲线外股用标准长度轨,内股接头位置超限时,用厂制缩短轨调整。

两股钢轨接头位置相错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国家铁路的正线和到发线上,直线地段应不大于40mm,曲线地段应不大于40mm加采用的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2)在国家铁路的其他线和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上,直线地段应不大于60mm,曲线地段应不大于60mm加采用的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曲线尾剩余的接头相错量,宜利用钢轨长度偏差量在曲线内(困难时可延伸到直线上)调整消除。

必要时,可在曲线尾插入1根相应缩短量的缩短轨。

不得用调整轨缝的办法消除接头相错量。

人工搬运钢轨距离不宜大于50m。

倒运轨料的小平车,应有制动装置及2个以上的止轮器。

连接钢轨时,必须按规定预留轨缝。

各接头可先上不少于2个接头螺栓。

待在直线上至少每隔6m,曲线上至少每隔3m固定轨距后,才准放行小平车送料。

实际预留轨缝,应根据铺轨时轨节对中的偏移程度和平顺状态,按式(1c416031-3)的计算值略予加大,加大值不宜大于2mm。

工程列车送料前,钢轨接头螺栓和轨枕扣件应补足上好,并拆除轨隙片。

孰道方向应

直线顺直,曲线圆顺,中线对正。

轨距符合要求

机械铺轨方法

一、施工准备

按1c416031规定设置线路标桩、选择铺轨温度和铺设底砟。

二、轨道部件的质量检验及储存

轨料及部件存放参见1c416013----轨道部件的质量检验及储存。

1、铺轨基地设置

铺轨基地设置参见1c416013------铺轨基地。

四、轨节组装

1.轨节组装方式可按工程规模大小、施工单位技术装备能力,选用活动工作台或固定工作台生产线。

规模较大的铺轨工程,宜选用活动工作台生产线组装轨节。

2.轨节生产应按铺设计划表进行。

各工段用料规格、数量必须执行计划表的规定。

计划表主要内容应包括:

轨节编号及铺设里程,钢轨类型、长度和曲线内股缩短轨缩短量,相对钢轨接头相错量,轨枕种类、类型、数量和间距布置,轨枕扣件号码或每块垫板道钉数,曲线半径、转向和轨距加宽值,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的说明。

轨节计划铺设里程应及时根据实际铺设里程调整,并对计划表作相应修正。

3.钢轨连接配件和轨枕扣件应分类堆置在相应工段的生产线两侧,并在生产过程随时补充。

堆置高度不应大于1.2m。

4.组装轨节时,应在一轨钢轨轨腰的内侧(曲线在外轨轨腰的内侧)用白油漆标示轨枕位置。

5.组装轨节时,轨端应在前进方向一端方正。

直线两端应取齐,曲线按计算确定。

6.应做好配轨设计。

采用相对式接头轨道的配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线路长度换算成铺轨长度:

直线地段铺轨长度增长量,根据线路各坡度的坡度分段折算;曲线段配轨以外股为依据。

铺轨长度除根据线路各坡度的坡度分段折算外,尚应加外股比线路中线的增长量。

(2)配轨时,应以铺轨长度为依据,按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各轨节位置。

直线段终端应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始点的距离;曲线段终端应确定曲线终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终点的距离。

(3)曲线内股缩短轨应按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规定布置。

采用标准长度钢轨轨道的曲线内股,应按规定选用厂制缩短轨

(4)需要调整钢轨接头位置或合拢口时,可插入个别短轨。

调整桥上钢轨接头位置时,短轨应铺在离桥台尾l0m外。

个别插入的短轨长度,国家铁路正线轨道不得小于6m,站线和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轨道不得小于4.5m。

除两相邻道岔间外,不得连续插入2对以上短轨。

7.螺旋道钉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旋道钉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

硫磺水泥砂浆配方及配制工艺,应符合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规定。

(2)错固前,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黏附物应清除干净。

螺旋道钉应干燥,其温度宜保持在0℃以上。

(3)锚固方法宜采用反锚,螺旋道钉用模具定位。

锚固浆从枕底注入孔内,凝固后翻正脱模。

正锚时,预留孔底部应堵塞紧密,严防漏浆,锚固浆从枕面注入孔内后,螺旋道钉应即左右旋转缓慢垂直插入定位。

硫磺水泥砂浆注入孔内时的温度不得低于130℃,并应防止离析,一孔一次灌完.,灌浆深度应比螺旋道钉插入孔内的长度长20mm。

锚固浆顶面应与承轨槽面平,溢出的残渣凝固后应拆除整平。

(4)螺旋道钉应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得大于2°。

道钉中线与承轨槽面的交点,偏离预留孔中心不得大于2mm,道钉圆台底应高出承轨槽面,但不得大于2mm。

螺旋道钉的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

8.钢轨连接配件应涂油后,成套放置在轨节前端第二、三根轨枕上,随同轨节装车。

其他零星用料应按铺轨计划随车配发。

铺轨列车应备有工地临时急用料。

9.轨节组装完毕,质量应经检查。

直线轨端应方正,曲线按计算错开,允许偏差为±l0mm。

轨距允许偏差为土2mm。

轨枕应正位,并与轨道中线垂直。

轨枕中心线允许偏差:

国家铁路的正线和到发线为20mm,其他线和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轨道为30mm。

10.轨节经检查合格后,应按轨节铺设计划表用色彩醒目的油漆编号存放或直接按铺设顺序编组装车,运往工地。

11.轨节装车不得超载超限,上下层摆正,轨端对齐。

装载后应封车加固,防止运输途中轨节错动。

装载层数应根据所用铺轨机确定,并保障行车和作业安全。

五、铺轨机

1.目前广泛应用是悬臂铺轨的铺轨机,代表机型为dpk32型铺轨机和pg28型铺轨机,主要由主机(一号车、)、机动平车(二号车)和倒装龙门三大部分组成。

采用主机铺设轨节、倒装龙门成组(一般6层轨节为1组)倒装轨节、机动平车成组转运轨节的作业程序,铺轨机三部分平行作业。

2.铺轨机应保持状态良好,进场前必须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准备与保养,上场前必须进行试运转。

六、轨节铺设、道砟铺设

1.铺轨前铺砟:

路基面(含桥梁、隧道)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预铺道砟。

作业机械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砟车辆不宜长距离频繁行驶在基床表面上,不得破坏路基基床表层。

(2)道砟车辆在基床表面行驶时,应做到缓行缓停,禁止突然加速、急刹车和急速转弯。

载重运行速度宜控制在15km/h左右。

(3)雨天禁止车辆在基床表面上行驶。

(4)铺轨前铺砟可采用道砟摊铺机一次摊铺压实成形,或采用其他布砟机配合碾压机进行铺设,整平压实过程中应避免破坏路基面。

(5)铺轨前铺砟厚度宜为150mm,单线宽度一般为4.5m。

砟面应平整,中间不应凸起。

(6)桥梁两端各30m预铺道砟厚度应高出桥台挡砟墙顶面不小于50mm,并做好砟面顺坡,桥上预铺道砟厚度应高出盖板,并与两端桥头砟面持平。

(7)铺轨前铺砟主要设备由摊铺机或布砟机、压实机械、自卸车、装载机等组成。

2.轨节运输列车在工地作业时的移动速度不得大于5km/h,并应开停及时、位置准确。

3.两倒装龙门应按中心距13.8m支立在直线线路上,路基应基本水平,承压不小于1.5kg/cm2,两侧等高,与线路中心线对中。

复线铺轨时,应选择线间距大于4.3m地段支立倒装龙门吊,否则应拨道

4.机动平车向主机喂送轨节时,应在主机后一度停车,在不影响主机作业和安全的情况下与主机联挂、拖拉轨节。

轨节拖拉宜在直线或曲线半径较大地段进行。

5.铺轨机主机前轮不得超越已铺轨节前端的第三根轨枕。

在下坡地段铺轨时,应有防溜措施。

6.轨节下落接近路基面时,应配合人工稳住轨节,对准中线就位。

各轨端至少上紧2个接头螺栓,经检查中线无误后,继续铺设下排轨节。

接头螺栓应随后及时补足,并按规定力矩上紧,同时拆除轨隙片。

7.铺轨过程,应检查轨节的铺设里程与计划是否相符。

如因积累偏差或差错可能影响前方曲线轨节布置或钢轨接头可能进入禁止接头的地点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8.当天收工时,应将最后铺设的轨节号,连同实际铺设的终点里程,报告铺轨基地。

掌握道岔铺设方法

一、道岔铺设要求

1.道岔位置应按设计铺设。

困难条件下,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和不变更其他运营设备条件下,将道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大于6.25m,但在区段站及以上的车站,特别是咽喉区道岔,最大移动量不得大于0.5m。

2.国家铁路正线上的道岔轨型,应与正线轨型一致,站线和地方铁路、专用铁路、专用线上的道岔轨型,可用不小于与其连接的主要线的轨型。

当道岔轨型与连接线路轨型不同时,前后应各铺1节长不小于6.25m与道岔同型的钢轨,在困难条件下,长可减小到4.5m

3.两前后道岔间距小于9m时,道岔轨型应一致或两道岔直接用异型轨连接。

设有轨道电路的道岔,两不同轨型道岔间的距离,尚应满足设置绝缘接头的要求。

不同轨型连接处,不得设置绝缘接头

4.道岔铺设后,当连接线未铺设前,辙又后必须加铺1节临时钢轨,尖轨必须钉固加锁,严禁扳动。

5.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应使用转辙设备,不得用撬棍扳动或用其他方法支顶尖轨。

二、道岔常用铺设方法

道岔铺设一般采用原位组装铺设、侧位预铺插入和机械分段铺设三种方法,三种方法的适应条件和施工方法分别叙述如下

(一)原位组装铺设

1.准备工作

(1)铺设前应熟悉该道岔的类型、构造、主要尺寸、各部配件及数量等。

(2)平整道岔范围内的砟面,以便铺放岔枕和钉连轨件。

(3)据站场中坐标里程,首先确定道岔中心桩,然后分别由道岔中心向前量测道岔前部长度,钉出岔头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