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902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一、典例引领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据此回答

(1)~

(2)题。

(1)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的估计,其原因是(  )

A.科技发展速度很缓慢

B.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

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2)原始社会时期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1)D 

(2)A [第

(1)题,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消费水平大致是一个定值,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由此我们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

(2)题,原始社会科技水平比现在低得多,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较少,环境人口容量远比现在小。

]

2.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

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读图回答

(1)~

(2)题。

(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

A.新疆B.西藏

C.山西D.河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1)B 

(2)B [第

(1)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区,就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

(2)题,衡量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

二、考点透析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

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

时间不同,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但在具体时间内,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如下图所示:

三、题组训练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1~3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解析:

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排除A;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排除D,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B正确。

另外,广东省人口流出也很多,其位于东部经济地带,可排除C。

答案:

B

2.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解析:

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

因此推断,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答案:

C

3.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灾害           B.经济因素       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

解析:

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

B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

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

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

读“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完成11~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西迁明显

  C.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关系

解析:

人口重心由经度和纬度分别表示,两者累加才能正确表示,①向南侧移动明显,②明显向偏东方向移动;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可知①是表示汉族,②表示少数民族。

答案:

C

5.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解析:

由经纬度可判断少数民族分布在西部地区,故选C。

答案:

C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

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6~9题。

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

7.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④                    D.⑤

8.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④                   D.⑥

9.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⑥

解析: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民工,而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使大量的科技人员到西部创业;伊拉克地区的战乱导致该区居民大量外迁;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环境质量较差,老年人追求优美的环境多迁往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空气清新的西部和南部地带;城乡经济收入的差异成为农民工进城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6.C 7.D 8.A 9.C

10.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直接方法是             (  )

  A.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B.大量迁入人口

  C.进行人工降水                       D.利用区域外的资源

解析:

环境承载力的高低与其拥有的资源数量有关,利用区域外的资源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可直接提高环境承载力。

答案:

D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表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2.该城市是               (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解析:

本题以我国某市人口资料变化切入,考查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第6题,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是由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决定的。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市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0~14岁青少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却不断下降,说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

第7题,选项中的四个城市,深圳是改革开放后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特大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是典型的移民城市,符合题目中的人口资料特征。

答案:

11.D12.B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13~14题。

1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

根据资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3.C 14.C

15.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A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C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电视剧《闯关东》将其创作定位为:

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

“闯关东”这种民族行为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背景下被迫进行的民族大迁移。

“闯”意味着“犯禁”,代表着“冒险”,寓含着“开拓创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跨距看,“走西口”属于    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    人口迁移。

(2)促使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有:

                                                   。

(3)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均是我国的重要农耕区,但在历史上分属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和关东文化区,从社会意义上,东北三省基本上是华北农业社会的扩大。

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4)1990年以后,出现了大量东北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