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866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docx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对外战略分析

内容摘要:

面对国际形势的新挑战—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中国必须实行大国外交战略。

这一战略要为实现现代化进程总目标服务。

它的主要内容应以大国关系为主体,将大国间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

协调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关系,在推进世界多极化,解决全球问题方面承担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责任与义务,以大国方式考虑处理台湾问题,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经济政治体系建设中、中美、中欧、中俄等大国间关系中,。

中国应发挥积极建树作用。

关键字:

国际金融危机、亚太格局、多边峰会、全球气候问题、中国“走出去”战略、贸易保护主义、金砖四国、国际安全形式、世界科技革命、和谐世界、核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

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

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

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

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

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

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

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

一是邻国多。

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是世界上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国家。

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

二是大国强国多。

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

不仅如此,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都在我国周边地区,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拥有核技术以及核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多在中国周边。

三是问题多。

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

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

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差距较为悬殊。

领土、文化、民族和宗教等问题冲突愈演愈烈,印巴冲突尚未彻底解决,中亚国家“颜色革命”方兴未艾,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纷争不断,教派冲突摩擦不断。

  

(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美国虽然和我国并不接壤,其本土也与我国相隔万里,然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未来的走向面临的最强烈挑战依然来自美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

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

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

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韩国、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

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了联印制华政策。

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

  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中日关系目前相对平稳,但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发展和政治野心的进一步膨胀,日本现实和潜在危险仍呈上升趋势。

战略上,日本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追随美国压制中国发展,寻求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

政治上,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意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军事上,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和科技基础,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

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

  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中印之间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和边境问题的磋商,两国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依然存在。

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

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

  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

首先它可能导致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或者对朝鲜进行制裁。

其次它可能成为开启东亚核武竞争的潘多拉魔盒。

再次它可能导致日本全力寻求突破和平宪法,扩大军备,开启核武之门。

  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因为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

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

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掀起了一股瓜分岛屿、开发石油的狂澜。

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

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7个岛屿,我国台湾控制其中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其中的50多个岛屿。

其中,越南占据岛礁29个,控制海域面积20万平方公里,打井60多口,2002年与美国在南海西南部发现了东南亚最大的油田,储量2至4亿桶。

菲律宾占据13个岛礁,控制海域面积41万平方公里,打井70多口,年产石油35万吨。

  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

越南反复宣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并成立南沙地方行政机构,还准备向南海占领岛礁移民。

越南海军专门组建了应付南海突发事件的“海上快速作战旅”。

2002年还组织10多次以南沙作战为背景的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菲律宾设立卡拉延市政府,将部分占领南海岛礁划归其管辖,军事上组建了西部联合特混部队,专门负责南沙方向的巡逻和作战任务,2002年举行了5次以南海作战为背景的军事演习。

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行动,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

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

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

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已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

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

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特别强调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

2009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加快了国际体系变革进程。

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目前趋于企稳回升,但全面复苏的基础仍较脆弱。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牵制因素明显增多。

金融危机引发对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调整变革成为潮流。

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逐步展开,二十国集团峰会走向机制化,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际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而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

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利益攸关方。

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四国”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各主要力量竞相加快战略调整步伐,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互动期。

怀着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各大国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纷纷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