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建艺术概论复习提纲整理.docx
《王宏建艺术概论复习提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宏建艺术概论复习提纲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宏建艺术概论复习提纲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
如果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艺术为它服务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艺术和、哲学、文学一样是更远离物质经济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和道德是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并和基础关系非常密切的意识形态,属于前一类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全面的”社会生活,即包括了从物质的社会生活到精神、情感的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这些都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领域和对象。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5.艺术与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都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但不同点在于:
是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则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
形象只是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6.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方式的相同处是:
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都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
不同:
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艺术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哲学是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真理的方式“掌握”世界和社会的普遍性必然性。
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艺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7.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再现客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主观世界的真实性。
8.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它一方面以非常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9.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在艺术中,已经渗透进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
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
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
现实丑的本质畴转化了。
10.任何事物,凡是以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确切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充分表现出本质、容和种类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的。
简言之,美就是形象的真理。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11.在审美认识上形成的审美观念。
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
1.艺术门类的划分
经常使用的几种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可分为空间,时间,时空艺术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4.以造型艺术形态的材料和技法为依据可分为:
美术、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摄影、曲艺、杂技、建筑园林等。
这是最常用,最有实践意义的分类方法。
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
1.历史上三种艺术发生论
游戏说——十八世纪德同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1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
2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3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
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
1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
2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3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或模拟巫术;接触巫术。
艺术的发生受巫术的影响,但不能说艺术发生于巫术
第一,并非一切原始艺术都受巫术影响,第二影响并不是根源。
巫术归根到底发生于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3.劳动说
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
毕歇尔:
“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具有从属的意义。
”
1.2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劳动促进了人手、人脑、语言、意识的产生,最终人成为制造工具的动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人们在劳动过程结束后,必然把劳动的结果与劳动开始时的观念加以比较,看看二者是否符合。
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人的观念和情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第一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的预想不一致,这导致了图腾和巫术的产生。
第二种结果:
劳动的结果与原来预想的一致,这就必然导致人的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的发生。
人们产生了这样的创作欲,利用艺术来征服自然。
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美感发生过程中最大一次飞跃就是人们终于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容,仅仅把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
4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
1.3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第一,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第二,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三,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第四,工具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2“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3“准艺术”的繁荣
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器应运而生,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2.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艺术发展的规律,就是艺术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1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
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1.认为:
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局限性:
标准带有主观性;任何时代的艺术风格都是多样的,主导之外还有非主导的,这使得这种观点带有片面性。
2.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黑格尔
象征型(物质溢出精神)-—古典型(物质与精神一致)——浪漫型(精神溢出物质)
把艺术看做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局限性:
把艺术发展动力归之于绝对观念
把丰富多彩的艺术归于三种类型
最后浪漫型艺术也要被否定
3.认为“在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里格尔认为艺术在“触觉的”和“视觉的”两极之间转换。
沃尔夫林则提出“线性的”与“绘画的”两极畴
局限性:
两极的设定带有主观色彩
2.2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是指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艺术与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同历史时代的纵向比较;同时代不同地区、国家的横向比较;艺术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能否定经济对艺术决定作用:
首先任何艺术仍然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为前提。
其次平衡与不平衡是辩证统一的。
最后艺术作为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有自己的独立性。
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两种错误的观点:
政治决定艺术;政治不是艺术发展的任何动力,政治与艺术无关
3.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阻碍艺术的发展:
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的形象表现
的对象是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
相信自己神灵的真实存在,艺术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促进艺术的发展:
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反映、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推动艺术发展的表现:
一,促进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
二,为艺术提供题材。
三,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a.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产生以及选择和改变
b.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
2.2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包含两个方面的容,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从艺术的横向来看,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和创造,民族艺术和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3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批判的原则: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避免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
5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革新是艺术的任务(反映生活)、艺术的本性(创新)、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求新求异)和艺术家的个性及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
7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和革新的关系
两者是辩证的统一的:
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继承是革新的基础,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义
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一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共存
1.艺术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
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三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2.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共赏的民族艺术;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3.艺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
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
4.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条件是:
深刻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创作主体----艺术家
1.1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的熏和影响
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1.3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艺术家的三个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和深刻的见解
2.广博的文化素养:
一般文化;姊妹艺术文化;专业文化
3.丰厚的生活积累
艺术家的三个审美创造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感受力
2.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记忆力
3.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
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2.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复杂的、极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围绕创作意图,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
2.1艺术创作过程
1.艺术体验
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第一,创作材料的准备:
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第二,创作的精神准备:
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
2.2艺术构思
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在特定创作动机的引导下,通过艺术思维,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分胚胎的孕育阶段和意象的成熟阶段
艺术意象的典型化
具有鲜明的独特、丰富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
典型化的方法
1.选取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物作为骨干材料,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想化
2.聚各种人于一身,聚各种事于一物
3.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的方法创造生活中没有的完全属于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2.3艺术表现
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的艺术形象,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3.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3.1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
是指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是是相对于抽象思维来说,艺术思维是相对于科学思维来说的,它们之间关系是,艺术思维的特点是自始至终都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形象思维是贯穿艺术思维的始终的,抽象思维则是起配合和引导作用的。
3.2意识和无意识
所谓意识:
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
在艺术创作中,意识的重要作用表现为对艺术的审美理想、创作目的、创作规律等诸方面的自觉认识和掌握,以及对艺术创作规律的自觉驾驭和自觉追求艺术的独创性。
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这种最高形式的意识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
所谓无意识:
亦称潜意识,是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隐蔽的心理活动。
分为误差无意识、病患无意识、梦幻无意识、本能无意识、习惯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3.3灵感
就是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突然触机而建立起新的神经联系,豁然开朗,取得创造性突破的顿悟式心理状态。
灵感的特征是突发性、突破性、亢奋性、易逝性。
艺术灵感产生具备的条件
1.业已形成并比较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
2.大脑皮质中必须建立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优势兴奋中心。
3.4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逻辑规律
1.形象思维的特征:
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3.5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特殊规律
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仅相互转化,而且转化得非常频繁而又神速,灵活而又多变。
艺术思维中的典型意象的形成过程,就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反复频繁而又多变地转化的结果。
这个转化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贯穿始终的红线的。
每遇到困难问题时便需要抽象思维来帮助解决,即转化为抽象思维;待问题解决后,便又转到形象思维之方面来。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典型意象和典型形象最后形成为止。
4.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
4.1艺术的创作方法
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关系
艺术的创作方法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因此对创作的影响是全局性的,
艺术表现手法是塑造形象的具体方法,仅仅是艺术表现中的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段,只对艺术形象的具体刻画起作用,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局部的
4.2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艺术家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基本特点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陷蔽性
2.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基本特点是,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4.3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和艺术创作方法的关系
艺术流派:
指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艺术作品论
1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可以从结构层次上,把它的构成因素概括为两个方面:
外在的物质形式方面和在的精神容方面
艺术作品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认识
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容是有形式的容,形式是有容的形式,容与形式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是相互包容相互转化的关系
2.艺术作品的容
对艺术作品容的理解
是它的形式的含义,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涵
艺术作品容的构成因素:
题材和主题
题材的概念
广义:
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围或性质
狭义:
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表现出来的具体的
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针对题材的作用和价值,艺术理论中曾有过两种著名的观点
题材无差别和题材决定论
主题的概念
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涵,是在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题材和主题的关系
题材是自然现象或事物本身,是显现的,是属于艺术形式层次上的外部容,而主题是一种蕴含,较隐蔽,是在了解了题材之后,回味,认识,琢磨才能悟出作品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主题是具有不确定性质的。
3.艺术作品的形式
对艺术作品形式的见解
是作品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构成因素:
在的结构,外显的艺术语言
结构:
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艺术语言
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有两个基本功能:
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容;审美的功能
艺术语言和结构密切配合,在结构的牵引、安排下,艺术语言承担着描绘、传述、抒情等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容的任务
4.艺术作品容与形式的关系。
从本质意义上来看,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容与形式是统一在一起的,两者不是谁决定谁谁先谁后的问题,说形式决定容,是从艺术鉴赏即接受活动中的角度考察两者关系而得出的结论。
另外,从接受的角度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自身就是容。
因为这些作品的容不仅是由题材、主题等因素所构成,其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味。
4.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艺术作品的意蕴
是艺术作品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艺术作品意蕴的层次
1.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2.包含在作品的形式结构之中
3.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4.文化意义,即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
艺术作品的意蕴的特点
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存在于作品的具体艺术形象中,而不像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中的概念,完全排除了感性因素成为纯抽象的理论畴
它是多义的,这种多义首先与意蕴的层次有关,其次与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性、非概念性有关
它具有历史的生成性,与不同接受主体对作品意蕴有不同认识、不同感受和体验相关联
艺术作品的意境
是情与景的融合,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艺术作品的风格
艺术作品的因于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在特征的外部印记。
艺术作品的格调
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品位
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品位”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格调是从艺术价值的两极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畴,而品位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畴。
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地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容。
品味虽然也涉及到艺术作品的容,但与作品的审美趣味、艺术追求和表达方式有更多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艺术作品本质属性是审美属性,进入流通领域即市场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
当代社会中艺术作品的商品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市场因素一方面可以帮助艺术家获得从事艺术生产的经济支持,促进艺术的繁荣;另一方面又有可能使艺术家蜕变成商人的雇佣,艺术创作完全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
可以说,市场对艺术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并存,政府部门如何通过相应措施,如税法、文化政策等来调节艺术市场,使艺术作品能在社会的流通、交换过程中及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创作和欣赏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一件重要工作。
5.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艺术美
是指艺术作品的美,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而产生、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作品的美。
现实美是第一性,艺术美是第二性的
艺术美的条件
容与形式必须是和谐的、统一的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意蕴、意境、风格与格调等也是创造艺术美的条件
真是艺术美的基础,善是艺术美的前提,艺术作品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同时又都突出地体现出艺术家真挚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善,这就是艺术的美。
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
艺术美的特征
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超越现实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
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艺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完成
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艺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
艺术的接受与消费(隐含的读者)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之中
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
艺术的接受和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
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艺术作品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中的存在者,这意味着艺术作品可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同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历史中无限的接受者。
艺术作品本身的结构召唤性特征
历史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一个先后相继、不断向前的不可逆的过程,而且在形态上它还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的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的构造
第一部分,艺术家、批评家、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艺术史家、在各种艺术机构
任职的工作人员
第二部分,各种艺术机构,如展览馆、画廊、剧场、电影院、艺术、艺术教育机构等
第三部分,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
它们是人类历史和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艺术的接受具有约定俗成的强制、调节力量
艺术世界的性质和功能
中介性
接受性
主动性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