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黄冈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以“山水”作为自然的指代,不只是一种思维的抽象,更是对于自然的诗性感知与发现。
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
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
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从此生长出山水之乐。
山水也逐渐从宗教画和故事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成为绘画主体;作为自然情愫图像表达的山水画,以山川景色为载体实现着人们皈依自然的情感诉求。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洛神与曹植的身影背后描绘着树石流水、河岸远山,它们为这一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铺设了“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的自然空间。
美的目光同样诱导着唐代的自然情愫。
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
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即是用江天一色、波光万重、轻舟荡漾、巉岩幽岭、松竹掩映、桃红椿绿、水榭朱栏等,烘托出日丽风清的江岸美景;而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所表现的本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避难入蜀的窘迫经历,但却也一定要把那蜀地山水画得群峰竞秀、山花争妍。
晋唐以来观看山水的美的目光,在五代时期被注入探究自然的理性意识,及至北宋形成尚理的自然情愫。
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家用现实而具体的地理样貌来表现“图真”的山水。
荆浩、关仝等所代表的北派山水以石质坚凝、重岩叠嶂的北方山水为原型,描绘崇山峻岭、千岩万壑的壮美气象。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派山水,以峰峦平缓、草木繁茂的江南景色为原型,表现轻岚淡烟、平淡天真的山水意境。
无论北派、南派山水画家,都借对自然的逼真描绘,来表现他们对自然带有敬意的理性思考。
元代画家在对自然的凝思中获得内在心性的独特体验,自然情愫的表达也便成为文人逸气的抒发。
这种笔墨的独立性在明清山水画家手下被进一步强化,自然山水的许多生动细节就被忽略,山水图式中的笔墨就仿佛一种对于自然的情感诉说。
中国山水的图像表达也就从晋唐时期的自然写实嬗变为一种自然象征,山水画所表现的自然情愫也就从晋唐时期的美的发现嬗变为一种自娱与遣怀。
然而,虽历经嬗变,“天人合一”的文化感知方式却一直贯穿在中国山水画家的自然观照之中,他们视自然为知己,不仅身即山川,而且精神与之往还,他们永远“在”自然。
(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
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古至秦汉时期,山水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
B.中国人把山水看作审美对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官宦中开始的。
C.唐朝山水画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绚丽多彩,是因为山水技法成熟了。
D.从五代到北宋,人们不再把山水当作审美的对象了,而是探究它的自然理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是总起,然后根据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分阶段阐述,条理清晰。
B.文章第二段阐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在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大量的例证,阐述了不同阶段山水画发展变化的轨迹。
D.文章论述元明清山水画家的继承性,为中国山水画中某种不变的精神提供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把自然空间加入故事中,以山水来自娱与遣怀。
B.《江帆楼阁图》与《明皇幸蜀图》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充分渲染了山水之美。
C.南派山水画与北派山水画表现出来的风格与南北自然山水的特点密切相关。
D.中国山水画家的身体和精神都融入自然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盛开在屋顶的莲花
葛俊康
听父亲说,奶奶生前喜欢种莲,并且还是种莲的高手。
每年奶奶都要在家门前的河汊道里种上一大片的莲藕。
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
每天早晨,奶奶总要站在莲花旁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在河里划船的父亲。
父亲十八岁那年,从爷爷手中接过船桨,成了村里唯一的摆渡艄公。
父亲除了摆渡,没事时,就按奶奶的吩咐,帮人们运这运那,特别是洪水来的时候。
父亲说,那年的洪水,来得特别突然,也来得特别猛。
半夜里父亲听到奶奶的喊声,忙跑出门去看,洪水已经冲进了街道。
父亲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奶奶喊:
“赶紧叫醒大家搬到山上去。
”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奶奶就和父亲分头边喊边敲人家的门。
洪水越来越大,奔腾着,蹿进了院里。
父亲回来后,马上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山坡上搬东西。
这时,奶奶忽然想起了生产队堆放在河边晒场上的稻谷还没收拾,那可是全村人的口粮啊!
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显得特别珍贵,奶奶忙叫父亲去找他的船,然后到晒场去运粮食,还要他边跑边喊人。
父亲赶到晒场,把船靠过去,闻讯赶来的青壮年一下就围了过来。
几千斤稻谷少量已经装袋,大多还堆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装袋的装袋,装船的装船,劲大的直接扛上麻袋往山坡上跑。
洪水越来越大,父亲的心里挂念着奶奶,运完一船后,就直接把船划回了家里。
这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柴楼。
奶奶已被逼到了房顶上,看见父亲,忙问:
“运完了吗?
”父亲说:
“还没!
我想先把你送上山。
”
奶奶厉声对父亲说:
“瞎胡闹,赶紧回去!
运完了再来,我没事!
”
父亲望着奶奶,不敢吭声,只好又把船划了回去。
晒场上的人们还在忙着,有人抱怨父亲咋现在才来,一袋袋稻谷装好,运到山坡前,卸下,背上山坡;返回,再装。
洪水还在上涨,但平稳了些。
马上就运完了,这是最后一船,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胀鼓鼓的稻谷,父亲开始动起了心思。
那个年代,粮食是多么金贵啊!
他看看左右没人,就把船停了下来,从船上找出一截绳子,把一袋稻谷拦腰捆好,绑在船舷外的挂钩上,麻袋浸在水中,只有一小节绳子露在外面,即使是白天,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何况这闹洪水的三更半夜呢?
船靠岸了,人们很快就把稻谷搬完了,父亲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想起了奶奶,赶紧划着船往家赶。
但由于一边吊着稻谷,船倾斜得厉害,走得也很慢。
父亲回到家,洪水即将浸过房顶,但奶奶还静静地坐在屋顶上,像安祥的观音。
父亲赶紧跳上房顶去扶奶奶上船,这时船一下子倾斜得几乎要翻了。
奶奶愣住了,问父亲:
“船咋了?
下面挂着啥东西?
”
洪水还在上涨,父亲没时间跟奶奶解释,催促她赶紧上船,但奶奶似乎猜出了七八分,盯着父亲不放。
父亲只好说出了实情。
奶奶立刻急了:
“你咋能这么干?
我刚才还寻思,经了这场大水,后季的庄稼眼看没了指望,全村人就指着这点粮食活命呢,这要是谁动了歪心眼,偷偷地往自己家里背,那咱村非有饿死的不可。
没想到我儿子就这么干!
”
父亲惭愧得低头不语,只是一个劲地催奶奶上船。
奶奶用严厉的口气说:
“今天你不送回去,我就不走了!
”
说完,奶奶挣脱父亲的手,盘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屋顶上。
父亲答应奶奶一定把粮食送回,要奶奶先上船,但生气的奶奶执意不肯:
“你不送回粮食,我哪有脸见人?
”父亲无奈,只好调转船头去送粮食。
这时天已放亮,父亲回头看时,洪水顺着房檐流过,端坐的奶奶像一朵盛开在屋顶的圣洁的莲花。
突然,轰隆一声,房架垮了,屋顶上的奶奶掉进了洪水里。
父亲大喊一声,手忙脚乱地把船又划了回去。
船边的稻谷浸了水,坠得船怎么也划不动。
父亲赶到时,奶奶已不见了踪影。
父亲哭喊着,不停地划,不停地寻找。
洪水无情地涌动着,往下游狂奔而去……
从此,奶奶那莲花般圣洁的形象,就一直开在了父亲的心里。
4、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写奶奶喜欢莲花,每年在门前河汊里种满莲花,还写到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意在强调奶奶勤劳,心灵手巧。
B.父亲划着船到达晒场时,许多人已经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忙着搬运粮食,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高尚的情操。
C.父亲在运生产队粮食时,放心不下奶奶,这显示出父亲对奶奶的孝敬,这种情感令父亲不敢违抗奶奶让他送回粮食的命令。
D.父亲将一袋稻谷吊在船侧,致使船走起来很慢,不仅不能及时赶回家,也不能及时将粮食送回集体,这是奶奶遇难的根本原因。
5、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奶奶”这一形象的特点。
(5分)
6、小说以“开在屋顶的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10月9日,是第48届世界邮政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透露了一个重磅信息:
“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全球快递业务增长中,中国贡献了四成。
”据了解,顺丰、中通等6家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已进入世界邮政前三强,创造了中国服务业和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
不过,马军胜也指出:
“随着中国快递业走向世界领先,我们更应正视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加快培育国际级快递品牌,打造中国快递企业的航母群。
”
(摘编自2017年10月11日《中国经济导报》)
材料二: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快递服务业的法律地位。
此法提出的“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原则,极大地释放了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活力。
同时,快递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另一方面,快递业给物流行业和众多关联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营收带动效应,数据表明,快递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较好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随着快递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如何优化快递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中国邮政集团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周焕德看来,快递末端建设还存在不少的短板:
“网点分布不均现象较为突出,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表现在标准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完备、功能分区不科学;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重视不够,对网点硬件建设和服务软实力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
(摘编自郭丁源《中国快递业还缺几个国际巨头》)
材料三: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四:
日本快递企业只有21家,且每年快递业务量的92%都集中在大和运输、佐川急便、日本邮政三家快递企业,这些快递企业无论是从营业网点的深度、广度,还是企业的设施设备、各级转运中心都有很大规模,这为企业打造统一的、标准的服务质量,快速而高效干支线运行和一体化的管理提供了支撑保障。
反观我国,几千家的快递公司,每一家的公司都小规模,快递行业的各种资源都碎片化,在这样的现状下要使整个行业高效、快速、低成本运行的难度很高。
在日本,日本邮政专攻普通邮件业务,大和运输等民营企业专攻小包裹业务,DHL等外资企业专攻国际包裹业务,佐川急便等物流企业专攻综合物流业务,整个市场是“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战略。
从单个日本快递企业成长历程来看,其业务开拓也是一直专注于专业化方向的客户消费心理、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多样化、高质量的快递及相关的运输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及范围经济性效益。
反观中国,数以千计的快递企业均提供标准快递服务,造成整个行业在价格上的肉搏,陷入“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怪圈。
中国快递行业应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合理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挖掘行业新的赢利点。
(摘编自肖玉徽等《日本快递业现状对我国快递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7.下列关于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对全球快递业增长的贡献达到40%。
B.六家快递企业成功改制上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业务规模增大,成为中国服务业、世界邮政业发展的奇迹。
C.我国快递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有赖于法律政策的支持、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缓解。
D.中国快递行业在充分挖掘快递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与快递业发展的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根据材料三中快递业务收入及增速两项数据,我们能够明确,2006—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收入一直呈增长的态势。
B.网点分布不均,末端网点建设水平不高,快递企业对基层网点建设不够重视,这些都是我国快递末端建设的缺陷。
C.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增速以2012年为界呈现出不同特点,之前6年增速一直在提高,之后4年则是有升有降。
D.日本为了解决快递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便将快递业务量集中在规模大、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少数几家快递企业。
E.在中国,数以千计的快递企业均提供标准快递服务,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及范围经济性效益。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快递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
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
顷之,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诰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
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
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
“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
”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
“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
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
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
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
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
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
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
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
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②。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
①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当时苏轼62岁,被贬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市)通判。
②邹同庆注: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谗人蔽君,忠直见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借《庄子·齐物论》的典故,以梦喻世事,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
B.上片“新凉”二字与下片的“中秋”呼应,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含有无限惋惜和悲叹。
C.“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寒”与本词中的“凉”,都意在以节候之“清寒”,反衬世间真情值得留恋。
D.过片中,“酒贱”源自词人谪居期间经济的贫困,“客少”主要是因为词人被贬在外,远离亲友,以及贫困的处境。
E.苏轼是宋代豪放词的大家,然而这首词却包含哀怨隐忍的心绪,由此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
15.本词中蕴含着词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
请分别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多源于文章被“肢解”为干瘪的“知识点”,令人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心生畏惧。
②每届奥运会之后,都有一大批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在国人中名噪一时,这也使体育爱国的情怀在一大批国人心目中潜滋暗长。
③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
“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
④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⑤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⑥20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进阳江文化大讲堂,他一身布衣,娓娓而谈,为现场数百名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文学我的梦”的精彩讲座。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②④⑤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流传于世,也增添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感。
C.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D.《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大爷,这是晚辈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您老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B.真是非常抱歉!
我刚刚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恕我失陪,请大家见谅。
C.学生会主席对校长说:
“艺术节将于明天开幕,恳请校长拨冗惠顾,并致开幕辞。
”
D.小李对他的对手小刚说:
“明天下午的比赛很艰难,到时候还要请你多多承让哦。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孔子特别强调①。
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
由此看来,学固然重要,然而②,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
“学而不思”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可怕。
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
所以,孔子③,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流感高发季,孩子受罪、大人受累,医生护士也得加班加点。
生病了及时诊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只要做好预防工作人就不会生病。
正如有专家提醒,在流感和水痘的高发季,一旦发现病例要及早严格隔离。
尤其是水痘,在幼儿不去上幼儿园或学校的情况下,它就没有发病的源头。
加强疫情控制,幼儿园和学校负起责来,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避免大面积疫情的发生。
①做好预防工作人不一定不生病。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中国是诗的故乡。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栏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只是人们关注的取向各有不同:
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冠军的快递哥雷海为背诗抄诗只是喜爱,支教老师梁俊为古诗词谱曲并领着孩子们吟唱是为传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答案】B【解析】A“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把部分当作了全体。
原文中的三个“或”是“有的”的意思。
C把次要的原因当作了唯一的原因。
原文说“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这是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唐代人富有诗人气质,敏感多情。
D理解偏颇。
从五代到北宋仍是把山水当作审美的对象,只是增添了探究自然的理性意识)
2.【答案】D“【解析】为中国山水画中某种不变的精神提供论据”错误,论述元明清山水画家的继承性,是为了论述中国山水的图像表达从晋唐时期到元明清的嬗变
3.【答案】A【解析】“以山水来自娱与遣怀”推断错误。
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是画的背景,是审美的发现,到了元明清才发展到自娱与遣怀
4.【答案】C【解析】A项,开篇写莲花主要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呼应,展现奶奶高贵纯洁的灵魂。
B项,高尚情操固然不能说没有,但不全是,大家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