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629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docx

人教版必修2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教案5

自由组合定律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探讨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

2、分析孟德尔用遗传因子的观点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结果。

3、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

能力目标:

1、尝试用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方法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2、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试验现象。

二、学情分析

通过基因分离规律的学习,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基因分离规律等基础知识,也领略了孟德尔的科学思维方式,初步体验到相关知识形成的过程。

因此,他们对进一步探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仅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具备相应的探究学习的水平。

学生在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增强生物科学素养。

但因不具备减数分裂的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环节一:

温故知新,发现问题

【投影图片】现有易倒伏、抗病和抗倒伏、不抗病的水稻品种,甲农民选择了易倒伏、抗病的水稻种植,乙农民选择了抗倒伏、不抗病的水稻品种种植,然而,甲栽培的水稻虽然避免了病虫害的侵袭,但大面积倒伏,严重减产。

乙栽培的水稻遇到了枯叶病的侵袭,都没有达到预期的产量和收入。

为此,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你能不能帮助上述两位农民解决他们的烦恼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本节标题: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引出本节课题。

活动2【导入】复习,导入新课

师:

展示课标(投影)

一学生阅读

设计意图: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复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投影)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在上述实验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分别是?

F2代出现性状分离比3:

1的原因?

(2)上述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学生:

根据已学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解答F2性状分离比3:

1,认识到黄和绿、圆和皱是两对相对性状,并认识到黄色和圆形均为显性性状。

【设计意图】复习所学知识,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为进入新课做准备。

师引导:

孟德尔在观察中发现,但凡黄色总是圆粒的,但凡绿色总是皱粒的。

是不是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呢?

如果把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结合在一起研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种子的众多性状是结合在一起遗传的。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知识的新内涵和新价值,在研究知识本身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能创造性地应用。

活动3【讲授】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一)实验过程

1、

2、试验结果分析

【问题1】通过试验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

(1)正交、反交,F1只表现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2)F2除出现性状分离,还出现性状重组。

【问题2】这一试验结果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方法:

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二)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代:

①粒色:

黄/绿=315+101/108+32≈3:

1

②粒形:

圆/皱=315+108/101+32≈3:

1

总结: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互不干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问题3】:

每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那么不同对的性状在遗传时遵循什么规律?

F2性状又是怎样重组的?

探究:

9:

3:

3:

1与3:

1、3:

1之间能否建立数学联系,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

1)(3:

1)=9:

3:

3:

1

(3黄:

1绿)(3圆:

1皱)=9黄圆:

3黄皱:

3绿圆:

1绿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探究欲望,理解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活动4【活动】尝试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9:

3:

3:

1与3:

1、3:

1之间建立的数学联系,指导学生尝试学着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方法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师巡视指导)

(1)豌豆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的,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是的。

(2)F1在产生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

(3)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种,它们之间数量比是。

(4)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种,基因型种,表现型种,数量比为。

学生:

尝试学着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方法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师引导学生循着孟德尔的思路分析自由组合现象出现的原因。

在学生对两对相对性状的试验结果进行解释有难度的基础上,师启发学生进行分析。

活动5【讲授】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配合遗传图解进行分析)

1、杂交:

P黄、圆X绿、皱

基因型(YYRR)(yyrr)

配子:

YRyr

F1:

YyRr(黄色圆粒)

2、F1植株自交

F1配子:

♂♀YRyRYryr

1:

1:

1:

1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2:

用棋盘法统计F2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

(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写出F2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

F2:

基因型种。

表现型种,比例。

重组类型占。

纯合子占。

16种结合方式,基因型共9种:

纯合子占1/4。

F2表现型4种:

9黄色圆粒:

3黄色皱粒:

3绿色圆粒:

1绿色皱粒。

亲本类型占5/8,重组类型占3/8。

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9/16,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7/16;

学生:

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在导学案上尝试填写基因型和F1代产生的相关配子类型及比例。

F2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

理解用棋盘法统计数据的优点。

【设计意图】渗透生命的物质性、物种遗传的稳定性等科学观点,分析孟德尔的探究思维,领略孟德尔超越时代的创新精神,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体会科学家探究发现的艰辛,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进一步体验孟德尔独特的创新思维。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探究做铺垫。

活动6【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试验

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指导学生,并提出要求)

各组代表回答小组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统计全班结果

【讨论】1、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他还能正确的解释性状分离和性状重组现象吗?

2、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引导学生明白: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学生分组活动,合作探究,记录数据并统计结果。

统计完后,各组学生代表回答本小组的四种表现型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数据统计。

理解样本数量与统计概率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训练科学思维能力,为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做铺垫,以突破难点。

同时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深刻理解样本数量与统计概率的关系。

活动7【练习】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1.情感方面:

孟德尔的创新思路

2.知识方面: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能力方面:

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分析。

巩固练习:

见导学案“习题巩固”一栏

1、下列对孟德尔黄色圆粒豌豆植株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和雌配子

B.F2圆形和皱形的比例接近于3︰1

C.F2出现4种基因型

D.F2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2、请根据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在F2中:

(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

(2)单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

(3)双隐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

(4)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

(5)能够稳定遗传(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

【设计意图】体现课标理念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学生感悟生命科学的精彩,实现三维目标。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习题是自由组合规律实验改编而成,以增加思维梯度,使学生在掌握实验过程的同时,领悟其内在规律,领悟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课下完成。

(见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注重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巩固知识、理解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板书设计: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发现问题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教学反思: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是《遗传与进化》模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多,又是刚刚接触,学生又不具备减数分裂的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1.要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认为首先要从学生已经熟悉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入手,从分离定律入手,在复习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把两个实验合在一起,就成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循序渐进,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呈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知识,不断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3.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尝试用遗传因子(基因)的观点解释试验现象,进行数据统计等活动,体现新课程教学的‘先学后教’原则。

4.体验孟德尔的假说——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性状分离比出现的原因,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化解难点,为下节课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做铺垫,整个模拟活动通过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来完成。

5.“传道”是教师的第一职责,所以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始终放在第一位。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科学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贯穿在日常教学的始终,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不足:

因时间紧,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到位。

因学生的理解水平的差异,对于个别没有理解透彻的学生,课下要加强辅导。

因教学环节安排紧凑,有些问题没能来得及深入分析,需在下节课再充分利用分离定律的知识来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