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5122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docx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各种

具体形式。

资本的具体形式有产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和农业资

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相应地作为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则有

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

在剩余价值的这

些具体形式中,利润是它们的基础,所以在这一章中首先剖析利润

和平均利润。

学习本章要着重掌握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剩余

价值率怎样转化为利润率,利润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怎样转

化为生产价格。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

形式的考察,了解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各个集团怎样瓜分剩余价

值,以及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怎样进行分配。

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生产成本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含三部分:

不变资本价值

(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

其中c和v代表资本家

为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资本额。

这部分价值对资本家来说,就是

生产成本。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由于生产成本范畴把商品价值中的C+V独

立化了,商品的价值构成也就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

用k代表生产

136

成本,则商品价值W=c+v+m变成了W=k+m。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不

同的量。

前者是按资本的耗费计量的,后者是按全部劳动耗费计量

的。

资本的耗费等于商品价值中的C+V,而劳动耗费则包括全部

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等于商品的价值,即c+v+m。

可见,

资本主义生产成本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即只由资本的耗费来计

量,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所决定的。

因为,资本家是实际的

商品生产者,同时他又是雇佣劳动的剥削者。

资本家在生产上耗费

的只是他的资本,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不需要他花费什么,它是

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所以,资本家在计算商品生产的费

用时,只计算他自己的资本耗费,而不去计算商品生产中的全部劳

动耗费。

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现实经济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先,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生产成本作为资本

的耗费,资本家必须在出卖商品后将它收回,才能重新购买生产中

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使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

其次,生产成本是

资本家经营企业赢利或亏本的标志。

资本家出售商品的价格,如果

高于生产成本,他就能赚钱盈利;否则,如果低于生产成本,就必

然赔钱亏本。

可见,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再次,

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由于商品

的生产成本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因此它们之间便存在一个差

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可以影响商品在市场上销售价格的高低。

哪个

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生产成本越低,这个差额就越大,其商品的销售

价格就可以相应地降得越低,从而他在竞争中就越处于有利地位。

生产成本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因为在生产成本范畴

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了,它们一律表现为资本的耗

费。

在这里既看不出商品价值是怎样形成的,也看不出不变资本与

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在资本家看来,无论哪种

资本都是价值增殖所不可缺少的,不把资本支出在购买劳动力上,

固然不能使价值增殖;但不把资本支出在购买生产资料上,同样不

能使价值增殖。

于是,在生产成本的形式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37

的区别、它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便统统被抹煞了,剩余价

值的真正来源也看不见了,从而也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

表面现象上却不是这样。

由于生产中消耗的资本表现为生产成本,

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生产成本

以上的一个增加额,即表现为全部实际耗费的资本的产物。

商品价

值公式W=c+v+m变为(c+v)+m即k+m。

不仅如此,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因为,预付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加入生产成本,但是在物质形态上

却是全部参加商品的生产过程。

因此,剩余价值便进一步表现为全

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

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

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所不同的是,如果把它作为

可变资本的产物,就是剩余价值;如果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就是利润。

可见,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更加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剩余价

值被看作不是由可变资本产生,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这就

割断了剩余价值同雇佣工人剩余劳动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资本自

行增殖的结果。

这样一来,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就完全被掩盖起来

了。

若是用P表示利润,那么,随着利润范畴的出现,商品价值

的公式便进一步转化为W=k+P。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作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转化为利润,因此剩余价值与

预付总资本(C)的比率就是利润率。

用P代表利润率,则P’=m/C。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

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

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

两者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

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38

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第二,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

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

率。

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三,剩余价

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

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四)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资本主义利润率会经常发生变动。

影响利润率的高低有以下一

些因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

的高低由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来决定,而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则取决于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所以,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也就越高;反

之。

剩余价值率越低,利润率也就越低,利润率随着剩余价值率的

变化而相应地变化。

可见,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关系。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

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就越

大,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从而利润率

也就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

所以,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按

相反方向变化。

但需要指出:

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就整个生产部

门而言的,不是就个别企业来说的。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

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年利润

率,年利润率=年剩余价值/年预付总资本。

所以,年利润率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变化。

第四,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不变资本的节省本身不会带来更

多的利润,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的节约可以使生

产同样的剩余价值只需要较少的预付资本,即可以将利润率公式中

分母的数值缩小,从而提高利润率。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从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来考察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可以

139

发现,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假定投入同量的资本,即使剩余价值

率相同,可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会使利润率

高低不同。

那些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速度快的生产部门,利润率

比较高;那些条件相反的生产部门,利润率则比较低,从而不同部

门获得数量不等的利润。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较低阶段,不同部门的

利润率的高低差别确实存在。

不过由于不同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差

别并不很大,因而利润率的差别也不很大。

但是,这种情况毕竟同

利润的性质是相矛盾的。

利润是同预付总资本相联系的,如果等量

的预付资本,投在不同的生产部门,始终获得不等量利润,那些利

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不会永远甘心于这种状况。

随着资本

主义生产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

利润。

这里似乎发生了相互矛盾的现象:

商品如果按价值出卖,则

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利润

率不同;如果各个部门的资本有相等的利润率,则商品就不能按价

值出卖。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平均

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投资于不同生产部

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开展激烈的竞

争。

如果甲部门利润率高,乙部门利润率低,乙部门的资本家不甘

心获得较低的利润率,就要同甲部门资本家竞争。

这种竞争是围绕

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

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

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部门之间竞争会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这是

因为,通过资本的转移,资本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发生了变化。

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相反,利润率低

的部门,资本减少,生产规模缩小。

生产比例的这种变化,引起市

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高的那些商品

供应量增加,会导致供过于求;利润率低的商品供应量减少,会造

成供不应求。

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那些供过于

求的商品价格下降,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上涨。

商品价格的不同变

化,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

140

由于所生产的商品价格下降,投入该部门的资本利润率下降;原来

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相反的原因,资本利润率提高。

这样,资本

又会向相反的方向转移。

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

继续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地调整利润率趋于平衡,所有的生

产部门都获得大体上相等的利润率,即形成平均利润率时,资本转

移才会趋于停止。

假定有食品、纺织和机器制造三个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资本

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资本的利润率也不同。

经过部门间的竞争,

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的利润率大致相等,情况如下表:

见书。

141页

如上表所示,三个部门投人资本数量假定相等,都是100,剩

余价值率都是100%,但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可变资本数

量不同,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也就不同,从而利润率有高有低。

在这

种情况下,利润率低的机器制造业部门的资本就会有一部分从本部

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食品工业部门。

由于资本的转移,使

食品工业部门的资本大量增加,产量上升,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因

此,商品价格下跌到价值以下。

相反,机器制造业资本减少,产量

下降,造成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便会涨到价值以上,一直到价格的

变动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即各个部门都获得20%的

平均利润率时,资本的转移才会暂时趋于停止。

可见,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

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

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

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141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

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及之,

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较低,平均利润率则比较低。

第二,社会总资本

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

重的大小。

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

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平均利润率水平较低。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

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部门资本

家所得到的利润量和该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就不一定相等。

从整个社会来看,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完全相等的。

剩余价

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

润,即形成平均利润。

(二)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

利润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即表现为资本自行增殖的结果。

是,这种转化只是一种质上的转化,在量上,利润仍等于剩余价

值。

在这里,人们或多或少还能感觉到利润和工人的活劳动之间,

从而和剩余价值之间的某种联系。

然而,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

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不仅在质

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数量上也不相同。

这时,投在各个部门的资

本,尽管有机构成不同,使用的活劳动量不同,生产的剩余价值量

也不同,但都按相同的利润率获取利润。

因此,平均利润无论从质

上还是从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真正来源完全

看不到了,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

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

142

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和生产价

格的形成,可举例说明如下:

见书。

143页

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

只是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

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

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平均利润是按预付资本的

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生产价格只是同所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

联系。

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

的部门,如上表中的机器制造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

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如食品工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如纺织工

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才和价值大体相等。

但是,上述差别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它是

以价值为前提,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这表现在:

第一,生产价格

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

要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第二,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

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第三,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

额也是相等的。

(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和超额利润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即市场

价格这时已不再是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

动。

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平均利润率规律所决定的。

因为,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商品现在不能再按价值出卖,

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卖。

这一要求作为一种客

观的必然趋势加以贯彻,从而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

143

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直接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

但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如前所述,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

础上形成的,它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而已。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不排除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这是

因为,我们考察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时,是把每个部门的资本当作一个

整体来看待的,也就是以每个部门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

度为前提的。

然而实际上,每个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在资本有机

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上是有差别的。

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同,

因而它们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

但是,商品是按部门

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来出卖。

这样,个别企业由于生产

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它生产的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就会低

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

额利润不会由于部门竞争而平均化,所以,这些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就

会高于平均利润率水平。

超额利润就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

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首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它发展了劳

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

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马克思阐明了平均利润

和生产价格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相反,它们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

的,平均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价格则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这就解决了从价值、剩余价值这些本质范畴上升到更具体、更接近

资本主义经济外部表现的范畴时所遇到的难题,使劳动价值理论和

剩余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论证。

这一学说也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

成,意味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有如一个庞大的股份公司,各部门资

本家按照投入资本的大小,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这就是说,全体

资本家按每个资本家拥有资本的比例瓜分整个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

价值。

因此,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对本企业工

人的剥削程度,而且取决于整个资本家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

144

程度。

资本家之间尽管在瓜分剩余价值方面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但在剥削工人阶级方面则具有共同的利益。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

论从阶级整体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阐明了工人和

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是两个阶

级之间的阶级对抗。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是适应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范围狭小,

因此,一般来说,产业资本家有可能既从事商品的生产又从事商品

的销售,独自完成资本循环的一切阶段。

尔后,随着生产的日益发

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产业资本家所经营的销售活动越来越多,产

业资本家不但不能集中精力从事生产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流通过

程中所占用的资本数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产业资本家在从事商品的

销售业务时,便需要相对地有时甚至是绝对地减少生产资本的数

量,从而造成产业资本的利润率降低,这种情况对产业资本家是不

利的。

所以,产业资本家为了能够集中精力从事生产活动,并且减

少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生产资本的数量,就有必要要求由专

门从事商品销售业务的商业资本家来为其推销商品。

因而商品资本

的职能就逐渐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由商业资本专门

执行的职能。

可见,商业资本就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

本,它是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是专

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商业资本的职

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客观可能性在于:

第一,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

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

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货币资本的

145

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

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商品,创造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而商品资本

的职能则是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

这种各不相同的职能,就在

客观上提供了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进行分工,从而使商业资

本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的可能性。

第二,在产业资本的循环

中,经常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形式而存在,商品资本具有

相对的独立性。

无论就单个产业资本或社会总产业资本来说,总有

一部分资本要停留在流通领域中,执行商品买卖的职能。

正是由于

商品资本在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具有这种相对的独立性,才使它有

可能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和独立出来,成为商业资本。

商品资本的职能要能够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还必须具备以

下两个条件:

第一,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不

再由产业资本家去完成,而是专门由商人来担任。

第二,商人必须

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有了独立的投资,商业资本才有自己独立的运

动形式,即G—W—G’。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对于产业资本的经

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用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

额。

由于有了商业资本家专门经营商品的销售业务,产业资本家便

能集中精力从事生产活动,而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

造的,显然这就必然能够增加利润总额。

第二,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

于生产过程的资本。

这是因为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以及商

业事务的专门化,商人投在商品买卖和偿付商业事务开支方面的资

本,比起产业资本家各自经营商业事务来,在数量上可以节省。

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个商业

资本家,不仅可以为同一部门的几个产业资本家推销商品,甚至可

以为不同部门的许多产业资本家推销商品。

因此,商业资本的周转

速度就不受个别产业资本周转的限制,它可以在产业资本的一次周

转时间内,完成若干次周转。

这样,从整个社会的范围来看,就可

以加速各部门产业资本的周转。

146

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这是因为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业资本家,熟悉市场行情和流通渠

道,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各种复杂的销售条件。

因此,由他们推销

商品,就能够缩短商品的流转过程。

当然,商业资本的这些积极作用,只是在它的数量没有超过社

会必要的比例时才能发挥;如果它的数量过多,超过社会必要比例

的数量,不仅不会起上述积极作用,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还是一种

浪费,并会延缓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造成平均利润率的降低。

二、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是,商业是在流通领域内发挥作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

马克思认

为,在流通领域的活动中,除了商品的包装、保管、运输等属于生

产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外,商业所主要从事的纯粹的

商品买卖活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

所以,商业利

润不能来源于流通领域中的纯粹商品买卖。

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却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

买价格,二者差价包含着商业利润。

因此,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

象,好像商业利润是从流通中产生的。

显然这是完全错误的。

实,这种表面现象,只是表明商业资本家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并

不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

值的一部分。

因为商业资本家是专门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服务

的,分担产业资本的一部分职能,所以产业资本家就不能再独占产

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

商业资本家。

这样做,对产业资本家也是有利的。

由于现在有了商

业资本家专门经营商业,就可以节省产业资本家投在流通领域的资

本,从而减少他在利润上的损失。

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具体途径是

通过价格差额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生产价格出售给

147

消费者,由此获得商业利润。

产业资本家究竟应该把多少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呢?

然商业资本是一种与产业资本并列的独立的资本形式,因而也要和

产业资本家一样获得平均利润。

举例来说,假定一年内全社会预付

的产业资本总额是720C+180V=9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