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301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九小学尹学辉

20XX年9月,经骨干教师专家组的审核批准,我承担了微型课题“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研究”,经过近半年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中宁九小的落成,让很多家长慕名把孩子转到九小,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计算的准确率较低。

我校六年级数学教师们每次在批阅学生数学作业时,都非常的失望,上交作业布置了4-7道计算题,有的学生完成的很快,但错误地方实在令老师们意想不到;有的学生不仅速度慢,而且作业中的计算错误实在很多,不是题抄错,就是丢三落四,甚至最简单的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口算乘法都出错……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焕然一新,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算法多样化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有不少地方、不少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明显弱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与以前的同年级学生相比计算正确率低,速度慢等方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调查分析。

因此,我们觉得分析学生的计算速度慢及错误原因,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矫正学生计算错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

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综上所述,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三、课题的预期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课题预期目标。

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我采取多种措施把本课题与数学课堂教学和有关数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提高计算速度,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研究目标:

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与措施,使其可以广泛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使小学生数学笔算正确率得到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调查。

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包括二方面:

一是计算的准确性,二是计算的快捷性。

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1)不认真审题

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

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清楚就下笔

(2)被简算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

(3)虚荣心作怪

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题速度也很快,但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

这主要是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表现。

(4)学习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5)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些不愿动脑筋,计算时喜欢到同学处去偷看答案,抄错或看错,也有些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没兴趣,随便乱做。

2、探求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我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刻钟。

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

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提高。

3.在教学中,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

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4、认真审题。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

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

因此,在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我在教学中,分三步走:

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5、专心校对。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

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对学生的抄题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奖到一本本子;刚开始,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三次或以上抄错现象,就把那次作业从头至尾抄写一遍。

以后,则提高到出现一次抄错,就从头再来。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

6、积极验算。

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

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

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

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

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7、及时订正。

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

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8、规范书写。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

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

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3)作业、考试制度改革。

C、家庭配合教育对策

选取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6~2007.8)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调查了解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2、查阅、收集、积累相关资料;

  3、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报。

  在这个阶段,我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学生对口算的认识不清楚,有的同学把口算等同于口算题,其实在笔算中要用到口算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计算496×738=?

在计算过程中,这道乘法算式一共用了24次口算;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能算对就行,过分依赖笔算,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

从我所了解的学生来看,口算能力大都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速度慢(主要是看题时注意的分配不够,解题时思维反映慢、书写时写字速度慢)、方法死(没有口算的方法,把口算当作了心里的笔算)、习惯差(审题不仔细,算完不检查)等。

而这些口算中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危及学习的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并积极地付诸实施,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9~2008.8)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课题研究工作: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3、在学校支持下,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尤其需要理论的指导,因而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

夏俊生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施良方的《学习论》,还有众多的网上资源:

《教会学生口算方法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取乎?

舍乎?

--对口算方法"笔算化"现象的思考》、《口算的本真意义》、《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计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练习要加强算法指导》……在文献学习中,丰富了理论素养,拓展了研究视界,促进了课题的有效实施。

同时,我积极参与市教科所主办的各种课题培训活动,在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交流中,克服了个人课题研究认识上的误区,探求个人课题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确实受益匪浅。

  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重在行动。

我通过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将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加强基本口算练习和记忆性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都是基本口算内容,应熟练掌握。

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对基本口算进行天天练,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或易错之处突出练。

在安排巩固练习时,我按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基本技能和形成技巧这样的顺序进行。

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先找出表内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再找出每句口诀的特点。

强调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口诀,不搞死记硬背,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

在学生熟记口诀后,还加入了一些口诀练习题进行训练。

如:

"()七四十二","()九三十六","()×8=32"等。

对于表内除法,当商大于除数时,学生普遍存在用口诀求商有困难的问题,比如45÷5,42÷6,63÷7,学生分别先想到的总是5、6、7的口诀。

但是在这口诀里最大分别是"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找不到五()四十五,六()四十二和七()六十三,所以在指导学生背口诀表时,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的横着背,竖着背,还要求学生会拐弯背,目的是为了强化表内的乘法,同时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除了加强基本口算外,适当的地记忆性训练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因为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

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

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20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及这些分数所对应的除法算式的商。

  (4)25、125这两个数的2倍、3倍一直到9倍的值,熟记4个25是100,8个125是1000。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频率很高,所以一定要牢记并熟练运用。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我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每天视算或听算10道题目。

  视算练习就是采用看练习题来计算,如看口算卡片算、用活动口算卡算、用口算表算,形式可采用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

  听算练习,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

老师念完题,找学生报得数。

也可以连续找几个学生报得数。

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讲究利用形式的多样化进行训练。

如用指名接龙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扑克牌、动画,进行视算;结合听算说得数等进行口算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口算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增长,适时地引导、提升,应注意探索规律,在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的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来提高学生口算速度。

如:

  

(1)用"凑整法"口算

  ①加数"凑整"如26+5+4=?

  ②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7=?

  ③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14×4=?

  

(2)运用"分解法"口算

  如25×32把原式变成25×4×8来计算。

  (3)运用运算律口算

  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来计算。

  (4)化小数为整数口算

  由于学生在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时,已经有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但小数点的出现又使学生在视觉上觉得不太习惯,因此,在小数四则运算的口算时,可以先把小数看作整数计算。

  在训练中,我注意循序渐进,先示范,再指导,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

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口算练习本,根据学习内容,每天自编10道口算题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凡是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和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巧。

比如52×1.5+13÷0.5×97看到52×1.5马上想到"1个52"再加上"半个52"得三个26,或直接得出78,而13÷0.5,已知13当中有26个0.5,故3÷0.5×97=26×97,所以像这样一些带有综合性的训练,由于熟练运用了口算,学生计算速度快,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又如,18.4×5÷9.95×0,如果不注意观察,没有审题的习惯,就容易"上当"。

这样的练习,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口算习惯、加强审题意识的好方法。

  在这个阶段,我根据课题计划,执教了课题研究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精心辅导,组织学生参加了镇、县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所进行课题研究的实验班在镇、县级教学质量检测中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计算部分的得分率一直在同年级中位居榜首。

  (三)总结阶段(2008.9~2008.10)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对研究对象的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对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撰写结题论文或报告,确保顺利结题。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后测,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学生持之以恒地练和教师恰如其分地导。

同时,我根据课题研究中的总结的一些做法、积累的一些经验,撰写了结题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口算能力的培养》。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在同年级的口算检测中成绩明显优于平行班;

  

(2)进行课题研究的班级在县、镇各级教学质量检测中均名列前茅;

  (3)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涨,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

  2、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口算能力的培养》,对口算教学中策略的选择、方法的优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1、在取得物化成果的同时,还有哪些精神层面上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我也在积极地反思,学生口算水平、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育论文的撰写等,这些都只是物化的成果,那么在精神层面学生有了哪些变化?

当然,学生因为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直接的作用就是计算正确率高和数学成绩好,反映到心理上,也就会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怎样将教师的"刻意"的教转变为学生的"自觉"的做?

  口算方法的指导、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习惯的养成等,这些无一不是教师在刻意地教,教的痕迹十分明显,而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强。

因此,我在思考,外在要求如何转变为内在需求?

怎样把口算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

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做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访谈法:

通过采访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共同探讨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措施。

实验法:

对提炼的经验、规律,共同探讨出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验。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研究,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客观合理的评价,我从多角度、多方面,并结合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测验和评估。

四、研究成效

(一)总结出学生笔算错误的七大因素

1、知觉水平低下导致的感知粗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他们的知觉水平较低,对事物的感知也是比较笼统、粗糙和不具体的。

如把“3+3”看作“3×3”;把“10.78”抄成“10.87”;把“35467÷8”抄成“34567÷8”。

2、思维定势导致“先入为主”

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地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

如:

在“240÷60、450÷90、360÷40”等题后夹一道“300-50”,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300÷50=6”。

3、短时记忆水平较低导致的信息提取错误

在笔算过程中,常有许多参加运算却又不反映在笔算过程的外显形式中,而是通过短时记忆保留在大脑中,然后进行记忆中的信息与外显的数据进行运算。

学生在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短时记忆的水平不高,就很容易产生错误。

如笔算“450×3”时,要求学生记住“400×3=1200”,“50×3=150”,并在脑中算出“1200+150=1350”。

4、强信息导致的干扰性错误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的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同数相减得0、25×4=100、125×8=1000、0.75+0.25=1等等。

这种强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如笔算“7×4/7÷7×4/7”,学生并非不懂得“同一级运算遵循从左往右依次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得0”这一强信息干扰。

一些学生首先想到的是7×4/7=4、4÷4=1,错误的算成“7×4/7÷7×4/7=4÷4=1”。

5、学习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在感知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受到“旧知识”、“旧经验”的影响,不知不觉用原来熟知的知识或规律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将思维活动引如歧途。

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a×(b+c)=a×b+a×c后,在计算24÷(3+4)时会错算成24÷(3+4)=24÷3+24÷4=8+6=14。

6、知识技能的缺陷引起的笔算失误小学数学中许多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部分学生由于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不牢靠,而导致一些笔算失误。

如笔算13÷26=1/13×1/26,这是由于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不掌握而出现的错误。

7、不良的计算习惯部分学生由于对笔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平时教师的训练力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如:

有的学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书写时乱涂乱改,从而导致误看误写。

比如6与0、1和7、3和8、4和9写得模棱两可。

有的学生懒于笔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

有的演算不用纸,而是随意的写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试卷边缘上,甚至手心、手背上。

即使用纸,草稿也是做得一塌糊涂。

还有的笔算时不注意审题、估算、检验等等。

由于这些不良的习惯,学生在笔算时反复出错。

(二)探讨出提高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的方法及措施

1、重视口算训练,打好坚实基础作为笔算基础的口算,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以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

对于一些特殊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模型,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使用起来就快捷得多。

比如25×4=100,125×8=1000,1/2=0.5,1/8=0.125,1—20各数的平方数以及∏—9∏的数值要熟记。

对于一些简单的简便运算,如:

15×75+15×25、25×3×4等,可以利用口算的时机加以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巧。

2、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笔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

一看:

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

二读:

做题时,养成边读题边抄写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对短时记忆是大有影响的。

三回头:

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引导学生对比、辨析,克服思维定势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心理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辨析,弄清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4、加强记忆训练,促进短时记忆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学校的、办公室里的、其它同学的、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以激励的方式训练他们记忆数字的能力,帮助他们在笔算时记住数字,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5、加强针对性练习,设计对比训练,排除强信息的干扰在教学时,我们要多设计一些针对性的对比练习,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异同,排除强信息的干扰,从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例如,24×525×4   100÷25×4100÷(25×4)   

15×4234-423415×(4234-4234)

6、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克服负迁移的干扰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牢固,学习中可利用的因素就越多,知识的正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最初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课题。

此外,为了使所学知识保持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析性和清晰性,使之在新知识的学习时,迅速而明确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旧知识,及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固定点,这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对基本的概念或原理反复学习,勤于思考,熟练掌握。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