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3815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优化我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一)现状。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经过长期发展,我省已建立起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非公医疗机构也得到大力发展。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002个,其中医院1274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19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60个,其他机构72个;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25827所,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62.99%o

医疗卫生资源规模。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卫生人员29.5

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4万名;编制床位数18.3万张。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5.0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46名、注册护士2.27名。

全省有三级医院59所,其中三级甲等43

所,除朔州外其他10个市都有1所以上三甲医院;县级综合医院X2所,91%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乡镇卫生院1201所,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政府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87所,覆盖人口950万;村卫生室28099所,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

2015年全省卫生总费用798.97亿元,占GDP的6.26%。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

2015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人次数为1.25亿人次,出院人数379.71万人,住院手术服务87.69万人次。

较2014年总诊疗人次减少2.34%,入院人数减少0.20%o2015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为68.74%,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0.8天,门诊病人次均诊疗费用144.5元,岀院者平均每日住院费用682.3元。

dccinccnn

居民健康状况。

全省人均期望寿命74.92岁。

2015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51/10万、5.9%。

和7.57%oo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均衡。

2015年全省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0.89人,每千常住人口县办医院床位数1.13张,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同时,全省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同蒲铁路沿线等经济相对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太行、吕梁“两山”区域资源相对薄弱,每千常住人口床位、人员配置情况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部协同合作机制不完善。

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价格和医保支付机制对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引导作用不强,分级诊疗秩序尚未形成。

3.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5年全省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0.8天,比全国9.4天的平均水平高1.4天;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床使用率仅40.61%o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未能有效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过度利用与浪费并存,医疗卫生资源宏观与微观配置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4.公立医院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公立医院改革也面临着“持续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和“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双重压力。

如何建立起长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何在政府办医层面对公立医院长效补偿机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三保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统筹,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形势与挑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速推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城镇化、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群众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受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面临诸多挑战。

1.人口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根据我省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15年全省总人口3664.12万人,较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9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增加299万人,农村常住人口减少209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增加1.28%,老年抚养比增加1.4%o预测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在3800万左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1%,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15.7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o

全省人口总量增加、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以及老年抚养比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提出新要求,突岀表现在需要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调整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结构、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同时,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也进一步要求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疾病谱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我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年报结果显示,2014年被监测人口死因顺位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消化系统疾病(五类死因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报告总死亡人数的92.78%)o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省居民的首要疾病,但同时传统烈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也不容忽视。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有效应对疾病谱变化,满足居民复杂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3•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

省统计局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GDP同比増长3.1%0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延续2013年以来速度放缓、持续下行趋势,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是卫生事业不断向前的重要驱动力,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坚实后盾。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单纯依赖政府的高投入、走简单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子不可持续,必须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在体系和结构调整中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发展质量。

4•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深度转变。

信息技术发展对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新挑战,要求体系发展融入新兴的信息技术,积极构建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5.全面深化医改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我省深化医改进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难点问题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集中暴露,各方面利益交织叠加,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在全面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需要进一步均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效率,改善我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二、规划目标与原则

(一)规划目标。

以建设“健康山西”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统筹改革与发展,优化医疗卫生

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

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

专栏1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2020年目

2015年现

指标性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6

5.00

指导性

其中:

医院

4.8

3.83

指导性

公立医院

3.3

3.17

指导性

其中:

省办医院

0.49

0.45

指导性

市办医院

0.9

0.78

指导性

县办医院

1.76

1.13

指导性

其他公立医院

0.15

0.85

指导性

社会办医院

1.5

0.94

指导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2

1.04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人)

2.51

2.46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3.14

2.27

指导性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人)

0.83

0.52

指导性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

0.89

约束性

医护比

1:

1.25

1:

0.92

指导性

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

1:

0.6

1:

0.54

指导性

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

(张)匚一

500

指导性

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

csr)VVVV

指导性

省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

(张)

1000

指导性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需求为导向,健康为中心。

以全面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

中心,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均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服务整体效能。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

切实落实政府对基本、基层、基础卫生资源的责任和投入,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调动社会办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坚持公平公正,提高效率。

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

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4.坚持分层管理,上下联动。

合理布局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分类制定配置标准。

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向转变,促进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

5.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协调发展。

三、总体布局

(—)机构设置。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

根据属地层级实行资源梯度配置。

市级及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省级资源按区域统筹考虑,重点布局。

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

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根据功能定位主要划分为县办医院、市办医院、省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院)。

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各门诊部、诊所、卫生室、医务室。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急救、采供血、卫生计生监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机构,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根据属地层级不同,分为县办、市办、省办三大类)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二)床位配置。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

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3.3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

针对卫生资源向上集中的特点,适度压缩市办医院中床位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不高、床护比偏低、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和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的床位规模;增加县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院床位规模。

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短缺、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的地区和领域,政府要加大投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针对妇幼和老年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特点,加大各级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妇产科、儿科、老年病科和精神科建设力度,加强医养结合床位设置或转化,加强妇产、儿童、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精神卫生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过多的存量资源通过迁建、整合、转型、改制、重组等形式转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等。

根据各市经济、社会、人口、卫生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考虑各地资源差异,在现有基础上,按照鼓励发展、平稳发展、控制发展等策略对各市区别制定床位发展目标。

专栏22020年山西省各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目标

地区

2014年

2015年

2020年

太原市

8.42

8.54

9.0

大同市

5.12

5.26

5.5

阳泉市

5.28

5.24

5.8

长治市

4.72

4.84

6

晋城市

4.37

4.64

6.1

朔州市

4.01

4.14

5.0

晋中市

4.29

4.39

5.43

运城市

5.09

5.21

6

忻州市

3.92

4.08

6

临汾市

4.30

4.28

6.5

吕梁市

2.92・

2.93

4.8

(三)人员配置。

培养和造就与全省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夯实我省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基石。

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实施人才开发的重大工程,引导和支持优秀人才队伍到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工作或提供服务,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农村订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夯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制度,努力增加注册护士数量,加强公共卫生人员专项能力建设。

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用3-5年时间,面向全省培养百名高端领军人才、千名骨干精英人才、万名基层适宜人才。

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绩效工资为导向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管理制度,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推进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到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1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医护比达到11.25,市办及以上

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o根据各市经济、社会、人口、患者就

医流向、现有人力资源及2020年床位资源指标等方面的情况,依据上述有关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量指标,区别制定出各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配置目标。

专栏3山西省各市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

护士配置目标

2020年千人

2020年千人

千人口执业(助

千人口注册护

地区

理)

士数

执业(助

注册护

医师数

理)

士数

医师数

2014

2015年

2014年

2015年

太原市

4.48三

4.63

5.15

5.60

4.52

5.4

大同市

2.65

2.69

2.18

2.28

3

2.6

阳泉市

2.83

2.76

2.74

2.66

3.3

3.7

长治市

2.14

2.20

2.04

2.16

2.5

3.14

晋城市

2.50

2.32

1.87

1.91

2.51

3.15

朔州市

1.80

1.77

1.14

1.19

1.89

1.44

晋中市

2.11

2.04

1.87

1.87

2.75

2.44

运城市

2.28

2.14

1.72

1.78

2.5

3.14

忻州市

1.96

1.92

1.35

1.45

2.5

3.14

临汾市

2.23

2.35

1.86

1.98

3.2

2.8

吕梁市

1.70

1.74

1.24

1.25

2.5

2.4

(四)信息资源配置。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

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展山西健康云服务,推动“互联网+”医疗卫生发展,促进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推进省级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研究建立全省统一、有机融合、动态更新的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业务资源四大数据库;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

整合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各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以居民健康卡为联接介质,通过一账式登录,运用信息智能推送等技术,融合线上线下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各类业务应用为一体,形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智能辅助、安全可靠的卫生计生信息化应用体系,使卫生计生信息化应用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保姆、医生的诊疗参谋、行政人员的管理助手,成为创新管理机制、转变诊疗模式、破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难题的核心驱动,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坚实的信息技术支撑。

(五)其他资源配置。

1•设备配置。

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

鼓励整合大型医用设备资源,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医用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

在确保医疗安全前提下,放宽社会办医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条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向基层倾斜,科学引导医疗机构配置适宜的装备。

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

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逐步推行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制定的大型医用设备甲类、乙类配置规划,在本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配合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做好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

2•技术配置。

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强化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

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加快推进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基层和区域的专科水平,逐步改善地域、城乡、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状况,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

到2020年,在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建成5-10个国内领先的临床中心和特色学科,在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建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重点专科,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协同扶持县级医院提升专科诊治水平。

注重中医临床专科的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

到2020年,在省级三级甲等中医院建成3-5个国内领先的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在市级三级中医院建成5-10个省级领先的中医重点专科,在县级中医院建成150个在当地有影响力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依据重点专科遴选一批中医特色优势技术在全省推广。

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引导医院科技创新,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加快探索建立推进整体性、多层次、集约化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医学科技的资源配置和资助方式转变,满足医学科技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发展要求。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

「公立医院。

(1)功能定位。

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坚持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治、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援藏援疆、对口支援、救灾、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

其中,县办医院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

市办医院主要向市级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本区域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和一定的科研任务以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省办医院主要向省级区域内各市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突岀中医医院作用,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中医强省建设。

三级中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

二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2)机构设置。

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要根据地域实际,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

规划期内,县级区域,已设置1所县办综合医院和1所县办中医类医院的原则上不再增加公立医院数量,难以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应当在县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室。

市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200万人口已设置1-2所市办综合性医院(含市办中医类医院)的原则上不再增设,尚未设置市办中医类医院的可设置1所市办中医类医院。

市级区域可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精神、妇产、肿瘤、传染病、老年病、自愿戒毒等市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和康复医院。

省级区域内,原则上不再增加省级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妇产、精神、口腔、骨科、老年病等省级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和康复医院,同时将省级医疗机构逐步由医疗资源密集度高的老城区向医疗资源不足的区域疏解。

完成省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山医大二院南院区、省人民医院新院区、省针灸医院新院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在省级区域内形成功能比较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

(3)床位配置。

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3.3张(含妇幼保健院床位)。

其中,县办医院床位1.76张,市办医院床位数0.9张,省办及以上医院床位数0.49张,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其他公立医院床位数0/I5张。

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张配置。

同时,可以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

专栏4山西省省办医院床位配置标准

医院名称

2015年编制床

位数(张)

2020年规划编制床位数(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