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3469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设计

 

教者:

2014年9月1日

 

授课计划安排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流动的颜色

1

颜料,生宣纸

2

变化无穷的线条

1

3

作业纸、水彩笔、闪光笔

1

闪光的名字

4

有趣的彩泥

1

铅笔、剪刀、牙签

5

喂!

你好

1

牙签、彩纸、彩笔

6

花花衣

1

植物的种子、石子

7

金钥匙

1

水粉、笔、调色盘

8

对印的花纹

1

颜料、调色盘、笔

9

蜻蜓飞飞

1

蜻蜓标本,图片

10

我也是艺术大师

1

11

用画来写信

1

纸、水彩笔

12

有趣的瓶盖

1

瓶盖

13

回家的路上

1

交通地图

14

今日的菜单

1

胶泥、白色盘子

15

乘着大象

1

图画纸、水彩

16

风来了

1

彩笔、记号笔

 

第一课流动的颜色

教学目标:

1、通过让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流动、混色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

2、用搅拌、流淌、吹,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色彩规律。

并根据想象将偶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式的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出色彩调配的规律。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卫生。

教学准备:

教师:

玻璃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实物投影仪。

学生:

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生宣纸、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抹布。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三个玻璃皿中装的红、黄、蓝三原色的墨水,为大家表演“变色魔术”——运用滴管将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请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玻璃上的变化。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变化。

活动二: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带来的工具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试着从以下几个试验中选以—到两个进行实验:

1、将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挤到调色盘里,分别用小棒充分的搅拌,看看一共能出现多少种变化。

2将红、黄、蓝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动玻璃,让玻璃上的颜色充分的混合,然后将生宣纸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开,看看宣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3、 在一片玻璃上涂红色墨水、另两块涂黄色和蓝色,晾干后将三片玻璃两片两片的覆盖在一起,迎着光线看看有什么变化,再试着将三片玻璃摞在一起看看。

各小组派代表起来说说自己组通过实验有哪些发现?

大家讨论一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即红、黄、蓝三色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的规律。

 

第二课变化无穷的线条

教学目标:

1、尝试从生活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材料,做摆一摆、连一连等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摸索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造型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2、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

为学生提供大量以线为主要材料的装置艺术欣赏图片、实物投影仪。

准备大量线装材料,事先在操场的地上点一些供学生定位的点。

学生:

事先布置学生回去从生活中寻找线状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时上《大家一起做》,运用点、线、面材料做造型游戏的快乐。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看当时以线状材料拼摆出的造型,用简单的语言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国线描作品、铅笔速写作品、以线状材料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

通过观察、讨论、评述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

启发学生从书包里寻找现状造型材料,比比谁找到的多。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找到了哪些现状造型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

生活中还有那些可用来做拼摆游戏的线装造型材料?

课后作业:

回去从家里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造型材料,下一节课我们到操场上去拼拼摆摆,创作出大师级的画来。

第三课闪光的名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造型手段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最好达到形、色、意的统一。

2、用闪光胶或其它有光泽的材料使自己的名字“闪光”。

3、在表现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体会家长在名字中寓于的对自己的期望。

教学重、难点:

1、在表现自己名字时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最好达到形、色、意的统一。

2、名字与底色、装饰的颜色要来开,一定要突出名字。

教学准备:

教师:

以班里同学的名字为表现对象的范作若干。

示范工具。

实物投影仪。

学生:

美术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闪光笔、闪光中性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出示一幅上学期班里一位同学用象形文字表现的自己的名字供大家欣赏。

请几位同学起来谈谈家长为什么为自己起这个名字,其中有什么寓意,谈谈自己对自己名字的认识。

活动二:

谁不想做个顶天立地的人,谁不想自己的签名富有特色,谁不想让自己的名字闪闪发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为班里几位同学设计的名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怎样根据名字的外形、笔划、意思来进行造型加工。

活动三:

试着用多种手法表现自己的名字,并运用闪光胶或其它材料表现自己的名字。

“闪光的名字”作品展览。

相互参观与评述。

拓展:

有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呢?

试着做一下。

第四课有趣的彩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   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图突破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象与创造。

2、能否在制作上创新。

教学准备:

教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泡沫盘子、彩泥等材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用彩泥做过哪些东西,你都会运用那些制作技法?

活动二:

以书上的范作“小狮子为例,与真实的狮子的照片相比较,看看作者对它进行了哪些夸张、变形。

尤其是狮子的鬃毛和五官的制作技法。

教师以小猫为例,通过夸张变形现场演示猫头的制作。

活动三: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富有情趣的作品。

教师向学生展示其它欣赏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象与创作。

活动四: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且可以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第五课喂,你好!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   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3.   强调丰富的想象,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2.   能否突破电话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彩泥、纸盒、剪刀、胶水、牙签、彩纸、彩笔等材料。

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

教师范作,各种电话的彩色招贴画。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自己用纸盒制作的双屏翻盖手机装作与学生通电话步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将这个手机传给各组看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是怎样将盒子改造成手机的。

活动二:

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各种电话、手机的彩色广告发到各组,请同学每研究一下,并将大家带来的材料堆到一起,看看最适合做哪一种电话。

教师以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天线宝宝”形电话为例进行示范。

请学生从自己组的材料中找出一个最适合做这个电话的盒子交给老师。

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将盒子改造成需要的形状。

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对盒子进行剪、切、贴等改造。

并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贴、画等造型。

启发学生考虑可以怎样来制作凸起的按键。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通过动脑与合作,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利用盒子、彩色纸、小扣子等材料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电话传情”表演,每组推选两位同学拿着自己制作的电话表演打电话,在表演过程中交流情感,分享快乐,体现电话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课后拓展: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如火警、查号台等。

 

第六课花花衣

教学目标:

1.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体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否根据瓶子的形状及质地选择装饰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废弃的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缎带等材料,准备彩泥、颜料、胶水等工具。

还可准备各种野生植物的花朵、种子、石子、贝壳、泥土等。

2、教师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先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提问:

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摆在什么地方?

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讨论:

说说老师是怎样装饰这只瓶子的?

         在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

活动二:

1、学生用装饰材料将容器全部掩盖起来,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

2、用水粉颜料涂色,应该少加水,也可以现在瓶子上裹一张纸,干后再涂颜色。

3、用纸片拚贴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将纸裁(撕)的小一些,这样比较容易伏贴。

还可用绳子、线绕圈捆绑的形式来使纸片固定。

4、还可以用蜡笔画好图案,在水粉涂色,然后用它包装容器。

5、还可以选择贝壳、石子等材料粘贴。

活动三:

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

收拾多余的材料

课后拓展

将穿上花花衣的瓶子进行装置艺术的摆放。

教学评价:

1、能否合理学用多种媒材进行设计制作

2、能否牢固的拚接、粘贴材料

3、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

第七课金钥匙

教学目标

1、用钥匙涂色印制花纹图案

2、用印制的钥匙图案进行添画使画面完整。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熟练的掌握印制方法。

2.能否均衡的将钥匙印制出各种图案并添画出完整画面。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各种钥匙的图片或实物若干,最好还能收集几个没有加工过的钥匙的胚子。

(2)学生观察家里的钥匙,带好水粉、笔、调色盘等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先跟学生谈谈有关钥匙的话题:

你知道有关钥匙的故事、成语,比喻吗,你能说说吗?

一般人们把什么称为金钥匙?

你认为这把金钥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把它画下来。

活动二:

观察老师提供的各种钥匙的图片或实物,说说:

你最喜欢哪一把钥匙,它的哪一部分最吸引你。

利用图章印制图案,欣赏古代的印章,讲一讲图章的用途。

欣赏北京奥运标志,了解设计意图,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三:

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并讨论:

你准备怎样排列你的钥匙?

交流之后,请学生将这些钥匙在作业纸上印制。

第八课对印的花纹

教学目标

1. 能够说出5—10件左右对称的物体。

2. 能够用对印的方法表现2—3幅作品。

3. 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能说出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

2.是否能留心观察对印作品产生的肌理效果。

3. 是否将课桌及周围收拾干净。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笔、抹布、水罐等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及范画。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制作过程图,鼓励学生在纸上试一试,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诗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帮他出主意,主要谈谈,什么情况下印的很清晰,什么情况下不容易印清楚,同时教师可以举例相关学生作品。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那些物品适合用对印的方法来表现,除了书上的,你还能举出那些?

活动二:

教师示范:

调色,绘画,对印。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

(由学生对颜料及水分的控制能力有差异,气候情况对作业效果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晴朗的天气,颜料干得很快,动作稍稍慢一点就印不出来了,因此建议老师让孩子使用水粉颜料,调色过程中尽量少加水,并且,可将作业纸裁得稍小一些。

活动三:

学生作业展示,请学生谈谈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第九课  蜻蜓飞飞

教学目标

1.有重点的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副以蜻蜓为主体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有重点的观察蜻蜓。

2.能否将观察到的蜻蜓特征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3.是否能够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教室准备蜻蜓标本,图片,有关作品。

(2)学生准备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通过实物投影观察蜻蜓标本。

城市里的学生对于蜻蜓的记忆往往是模糊的、概念化的,农村的孩子虽然常看到蜻蜓但仔细观察的不多。

因此,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显得非常重要。

蜻蜓的色彩、姿态、样子,玲珑剔透的翅膀,都能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活动二:

描述蜻蜓的外形特点,说说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在交流中,了解对称对飞翔的重要性。

欣赏书上绘画蜻蜓的作业,谈谈哪些画的精细、写实、哪些写意但又抓住了蜻蜓的特点。

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画法。

谈谈自己认为绘画的蜻蜓周围可以添加哪些背景。

活动三:

运用线条来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以组为单位将画好的蜻蜓剪下来,贴到一张大纸上,共同添画背景。

 

 

 

 

第十课我也是艺术大师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力是否有新意,并大胆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2.   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   是否在画面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新颖的特征。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欣赏所需要的大师的作品。

实物投影仪

(2)师生共同准备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绳子、彩色kt板等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大师的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产生背景以及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的介绍交流,激发学生对新颖的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师们所用的各种材料所表现的物体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想。

活动二:

要求学生通过边思考边模仿,根据学生的想像,表现出各种富有个性的画面来。

可以运用塑料袋、图钉绳子、彩色钙塑板等等材料表现物体形象特征,还可以表现这些物体过程中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各种形象新颖有趣的特点。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议:

谁设计的作品有新意,谁的画富有想像力,谁材料运用富有创造力。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富有新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把桌面和地面的废料收拾起来,把多余的材料放入塑料袋内,以备再次使用。

第十一课用画来写信 

教学目标

1.知道书信的一般格式。

2.用图加文的形式给朋友或亲人写以封信。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知道书信得一般格式。

2.是否能用图加文的形式写信。

3、是否对用图加文的形式感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各种信封和图加文的儿童读物。

(2)学生准备纸、水彩笔、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个信封。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根据以下话题进行交流:

你写过信吗?

收到过信吗?

看到过信吗?

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写信?

你会写信吗?

师生一起概括写信得基本格式。

学生思考:

你现在最想给谁写信,想告诉他什么?

交流。

活动二: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种信件、信封、土加文的儿童读物及教材上的作品、文字,请学生讨论:

用画写的信与单纯的用文字写成的信有什么不同,你希望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

然后交流。

在你的信中,你打算用画来写哪些部分?

用文字来写哪些部分?

最后应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活动三:

学生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书信基本格式展现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作业速度较快的学生,可要求他再美化一下信封。

收拾与整理:

将信叠好,有信封的装进信封。

课后扩展

做一个信封,美化一下,把信放在里面,送给朋友。

写一封信,使用标准信封,写上准确地址以及邮政编码(可以请家长帮助核实),贴上邮票,邮寄。

 

第十二课有趣的瓶盖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   更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

3.   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的玩具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能够用瓶盖制作一件玩具。

2.   是否觉得自制的玩具特别有意思。

3.   在制作过程中能否安全的使用工具材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饭做和具有圆形物体的图片资料,收集瓶盖若干。

2、学生收集各种瓶盖,各种质地的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将各人收集到的瓶盖展示在桌面上,然后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谁的瓶盖最大,谁的瓶盖最小,谁的瓶盖形状最离奇。

请学生举例他们所看到过的圆(柱)型的物体及物体中的圆形部分,如:

水井、风扇、太阳、月亮、灯、镜子、凳子、篮子、钮扣、各种按钮,娃娃的眼睛、眼睛、猫眼……教师在适时的时候出示一些图片。

活动二:

学生讨论:

如何将这些东西与眼前的瓶盖联系起来?

联想游戏:

将两个瓶盖放在一起,像一想,它像什么,叠在一起又像什么?

小组里的同学一遍完一边说,最后比一比谁想得最多。

活动三: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新建的艺术长廊,引导学生欣赏小工艺小组的同学运用各种瓶子盖制作的工艺挂件,体会瓶盖千变万化的装饰魅力。

教师就自己辅导的作品谈创作思路,演示制作过程。

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作品,阅读文字部分,按后思考并交流:

我今天准备用瓶盖做什么,还要用到那些材料,怎么做。

活动四:

学生根据设想好的思路创作。

一些金属的瓶盖有锋利的口,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免割伤手指。

制作过程中及时将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做法进行展示,以便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

收拾与整理

丢弃边角料时,提醒学生将纸张与其他无机材料分开放置。

第十三课回家的路上

教学目标:

1.   参考交通图的表达方式,绘画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   能够画出一路上有标志性的建筑、景或物。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喜欢这种绘画题材。

2.   是否能将从学校到家的路线交代清楚。

3.   绘画语言是否具有创意。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交通地图、旅游地图,范作。

2.   学生准备纸、笔、胶水、剪刀,收集一些房产广告纸、建筑物、风景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青岛市区大地图,问:

地图是怎样给人们指路的?

请学生从大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学校在地图上的位置”。

请学生描述一下学校回家的线路,把转弯的地方(特别是三岔路口、十字路口)描述的详细一些,教师要提醒大家这一路上有哪些标志性建筑或物体。

如:

家世界、热电厂的大烟囱。

活动二:

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交通或旅游地图,讨论:

我们要表现的从学校到家的线路图与交通图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然后交流。

请学生谈创作思路。

教师启发学生:

先画学校,再按照回家的路线一点一点延伸出去,一直画到你的家,纸不够可以拼接,作品完成后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的。

活动三:

学生绘画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如果有的学生将路线图画在一张完整的作业纸上,那么可以建议他们先将学校与家的位置定好,然后,先用单线轻轻的画出线路,确定后再具体描绘。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活动四:

作业展示,布置学生按照居住的区域分成几个小组,下节课按照小组来进行路线图的绘画。

第十四课今日的菜单

教学目的:

学习胶泥塑造方法,感受排列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折、画能套在手指上的动物玩偶。

教学难点:

折、画出耳朵和面颊长短不一的动物玩偶。

教具准备:

教学范画数件、泥塑范品(5盘)、围裙一条、室内模拟餐厅布置等。

学具准备:

胶泥、白色盘子、牙签等泥塑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1、组织学生安静坐下,用具摆放有序。

2、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教室模拟“新尚快餐”布置,将各小组编为1—5号。

教师扮“厨师”,邀请学生到“新尚快餐”参加“美食节”活动。

(出示“新尚快餐”标志牌) 

活动二:

1、教师出示菜谱。

(出示5幅工艺菜图片)

2、抽生谈观察后的感受,鼓励学生为菜取名字,表扬发言好的学生。

活动三:

分小组制作小吃。

(如:

面条、大饼、汤圆、饺子)(竞赛形式,限时5分钟)

1、要求:

面条—看谁做得又细又长;大饼—看谁做得又大又薄;

汤圆—看谁做得最圆;饺子—看谁做得最美观。

2、学生通过制作小吃,领悟并小结出泥塑的几种常用方法。

(学生小结教师板书方法:

搓、捏、压、刻、挖)

活动四:

 每桌推荐优秀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取出菜名。

(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餐桌上) 

 

第十五课乘着大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   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   是否敢于在一张画面上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

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有关大象的图片、录像资料。

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生:

课前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作研究性预习。

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大象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以前学过的绘画方法简单的来画一头大象。

活动二:

教师播放大象的录像资料,最后播放迪斯尼卡通片《小飞象》中老鼠乘着大象飞行的片断。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乘着大象的情景及感受。

和同一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欣赏同龄人画的乘着大象的作品,体验绘画中表达的乘着大象时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等感觉。

活动三:

讨论:

如何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有关于乘着大象时的作品。

提示学生构图方法:

第十六课风来了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夏、秋、冬风的不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2.   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

3.   是否敢于在一张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

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有关风的图片、教学录像资料。

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生:

课前收集有关风的资料,作研究性预习。

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水彩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放教学录像资料《风》,请学生体会四季的风的不同,黄土高原的风与海南岛上的风的不同。

分组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