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326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

(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

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

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

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

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

32比8大,当然1/32大。

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

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

于是派孙悟空去找。

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

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

孙悟空说:

“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

”我可要吃八分之一。

”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

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

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

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

并且学生发现:

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

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

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

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

”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

“师傅我想吃月饼。

”可是唐僧说:

“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

”唐僧说:

“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

请写下这个数。

”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

唐僧又说:

“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

请写下这个数。

”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

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

“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

该怎么写?

”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

(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

)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

它就是——分数。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出示课题)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说明: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

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

“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

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

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

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

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再次强调平均分)

  [设计说明:

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

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

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

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

你是怎么得到1/4的?

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D、汇报怎样折的。

问:

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

为什么?

  强调:

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

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

板书学生的回答。

(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

(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

为什么?

  (三)练习:

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

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

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

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

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

(板书1/2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

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

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

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哪个最小?

  (4)练习:

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

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

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你分清楚了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