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276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docx

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地理

  2010年01月21日17:

18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地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2008年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高考大纲的说明(宁夏卷)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

2、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I、II两卷。

第I卷为为单项选择,满分44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满分56分。

共计100分。

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地理学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见下表)

 

要求

目标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诠释、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例1】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

“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四十度以下。

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1-3题:

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

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2.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

A.灰化土    B.棕壤         C.红壤        D.砖红壤

3.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

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橘

【说明】该题虚拟了“王教授”的一篇日记作为题目情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传递了信息。

日记说明了当地的时间和气候状况:

时间包含着时刻——早晨,季节——中国江南收割早稻时节;气候寒冷——达零下40度。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王教授”一定身在同北半球夏秋季相反季节的地区;又有“强劲东风”、“天色昏暗”等条件,可以判断该地是极地附近区域,加之第一个小问题有“南极地区”之选项,则相应作出正确选择。

而后两个小题,实际上是对江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和植被特点的认识。

考生首先应认真仔细地阅读日记内容,再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材料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并理解信息的内涵,然后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

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

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

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从中可以考查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

例如,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够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侵蚀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较低;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就能判断河流流向等。

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方法,往往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

 

【例2】

右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说明】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以及国土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