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2616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x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

生物化学期中复习题

1、说说你对学习生物化学的认识

刮开有奖☺

 

2、何为同工酶,有何研究意义?

同工酶:

指分子结构不同能够而能够催化相同反应的一类酶,如乳酸脱氢酶。

研究意义:

1)研究生物的生长发育;

2)可以用来展示生物的多态性;

3)可以用来鉴定杂种的优势

4)可以用来研究生物的抗性

5)可以用来研究激素的作用机理

6)可以用来鉴定种子的活力

3、NADP、NAD是哪一种维生素的衍生物,作为那一种酶的辅酶?

NADP+:

尼克酰胺二核苷酸磷酸   NAD:

尼克酰胺二核苷酸

维生素pp的衍生物

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

4、请介绍加减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

sanger于1975年设计的DNA快速测序法称为“加减法”。

该方法以单    链DNA为模板,加入适当的引物,四种dNTP和DNA聚合酶,使合成反应尽可能是随机的,合成产物中各种长度的片段都存在。

然后从反应体系中除去四种dNTP,并将反应物分成8组,4组用于加法系统,4组用于减法系统。

加法系统每组分别只加A、T、C、G一种dNTP;减法系统每组加3种dNTP(分别减去A、G、C、T一种dNTP)。

在加法系统中,没组只有一种dNTP(例如dATP),DNA聚合酶的3’→5’外切酶将除该核苷酸外所有3’末端核苷酸都水解掉,于是3’端核苷酸都变成了该核苷酸。

在减法系统中,DNA聚合酶能够把片段继续合成下去,直到遇到所缺的核苷酸才停止。

这就得到了都在所缺核苷酸前一个核苷酸结尾的片段。

将各组样品都进行含变性剂(8mol尿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放射自显影的图谱上可以推测出DNA的核苷酸序列。

5、酶活力与酶的比活力有何区别?

酶活力(酶活性):

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来表示。

比活力:

为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一般用酶活力单位/mg蛋白质表示。

酶的比活力在酶学研究中用来衡量酶的纯度,对于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越大,酶的纯度越高。

利用比活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比较酶制剂中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是表示酶的纯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比活力=总活力U/总蛋白mg

6、简述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并阐明其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1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围绕着同一根中心轴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这两条多核苷酸的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糖和磷酸基团在链的外侧,碱基在链的内侧,螺旋的直径为20埃。

②两条链的碱基在双螺旋的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A-T、G-C互补配对,分别形成2或3对氢键。

③每个碱基对中的两个碱基处于同一平面,次平面与中心轴垂直。

两相邻碱基平面间距为3.4埃,每10个核苷酸绕螺旋轴上升一圈,共上升34埃,相邻两核苷酸的夹角为36度。

④链之间的螺旋形成凹槽,一条较深,一条较浅,分别称为“大沟”和“小沟”。

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①碱基堆积力;②氢键;③细胞或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和种类也会影响DNA的结构稳定(因为磷酸二酯键断裂会带负电荷,成为阴离子)。

7、有机磷毒药的毒性机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催化乙酰胆碱水解作用,积聚的乙酰胆碱对胆碱有神经有两种作用:

(1).毒蕈碱样作用:

乙酰胆碱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与毒蕈碱型受体结合,产生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的效应,表现为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胃肠壁收缩,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分泌增多。

(2).烟碱样作用:

乙酰胆碱在交感、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极后膜上烟碱型受体结合,引起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神经终极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效应。

这种效应与烟碱相似,称烟碱样作用。

乙酰胆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破坏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引起中枢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大量积聚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引起昏迷等症状。

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有两种形式。

一种结合不稳固,如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等,部分可以水解复能;另一种形式结全稳固,如三甲苯磷、敌百虫、敌敌畏、对溴磷、马拉硫磷等,使被抑制的胆碱酶不能再复能,可谓胆碱酯酶老化。

胆碱酯酶不能复能,可以引起迟发影响,如引起周围神经和脊髓长束的轴索变性,发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8、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核酸的原理。

以聚丙烯酰胺作支持物。

单体丙烯酰胺在加入交联剂后,就成聚丙烯酰胺。

由于这种凝胶的孔径比琼脂糖胶要小,所以可用于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bp的DNA片段和RNA的电泳。

聚丙烯酰胺中一般不含有RNase,用于RNA的分析不会分解样品。

但要留心缓冲液及其他器皿中所带的RNase。

聚丙烯酰胺凝胶强度较好,常用垂直板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RNA样品,经溴化乙锭染色,在紫外光照射下,也能发出荧光,但较暗。

这是因为RNA的双螺区较少,其荧光远比DNA为弱,浓度很低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检测出来,需要用亚甲蓝或银染来显示。

9、何为米氏常数?

其意义是什么?

米氏常数:

是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为mol/L。

意义:

①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各个对应的底物有不同的Km值;②Km值是酶的特征性的物理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③Km值受pH、温度的影响;④Km值可以近似的用来表示每对底物的亲和力的大小,Km越小,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Km越大,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10、简述DNA提取纯化的关键技术。

①将细胞破碎后用浓盐溶液提取,然后用水稀释至0.14mol/L盐溶液,使DNP纤维沉淀出来。

②使其缠绕在玻璃棒上,再溶解和沉淀多次以纯化。

③用苯酚抽提,除去蛋白质,同时在抽提之前加入SDS缓冲溶液和广谱蛋白酶。

④在有盐存在的条件下向DNA水相中加乙醇,得DNA沉淀,用乙醇、乙醚洗沉淀,得纯DNA。

11、与酶高效催化的有关因素有哪些?

他们是如何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因素:

①酶浓度;②温度;③pH;④底物浓度;⑤抑制剂;⑥激活剂。

提高方法:

①调整到最适温度,最适pH,②增大底物浓度,③增加酶浓度,④减少抑制剂,⑤增加激活剂。

12、简述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特点:

①多顺反子(即一条原核微生物的mRNA链条可以指导多种蛋白质合成);②mRNA是一个“短命鬼”,其半衰期短,最短为几秒,最长为十几分钟;③其5’端没有“帽子”结构;④3’端没有polyA结构;⑤转录和翻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耦合的;⑥往往由一个先导区和几个非翻译区、翻译区组成。

13、Protein有哪些主要功能?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有以下多种重要功能:

①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

②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酶。

③有些蛋质有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蛋白质。

④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⑤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细胞中抗体。

14、试述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

1一氨基酸臂,由7对碱基组成,富含鸟嘌呤,末端为CCA,接受活化的氨基酸;②二氢尿嘧啶环,由8-12个核苷酸组成,具有两个二氢尿嘧啶,故得名。

通过由3-4对碱基组成的双螺旋区与tRNA分子的其他部分相连;③反密码环,由7个核苷酸组成,环中部为反密码子,由3个碱基组成。

次黄嘌呤核苷酸(Ⅰ)常出现于反密码子中,反密码环通过5对碱基组成的双螺旋区与tRNA的其余部分相连。

反密码子可识别信使RNA的密码子;④额外环,由3-18个核苷酸组成,不同的tRNA具有不同大小的额外环,所以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⑤假尿嘧啶核苷-胸腺嘧啶核糖核苷环,由7个核苷酸组成,通过由5对碱基组成的双螺旋区与tRNA的其余部分相连。

除个别例外,几乎所有tRNA在此环中都含有TΨC。

15、维持protein溶液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中常常用来沉淀protein的方法有哪些?

维持稳定因素:

①外带有水化膜,②具有同种电性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

①盐析法;②有机溶剂沉淀法;③重金属盐沉淀法;④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法;⑤加热变性沉淀法。

16、请介绍双脱氧测定DNA序列的方法。

反应分四组平行进行,每组反应系统中都加入DNA模板、四种dNTP(其中一种为α32pNTP)和DNA聚合酶Ⅰ,并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一种ddNTP(终止剂),比如ddATP,因此,在合成过程中遇到应该dATP掺入的位置就有两种可能情况发生,如果是dATP掺入则链可以继续延伸,如果ddATP掺入合成反应就不能进行,因为ddATP的3’位置没有羟基,因此,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长度的ddA为结尾的片段,由于ddNTP的掺入是随机的,因此,在每组反应中皆可得到的一种ddNTP结尾的各种长短的DNA片段,然后将这个片段群在能分辨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残基的DNA片段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最后通过放射自显影显示电泳区带,最小的片段显示为最低位置的区带,最大的片段显示为最高位置的区带。

17、试述proteinα-螺旋结构的要点。

1肽链主链环绕着螺旋中心轴螺旋式上升,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旋原中心轴每上升一圈向上平移0.54nm;②每个残基绕轴旋转100°,沿轴上升0.15nm;③每个氨基酸残基上的亚氨基和位于其前的第四个氨基酸残基上的羰基形成氢键;④螺旋体上氨基酸的R基团伸向外侧,在螺旋体上呈现出辐射状排列,甘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影响了此螺旋的形成,脯氨酸是此螺旋的破坏者;⑤天然蛋白质中的α螺旋绝大部分呈右手螺旋;⑥二面角中ψ角度:

-45°~(-50°),φ角度:

-60°。

18、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生物mRNA结构有哪些区别?

顺反子

5’端帽子

3’端Poly(A)

转录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耦合

原核生物

多顺反子

往往有一个先导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真核生物

单顺反子

含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往往在5’端和3’端都有非编码区

19、简要说明提取DNA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①真核生物中的染色体DNA与碱性蛋白(组蛋白)结合成核蛋白(DNP)形式存在于核内。

DNP溶于水和浓盐溶液,但不溶于生理盐溶液。

利用这一性质,可将细胞破碎后用浓盐溶液提取,然后用水稀释至0.14mol/L盐溶液,使DNP纤维沉淀出来。

②使其缠绕在玻璃棒上,再溶解和沉淀多次以纯化。

③为了得到大分子DNA避免核酸酶和机械震荡对DNA的降解,在细胞悬液中直接加入2倍体积含1%十二烷基硫酸钠得缓冲溶液,并加入广谱蛋白酶最后浓度达100μg/mL,在65℃保温4小时,使细胞蛋白质全部降解,然后用苯酚抽提,除净蛋白酶和蛋白质的部分降解产物。

苯酚是很强的蛋白质变性剂,用水饱和的苯酚与DNP一起振荡,冷冻离心,DNA溶于上层水相,不溶性变性蛋白质残留物位于中间界面,一部分变性蛋白质停留在酚相。

如此操作反复多次以除净蛋白质。

④将含DNA的水相合并,在有盐存在的条件下加2倍体积冷的乙醇,可将DNA沉淀出来。

用乙醚和乙醇洗沉淀,用此方法可以得到纯的DNA。

20、a.a的茚三酮反应、sanger反应、edman反应有何实际应用。

茚三酮反应:

定性、定量测定protein

Sanger反应:

被Sanger用来测定多肽的NH2末端氨基酸

Edman反应:

被Edman用来鉴定多肽的NH2末端氨基酸

21、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1)a.a臂:

装载a.a,由7对碱基组成,富含G,末端为CCA,接受活化的a.a

2)二氢尿嘧啶环(D环):

由8~12个核苷酸组成,具有两个二轻尿嘧啶。

通过3~4对碱基组成的双螺旋区与tRNA其他部分相连。

3)反密码环:

由7个核苷酸组成。

环中部为反密码子,由三个碱基组成。

次黄嘌呤核苷酸(I)常出现于反密码子中。

4)额外环:

由3~18个核苷酸组成。

不同tRNA具有不同大小的额外环,所以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

5)假尿嘧啶核苷-胸腺嘧啶核糖核苷环(TΨC环)

22、谈谈你所知道的核酸研究进展及其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

核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百多年前Scheele和Bergmann对尿酸的结构测定。

1868年,瑞士年轻外科医生米歇尔,在德国杜宾大学实验室当研究生时,从以前的外科绷带上收集到脓细胞中,分离到不被胃蛋白酶分解的细胞蛋白质,这种物质含有磷。

【1】1869年Miescher首次从脓液中分离含磷物质(Nuclein),这是人们把核酸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开端。

约20年后,化学家奥特曼也从细胞中分离到这种含蛋白质的磷,是酸性物质,定名为“核酸”。

影响:

1)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2)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3)人类基因组计划

4)植物基因组计划

5)RNA干扰和其应用

6)微核糖核酸的发现及其应用

7)核酸疫苗的发现、研究及利用

8)DNA甲基化及其意义

9)核酸营养的研究与意义

23、阳离子的存在如何影响DNA复性过程的。

阳离子的存在可中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减弱DNA链间的静电作用,促进DNA的复性

24、什么是DNA变性?

DNA变性后的理化性质有哪些改变?

DNA变性:

指核酸分子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变为无规卷曲的过程。

因素:

热变性、酸碱变性(pH小于4或大于11,碱基间氢键全部断裂)、变性剂(尿素、盐酸胍、甲醛)

变性后理化性质改变:

1)260nm吸收值升高。

2)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

3)二级结构改变,部分失活。

25、什么是DNA超螺旋结构?

它有几种形式?

形成超螺旋的意义是什么?

DNA三级结构:

DNA分子(双螺旋)通过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包括不同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单链与二级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及DNA的拓扑特征。

当DNA双螺旋分子在溶液中以一定构象自由存在时,双螺旋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此为松弛态。

如果这种正常的DNA分子额外的多转几圈或少转几圈,就会使双螺旋中存在张力。

如果DNA分子两端是固定的,或者是环状分子,这种额外的张力就不能释放掉,DNA分子本身就会发生扭曲,用以抵消张力。

这种扭曲称为超螺旋,是双螺旋的螺旋。

形式:

正超螺旋:

当螺旋旋转360°时,其相应碱基对数大于10,二级结构处于紧缠状态。

负超螺旋:

当螺旋旋转360°时,其相应碱基对数小于10,二级结构处于松缠状态。

形成超螺旋生物学意义1、DNA被压缩和包装,使其体积大大减小

2、增加了DNA的稳定性

3、可能与复制和转录的调控有关

26、比较纤维状protein和球状protein的差别,简述球状protein的特点

纤维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很有规律,它们形成比较单一的、有规律的二级结构,结果整个分子形成有规律的线形结构,呈现纤维状或细棒状,分子轴比(轴比:

长轴/短轴)大于10,轴比小于10是的球状蛋白质。

广泛分布于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占脊椎动物体内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起支架和保护作用。

球状Protein的特点:

①高度折叠,结构紧密,分子里几乎容纳不了一个水分子;②在球状Protein分子中疏水侧链基团避开水相,在分子中彼此靠近形成疏水区,极性R基团分布在球状分子表面形成亲水区;③各种不同的球状Protein分子中含有不同比例的α螺旋、β折叠等结构;④球状Protein肽链排列具有手性,以右手的扭曲能量最低、最稳定;⑤球状Protein中的二级结构结合成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时有将Protein亲溶剂表面积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倾向。

27、如何测定米氏常数?

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

将米氏方程式两侧取双倒数,得到下面方程式:

以1/v~1/[S]作图,得到一条直线,如图。

横轴截距为

,纵轴截距为

另外两种方法见书本P3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