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6163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docx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文本

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

2.项目类型:

补助项目

3.项目性质:

土地整理

4.项目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镇××村东南部,北至××村农村道路,南至××村农村道路,东至××村村界,西至××村林地。

地理坐标:

东经116°47′08″-116°47′24″,北纬35°52′47″-35°53′02″。

5.涉及乡镇、村庄:

××镇的××村

6.项目规模及新增耕地:

项目区建设规模15.31hm2,新增耕地面积1.60hm2,新增耕地率10.45%。

7.项目投资:

投资18.76万元,亩均投资816.90元/亩

8.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2010年5月-2010年10月

9.项目设计主要工程内容:

项目区主要涉及土地整理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其中土地平整工程量为1.89万m3;项目区内新打机井(20m)2眼,配套PVC管道420m,新建变电室1座,配套低压线路360m;维修生产路360m。

2报告编制依据

2.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2政策依据

(1)国土资发[2005]79号《关于印发〈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的通知》;

(2)中发[200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3)国土资发[2005]2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4)鲁财综[2005]90号《山东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5)鲁政发[2007]8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意见》;

(6)国土资发[2008]17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

(7)2009年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2.4市有关文件、规划、计划

(1)《泰安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2)《泰安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1-2010年);

(3)《泰安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

(4)《泰安市统计年鉴2007》;

(5)《泰安市水资源综合评价研究》;

(6)《泰安市土壤志》;

(7)《泰安市××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1996-2010年)。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项目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区内最大坡度10°,地势高低不平,田块小且形状不规整,不利于进行农业集约化生产。

项目区地下水pH值为6.0~6.5,中性无污染,水质良好,地质属风化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辉岩及辉长岩。

项目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5%,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

降水量集中,年际变化大是该区最突出的特点,也是造成洪涝、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项目区内植被差,除品种老化、零星分布的果树外无其他树株,破碎地块中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草本多为天然生(羊胡子、黄草、狗尾草),灌木以酸枣、黄荆为主,分布在荒坡与田间隙地。

项目区位于山丘区,土壤类型以轻壤质酸性岩洪坡积棕壤为主,PH值为6.0~6.5之间,主要是花岗岩与片麻岩风化而成,质地粘重,通透性差。

风化深度约为1~3m,土体深度1~2m,土壤表层质地多为轻砂壤,各种养分含量偏低,地下水源较贫乏。

3.2自然资源

多年平均光照2679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3.4℃,最热在7月份,平均气温26.8℃,最冷在1月份,平均气温-2.1℃;无霜期245天,大于0℃的积温为5008.8℃,大于10℃的积温为4494.3℃,热量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

项目区为丘陵地貌,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补给,地表水补给来源不充分,项目区需新建机井,以增加项目区内灌溉面积。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等,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等,牛、猪、羊、鸡、鸭等是当地主要畜禽。

影响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旱、涝,其中以旱灾为重。

3.3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所在的××县××镇××村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并且社会稳定,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较高。

项目区所在地交通较方便。

4项目分析

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科学需求,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条件和潜力的基础上,对区域土地利用在时空上的总体安排。

它是政府宏观调控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战略性。

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其战略意义的体现,而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正是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实施的具体措施,本项目是对泰安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落实。

4.1.2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刚性指标而编制的专项规划,是对区域田、水、路、林、村的综合部署。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泰安市××县从本地实际出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由于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而使耕地减少,必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给予补充,以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所以泰安市××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符合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要求。

4.1.3相关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2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是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加大对基本农田改造特别是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

本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投资方向要求。

4.2土地利用现状

4.2.1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5.31hm2,其中耕地(水浇地13.59hm2);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0.28hm2);未利用地(田间隙地1.44hm2)。

4.3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知,项目区的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对田间隙地(1.44hm2)和凌乱道路(0.28hm2)的规整。

整理后新增耕地1.60hm2,新增耕地率可达10.45%。

详细见项目区整理前后面积对照表。

表1××县××镇××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分类面积对照表

单位:

公顷

村名

项目规模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耕地

其他农用地

未利用土地

小计

水浇地

小计

农村道路

田间隙地

整理前

15.31

15.31

13.59

13.59

0.28

0.28

1.44

整理后

15.31

15.31

15.19

15.19

0.00

0.00

0.12

增减

0.00

0.00

1.60

1.60

-0.28

-0.28

-1.32

比例(%)

0.00

0.00

10.45

10.45

-1.83

-1.83

-8.62

4.4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太阳辐射量丰裕,光温资源较好,光能资源有效性高。

降水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均,雨热基本同季。

项目区以棕壤性土为主,通透性好,供肥性较好,适宜小麦、玉米的生长。

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综观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区缺乏配套设施。

二是土层瘠薄,田面起伏不平,需要采取相关工程、生物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项目区的整体综合效益。

4.6公众参与分析

本项目关系到项目区内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项目的确定、规划必须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损害群众的利益。

同时,项目的实施、管理也离不开群众的配合、支持和参与。

在项目的确定、论证和规划过程中,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给予了大力配合和支持,项目区所在乡村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提出土地整理的建议和想法,并表示愿意配合项目工程做好地块重划等工作。

当然,他们也急切盼望政府多投资,改善农田设施,提高土地产品产量和质量。

项目方案制订后即得了当地镇政府和广大村民的普遍赞成与支持,社会各界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

为确定整理类型和范围,曾广泛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把握××县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的科学性。

在项目区的立项、规划过程中,广泛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项目区,与相关单位和实体进行交流,使相关控制性土地利用方式相互衔接或协调,保障项目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事后的矛盾与冲突。

深入宣传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增进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整理的民主形式,奠定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5.1规划原则

总的指导思想:

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战略。

具体规划原则如下:

(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以战略、全局的角度,明确土地利用方向。

依据项目区所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明确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做到方向明确、结构优化、布局合理;

(3)工程规划布局合理,相互衔接的原则。

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合理布局各项工程,既要保证各项工程之间的配套衔接,又要保证各项工程与各行业规划相协调;

(4)规划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5)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地确定规划标准。

在确定规划标准时,既要考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所匹配的各项工程规划标准,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劳作习惯和市级投资控制额度;

5.2规划依据

5.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1)《××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

5.2.2有关规划理论和方法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