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6104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docx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一点体会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学周刊》张玲玲(沧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井下学校)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正如有的专家所说: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所以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是我们这些初中教师努力追求和必须做到的。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过去,我们的课堂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启发,但有的老师却把它变成了“满堂问”,即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该力争创设一种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方时同学们对这个概念还十分陌生,为了把学生们的求知欲激发出来我说了一个很古老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喜欢下棋的国王,一天有一个大臣下棋赢了国王,国王问大臣要什么样的赏赐,大臣说“棋盘共有64格,我想陛下第一格放上2粒米,将第二格放上第一格的两倍,再将第三格放上第二格的两倍依此类推,为感谢陛下的慷慨,我将只取得第64格的米粒,”国王想了一下答应了,几天后,有卫兵来报告,国库的米都不能满足大臣的要求了,国王这才傻了眼。

同学们,大臣所得到的赏赐应该怎样表示?

为什么国王会傻了眼?

接下来师生共同探讨,学生们七嘴八舌说自己的看法,热情非常高涨。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看书,学生们时带着兴趣和好奇心来学乘方,就掌握的非常快。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要多花一些心思,把枯燥的数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们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气氛中钟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心理学家指出:

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

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数学课堂上,师生间应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

最后还要强调两点: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2.数学虽然不像象物理化学那样要去作实验,通过实验去获得性质和定理,但也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算一算。

如果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法,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

如上“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折纸,学生折出的轴对称图形都很美丽,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主场所就是课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我们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期待着我们的教育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学周刊》国内统一刊号:

CN13-1379/G4 欢迎广大教师发表论文!

论文征稿QQ:

854015880

本博客论文文章全部来源于《学周刊》杂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请勿转载!

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章发表在这里请您速联系QQ:

854015880我们会马上处理,对您造成的不便还请您谅解!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启发式教学

《学周刊》聂召兴(沙河市北掌学区南掌小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巧妙地启发学生,使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出新的概念和法则。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启发式教学呢?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感悟。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大包大揽,应作为指挥者、建议者和启发者与学生共同构建课堂教学。

只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主动探索,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

一、启发式教学新的内涵

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

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亲自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尝试,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把枯燥乏味的“厌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二、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设计

教师的启发要恰到好处,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1.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逐渐形成敏捷的思维。

俗话说,对症下药。

启发在关键处。

因此,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要把握问题的关键,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真正起到点拨和迁移的作用。

2.启发要具有衔接性

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3.启发要有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提问,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要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掌握更多的技能;要善于抓住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要把着眼点放在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上,达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

三、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精心组织教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1.多媒体课件

利用信息技术及科学的教法,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生动形象,音形兼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看黑板、听教师讲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使课堂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能激起课堂的高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突现创新。

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关键。

提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深入探究,是对知识认知的巩固和提升。

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提问组织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堂提问是引导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向导”,更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信息与反馈的源泉,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回答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根据需要改进教学策略。

3.组织讨论学习

在启发式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课堂提出的目标,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探索知识、概括原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在此活动中,教师要不时加以指导,做好启发工作。

组织讨论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

4.开展动手实践活动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让学生去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让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做数学。

一切科学发明创造离不了动手实践,而且动手实践能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思维的发展,能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室里的“导演”——新课程理念的英语课堂

默认分类2010-03-1710:

30:

30阅读36评论8字号:

大中小

《学周刊》姜书郇(任县大屯学区后安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应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当中,而应适应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的心理特征。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理念应由“上好课”转变为“导好课”。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但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那么,教师该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导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让英语课堂“活”、“动”起来呢?

一、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小学英语教材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需求,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循序渐进地设计课程,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