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传播声音教案反思.docx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能传播声音教案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反思
17《谁能传播声音》教学实录
坊子区实验小学教师:
陈子功
17《谁能传播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作假设性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作声音传播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带有创设性的科技作品.
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重证据,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科学知识:
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二、活动准备:
实验器材:
两个水槽、一个钟罩、一个双用气筒、三个收音机等.
一些纸杯、一些曲别针、风筝线、铜丝、图钉等.
三、设计思路:
我设计的思路是:
在学生认识声音的基础上,究声音的传播,按照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制作应用的思路,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及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闭上门,一个迟到的学生打报告.
师:
同学们谁在敲门?
生:
是陈旭.
生:
没错是陈旭.
师:
你们怎么知道是陈旭?
生:
听声音.
师:
闭着门,你们是通过什么听到的报告声?
生:
是通过门听到的.
生:
是通过空气听到的.
生:
是通过门上的玻璃听到的.
生:
是通过流动的空气听到的.
生:
是通过门缝传过来的.
师:
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想,究竟谁能传播声音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17课《谁能传播声音》(板书课题)(2分钟左右)
(二)展开猜想,提出假设,阐述观点.
师:
谁能传播声音,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给学生思考时间)
生:
空气能传播声音,因为我们可以听见远处火车的声音,可以听见天上飞机的声音.
生:
墙可以传播声音,因为我可以听见外面敲墙的声音.
生:
玻璃可以传播声音,同学在教室后面敲玻璃我能听见.
生:
海水,十月一去青岛海底世界的时候,我能听见里面的声音.
生:
门,我能听见敲门声.
生:
楼板,我经常听见楼上小孩玩玻璃球的声音. (3分钟左右)
(三)制定实验计划:
师:
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想,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该怎么?
生:
我们可以做实验.
生:
做实验.
师:
为了更好的顺利的完成我们的实验该怎么办?
生:
我们要先设计好实验的步骤.
生:
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桌子上的材料,分小组制定实验计划.要发挥集体的智慧.
生:
我们桌子上没有材料.
师:
要动脑筋想一想.
生:
我们明白了.
学生分组制定实验计划,教师巡视.
师:
谁起来说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计划.
生:
我说一下,我们的实验目的是:
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
收音机、玻璃钟罩、双用气筒.实验步骤:
打开收音机把它放在玻璃钟罩内.
2、用双用气筒抽玻璃钟罩内的空气,观察现象.
生:
我们小组的实验目的是:
证明水能传播声音.实验器材:
水槽、收音机、塑料带.实验步骤:
把手音机打开,放入塑料带中.
2、收音机的塑料带放入带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师:
你们小组是怎么制定的?
生:
我们小组的实验计划很简单,实验目的是:
证明桌子能传播声音.实验器材:
桌子.实验步骤:
一个同学在一边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
师:
同学们的实验计划制定的很周全.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7分钟左右)
(四)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生:
老师快过来听,声音已经很小了.
师:
为什么很小了?
、
生:
我们抽出来的空气越来越多.
生:
老师,你过来听一下.
师:
你们能听见声音吗?
生:
能听见.
生:
老师你听一下.
师:
贴在水槽上,能听见.
学生实验完毕,汇报实验.
师:
谁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生:
我把收音机放在玻璃钟罩时声音还挺大,可是随着抽出去的空气越来越多,收音机的声音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是听不见了.当钟罩拿开的时候收音机又恢复了原样.这就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师:
你们的实验很成功,你们在实验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哪个小组还想汇报.
生:
当把带有收音机的塑料带放入水中的时候,把耳朵贴在水槽壁上能听到声音,声音没有多大变化,这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师:
你们的实验也不错.你们小组说一下.
生:
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见另一个同学敲桌子的声音.这说明桌子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小结.
学生汇报:
我们的实验都成功了.看来水、桌子、空气都可以传播声音.
师:
同学们的实验都很成功,空气、水、桌子都能传播声音.物体振动发生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周围扩散,并逐渐消失.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不同状态的物体都能传播声音.板书:
固体、液体、气体.(18分钟左右)
(五)制作电话:
师:
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固体能传播声音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电话.看那一个小组最有创意.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生:
老师多给我们些纸杯子.
师:
可以.
师: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生;这是秘密,呆会你就会知道的.
制作完毕,展示制作
师:
那一个小组愿意展示.
生:
我们制作的是一个多人接听的电话.(学生展示之后其他同学可以试一试效果)
生:
不如我们组的好,他们用的是风筝线,我们用的是铜丝,其他同学可以试一下效果.
生:
效果就是不错,比我们的要好.
生:
看来铜丝的传播效果要比线好.
师:
对,铜要比线的传播能力强.
生:
我们是两个小组合作的,我们通过一根主线,连上了八个人,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通电电话.
师:
你们这两个小组的创意不错.
教师小结:
师: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不错,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动脑、多思考、善于发明、善于创造.用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生:
很满意,因为我们小组的电话做的最好.
生:
还可以,我们的实验比较成功.
师:
这位同学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生:
还可以吧,我们的实验很成功,但制作不新颖.
师:
希望你在以后的科学课学习中,善于思考、勤于动脑.
师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合作的精神,顺利的完成实验和制作,并有创新意识.(10分钟左右)
(六)扩展活动:
师:
希望同学们下课的时候到操场去,把耳朵贴在双杠上敲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找一下其中的原因.(让学生把探究继续深入下去)
《谁能传播声音》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谁能传播声音这一课,我是按照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制作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及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学生熟知的铃声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当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猜想,产生想要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把研究的自主权教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自行设计研究方案。
设计研究方案是培养学生发挥集体智慧确保实验有序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中,通过前后两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能传播声音。
活动从设计方案开始到实验过程中,再到制作电话中都在发挥着集体的智慧,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始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