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议论文.docx
《恻隐之心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恻隐之心议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恻隐之心议论文
篇一: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阅读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阅读:
不经意的善当香蕉皮躺在人行道上时,总有人把它拾起;当有怀着宝宝的妈妈走上车时,总有人已经准备好了座位;当听见有因为嘴馋卡在树上的喵喵声时;总有人停下来帮它解围……这些场景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你已经不再感到好奇,也无需好奇,只是一份温暖流过心间。
这是一种善良,不经意间,已经外露。
人之初,性本善。
古圣人早已为我们解释了这种奇妙的现象。
善来自本心,即使你说你很冷漠,你也曾在别人无助的时候投出过坚定的眼神;即使你说你很自私,你也曾在别人困窘时伸出过一双温暖的手;即使你说你没有行过善,你也曾在街上投下过一枚小小的硬币。
因为善来自本心,很小的事就可以体现,小到连自己都察觉不到,你也未曾思量过有所回报,只一份温暖流过,来自本心,已不足为奇。
一直被这样一个故事感动着:
一个越狱的犯人又饿又渴,来到了一个水果摊前,摊主是位老婆婆,看见这穷囧的人,动了恻隐之心,二话不说拿起两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塞给这人。
接下来的两天情况依然如此。
就在一天的生意结束之后,老婆婆在收摊的时候发现了一张通缉令,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她送苹果的乞人。
摊主报了警。
就在犯人再次出现的时候被一举抓获了。
没有怨恨亦没有惊恐,反而是欣慰的笑。
而老婆婆得到了十万元的赏金……
老婆婆的善良不仅唤醒了一颗迷失的心,也保全了自己,并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
善良也许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功能,也许是不经意的,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无形间它已经改变了很多。
不要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不要说善良难求。
善良时时刻刻都在,存在于每个角落。
小悦悦走后批评、愤怒、自我检讨的同时不要忘记还有个陈阿姨,彭宇案后怀疑、惊恐、忐忑的背后仍然还有不顾一切后果搀扶老人的大学生。
善良来自本心,不要吝惜你的善良,从心而动,尽情挥洒。
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不经意更加美丽。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赏
析:
父亲的手
父亲的手,即使是在教训孩子,也会给以孩子温暖。
——题记
自我有了记忆能力起,我对父亲一直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老实说,父亲并不高大,一米七的个头,略有些发福的腰,微微挺起的肚子,以及一副金丝边眼镜,怎么看怎么像个有学问之人,理应是温文尔雅的。
谁知在我的心中,他却像个山野村夫一样,有些匪气。
尤其是他那双手,虽不似练武之人布满老茧,威力却很惊人。
他的手,厚且大,指头极粗,张开五指,便像一块砖一样厚重。
当他的砖一样的手掌向我挥来时,我顿时觉得我成了孙猴子,即将被“五指山”压得无翻身之日。
事实上,我也仅仅和父亲的手掌亲密接触过三次,第一次是手,第二次是脸,第三次是头。
记得我八岁那年,正值顽童岁月,也是任性的时候,那时我迷上一套漫画,数次开口索要不成后,我便挺而走险——偷,大概偷了三十块钱,当然,当时的我显然不够熟练——当然后来也没偷过,当我把手伸进父亲皮夹的一刹那,我忽然感觉身后鼻息直喷颈部,反头一看,一黑脸大汉正铁着一张脸,剑眉集中,怒视着我。
当天,当父亲的“砖头手”第一次用力地拍到我的手掌时,我还是不争气地哭了,因为太痛了!
从那时起,我对父亲的畏惧程度一天天加剧,心中也产生了一丝丝怨
恨。
在我十五岁那年逃课被抓到后,父亲第二次打了我,当他厚重的大手甩到我的脸上时,终于,我下定了决心——等什么时候我长大了,绝不会任父亲打了!
十六岁,十七岁时我的身高如春笋一般拔地而起,真有“势拨五岳掩赤诚”之势,十七的我和父亲站在一起时,个子高他一头。
终于,在又一次犯了错后,父亲又扬起了他的手。
我心想,若他挥下,我一定有挡住他的手的力气。
他扬起的大手上有一道深深的红色指甲印,我清楚地看到,那时在听老师训斥我时,父亲用他的大拇指,狠狠地插入了他的食指之中。
父亲的宽大的手掌,最终还是落下了,但这次力度似乎不大,只轻轻地抚摸了我的头,眼神复杂,不知那里包含了多少情感,有期待,有愤怒,也许还有失望。
我愕然了,我没有想到父亲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我曾经一次又一次的想过,当我有力气抓住他挥向我的手时,我会得意地笑,会张狂地笑,会毫不畏惧地和他相对视。
但我没想到父亲只是用手抚了抚我的头,还留给我那样一个复杂的眼神。
父亲转身走了,留给我一个背影。
父亲有些驼背了,身子却更胖了,不知为何,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想到父亲的手,那不仅仅是惩罚我的利器,更是温暖我的太阳啊。
回想起生活中的一个一个片段,想到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准备早餐的父亲的手;想到每天晚上十一点要去学校自习室接我的开着车的父亲的手;想到帮我涂药的那双手;想到抚摸我头的那双——我父亲的手。
我忽然对着父亲的背影大声喊:
“爸,我会努力的!
”父亲身影猛然一顿。
终于,他缓缓扬起了手!
像太阳一样!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欣赏:
初生牛犊不怕虎
虎是百兽之王,所有的动物都对它有所畏惧,那是因为它们知道老虎的凶猛。
而初生的牛犊之所以不怕虎,是因为它不知道虎是什么,更不知道虎的厉害,或者说它没有考虑过这些。
(解题。
)
在我们刚刚走入世界的那个阶段,似乎也都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种劲头,而随着我们经历的事情多了,经验逐渐丰富,我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谨慎,甚至有些畏缩。
似乎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当你被告知某一件事情很重要时,就像是无形中出现一股力量,使你困惑重重,令你发抖。
原本能轻松做好的事,也许费了很大力气也没做好。
特别我们上课做练习时,也许学完这一节课我们都会了,老师给出几道练习题说是很简单,那自然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
如果老师说给出的是某年的高考题,那就会有大部分同学看也不看,直接放弃。
其实仔细看看,说不定也会做。
只是我们心中有一种思想——“这是高考题肯定难,我不会做。
”正是如此,我们对高考题产生了畏惧。
其实不仅是学习上,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在做事之前总是思前想后,而一些关于价值、利益、得失的想法便会出现,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去想价值、得失的事,就不会紧张,就能轻松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固然可嘉,然而要运用它,也要掌握技巧。
可以不考虑别的一心做事,但这不是绝对的,一定要有度。
假如说当你翻越一座高山时,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山势地形制定一条合适的路线,再开始翻越,而不是啥都不想,硬向前走,最后饱尝失败的痛苦。
篇二:
9.《人之常情》(议论文).
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似乎不值得仔细探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悟。
然而平日里,人之常情往往被当作不论是非对错的一种托辞。
例如官员徇私舞弊公款玩乐,商人见利忘义贪得无厌,乃至男女一夜情包二奶,都被一些人辨白为人之常情。
这次汶川地震,却震出了许多与往日不同的人之常情。
比如国人对生死劫难的感同身受,政府基于人之常情设立的全国哀悼日,各地民众对灾区的无私援助等等,我想,这些也均出自人之常情。
大灾大难与太平时日所显出的人之常情,果然有很多不同。
这么看来,如何对常态社会中的人之常情作因势利导,倒成为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
儒家文化就是以协调、管理“人之常情”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
重情,尚情,在儒家思想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什么是人之常情呢?
《礼记》中早有定义:
“何谓人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原来,这些不学而有的感受,就是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中,它认为“饮食男女”是人最强烈的欲望,“死亡贫苦”是人最畏惧的境况。
这些欲望和畏惧,构成了人心的主要内容。
《礼记》认为,圣人的职责就是治理人之常情,好的君王更是以管理人之常情为最终职责。
所以它说“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中国乃农耕古国,《礼记》素性拿种田做比方来说抽象的人情,这样更易理解。
人之常情就是圣王耕种的田地,礼是耕耘,义是种子,讲学是锄草,仁是储藏的仓库,乐使人心安定。
原来儒家“仁、义、礼、乐、学”这些重要的理念,它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管理好人之常情。
从孔子开始,就特别重视人之常情的培育。
他不仅把情作为人性和人生的本源和基础,更将人之常情明确分为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以此来构建各种社会性情感。
父子有恩、兄弟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孔子认为培植人之常情的根本。
孔子论仁,注重的是人的真情流露,真情就是率性,所以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他还认为执政者肩负着培育人之常情的使命,孔子说: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执政者以诚信为本了,则民众就会用真情来对待。
真正揭示人之常情真相的,当推孟子。
他认为人的“本然之情”中,就有道德情感的力量,这也是人性本善的含义。
至于有的人不行善,并非天生资质如此。
他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他甚至认为,仁义礼智都是人的“本然情感”所固有的,只不过因为人们没有认真思考,所以面对外在诱惑,就会“失其本心”。
只有注重后天的修身,民众才能不轻易迷失本心。
有人说儒家是一种情感哲学,是准确的,它与西方以智性为主导的哲学完全不同。
它的目标是由智性来完成性情,而不是由性情来完成智性。
儒家修身,目的是为了修炼出自己的真性情,它反对人的寡情、绝情或无情。
所以李泽厚认为,儒家“以情为本”,“它所展望的只是普通平凡的人的身心健康、充分发展和由自己决定命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如何培育一个社会的人之常情?
如何在制度中体现对人之常情的尊重?
儒家思想中,无疑有许多我们可资吸收的营养。
而汶川地震,则唤醒了我们对人的这种“本然之情”的思考。
篇三:
议论文美文
做人要厚道
①厚道,就是心地单纯,化复杂的人生为简单的处世;就是心胸宽广,化恩怨干戈为真情玉帛;就是心存善良,人负我,我不负人;就是心存美好,少栽刺,多栽花。
既是以心换心,以情还情,也是以德报怨,以善报恶。
厚道之人,人给我一道横眉,我给他一张笑脸;人给我一支暗箭,我以坦然回报;人给我一句坏话,我以行动驳斥;人给我一个陷阱,我以智慧超越。
②人家待人,以利已为恩怨,我待人,以利人为取舍,是为厚道;人以地位升沉为亲疏,我以人品厚道和感情真假为远近,是为厚道;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是为厚道。
厚道,在你的身边,朋友亲人有难,你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他们。
甚至当别人误会你时,怨恨你时,你也依然以德报怨,这样,误会你的人也会被你折服,被你的厚道所震撼。
厚道让人依赖,让人踏实,让人感动。
作为朋友,可交;作为同学,可信;作为老师,可敬。
厚道人不会算计你,厚道人不会欺骗你,厚道人不会出卖你。
地基愈厚,愈能载高,基石愈厚,愈能负重;湖床愈厚,愈能纳深;人性愈厚,愈能受众。
③刘翠霞是评剧“四大流派”之一的刘派创始人,上世纪30年代名噪津门。
一次,她在后台刚化好妆,正要去穿戏衣,被一位搬布景的美工给撞倒了。
她二话没说,赶忙去补妆。
散戏后,她到处找那个美工,有人告诉她那个美工被吓跑了。
她听了非常着急,立马吩咐人去找。
找回后,她扶起跪在自己面前的美工,和颜悦色地说:
“我找你回来,是向你道歉,是我未留心,碍了你搬景的道。
”美工听了十分感动。
在世俗眼里,名角被普通的美工给撞倒了,这还了得?
然而,刘翠霞宽容,不刻薄,她非但没出口伤人,反而诚恳地给人赔礼道歉,刘翠霞的为人厚道的品德凸显了出来。
④不知什么时候,“厚道”成了木讷、不聪明的代名词,厚道被一些人讥为过时,并与“无能”画上了等号。
可是,缺乏厚道,就缺乏信任,就缺乏融洽,就缺乏和睦相处,就缺乏坦诚与友爱。
一旦失去厚道,在别人困难时,你视若无睹,因为你觉得那和你无关。
在友谊和利益之间你选择了利益。
最终你得到了你所需要的名、利、地位、权势……但同时你失去了许多,甚至比你得到的更多。
当你有快乐的事想和别人分享,有烦恼的事想对人倾诉,你就会发现周围已没有朋友、亲人。
⑤对于厚道人,鲁迅先生真切地愿“引以为朋友”。
陶行知先生对老实人之“傻”堂堂正正地吟道:
“唯有傻瓜,能救中国!
”
⑥做一个厚道人吧。
厚道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才会拥有广阔的胸怀。
社会需要厚道的人,大家需要厚道的你。
“己所欲,勿施于人”
周国平
①中外圣哲都教导我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
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
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②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
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
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纷争的确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等。
大至在信仰问题上,试图以自己所信奉的某种教义统一天下,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小至在思维方式上,在生
活习惯上,在艺术欣赏上,在文学批评上,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
即使在一个家庭的内部,夫妇间改造对方趣味的斗争也是屡见不鲜的。
③事情的这一个方面往往遭到了忽视。
人们似乎认为,以己不欲施于人是明显的恶,出..
发点就是害人,以己所欲施于人的动机却是好的,是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
殊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世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歹徒。
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④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人们在精神信仰领域和私生活领域都享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合理化的进程,而那些以己所欲施于人者则是这个进程中的消极因素,倘若他们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丝毫不会感到意外的。
独处与思考
①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
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
有位西方哲人说:
“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
②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许多人都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哪里还有静静独处的耐心,也许还有少数人能超然物外,享受着独处的滋味,但这种人常常被视为性格怪异的人,甚至被视为神经不正常。
③有人说:
孤独是蚌病成珠。
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
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
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
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④虽然时下喜欢独处的人,被视为另类或性格有点怪异。
不过,一个人既然喜欢独处,那就不管别人如何评判,仍然我行我素、矢志不改。
为什么有些性格孤僻的人,甚至一些残疾人,他们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呢?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正在于他们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
人生在世,与人共处,可以创造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自我独处,则可以创造独属于自己,也可以奉献给社会的心灵财富。
⑤独处之人,远离扰攘世界,浮嚣市声,躲进书斋,以书为友,皓首穷经,吸取营养,陶冶情操。
尽管读几本书,寒不可衣,饥不当食,但它能净化人的灵魂,绝不会因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而苦恼。
独处之人,夜阑人静之时,遥望星空,慨宇宙之浩大,叹人生之屑微,绝不会去与人争蝇头之利。
独处之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对酒当歌,自寻欢乐,傲视世俗。
⑥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
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
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
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
卢梭说:
“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
爱默生
说:
“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
思考。
”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冠军,曾“输在起跑线上”
①在日本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飞人”刘翔以12秒95夺冠。
这是他夺得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
比赛记录表明:
刘翔的起跑反应时间是0.161秒,列八名选手中第五位。
其实,在以往的许多国际赛事中,刘翔的起跑反应都慢于别人,可以说,有好几次,刘翔都是“输在起跑线”却“赢在终点”的世界冠军。
可见,输在起跑线上并不可怕,只要不悲观失望、而去奋起直追,坚持不懈,一样能够赢在终点。
②贝多芬曾说,只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卓越。
江苏女孩吴晶从小双目失明,站在这样的“人生起跑线”上,她却乐观自信,在艰难中磨练自己,最终不仅成了杰出的残疾运动员,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今年初,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都同意接收她入学。
吴晶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同样“跑”出了精彩的人生。
再如,浙江的滕头村在创业发展之初,“起跑”时也大不如人,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却使它成为闻名中外、富甲一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所以,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充满自信,不言放弃,才能将“起跑线上的输”最终转变为“终点上的赢”。
③反之,有的人虽然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却因不思进取输在了人生的终点。
王安石《伤仲永》中那个叫方仲永的孩子,天资聪慧,很小就会做诗,便有人花钱请他写诗,他的父亲就天天带着他作诗赚钱,不让他好好读书,结果长大后“泯然众人矣”!
如果当官也算作“起跑线上的赢”,许多贪官当初大权在握,何等威风神气,但后来“权为己用,利为己谋”,终因贪欲毁掉了前程,甚至断送了生命,在事业、人生的“终点”上输得一塌糊涂。
④现如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父母全然不顾孩子的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
或者因为孩子“起跑”不好,就沮丧地认为输掉了一切。
诚然,要达到同样的目标,“起跑”慢的,肯定要比“起跑”快的付出更大的努力,但只要方法得当,锲而不舍,你就一定能够超越自己,跑出精彩的人生。
说说“外语热”
①时下,全社会发起了“外语高烧”,作为母语的汉语反而被忽视了。
世界史告诉我们,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迫使该民族放弃母语。
我认为,若任由这种畸形的“外语热”蔓延,不仅会产生不应有的“母语危机”,而且很可能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
②畸形的“外语热”导致许多学校视外语教学为第一要务,其结果则很可能会误“国人”之子弟。
许多青年学子患上了“涉外狂躁症”,他们以荒废专业为代价,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外语学习。
经过如此“外语热”洗礼出来的学生,不管是其专业素质,还是文化素质,恐怕都难以真正“达标”。
③畸形的“外语热”可能导致传统语言的失传和母语的贫乏。
在“外语高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可能再也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和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有媒体报道过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文中竟使用了诸如“热死了”、“累死了”类似“死了”
的词汇72个,用字仅百个。
如果就此恶性循环,恐怕不仅仅是传统语言失传和母语贫乏的问题,难保中华民族文化不会因此老化乃至死亡。
④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世界进步曾做出过并仍正做着突出的贡献。
所以,尊重历史、传承文明,更应该是现代中国人一份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可是,在畸形“外语热”的熏陶之下,许多国人由于重外文轻中文而导致的母语水平不达标,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局限,恐怕使其无法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⑤中文的丰厚悠久和诉诸直觉的灵性,是很多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故而摧残或抛弃中文就如同是在向原始森林施以刀斧。
我们应该把保护母语提升到保护国家主权的高度来认识。
被誉为“西方文明最伟大人物之一”的德国学者布莱尼兹在学习汉语之后说:
“这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梦寐以求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
”既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保护母语呢?
精彩
①精彩,是我特别喜欢、但又十分吝惜地使用的一个词。
因为在我看来,精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会轻易达到的。
②什么是精彩?
精彩,就是优美、出色。
明星奉献给观众的精彩节目,歌声绕梁三日,表演出神入化;运动员奉献大家的精彩比赛,龙争虎斗,惊心动魄;老师的精彩一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作家的精彩文章,字字珠玑,洛阳纸贵;科学家的精彩科研成果,厨师的精彩烹调技巧,官员的精彩领导艺术等等,不一而足。
倘若再具体一点说,精彩,就是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宣言;精彩,就是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的演讲;精彩,就是刘翔在奥运会上率先撞线的那一瞬;精彩,就是飞人乔丹投篮时那美丽的弧线……
③精彩的反义词是平庸。
一个得过且过、没有创意的商人,一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人,一个无心向学、“60分万岁”的学生,一个满足于跑龙套当配角糊弄观众的演员,一个只会模仿别人、重复自己的作家,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一个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科研人员,虽然也能混得不错,也可养家糊口,但永远与精彩无缘。
④精彩最需付出。
演员就在台上精彩那么一阵子,不知需要多少年的勤学苦练,即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员在赛场上那精彩的一跳、一跑、一掷,背后则是无数次的挥汗如雨,苦练不辍。
曹雪芹为了《红楼梦》的精彩,不仅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不仅是“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最后,竟然“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这就好比传说中的荆棘鸟,它一生只唱一次,但那歌声如同天籁,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但为了这一次的短暂精彩,它不仅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和心血,而且,它将曲终而命竭。
⑤精彩当趁年少。
虽说只要你想精彩,什么时候都不晚,【甲】:
青年人的精彩,大红大紫,锋芒毕露,像赤壁之畔的周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滕王阁前的王勃,技压群雄,文盖四座,“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老年人的精彩,不动声色,沉稳自信,如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像庾信“凌云健笔意纵横”。
不过,还得讲句实话精彩要趁早,【乙】。
⑥人这一辈子,不论干什么,总得精彩他几回,或建功立业,或著书立说,或德昭天下,不仅自己有成就感,也让众人喝彩。
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觉得很自豪,没白来这世界上走一回。
人生难得几精彩,此时不精彩,更待何时?
灾难是一所学校
崔铁民
①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难,无情地损毁我们的家园、夺走数万同胞鲜活的生命,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②然而灾难也以暴虐的形式,加深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促使我们反思以往对自然的态度,回顾走过的道路,从中获得启发和教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不仅是大灾难,也是一所大学校。
③灾难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灾难。
虽然改革开放30年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但就总体而言,在现时条件下,我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经验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在每一次突发灾害面前,还没有多少现成的办法可以遵循,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处臵,在大灾面前学习抗灾。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
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调集全国的资源和力量,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治、灾民安臵、设施抢修、物资保障、信息发布等方面全力以赴,科学调配,迅速控制局势,并展开防止次生灾害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抗震救灾工作得以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在紧张复杂的救灾过程中,所有决策措施的拍板实施和各种方法的及时采用,都从灾难现场的具体情况出发,依据救灾的实际需要做出。
可以说,是灾难逼迫我们动脑筋,想办法,使我们能够临危不乱,有效应对,保证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并向纵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