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60169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61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docx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

 

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国民经济行业都将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承担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赋予的历史重任,还面临着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压力与挑战。

因此,必须推进建筑业的改革,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进和监管实施这三个方面工作推动建筑业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市建筑业既肩负着首都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承担着引领建筑业现代化发展排头兵的角色。

近年来北京市建筑业总产值尽管保持了持续增长,然而增速放缓的趋势愈发显著。

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相对粗放的生产方式和激烈行业竞争环境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优势还不够突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市住建委立项研究北京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问题对于促进我市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制定现代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当前国家的宏观背景及未来的发展要求为指导,结合建筑产业发展的主要热点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将建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界定为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

通过国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北京市建筑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可观的分析和总结,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构成了北京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内容。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建筑产业现代化概述4

1.1产业及建筑产业4

1.2产业现代化4

1.3建筑产业现代化6

第二章建筑产业工业化发展10

2.1建筑产业工业化的内涵和意义10

2.1.1相关概念10

2.1.2发展意义15

2.2国内外发展现状16

2.2.1国外发展现状16

2.2.2国内发展现状21

2.3北京市发展现状24

2.3.1发展成果24

2.3.2发展环境28

2.4分析及对策建议30

2.4.1国外发展启示30

2.4.2现状评价32

2.4.3对策建议34

第三章建筑产业信息化发展38

3.1建筑产业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38

3.1.1相关概念38

3.1.2发展意义44

3.1.3建筑产业信息化应用45

3.2国内外发展现状48

3.2.1国外发展现状48

3.2.2国内发展现状53

3.3北京市发展现状57

3.3.1发展成果57

3.3.2发展环境59

3.4分析及对策建议62

3.4.1国外发展启示62

3.4.2现状评价64

3.4.3对策建议66

第四章建筑产业绿色化发展71

4.1建筑产业绿色化的内涵和意义71

4.1.1相关概念72

4.1.2发展意义75

4.2国内外发展现状77

4.2.1国外发展现状77

4.2.2国内发展现状80

4.3北京市发展现状90

4.3.1发展成果90

4.3.2发展环境91

4.4分析及对策建议96

4.4.1国外发展启示96

4.4.2现状评价98

4.4.3对策建议101

第五章产业现代化发展建议104

5.1发展趋势104

5.2推进策略106

参考文献109

第一章建筑产业现代化概述

2013年底,全国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

“建筑产业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既是对我国过去提出的“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现代化”、“建筑工业化”等概念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涵。

1.1产业及建筑产业

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_T4754-2011)将产业定义为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其中包括建筑产业。

建筑产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主要进行工程前、中、后的施工、安装、装饰和清理活动。

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_T4754-2011)将建筑产业分类为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1.2产业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心灵、技巧、管理妙、环境好”的严整多层的集成过程。

心灵是指思想现代化,即把思想之众长“集大成”;技巧是指技术现代化,即把技术之众长“集大成”;管理妙是指管理现代化,即把管理之众长“集大成”,使物物之长和而不相斥,人人之长和而不相欺,人物之长和而不相抵。

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环境好,主要是指政经现代化。

即把政治和经济之众长“集大成”,使得政治公平高效,经济繁荣富强,从而为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宏观服务和有力的后勤保障。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化的内涵就是善于吸取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化状况,并顺应未来趋势的过程。

现代化是一个严整的体系(如图1-1):

思想现代化是其灵魂,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是其双轮和两翼,而政经现代化则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图1-1现代化内涵

产业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概念,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产业自身建立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基础上,使产业的生产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根据现代化的内涵,产业现代化需要以产业政策标准为基础,以产业管理和产业技术为工具,提高产业在经济上和科学技术上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为指导思想,来发展产业。

其主要特征包括:

产业劳动资料现代化、产业结构现代化、产业劳动力现代化、管理现代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使人民生活水平的得到提高(图1-2)。

图1-2产业现代化特征

总的来讲,产业现代化是技术与经济的统一。

一方面,产业现代化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产业,促使传统产业由落后技术向先进技术转变;另一方面,要求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定要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没有先进科学技术,绝不是现代化;没有经济效益,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现代化。

1.3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研究还在起步当中,学术界和相关政府文件中还缺乏统一的定义,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

根据产业现代化的概念,建筑产业现代化则是建筑产业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建筑产品,使建筑产业在经济上和科学技术上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

进一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定义为: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建筑产业,以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对建筑产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组织,提高建筑产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用户提供性能优良的绿色建筑产品,实现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整个建筑产业达到和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

从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出发进行分析,建筑产业现代化应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入元素,即应用现代建造技术、现代生产组织系统和现代管理理念所进行的以现代集成建造为特征、知识密集为特色、高效施工为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组织体系。

从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经济中基础性地位进行分析,建筑产业现代化应以人文绿色创新发展为理念,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以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为核心,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将建筑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融投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施工生产、管理服务以及新材料、新设备的更新换代等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系统,依靠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和社会与经济效益,全面实现为用户提供满足需求的低碳绿色建筑产品。

就现阶段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城镇和产业发展规划来看,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

1.最终产品绿色化。

上世纪80年代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传统建筑业资源消耗大、建筑能耗大、扬尘污染物排放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低。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在政策层面导向上表明了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

2.建筑生产工业化。

建筑生产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建筑产品。

但不能把建筑生产工业化叫做建筑工业化,这是因为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建筑产品固定,人员流动,而工业产品大多是产品流动,人员固定,而且具有重复生产的特性。

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主要指在建筑产品形成过程中,有大量的构部件可以通过工业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建设速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消耗,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消除污染物排放,以合理的工时及价格来建造适合各种使用要求的建筑。

3.建造过程精益化。

用精益建造的系统方法,控制建筑产品的生成过程。

精益建造理论是以生产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精益思想原则为指导(包括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等系列思想),在保证质量、最短的工期、消耗最少资源的条件下,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以向用户移交满足使用要求工程为目标的新型建造模式。

4.全产业链集成化。

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用整体综合集成的方法把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组织起来,使设计、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实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组合,采用工程总承包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用价值。

5.项目管理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将国际化与本土化、专业化进行有机融合,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统一的、科学的组织管理来加以综合协调,以项目利益相关者满意为标志,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6.管理高管职业化。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端管理人员是具有较高社会价值认同度的职业阶层。

努力建设一支懂法律、守信用、会管理、善经营、作风硬、技术精的企业高层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是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7.产业工人技能化。

随着建筑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减少,复杂的技能型操作工序将大幅度增加,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急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持证,促进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向高素质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端管理人员是具有较高社会价值认同度的职业阶层。

努力建设一支懂法律、守信用、会管理、善经营、作风硬、技术精的企业高层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是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根据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及特点,实现建筑业现代化发展,即需要从建筑产业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发展这三方面内容。

因此,课题研究将从产业现代化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建筑产业发展的趋势,从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开展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进北京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第二章建筑产业工业化发展

我国早在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战略,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现阶段存在着过度竞争、市场规范程度较低、高耗能、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响应新型工业化的号召,采取措施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利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逐步消除目前我国建筑业出现的弊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业化道路。

2.1建筑产业工业化的内涵和意义

2.1.1相关概念

建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涉及从设计、生产到建造、运营、维护的各个环节。

从产品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合作的角度谈建筑产业的工业化包含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住宅工业化三个方面的概念和内容:

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中介机构,使建筑产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工业化、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管理的科学技术来代替传统建筑业的手工作业生产方式;高效、节能、环保并利用现代工业化技术成果的方法措施都是建筑工业化。

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流水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控制科学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指在建筑构配件或建筑部品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部品标准体系来设计建筑,同时考虑与建筑体系配套的施工技术、方法与规范。

建筑工业化的标准体系分为通用体系(见图2-1)和专用体系(见图2-2):

通用体系是指通过将建筑的各种构配件、配套制品和构造连接技术实行标准化、通用化,是使各类建筑所需的构配件和节点构造可互换通用的商品化体系,通用体系是最完美的工业化标准体系,也是我国需要努力实现的标准化体系;专用体系是指用于一定的使用目的,采用定型化设计或非定型化设计建造的体系;它使用专用的建筑构配件和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设计专用性和技术先进性,但缺少与其他体系配合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适用于建筑工业化初期。

构配件生产流水化是指对建筑部品进行工业化的集成预制,建筑部品主要包括主体构配件和内装部品。

施工机械化是指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来着组织施工,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手工和湿作业。

管理控制科学化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四个要素实现了建筑工业化生产过程(见图2-3)。

图2-1通用体系的特征

图2-2专用体系的特征

图2-3建筑工业化要素和实现路径图

住宅是最主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其产业化就是指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住宅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升住宅的质量与品质,最终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定义来看,住宅产业化强调的是各个产业间的链条关系,使建材生产、加工与住宅部品制造加工、住宅建造、物流、商流、使用、维护、管理、再生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

因此住宅产业化是对整个住宅产业的改造。

这里需要区分住宅工业化(见图2-4)和住宅产业化(见图2-5)的概念。

住宅工业化是对住宅建造方式的改造,其过程是指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装配成为整体。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住宅建造工业化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就是预制装配和连接技术。

但住宅工业化不仅仅局限于工厂预制,部品的制造可以在工厂完成,也可以由现场预制来实现。

对于大体积的模块化构件,工厂预制会增加运输成本、浪费储存空间和运输时间,因此可以采用现场预制的方式实现建筑构配件的生产。

图2-4住宅工业化标志

 

图2-5住宅产业化标志

为了更好地区分和联系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住宅工业化,下面两张图表(见表2-1、图2-6)能够清晰地阐明三者的关系。

表2-1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住宅工业化概念区分和联系

相关术语

目标

内容

共同点

主要强调对建筑业的工业化改造,其目标是实现建筑业由手工操作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为此需要进行建筑产品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机械化施工和科学管理。

建筑工业化不仅包含住宅建筑物生产的工业化,还包含一切建筑物、构筑物生产的工业化。

比如基础设施结构的工业化、工业厂房的工业化、公共建筑的工业化等

二者之间相互交叉的概念就是住宅建筑的工业化建造。

目前,国家以住宅建筑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的工业化,包括1999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2年开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立,2002年建设部发布《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选用部品与产品暂行认定办法》等等。

住宅产业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主要强调对住宅的产业化整合,其目标是实现住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需要从住宅产品定位、设计、建造、销售以及后期管理等环节,通盘考虑住宅产业如何实现节能、环保、绿色、降耗、低成本、高品质,以及住宅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包含了住宅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同时还包含户型设计标准化、装修系统(暖通、电气、给排水)成套化、物业管理社会化等等。

图2-6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住宅工业化概念区分、联系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推动住宅产业化和住宅工业化有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发展,进行住宅产业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积极推动住宅建造的工业化过程,住宅建设的工业化就包含在建筑工业化里面。

因此,以住宅产业化为出发点,实现住宅工业化,是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2.1.2发展意义

建筑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仍是劳动密集型作业,存在大量的安全、质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于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业化是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整个建筑行业产业链上的资源优化配置,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要路径之一。

2.建筑工业化将助推建筑业走向低碳低能耗、可持续发展道路,据资料显示:

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

可以看出,建筑工业化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

3.建筑工业化将提升经济效益:

(1)节约建造成本:

首先,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将在劳务用工、材料节约、能耗减少等多角度降低建造成本。

据资料介绍,从南京大地的实践来看,与传统现浇技术相比,采用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工程造价可节约10%以上,工期可缩短30%以上,周转材料可节约80%;

(2)节约时间成本:

构配件生产的规模化与机械化将极大节约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的时间,为开发商、建筑商均带来丰厚的时间价值;(3)节约运维成本:

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升了建造标准,改善了建筑质量,使得建筑物具备较好的改造性与耐久性,将一定程度降低业主的运维成本。

4.建筑工业化是我国住房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根据远大住工17年的住宅产业化研究,建筑工业化可实现五大变革与三大可控。

五大变革就是手工变成了机械、工地变成了工厂、施工变成了总装、农民工变成了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变成了操作工人,这恰恰说明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解决对人为技术的依赖。

三大可控:

第一是质量可控,通过工业化的方式让质量变得更加好控制;第二个是进度可控,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来建造,高层建筑最多4天可以完成一层,而且是完整的一层,高层建筑一年以内可以完全交付。

第三是成本可控,因为工期短,劳动力少,综合成本降低。

2.2国内外发展现状

2.2.1国外发展现状

1.日本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为了治疗战后创伤,开始探索以工厂化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房屋。

日本已经完成完整的建筑工业化体系,从房地产开发计划、建筑设计、部品设计、科技研发、工厂化制造、建筑施工到物业管理形成了系统的完善的产业链条。

(1)上世纪50-60年代

1955年日本设立了“日本住宅公团”,以大量需求为背景,组织起学者、民间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了建材生产和应用技术、部品的分解与组装技术、商品流通、质量管理等产业化基础技术的开发,培养出了一批领跑企业,为形成完整的住宅工业化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间段,住宅生产和供货从以前的“业主订货生产”到“以各类厂家为主导的商品生产与销售”,部品市场逐步形成。

但这一时期,日本的工业化住宅都是标准化的,缺乏个性化定制。

(2)上世纪70-90年代

民间开发商提高了技术实力参与工业化生产;建筑物在这一时期也提出了节能的要求,在扩大居住面积的同时要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丰富居住设备,因此,大企业开始联合组建集团进入住宅产业。

这一时期,日本设立了工业化住宅性能认证制度,旨在鼓励提高住宅性能和品质。

但是标准化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此,日本实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优良部品认证制度鼓励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住宅的个性化设计。

(3)上世纪90年代以后

日本提出了“环境共生住宅”,“资源循环型住宅”的理念。

目前,日本建筑工业化又提出了“200年住宅”的目标,目的是形成超长期可持续循环利用的高品质住宅的社会资产。

200年住宅不是单纯地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同时还包括了建立切实可行的维护管理系统,对既有住宅的正确评价方法和使其在市场顺畅流通的系统、适合200年住宅的金融系统、适合200年住宅的社会基础设施等等。

另外,日本还很重视住宅和建筑的再生。

2.美国、法国、瑞典发展历程

(1)美国

1929年经济大萧条提起了人们对建造住宅的兴趣,美国希望住宅开发可以刺激低迷的经济,同时工业化城市进程加快和城市住宅需求剧增也推动住宅建筑的产业化发展。

因此,20世纪30到40年代,美国进行了第一次预制建筑的大规模试验。

1932年,霍华德·T·费希尔成立了进行住宅构件组装的综合住宅公司(theGeneralHousesCorporation),同年罗伯特·麦克劳林成立住宅公司(AmericanHouses,Inc.),并推出预制住宅品牌美国移动住宅(AmericanMotohomes)。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模数化制度的建立,美国以预制装配式建筑为主的建筑产业化继续发展。

20世纪40到60年代间,美国莱维特公司最先把流水线技术运用到建筑技术,以缩短工期,减低房价。

将尽可能多的工作在现场以外的工场完成,详细的分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但是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面积更大,功能更全,外观更美观。

因此,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由HUD(美国联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简称)负责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到今天。

美国住宅的预制构件通用化是其住宅产业化的重要体现,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配件通用化的同时做到了数量和种类的多样化。

1976年后,所有工业化住宅都必须符合联邦工业化住宅建设和安全标准,只有达到HUD标准并拥有独立的第三方检查机构出具的证明,工业化住宅才能出售。

HUD又颁发了联邦工业化住宅安装标准,它是全美所有新建HUD标准的工业化住宅进行初始安装的最低标准,提议的条款将用于审核所有生产商的安装手册和州立安装标准。

对于没有颁布任何安装标准的州,该条款将成为强制执行的联邦安装标准。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的建筑业有两个发展趋势,一个是进一步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另一个是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发展,同时注重美观、舒适及个性化。

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方面,美国的PC(PrecastConcrete)组织完成了PC技术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工作,拥有完备的使用手册。

在美国,装配式建筑广泛应用于住宅、工业、文化和体育建筑等各个领域。

在美国,住宅部品和构件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而且美国的建筑工业化十分注重舒适性、多样化和个性化,居民可以根据住宅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目录,进行菜单式住宅形式选择、委托专业承包商建设,建造速度快、质量高、性能好。

(2)法国

作为世界上最早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国家之一,法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完成大规模住宅建设的迫切任务,就踏上以全装配式大板建筑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为标志的建筑工业化道路。

1956到1957年间,法国建设科学技术中心(CSTB)选定了20种工业化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