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985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7.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7

济南市兴济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21分)

1、古诗文默写:

(8分)

A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

B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C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D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E,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F,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G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急!

:

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H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yōng()肿jiǒng()乎不同斑lán()义愤填yīng()

脑髓()重荷()气氛()鲜为人知()

3、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4分)

读书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要有恒心,否则往往事半功倍。

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把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

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告戒,“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读书积累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①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过来。

改为(1分)

②文中有一个词语使用有误,请改过来。

改为(1分)

③文中有一处病句,请用正确的修改符在原文上修改。

(2分)

换用号增补号

删除号调位号

4、走进名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5分)

我因为挨了打、跌了交,头依然疼痛,依然流着血。

约翰肆无忌惮地打我,却不受责备,而我不过为了免遭进一步无理殴打,反抗了一下,便成了众矢之的。

“不公呵,不公!

”我的理智呼喊着。

在痛苦的刺激下我的理智变得早熟,化作了一种短暂的力量。

决心也同样鼓动起来,激发我去采取某种奇怪的手段,来摆脱难以忍受的压迫,譬如逃跑,要是不能奏效,那就不吃不喝,活活饿死。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作者是(人名)(2分)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此人的性格特点。

(2分)

 

二、古诗文阅读:

(19分)

(一)【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的理解。

(3分)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分)

(二)文言文阅读:

(14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王安石)

(乙)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7、乙文选自(书名),是由(人名)主持编攥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分)

8、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2分)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及鲁肃过寻阳: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1)余闻之也久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余闻之也久B.仲永之通悟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借旁近与之

12、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番薯

龙应台

  洋葱、花菜、胡萝卜、青椒……一篮一篮蔬菜水洗过的青翠。

我拎起一个沾了土的番薯,心里一阵喜悦:

十个月大的孩子今天将吃他生命中第一口番薯,世界上有这么多甜美的东西等着他一件一件去发现,真好——

  “你们怎么处理番薯的?

”有人在背后问我。

是个五十几岁的妇人,带着谦和的微笑。

不等我回答,又继续说:

“我只会放在水里煮一煮.你们东方人一定有比较高明的吃法……”  

也许,但是我这个东方人只会把番薯丢在水里煮一煮。

实话实说,她显得相当失望。

  “我是以色列人,在苏黎世住二十几年了。

不,我不喜欢瑞士!

  不喜欢这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国度?

为什么?

  “工业高度的发展,环境都被破坏了,你看,树也被砍了,草原上盖房子,大自然愈缩愈小……”她抱怨着,我心里在说:

妇人,你简直人在福中不知福,在瑞士说环境污染?

我看到的湖,清得可以数水中的水草石头,雪白的天鹅、黑色的野鸭在雾中若隐若现,栗子落进湖里几声滴答。

我看到一里又一里的草原,草原边有郁郁的森林,林中有潮湿长着果莓的小径。

苹果树扎根在草坡上,熟透的红苹果滚下坡来,被花白的乳牛蹄子踩碎。

牛脖子上的铃铛在风里叮当叮当传得老远。

  而她在抱怨大自然的破坏?

  “我比较向往你们中国:

人与大自然和谐地共存,尊敬大自然,体认人的渺小……”

  我忍不住笑起来。

又是一个向往东方文明的西方人!

她大概在书店里买了两本封面优雅的介绍东方哲学的书,用空灵的画与空灵的文字谈禅家、说老庄。

她怎么不知道哲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呢?

或者曾经有个中国人热切地告诉她,中国是如何如何地与天地为一体,她显然不知道洞庭湖三十年来缩小了一半,也不知道这五年来,天然林面积每年在减少,更不知道台湾的民众日日在呼吸污染的空气,在几近“死亡”的河流中捕捉含重金属的鱼,山林缺少水土保持,水灾频发……

  “我也不喜欢瑞士人的物质主义,一心一意只是钱、钱、钱。

他们根本忘记了如何简单地去生活。

你们中国人就不会这么功利,你们比较讲究精神性灵上的追求,对不对?

  望着她热切的眼睛,我尴尬着不知说什么好。

  “而且,在瑞士,人的心很冷,人与人的距离很远。

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美丽的房子、昂贵的汽车、漂亮的花园,可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温情,房子越大,人越寂寞。

你们中国人很讲感情的,不是吗?

  “是的。

”我很肯定地回答,她开心地笑了。

可是,我没有办法对她解释中国人与瑞士人一个重要的不同:

中国人对“自己人”讲感情、重道义,对陌生人却可以轻易践踏。

瑞士人或许对“自己人”非常冷漠,但他们对“陌生人”却显得相当“温情”;我若牵着幼儿的手出去,一副“妇孺状”,一路上不断有人帮我开门、关门、提菜篮、推婴儿车;连公共汽车都会在开动之后又特别为我停下来。

  “住上几年你就会知道,”妇人握着我的手道别,“瑞士实在不可爱!

你一定会想念中国的。

  我已经在想念中国了,可是我想念的中国不是她包装精美的东方幻想国,而是一个一身病痛但生命力强韧的地方。

拎着番薯回家,要放在水里煮一煮。

(摘自《人在欧洲》,三联书店,1994年3月,有删改)

13.本文以“番薯”为题,但写“番薯”的内容却很少。

“番薯”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4.文中的妇人和作者对瑞士和中国有不同的认识。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瑞士

中国

老妇人

环境被破坏;讲求物质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

作者

15.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味下列语句。

(4分)

(1)她显然不知道洞庭湖三十年来缩小了一半,也不知道这五年来,天然林面积每年在减少,更不知道台湾的民众日日在呼吸污染的空气,在几近“死亡”的河流中捕捉含重金属的鱼。

(提示:

“不知道……也不知道……更不知道……”这一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2)望着她热切的眼睛,我尴尬着不知说什么好。

(提示:

“我”为什么会感尴尬?

16.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着作者对中国怎样的认识和情感?

(2分)

 

(二)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懊恼地对妈妈说:

“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

”妈妈说:

“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

”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

“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

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

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

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

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

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

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

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

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

黄昏了。

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

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

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

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

她说:

“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

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

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

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

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

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

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

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

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

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

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

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