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965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docx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作业10古代诗歌鉴赏1

·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

(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徵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 ①纳税:

缴纳丝税.②徵苗:

征收青苗税.

1.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两项是(5分)(  )

A.首联第一句写丈夫因当兵死于战场,女人只好孤苦一人住在山中茅草屋中,概括地写出了农家妇女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

B.颔联“犹”字和“尚”字极具表现力,有力地揭露了官府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原因.

C.颈联写反动官府残酷掠夺所造成结果.“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形象地写出山中寡妇生活艰难境况,很有艺术感染力.

D.在诗尾联,诗人直接抒情,把批判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深切同情.

E.这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诗人情感通过刻画人物和描写生活场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答案:

 AD(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

解析 A项,“丈夫因当兵死于战场”理解错误,“兵”应理解为“战乱”.D项,“直接抒情,把批判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剥削罪行”分析不恰当.“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是议论而不是抒情.

2.这首诗运用怎样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形象特征?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地表现了山中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特征.她即使住在山中,也逃脱不了沉重赋税.她穿是粗糙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生活摧残使她未老先衰,衬托出人物内心痛苦.官府残酷掠夺使她只好挖来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将新砍来柴火“带叶烧”,其生活困苦之状让人难以想象.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出山中寡妇怎样形象特征,考生不仅要准确界定描写方法,还要分析山中寡妇形象特征.“麻苎衣衫鬓发焦”是肖像描写,“时挑”“旋斫”是动作描写.再结合“纳税”“徵苗”“无计避征徭”等内容可以得知山中寡妇饱受剥削,生活极端贫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 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

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 ①晋师胜淝上:

指中国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③周雅:

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诗篇.

3.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两项是(5分)(  )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天然界线.

B.“结阵当蛇豕”中“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敌人.

C.“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D.“夜闻数声鸣鹤”中“鹤”所表达意境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鹤”相同.

E.“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答案:

 CD(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

解析 C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样子.D项,意境不同.

4.前人评这首词:

“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侵略,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

三、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秋   思①

陆 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②.

【注】 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元龙:

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志向.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两项是(5分)(  )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旅夜书怀》中“天地一沙鸥”“沙鸥”特征相同.

B.诗歌颔联写“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感觉.

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了视听结合手法,将妇女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残缺之形相结合,烘托了诗人落寞心境.

D.诗歌颈联借助“寒砧”“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画面,借景抒情,情寓景中.

E.诗歌尾联借助陈元龙典故,写出诗人已入暮年无奈以及欲获高位而不得惆怅心情.

答案:

 CD(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

解析 A项,两个“沙鸥”意象特征不同,本诗中“沙鸥”是“闲适”象征,杜诗中“沙鸥”是“凄苦”意象;B项,诗人感觉度日如年原因是“闲”,因无所事事而度日如年;E项,“欲获高位而不得惆怅心情”错误,应该是“忧国忧民情怀”.

6.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虽然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诗人要放眼远望,而又无元龙百尺楼可登.

解析 此诗表现了作为爱国诗人陆游心中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民族兴亡和国家盛衰.本诗首联赞美闲适沙鸥,颔联却写闲暇无事时候感受一日长似一年.颈联通过描写深巷残月、凋零井梧等肃杀萧条之景烘托了诗人寂寥悲凉心境,融情于景.尾联写诗人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担忧之情,同时写出了自己已入暮年无奈以及报国无门痛苦.

四、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醉蓬莱·归故山

王沂孙①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

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②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注】 ①王沂孙号碧山,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宋亡之后,王沂孙仕于元,曾出任学官.此词是作者解除庆元路学正职事,回到故乡绍兴时作品.②屧:

木底鞋.

★7.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不恰当两项是(  )

A.本词从秋景写起,首句运用倒装手法,写西风似乎知道主人要归来,所以殷勤地打扫门径以示欢迎.

B.“黄叶凋零,白云萧散”即西风吹得黄叶凋零,白云冷清离散.“凋零”“萧散”正是作者当时心境反映.

C.“翠蛾眉妩”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具体描绘故山山容,以“翠蛾”“眉妩”写山峰状貌,可谓新颖.

D.作者回归故乡,登上山峰观赏景色,面对美景,感到赏心悦目,愁思愁绪早已被抛诸脑后.

E.本词抒写了生活感受,含蕴丰富,不发空言,表达委婉,耐人寻味,体现了“深”与“厚”词作特点.

答案:

 CD

解析 C项,“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错,此句没有使用拟人手法.D项,由“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可知,作者面对美景,毫无观赏兴致,却有一种亡国悼友伤感.

8.这首词所表达情感意绪是隐微复杂,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悔恨之意.“赋归来何晚”一句,表现作者对曾经离开故乡到元朝廷做官悔恨之意.②亡国之痛,悼念故友伤感之情.作者登高怀远,“故国如尘”写出作者对宋室覆亡感慨,“故人如梦”写出作者对故友不在伤感之情.③惋惜之情.“数点寒英,为谁零落”体现是作者自我惋惜.④愁苦之情.“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描绘出了一种清冷孤寂境界,衬托作者愁苦之情;“试引芳樽”,写作者内心愁苦,借酒浇愁.

解析 作者归乡之心情颇为复杂.仕于元非其所愿,故国之恋深深地敲击着他胸膛,这首词正表达了作者这种复杂情感.作者是在某年秋季回到绍兴,所以此词从秋景写起,首句倒装,意即“西风扫门径”,西风似乎有知,知道主人归来,于是殷勤地打扫门径以示欢迎.下文仍循西风作描述,写西风吹得黄叶凋零,白云冷清离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两句含悔恨之意,作者悔恨出行失计,不免自怨自艾,心里颇不是滋味.“爽气霏霏,翠蛾眉妩”是对故山秀美山容具体描绘.这样景色,诚然可以使作客归来人感到赏心悦目,但在登临之际,想到“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则又意兴索然,虽美景在前,也懒于一顾了.词下片仍承接上片抒情线索来描写.“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是作者自我惋惜,“楚魄难招,暮寒堪揽”则是经过了深切总结和反省之后自我慰勉.“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二句与上文“寒英”“零落”紧相连接,写得参差错落,章法变换多样.“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描绘出一种清冷孤寂境界,秋灯、秋雨和秋雁衬托是作者一颗秋心.到最后免不得“试引芳樽”,借酒浇愁,但此愁也非杯酒所能消得.

五、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平  凉①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 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大牧马场.

9.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平凉春色,荒芜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深沉回顾和感叹.

C.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练语言描绘出秦汉强盛时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图景.

D.本诗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宛马如云”,描绘出战马迅猛奔跑如彤云翻滚情景,极具动态感.

E.诗人视线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在历史与现实交叠之中闪耀出新境界.

答案:

 CE(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解析 C项,描绘是明朝军队作战情景.陕西为古秦地,诗中“秦兵”指明朝军队;E项,视线由远及近.

1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