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作文.docx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作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作文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作文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庾信:
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D.“露泣”两句由“新秋”而,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E.“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表明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说法错误,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
E项,“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故选BE。
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
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
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
而陶渊明《归去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解析】题干是“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要进行比较的诗歌,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比较阅读,指出其异同之处。
本题指出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去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要求指出本诗和陶诗借助“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
仔细阅读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发现本诗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
陶渊明《归去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答题时,分别指出本诗与陶诗中的“乐琴书以消忧”通过“琴”“书”等意象各抒发了什么情感,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玉垒:
山名。
西山寇盗:
指吐蕃。
梁父吟:
《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星)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
“莫再徒劳无益地前侵扰!
”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竟然也享受祭祀,在成都锦官门外,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在此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项,“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说法错误,应该是:
颔联上句是就空间,下句是就时间写的。
故选A。
4.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
(2)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3)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4)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解析】题干是“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情感能力。
答题关键词“全诗”“伤心”“原因”。
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
以乐景写哀情,诗人登楼所看之景与此时诗人自身之痛相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伤痛;联系背景可知,国家危难与自身之痛的对比,根据这几点概括作答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
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香径:
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
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
长洲:
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
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5.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残败凄凉。
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
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
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
而不应归罪西施。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
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诗人对吴王亡国的态度。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事。
通过“棘丛”“悲风”可知,今天的吴宫是荒凉、残败的。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诗人认为吴王亡国不是西施之过,还有很多别的原因。
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
6.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
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
(答虚实结合、比喻、借古讽今,只要言之合理,分析正确也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
此诗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手法就是对比的手法,以表现诗人物是人非的悲慨,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诗歌前两句“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将过去这里的“香径长洲”“奢云艳雨”和作者今天看到的“棘丛”“悲风”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引出下诗人对王朝兴衰的哀叹。
【名师点睛】规范答题: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反复等。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这首诗是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天涯”既指地势偏远的夔州,又有流落天涯之意,写出了作者滞留他乡的悲凉。
B.颔联将悲惨的战争现实和壮美的三峡景色相结合,营造出悲壮雄浑的意境。
.颈联中作者想到了战争将给蜀地百姓带深重苦难,体现了作者感伤时局的情怀。
D.乱世中渔人樵夫唱着优美动听的夷歌,生活安宁,给全诗增添了一丝浪漫的气息。
E.尾联写英雄成为历史过客令人哀伤,好在与亲友的通信、交游给作者带了慰藉
【答案】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
D项,“夷歌”是乱世音响,体现战争残酷。
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夷歌”之声。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E项,“漫寂寥”是徒然感到寂寞的意思。
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
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
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8.首句“催”字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答案】“催”字既写自然变化,又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光阴无情流逝,催促作者走到人生暮年,时日无多,倍感苍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催”,“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常规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
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
第二步:
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各小题。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馆娃宫怀古(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9.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陈诗首句点名“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冷清空寂的氛围。
B.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既承上“水烟空”,又引出后“年年先发”的感慨。
.陈诗第三句描绘今日此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表达对春色的喜爱。
D.皮诗首句,从侧面着笔,一个罗觳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便跃然纸上。
E.皮诗后两句,旨在批评嘲讽勾践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一个国家的做法是值得羞耻的。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项,“表达对春色的喜爱”错误,此处以景之盛反衬人事之衰,让人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
E项,“旨在批评嘲讽勾践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一个国家的做法是值得羞耻的”有误,本诗此处运用曲笔,明嘲勾践,暗讽夫差,表达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决定的。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0.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陈诗扣“览”而写,由景及情,借景抒情。
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
皮诗扣“怀”而写,由事引发议论,叙议结合。
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是自身荒淫而不是由于西施,但作者构思新奇,曲笔妙指,令人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题干是“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分析的重点是两首诗歌写法的不同点。
解答时,可结合标题进行思考。
“吴城览古”,一个“览”字,说明诗歌中要借“览”景抒情,诗中句句写景,在景象的对比中生发昔盛今衰之感。
如写览吴城“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造冷清空寂的氛围,“春色似怜歌舞地”以景之盛反衬人事之衰,陈诗由景及情,借景抒情。
而“馆娃宫怀古”,一个“怀”字说明诗句要借事抒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诗歌前两句叙事前二句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
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后两句议论,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吴越兴亡的史实,诸如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吴王沉湎酒色,杀伍子胥,用太宰嚭,凡此种种,诗人哪得不知.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决定的么?
作者运用曲笔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所以皮诗,由事引发议论,叙议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