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596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docx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

双声叠韵翻译的审美再现

  摘要:

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结合《黄帝内经》的两个英译本,分析《内经》中双声叠韵词翻译的不同审美再现特点和方式,探讨采取何种审美对应手段以代偿补足,从而提高译文可读性,增强译文美感度,可为汉语语音修辞的翻译审美再现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双声叠韵;翻译美学;审美再现;《黄帝内经》

  中图分类号:

H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2596(2018)06-0100-04

  在世界语言的百花园中,汉语可称得上是一株永不凋谢的奇葩,其中双声叠韵词的运用相当普遍,具有一定的音形美。

它们是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修辞功能主要在音韵效果上[1]。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也是古代医学典籍中运用修辞的典范,全书选用诸多双声、叠韵词,经文声韵非常和谐优美,为医家千古之绝唱。

因而《内经》语音修辞的英译审美再现应成为《内经》翻译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翻译审美及汉语的音乐美

  审美主体指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的人;翻译的审美主体就是翻译者。

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始于审美意识系统中的审美志度所形成的心理态势,就翻译而言,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其有双重任务:

对原文的理解和鉴赏以及原文的审美信息的再现或创造[1]。

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指人的审美行为所及的客观事物[1],也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的直接接受者和参与者[2];翻译的审美客体就是译者所要翻译加工的原文,具有审美价值,因而能满足人的某种审美需要[1]。

人调动自己的感知系统和认知系统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审视、赏析或品评(判断)就叫作“审美”,“审美”是一种实践性心理活动,包括感知、判断、赏析和变现美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翻译审美指译者以原语文本为主要的、基本的翻译审美客体,在审美理论指引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它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的认知活动,这个过程涵盖五个环节,全程始于对原语的理解,它是翻译审美的基础,审美信息扫描则是关键,而所谓“完型建构”(翻译成品)是翻译审美活动的终端[2]。

  翻译审美的对象是语言,正因为如此,其实质是语言审美[2]。

翻译审美活动不同于别的审美活动,它比较复杂,要求翻译主体作整体的凝神关照,常常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进行,才能捕捉到原语中的审美信息,全凭翻译主体的语言综合能力来实施,来完成,因此翻译主体是翻译审美的关键。

翻译审美主体要达到预期的审美目标必须竭尽全力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语言多层级意义的分析)、感应能力(语言美感知)及语言美综合表现能力(翻译中的审美信息语际转换和再现),并能随时进行必要的调整[2]。

  人类语言既然?

儆凇疤祠ァ保?

必有音乐性,具有音乐美。

语言的音乐美属于一种语言结构美,不过它只发生、寄寓于语音层,而不在文字层,也不在意义层[2]。

语音是语言的承载审美信息-语音美的基本形式手段之一[1]。

汉语的音乐美之一体现在音韵美,也就语音的和协美、和谐美。

汉语的一种旨在强化音韵美的词语联合手段就是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因此译者应深刻领略原文的音形美,尽量求得原语与译语在语音美上的形式可能的对应或效果上的代偿,并在译文中尽力再现出来。

  二、双声叠韵

  双声指两字的声母相同,利用声母的反复出现,可使语音和谐悦耳,既能增加语言音乐美,又能增强语感,突出形象[3],如慷慨(generous)、芬芳(fragrance)、流连(linger)、玲珑(delicate)等。

叠韵指的是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利用韵母的反复出现,增强音感,增添音乐美,收到修辞的特殊效果[3],如徘徊(waver)、腼腆(shy)、彷徨(hesitate)、朦胧(fuzzy)等。

古代汉语基本上是单音系语言。

双声等词语在实际上弥补了单音系语言的不足。

双声叠韵生于六朝,至宋以后较少使用。

它在诗歌这一诉诸听觉的文字形式中制造悦耳的音响效果,例如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中的两行: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称为“已关千古咏梅之口”的绝唱,其中“清浅”和“黄昏”这两个双声词功不可没,舌面音“清浅”从韵母上来讲恰好是齐齿呼,从音韵上来讲表现了轻盈的风采,而舌根音双声词“黄昏”,从韵母上是合口乎,二者的结合则引起了一种余音缭绕不绝的效果。

叠韵同双声一样,原来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修辞手法,其中的押韵句,其音乐性远在双声之上,在诗歌中特别常见[4]。

  《内经》作为一部重要的修辞典范,对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是屡见不鲜的。

下面将以《内经》中双声叠韵词为例,对比分析李照国和吴连胜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审美再现特点和方式。

  三、《内经》双声叠韵词的翻译审美再现

  

(一)双声词

  例1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释义:

观察病的在阴在辨别其刚柔[5]。

  译例(李):

[Indiagnosingdiseases,itisveryimportant]todifferentiateYinandYangaswellassoftnessandfirmness[6].

  译例(吴):

InvestigatewhetherthediseasebelongstoYinorYang,anddeterminethecaseofdiseaseandthewayoftreatmentfromtherigidorsoftphenomenon[7].

  例2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灵柩?

百病始生》

  释义:

疾病的发生,必因身体虚弱,又受到了贼风邪气的侵袭,两虚相合,才能发生疾病[5]。

  译例(李):

[Theoccurrenceofdisease]mustbecausedbyweaknessofthebodycomplicatedbyattackofXuxie(Deficiency-Evil).[When]abnormalchangesofweatherattack[apersonwhosebodyis]weak,itwilldamagethebody[andcausedisease][8].  译例(吴):

Intheformationofthedisease,thedebilitatingevilandthebodyindebilitymustbeexistingatthesametime,itisonlyundersuchsituationcantheevilinvadethebody.Whentheweatherisnormalandone’sbodyisstrong,ofwhichtheskinandmuscleareusuallysubstantial,thedebilitatingevilcanbynomeanstoinvadethebody[7].

  分析:

例1中的“阴阳”和例2中的“虚邪”均是中医基本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词语,具有国情特色且在英语中基本没有完全对应的说法,翻译时无论直译还是意译均无法完全清楚表达原词内涵。

此类概念词语在翻译时应以音译加注作处理,此种方式表面看似重复累赘,实则为辅助解读手段,可向读者传递来自远古的文本信息助其理解实际含义。

例1中“阴阳”的翻译,两个译本均采用音译并文外加注的办法,力求保留原文双声词的形式美,体现了原文语言美感,并保留了“阴阳”在中医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例2中“虚邪”的翻译,李译本采取了音译加注之法予以解决,力求做到变式对应,并起到传达中医文化内涵的效果,相较而言,吴译本的处理方法稍显逊色。

  例3?

f物不失,生气不竭。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释义:

如果万物不背离自然的发展规律,生机就不会衰绝[5]。

  译例(李):

[If]allthethingsinnaturedonotviolate[theprinciplesofhealthcultivation],theirvitalitywillneverbeexhausted[6].

  译例(吴):

Asallthingsonearthcanadapttothemechanismofexistencelikeotherthings,sotheirvitalenergywillneverbeexhausted[7].

  例4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灵柩?

九针十二原》

  释义:

懂得逆顺的道理,就可以大胆施行针刺而无疑虑[5]。

  译例(李):

[Whenonehas]understood[therulesof]Ni(adverse)andShun(due),[hecan]practice[acupuncture]withoutanydoubt[8].

  译例(吴):

Whenoneunderstandstheprincipleoftheagreeableandadverseconditions,hewillbeabletoprickdaringlyandstraightforwardlywithoutconsultingothers[7].

  分析:

例3的“万物”和例4的“无问”受形式局限较大,很难再现其语言音形美,故英译时切不可为刻意求得单词首音相同而牺牲词语准确性,出现因词害意情况,须根据实际情况译出原词意思,即采用意译法,舍音求意,同样具有饱满的审美情感。

例3中“万物”的翻译,两个均采用意译手段,非常接近原语含义,是可取的。

例4中“无问”的翻译吴译本的“withoutconsultingothers”距离原语含义较远,尚需改进;李译本的理解非常接近原文意思,是可取的。

  

(二)叠韵词

  例1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释义: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5]。

  译例(李):

[Thechangesof]YinandYanginthefourseasonsaretherootsofallthethings[innature][6].

  译例(吴):

SoYinandYangenergiesofthefourseasonsaretheroot-energiesofbirthandgrowthofallthings[7].

  例2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素问?

移精变气论》

  释义:

因此医生只有吐故纳新,才可以达到上古真人的水平[5]。

  译例(李):

Abandoningtheoldandstudyingthenewmakea[doctor]perfect[inmedicalskills][6].

  译例(吴):

Intreating,onemustremovetheolddiseasefirst,andthentreatthediseasecontractedrecently,theonewhocantreatinthiswayissupposedtoobtaintheimpartationofakeenphysician[7].

  分析:

英汉语分属两种形态和结构迥异的东西方语言,汉语叠韵词独具音形美感,但英译时要照顾到其音韵美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中医典籍相关用语,因此翻译时可根据不同语境采用意译法,舍其音而求其意,唯有如此方能保持原词本意,力求保证再现原语的意象美及艺术表现力。

例1中“根本”的翻译,李译本的“theroots”与吴译本的“root-energies”基本接近“根本”的含义,但最好能加音译,效果会更好。

例2中“真人”的翻译,吴译本对其解释距离原语含义较接近,较李译本略优,但尚需改进。

  例3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

《素问?

刺疟论》

  释义:

肾疟,使人感到寒冷,腰脊疼痛,难以转侧[5]。

  译例(李):

Kidney-Malariaismarkedbychillysensation,painandinflexibilityofthewaistandspine,difficultyindefecation[6].

  译例(吴):

Themalariaofkidneycausesthepatienttofeelcoldandpainintheloinsandspinethathecanhardlyturnabout[7].

  例4夫子乃言刺腑输,去腑病,何输使然?

愿闻其故。

《灵柩?

刺节真邪》

  释义:

先生却说刺六腑输穴,治腑病,哪个腧穴有这样的作用呢?

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5]。

  译例(李):

[But]youhavementionedthattheFu-OrgansshouldbeneedledtocurediseasesoftheFu-Organs.WhatAcupointscanbeneedledtotreatsuchadisease?

I’dliketoknowthereason[8].

  译例(吴):

Butyousaiditistopricktheshu-pointsofthesixholloworgansfortreatingthediseasesofthesixholloworgans,byprickingwhichshu-pointcantheresultbeachieved?

Ihopetohearthereasonsaboutit[7].

  分析:

李?

g本对例3“宛转”的译词处理采用Alliteration,即重复两个或更多相邻词语或音节开头的辅音,运用头韵可使语言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力求再现原词音形美,优于吴译本的处理方法。

例4中“腑输”也是中医基本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词语,李译本根据“译古如古”的原则翻译时做了适当调整,美学再现形式优于吴译本的“shu-pointsofthesixholloworgans”.

  (三)双声和叠韵词连用或互对

  例1头项痛重,而掉瘛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泻无度。

《素问?

至真要大论》

  释义:

人们易患头顶痛而重,头晕抽搐更加严重,呕吐,神情默默,吐清水,甚则湿邪入肾,频泻不止[5]。

  译例(李):

[Undersuchacondition,peopletendtosufferfrom]vertexpain,especiallydizzinessandconvulsion;vomitingandunwillingnesstomove;spittingofclearsaliva.[Inseverecases,Dampness]invadesthekidney[andcauses]incessantdischarge[ofurineandstool][6].

  译例(吴):

Peoplewillfeelpainandheavinessoftheheadandneck,andthediseasewillbecomeevenmoreseverewhenbeingfrightened.Asthewetnessisabundantinside,thepatientwillbereluctanttomoveandliketospitwater.Ifthewetnessinvadesthekidney,thediarrheaofthepatientwillbeoutofcontrol[7].

  例2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息怒,饮食居处。

《灵柩?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释义:

各种疾病发生时,都是由于燥湿寒暑风雨等外邪侵犯,房劳过度、喜怒不节等情志刺激、以及饮食起居失常所致[5]。

  译例(李):

Theoccurrenceofalldiseasesisexclusivelycausedby[pathogenic]dryness,dampness,summer-heat,windandrain,intemperanceinsexualintercourse,[excessive]joyandanger,improperdietandirregulardailylife[8].

  译例(吴):

Theinitiationofthevariousdiseasesbeginsfromtheattackofexogenousevils,suchasdryness,wetness,cold,summer-heat,windandrainorfromtheinternaldamagesuchasdisharmonyofYinandYang,emotionalupset,immoderatedietandabnormaldailylife[7].

  分析:

例1中的“密默”是双声词,与“无度”叠韵词互对,例2中的“阴阳”为双声词,与“居处”叠韵词连用,可使人领略到一种整齐的韵律美。

例1中“密默”与“无度”双声叠韵互对的翻译,两个译本虽尽量传递了原语含义,却未能很好再现原语的音韵美,确有难度,有待改进。

例2中李译本再次采用Alliteration,使译语读之可产生一种有节拍的复叠感,较吴译本略胜一筹,吴译本对“阴阳”的理解距离原语含义较远,须作修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独具的双声叠韵词的修辞特色在中医典籍英译时很难保证其承载的审美信息得到有效的转换,所以翻译时应视语境不同,采用音译加注、意译及英语头韵等变通优化手段弥补汉语韵律的缺失,最大程度再现其语言的音乐美,使译文达到音美,形美,意象美的效果,为译入语读者接受和欣赏,从而推动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1.

  〔2〕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

  〔3〕班兆贤.《黄帝内经》修辞研究[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2.

  〔4〕杨战胜,吴新民.修辞音乐美及再现――双声叠韵与Alliteration和Assonance的对比和翻译[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10-13.

  〔5〕张登本.全注全译《黄帝内经》[M].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2008.10.

  〔6〕李照国.汉英对照《黄帝内经?

素问》[M].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7〕吴连胜,吴奇.汉英对照《黄帝内经》[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

  〔8〕李照国.汉英对照《黄帝内经?

灵柩》[M].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责任编辑徐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