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312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docx

第十二章计量仪器管理与内部校验

第十二章仪器管理与检定校准

第一节 计量仪器分类管理

1-1计量仪器的分类

计量仪器:

凡直接或间接从事量测、分析、校准、检验、测试等作业的设备统称。

1、按产品特性分类:

(1)量规(样板)类:

如限样板之样柱、样圈、卡板、螺纹样板,特型样板等。

(2)机械量测仪器类:

如游标尺、测微仪、厚度规、孔径规及量表等。

(3)电量量测仪器类:

如电流表、电压表、瓦特表、周率表、电阻计、电容器、电桥类等。

(4)电子量测仪器类:

如信号产生器、频率计、示波器、高频率表、数字电表、电感表。

(5)度量衡器具类:

如尺、秤类、量器、温度计、流量计、速率表、里程表、油压器、压力表等。

(6)其它检试验设备:

如拉力试验机、弹簧试验机、硬度机、投影机、电子比较仪、检力仪、超音波测厚机、镀层检验仪、光谱分析仪、表面粗度仪、扭力试验器、万能试验机。

2、按用途分类:

仪器种类如下:

(1)分析仪器:

如显微镜、分光仪或杂音分析器等。

(2)量测仪器:

如硬度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

(3)制备装置:

如车床、研磨器搅拌器等。

(4)量测仪器:

如测微计、伏特斗或游标尺。

(5)侦测装置:

如压力计、热电偶或流量计。

3、按性质分类:

(1)计量基准

计量基准一般又分为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经国家签定并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称为国家计量基准。

  

(2)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规定的准确度等级,作为检定依据用的计量器具或物质

  (3)工作用计量器具

  不用于检定工作而只用于日常测量的计量器具”称为工作用计量器具。

  1-2影响量测精度的因素

  1.量测时的环境影响:

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及光线等影响。

2.量测时量器本身影响:

如刻度分割不匀,灵敏度发生故障,精度面损伤,内部生录机件松动或装置不良,或受使用次数(时间)受磨损衰化等。

  3.量测人员技术的影响:

如保养不良,事后检校不确实,量测压力不当,被量测件夹时方式不对,观察姿态不正确,使用方法不对,及读数错误等。

  4.选用不当量器的影响:

检校不同的量器,应用不同精度得的量器,一般依被检校者精度选用适当量器,量测器精度必须是被量测器精度的十倍。

同精度的量器不可作校准使用,也应避免作相互核对使用。

  5.被量测件本身的影响:

量测面有油污杂质,受热受压会变形,精度面受损等。

  6.其他偶然性的影响:

如突然日光射入量器,或发生极大振动,或有风吹入量测室,或由人体之辐射热或静电等影响。

  1-3量规的使用与保养

  欲完成精确的量测工作,对量具要深加注意,如何细心慎密,以作合理的使用与良好的保养。

倘因使用不当,则必增加误差,保养不良则必损伤精度,不但减少其使用寿命,甚至还可能影响产品品质。

  兹将使用前后等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1.使用前注意事项:

  A.工作物表面不得有毛头、油污及渣屑等杂物。

  B.量规应擦拭干净,量面无腐蚀与碰击等痕迹。

  C.要有定期校验记录,必要时在使用前校验一次。

  D.量规应整齐分别排列于适当地方,不可重叠放置,并应作适当保养,保持清洁。

 2.使用时注意事项

A.量规与工作物件均宜放正,不可偏斜,并避免手触及量面。

B.量测压力适当,使用一般量具时,仅需半磅至二磅的压力即可,相当于铅笔写字时的压力。

  C.工作夹持方式要适当。

  D.切不可在机器开动时应用量规量测。

  E.不可将量规强行推入工作中或夹于虎钳上使用。

  F.不可任意敲击或乱丢放。

  G.特定量规的使用有一定方式及步骤,应遵照使用。

  3.使用后注意事项

  A.使用后应擦拭干净,注意量面有无碰伤痕迹。

  B.量规如需每日使用,或短时存放,应擦拭清洁,涂以轻防腐油分别存于柜内。

  C.如不需经常使用或较长期储存,应先清洁再涂以防腐油膏,缴库储存。

  D.保管人员应定期检视保养收存储情况。

E.实施定期校验及记录。

 4.一般注意事项

  a.不可将量规当作敲击工具,并防止跌落,以免损伤。

  b.不可用粗布或硬纸擦拭量规的量面,以免损其精度。

  c.量规的量面及刻度须保持良好。

  d.使用人员、管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切忌粗心大意,或动作鲁莽,而招致量的损耗。

  e.如发现量规精度受损或跌落情形,立即通知管理单位检验并校准。

  f.量规的装配、拆卸、调整及修改等工作,不可擅自施行,应请量规管理单位办理。

  g.量规的保养极为重要,应照规定实施。

  h.量规的存放须有适当容器,放置前先作检查及保养包装。

  1-4管理体系

  由于各企业或公司规模及组织型态的不同而对管制的型态就有所不同,但总离不开下列的型态:

  1.分散管理型:

此种较适合大型企业或公司设有很多关系企业而生产各种不同性质之产品的工厂。

  2.集中管理型:

比较适用中小型企业,此型易于掌握,较经济,故此规模的公司都在采用。

两种管理型态的优点与缺点比较如下:

分散管理型态

1)由于组织之间关系须建立各种不同的标准校准设备二套以上

2)计测仪器及量具的备用品各事业部门需设置一套

3)管理人员及校准技术人员增加

4)组织型态较复杂,量具测量仪器活用率较低互相借用调度困难

5)现场所有的各种量具,计测仪器较客易掌握,但精度与维护管理单位建立标准较困难,资料不易掌握。

集中管理型态

1)组织较简单、只设立一套完整标准仪器或较正设备即可以实施。

2)仅设立一个现品与管理部门即可

3)管理与校准技术人员与维护人员较少

4)组织型态单纯,各种量具,仪器之调度较容易

5)易于掌握,精度与较正周期容易控制

 下图为管理体系与校准系统

1.分散管理型

 ※主要责任

1)维持全公司标准器及校准设备的精度

2)定期校准各事业部门之校准设备对外协助各协力厂检查设备的检校。

3)校准周期拟订,排定实施计划标准设立。

※各事业部门主要责任:

1)维持各事业部的标准器之精确度

2)按规定的计划实施定期校准各生产部门的仪器作业

3)备用仪器及现场仪器量具现品管理及保养考核

4)检查仪器更新与设置

※生产部门主要责任:

1)使用者负责保养责任发现故障或精度变异时即刻与现品管理单位联系处理。

2)负责保管之责任并配合精度校准的实施

3)仪器之保养

  

2.集中管理型

  1)维持公司标准器及校准设备的精度

  2)定期巡回校准各使用单位的仪器量具

  3)协助财务部门管理现品,或备用品及备用管理

  4)故障品的处理,新品验收与半成品处理

  5)现场使用的仪器量具的更新计  

3.各使用部门应负责任:

  1)使用者的保养考核

2)随时可在现品管理部门申请借用

3)负责使用之计测器及量具保养与保管责任

 

第二节  计量仪器溯源性管理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实现检测/校准的技术手段,是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总称。

包括系统、器具、元件、材料等。

它的正确选择与装备、使用与维护,不仅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运行成本(占实验室有形资产的相当份额),而且直接关系到检测/校准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准确性),关系到检测/校准数据的互认。

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

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贯彻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合理使用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其投资效能,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检测/校准工作的开展。

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遵照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算的基本原则选购仪器设备。

(2)做到购置时仪器设备主机、附件配套齐全,到货后及时安装调试、验收、投用,出现故障时及时修复。

(3)合理利用仪器设备,不保留过多剩余能力,也不能使高性能设备长期在低档运行或存储不用。

(4)做好仪器设备革新改造、更新换代工作,同时做好引进设备的研究、消化和改进。

(5)加强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和保养技术,保证备件、配件的供应。

(6)开展经济核算,重视经济效益。

仪器设备管理的内容

仪器设备按其价值通常可分为低值易损、一般和大型精密三类。

某些实验室规定,单价在800元以上(含800元)、耐用期在一年以上、非易损的且能独立使用的,均列入固定资产。

凡自制、捐赠或调拨的仪器设备且符合上述规定的,也应计价列入固定资产。

当仪器设备增添附件或改制时,按附件实价或加工改制费用增加其原值;当减少附件或拆除部件时,相应减少其原值。

仪器设备管理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计划管理、常规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等四个层次。

具体见

1、仪器设备的计划管理

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的编制

实验室应根据发展规划以及经费可能,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综合平衡、全面安排的原则,研究仪器设备所用的检测/校准配套标准,提出仪器设备申购计划,并做好正确的选型和可行性论证。

选购仪器设备要遵循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

工作上适用是指选购的仪器设备能满足任务的需要。

技术上先进是指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耐用。

经济上合理是指购置费与日常运行费合理,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在选购仪器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特性主要包括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示值误差、重复性、稳定性、滞后、分辨力、鉴别力(阈)等,其中,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是两项最主要的指标。

选购仪器设备首先要考虑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的匹配,即,测量范围要覆盖被检测/校准参数的变化范围,准确度等级应符合1/3~1/5原则。

(2)可靠性是指测量仪器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主要包括使用寿命、气候环境适应性、抗机械干扰性能、抗电磁干扰性能、电气安全性能、可维修性与易修性以及零件的耐用性等。

(3)兼容性是指所选购的仪器设备应尽可能与现有仪器设备相兼容。

(4)成套性是指所选购的仪器设备要配套,包括单机配套、机组配套、项目配套以及技术性能配套。

(5)环保性是指仪器设备运转以后对环境不发生污染的水平,包括噪声和有害物质等污染。

(6)经济性是指仪器设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包括减少日常运行的能源消耗,力求“物美价廉”。

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的审批和实施

仪器设备的申购计划经科室主任签署意见后,由实验室技术管理层审核批准。

属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还需组织同行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

自制仪器的试制,事先必须提出计划,然后对其研制人员的技术能力、试制方案的科学性以及经费支出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经实验室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

试制完成后,经技术鉴定、验收合格后纳入设备资产管理。

经批准的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由实验室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仪器设备计划实施中的注意事项有:

①在合同签订时,对所订仪器设备品名、规格、型号、技术指标、质量要求、订购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交货地点、到站、运输方式、运费承担、验收条件和标准、付款方式和时间,以及违约等各项内容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经过双方协商,以条款形式固定下来,再经双方确认及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合同专用章方可生效。

②生效的合同,应指定专人管理并记录执行情况。

③合同签订后,应及时汇出预付款,以便供方生产发货。

④到货后,应按合同条款规定及时验收。

如有残损、短缺、质量不符等问题,应作详细记录,同时暂拒付余款,及时与供方联系处理。

⑤合同的执行情况,应予及时清理、检查、统计、上报。

编制计划时,由于运输、产品质量、经费增减等情况的变化,可能需要对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计划的调整与变更在未签合同之前,需经审核批准。

对已签供货合同的,应由双方协商处理。

在实施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

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的建帐、建卡、编号、保管以及调拨、借用、清查、报废等内容。

仪器设备的建帐

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的固定资产,通常按入账时间、物资类别以及使用方向等建立各类帐目。

①日记帐依照仪器设备的购进、入库、调拨、借用、报废等时间顺序所建立的帐目称为日记帐,或流水帐,或时序帐。

它为仪器设备的流动过程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资料。

②分类账依据仪器设备的分类顺序进行登记的帐目称为分类帐,一般可分为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

总分类帐根据记帐凭证汇总表逐项、逐笔登记;明细分类帐根据原始凭证逐笔登记。

明细分类帐要在每月末和季末结算出累计金额,与总分类帐对帐。

③分户帐依据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或存放地点以及分类登记的帐目称为分户帐。

实验室应该按照科室等分别建立分户帐;

④备查帐在上述帐目中未能进行登记的补充登记帐目称为备查帐。

如仪器设备的临时调拨、借用等均应记入备查帐。

记帐时,各类帐目每笔均应按帐薄格式记明日期、凭证号数、金额、付款方式、经手人、验收人,而摘要栏要反映购入或领用单位的户名、仪器设备的品名、数量。

若记帐出现笔误,必须按规定进行订正,不得涂改。

在校对帐、物过程中,发现差错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更正。

年终时,各类帐册要进行统一编号,并设置帐首和帐户目录,装订后归档。

仪器设备的编号、建卡

①分类编号。

无论是库存或在用的仪器设备,都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编号,将号码分别写在调拨单、入库单、帐页、卡片、仪器设备及附件上。

标在仪器设备及附件上的编号要醒目、整洁、统一,以便查看。

②卡片管理。

仪器设备卡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名称、分类编号、规格、型号、附配件、技术资料、制造厂家、出厂年月、制造号码、经费科目、使用方向、单价、购入时间、单据号码、财产转移等。

必要时,附配件也要建立卡片。

卡片通常一式两份,一份由设备管理部门保管,另一份留使用单位。

必要时也可一式多份。

卡片应妥善保存,不能任意调换、涂改、外借。

使用过程中的变动情况,也应及时记录。

仪器设备的保管

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使用效率、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购入时的技术因素,也要受到管理状况、工作负荷、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做好仪器设备的保管,应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1)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

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和“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等“三好”“四会”基本功,并通过考核。

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检测/校准的关键设备以及引进的重要设备,应作出专门规定,指定专职人员维护保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2)按照仪器设备的性能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负荷。

一方面要避免仪器设备超负荷、越性能、越范围工作,人为地缩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要在加强仪器设备保养的同时,考虑其共享和调剂使用。

(3)为仪器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仪器设备都要求有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其放置和总体布局要合理有序,配备相应的防护、保安、防震、防潮、防腐、保暖、通风、降温等装置。

对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要尽量设立独立的试验室。

(4)建立健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

如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程,事故处理制度,检查评比及奖惩制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使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仪器设备的调拨、借出、借入

①仪器设备的调拨

调拨可以是调入或调出、有价或无偿,均应事先作出书面报告,经科室主任签具处理意见,报设备主管部门审核,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办理有关帐目、卡片移交手续。

与实验室外单位之间的调拨,除办理移交、验收手续外,还可能涉及收款、付款等工作。

②仪器设备的借出

实验室向外单位借出仪器设备,应经有关部门审定、批准,并按规定办理手续。

借入方必须按期归还所借仪器设备,如发现损坏或超期借用,借出方可以向借入方要求赔偿。

对返回的仪器设备,借出方应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

③仪器设备的借入

出于以下原因实验室往往租借外部仪器设备:

价格昂贵,利用率低,实验室无配备必要的;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专用仪器设备;新上检测/校准项目,实验室尚未添置设备的;由于其他原因,实验室一时难以配备的。

对拟租借的外部设备除了进行类似新设备的验收、核查外,还要由借出单位对所借仪器设备的状态予以确认,并将所租借的仪器设备单独建档。

实验室应加强对租借仪器设备的管理:

a)使用前应确保仪器设备运转正常,工作环境条件满足要求。

b)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书使用和维护。

c)如果由出借方人员操作仪器设备时,实验室应有人在场监读数据。

d)原始记录应对租借设备作说明,记录其名称、规格型号、校准证书号和校准日期。

仪器设备的报废

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有替代设备时可予报废,由于某些原因损坏又不能或不必修复时应予报废。

仪器设备使用人提出报废申请,由科室主任签具意见,设备管理部门论证,如确属报废范围,则明确报废处理意见,报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设备管理部门回收已报废的仪器设备,在实物帐目中予以注销,仪器卡片也应予以注销或存档备案。

报废仪器设备中的一部分可以降级使用,另一部分不能使用者,可以将某些零部件拆卸下来,以作它用。

3、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

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包括设备的验收、维护保养、修理、校准等内容。

测量设备的校准将在下一章中介绍。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的验收是仪器设备购置过程的结束,也是设备常规管理的起点。

验收是了解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建立原始档案的过程。

对于未能通过验收的,应及时地退还供方。

通过验收的,日常使用前还要对设备进行核查或校准。

仪器设备的验收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准备工作

查找并熟悉相应技术标准,必要时对实验室进行改造以满足设备安装要求,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制定详细的验收方案(主要包括验收那些指标、采用什么方式、使用那些标准物质),选择有技术能力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性能测试。

对于大型精密设备,在选型阶段应与供方协商确定验收方案。

2)核对凭证

为确保购进的仪器设备与拟采购的仪器设备相符,应就装箱单所述的生产单位、型号、规格、批号、数量等与采购单据进行核对,同时检查其技术资料所描述的性能与所要求的技术指标是否一致。

凭证核对完成后才能进行实物的验收。

3)实物点验

a.数量点验和外观检查:

检查设备、附件、配件的数量是否正确,外观是否完好,是否附出厂合格证和保修单。

b.内在质量检查:

重点在于计量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功能是否正常,通常由选定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并出具检测/校准证书。

一般还要试用一段时间,试用检查包括使用标准样品和实物样品。

两者的差异在于,用实物样品试验时存在“干扰因素”,可以检查仪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通常由供方派出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调试完成后再由实验室现场验收。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还应由国家授权的检定/检验机构派出的专家验收。

4)建账归档

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制验收报告,同时将各种验收记录与验收报告一并归档。

对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的账目和档案,移交使用部门并进入日常运行管理。

仪器设备验收中几个问题的处理:

1)物、证不符。

一种是仪器设备与采购单不符,应予退货或换货。

另一种是与采购单相符,但与随机的资料不符,此时应迅速与供货单位联系,待资料齐全后再行验收。

2)验收不合格,应予以退货。

3)属于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负责调试的,如达不到要求,应要求换货。

更换后重新调试,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索赔。

4)由于其他因素延误验收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向有关方面交涉,并酌情索赔。

5)除另有约定外,所有验收程序必须在规定的“索赔期”内完成(特别是进口物资),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外部、内部各种因素影响,如零配件的正常磨损、润滑物品的腐蚀、自然侵蚀、老化等,都会改变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

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实验室的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根据其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例行的维护保养

该项工作是日常性的。

仪器设备的保管或使用人员要经常清洁、润滑相关部位,检查零配件是否完整、紧固部位有否松动,按期加以维护保养。

(2)一级维护保养

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在仪器设备运行中,对部分零部件或附件进行拆卸、清洗,调整某些部件的配合间隙。

例如,检查、调整内部的润滑油路和安全防护装置。

这项工作应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二级维护保养

根据实际需要,在仪器设备运行中,对其进行部分分解、检查和清洁,修复、更换易受损或已受损的零部件。

这项工作必须由专职人员(或联系供方派员)完成。

总之,实验室应该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采用“防尘、防潮、防震”,“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室存放、定期校准”等“三防”“四定”的方法,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的修理

仪器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磨损、故障、老化是一种自然规律,特别是仪器设备进入使用期限的后期阶段,故障出现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因而修理工作更为必要。

仪器设备的修理工作,必须遵循保养维护为主,一般维修和专业维修相结合。

修理工作可分为事故维修、计划预防维修、改造维修、维修预防四种。

(1)事故维修

当仪器设备出现突发的意外故障时采用的维修。

是应急的、被动的,往往难以保证维修的质量。

(2)计划预防维修

这种维修方法按计划进行,科学性强,可以减少偶发事故的发生,维修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它包括日常的例行维护、定期检修和计划维修。

(3)改造维修

仪器设备的技术改造,可以较小的支出改善性能、扩展功能、提高效率。

成功的改造减少了仪器设备故障的重复出现。

(4)维修预防

预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采用监测技术。

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其修理技术要求高、修理费用昂贵,管理、使用人员要经常监测其工作状态,作好书面记录并予以分析。

若发现一般故障,应及时予以排除。

若出现重大故障,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充分发挥技术协作的功能,尽快采取修理措施。

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是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考核和评价其性能和技术指标的重要手段。

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1)原始档案

原始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申购报告、论证报告、订货合同单、验收记录及随机技术资料(如结构原理、图纸、出厂检验单、电路图、说明书、合格证、操作手册及附件明细表等)。

2)使用档案

一种是工作日志,记载仪器设备日常工作情况,包括每次使用的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工作内容、运行情况及结果等。

工作日志是追溯仪器设备使用状态和折旧的依据之一。

另一种是履历表,主要内容有:

当前的处所、维护保养计划及记录(包括维护保养的内容,维修时的故障现象、原因、排除故障采取的措施)、所有校准/检定的记录、技术改造记录等。

履历表是仪器设备性能的历史记录,是考核其长期稳定性的依据之一。

技术档案包括从申购、安装、验收到投入使用,直至报废处理的所有记录。

应由专人负责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填写,随时抽查,定期汇总统计。

计量溯源管理

1、溯源性是计量的基本特性

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的特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四个方面。

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由于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必然是反映测量质量(品质)的、适用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不确定度评定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

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