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054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docx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

新疆各地州人口密度差异悬殊,单比较各地州伊犁州直属县人口密度最高,为44.60人/平方公里,其次是喀什地区(25.1人/平方公里),最低的是巴州,仅为2.4人/平方公里。

如果将三个单列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和克拉玛依)再考虑进来,那差异会更大。

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54个民族,其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汉族占约39.87%少数民族占60.137。

1)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族为主。

其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5.88.占新疆总人口的45.62%。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南疆,北疆的伊黎地区和东疆以及散居在北疆的昌吉州,塔城地区。

2)汉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新疆汉族人口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广域性分布特点,全疆15个地、州、市都有分布目_

,有一定比重。

北疆的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73.29%,南疆的汉族人口只占26.71%。

从各个地州市来看,受到地区范围大小以及汉族人口木身分布状况的双重影响,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和昌吉州的汉族人口比重较大,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比例均在10%以上,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2.72%,44.71%和74.88%,三地汉族人口合计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58.22%,其它如北疆的克拉玛依,石河子、和奎屯市,东疆的哈密地区内汉族人口,到75%甚至98%以上,在汉族总人口中的比重也在20%以上。

(3)哈萨克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哈萨克族作为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与维吾尔族有相似之处.也是人口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较高.不过不是主要分布在南疆.而是主要分布在北疆。

北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94.27%,南疆仅占5.73%。

其中以伊犁地区为最集中.,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36.76%,占本地总人口的22.88%。

此外.阿尔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比例也都在17%以上.,占本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49.31%和24.63%o昌吉州、乌鲁木齐市、此外哈密和博州也都有零散分布。

(4)回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新疆回族人口有广域分布特点,全疆各地均有分布,但以北疆为主,占全疆回族总人口的83.27%,南疆占16.73%。

从地区来看,昌吉州最多,占全疆回族总人口的21.45%;伊犁地区第二占20.86%;乌鲁木齐第三,占18.71%;以后依次是塔城(7.68%)、吐鲁番(4.58%)、巴州(6.69%)、阿尔泰(2.57%)。

(5)柯尔克孜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占全疆柯尔克孜族总人口的88.38%,其中76.98%的人口分布在克孜勒苏自治州境内.集中化程度非常高。

其次.北疆的伊犁地区分布有9.54%的柯族人口,阿克苏有5.07%的柯族人口

 

新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地面积约680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1.19%,其中可垦地933万公顷,已耕地407.87万公顷;可利用的天然草原4800万公顷,人工草原66.67万公顷,是中国的五大牧区之一;林业用地483.93万公顷(林地约153.3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5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699种,其中鱼类85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45种、哺乳类137种。

野生植物已查明的有4000多种,其中有特殊经济价值的有罗布麻、橡胶草等1000多种。

矿产资源:

已发现122种矿产。

其中居全国首位的有:

铍、白云母、钠硝石、陶土、蛇纹岩等。

;铁矿查明储量7.3亿吨。

有非金属矿种70多个,其中白云母、宝石、石棉、和田玉驰名中外;盐的储量3.18亿吨;芒硝储量1.7亿吨;钠硝石储量232.6万吨。

能源:

全疆地表水年径流量约88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252亿立方米,冰川面积2.4万平方公里,储水量25800多亿立方米。

日照时间长,年均2600~3400小时。

煤的预测储量占全国预测总储量的37.7%;石油、天然气储量预计300亿吨,占全国预测总量的25%以上。

环境和问题:

2003年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9.3万吨,比上年下降1.1%;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8.7万吨,下降2.1%;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9.5万吨,增长1.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69.1万吨,增长0.3%;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1.2万吨,增长3.5%;全区主要污染物中,生活污染物所占比例比上年略有下降。

全区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63.4%,上升5.3个百分点;三级占17.8%,下降3.9个百分点;四、五级占18.8%,下降1.4个百分点。

全区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即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新疆西天山自然保护区、新疆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新疆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和新疆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42万平方公里;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8个;烟尘控制区58个,面积351.9平方公里,增长0.2%;环境噪声达标区39个,面积315.2平方公里,增长5.0%。

 

新疆人口各民族组成状况

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

另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174个团场。

截止2004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25%,汉族占39.75%。

新疆现共有47个民族。

维吾尔族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780.25万人,占39.75%;

哈萨克族138.16万人,占7.04%;回族87.63万4.46%;柯尔克孜族17.12万人,0.87%;蒙古族16.96万人,占0.86%;

塔吉克族4.35万人,锡伯族4.08万人,满族2.41万人,

乌孜别克族1.42万人,俄罗斯族1.13万人,达斡尔族0.67万人,

塔塔尔族0.4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共10.79万人。

新疆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新疆原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13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现在还有其余东乡族、壮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等47个民族。

2007年,新疆人口稳步增长常住人口达2095.19万,人口出生率为16.79‰。

各民族中,维吾尔族有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有780.2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39.75%;哈萨克族有138.1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7.04%。

2009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158.63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5.99‰和10.56‰,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

新疆人口分布

地区人口数(万人)

总计1846.26

乌鲁木齐市208.20

克拉玛依市26.96

吐鲁番地区55.10

哈密地区49.21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35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2.37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05.64

阿克苏地区214.11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43.97

喀什地区340.63

和田地区168.15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382.56

奎屯市28.54

伊犁地区208.61

塔城地区89.24

阿勒泰地区56.17

石河子市59.01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

  1949年,新疆人口为433万人,1982年人口为1308万人,1998年人口为1747.35万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人口增长较快,增长的原因一是自然增殖率较高,每年平均增殖2.1%,二是内地大批人口迁入。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自然增殖率比汉族高,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4%,说明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兴旺发达。

新中国成立时,南疆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70%。

随后,北疆人口迅速增加,南疆人口所占比重相对下降。

现在是南疆占48%,北疆占38%,东疆占14%。

全疆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

  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分布在全疆各地,其中80%聚居在南疆。

维吾尔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

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维吾尔"是其民族的自称,意为"团结"、"联合"的意思。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方的"丁零"人,后来"丁零"又称为"铁勒"、"赤勒"等。

由于该部族所驾车的车轮高大,又被称为"高车"。

公元7世纪时,"铁勒"诸部中的"韦纥"、"仆固"、"同罗"、"拨野古"等因抵抗突厥的压迫,组成了"回纥"部落联盟,并在公元744年以鄂尔浑河为中心,建立了游牧的"回纥"封建汗国,接受了唐朝政府册封,曾两次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对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公元788年改回纥为回鹘。

公元9世纪40年代,回鹘大规模西迁,中心转移到新疆并与当地一些民族融合,形成维吾尔族。

13世纪时,许多维吾尔人入仕元朝,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

19世纪以来,维吾尔族人民为反对外国殖民主义的侵略,反对清朝政府和本民族内部的封建压迫,进行了多次英勇斗争,先后配合清军粉碎英殖民主义卵翼之下的张格尔、阿古柏傀儡政权,抗击了沙俄帝国主义对伊犁地区的侵占,维护了祖国统一。

  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

关于哈萨克的族源,中国史书有着大量记载。

它最早的核心是乌孙、康居、阿兰等部落联盟。

从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乌孙起,乌孙和汉朝就建立了联盟和隶属关系,他们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了400年之久。

公元6世纪以后突厥兴起,乌孙故地成为西突厥的中心,乌孙故地又增添了突厥成分。

10~11世纪他们归属喀拉汗王朝。

12世纪契丹人西迁,一度又受制于西辽。

13世纪又处于蒙古帝国统治下。

15世纪中叶,加尼别克和克烈依率领的哈萨克人,为反抗和摆脱乌孜别克汗的压迫和统治而东走,从楚河迁到塔拉斯河,建立了哈萨克汗国,并因此得名"哈萨克",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此后,哈萨克人的牧地范围扩大,其分布地区分为三部分,称为三个“玉兹”。

18世纪初,哈萨克人的游牧地被准噶尔所侵占,哈萨克人被迫流离。

清朝平定准噶尔封建主叛乱的措施,受到当时哈萨克汗国阿布莱国王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18世纪60年代起,哈萨克汗国的阿布莱国王臣服于清朝政府,接受了清政府的封爵,过去被准噶尔赶往西方的哈萨克人又陆续返回家园,在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区放牧并定居下来。

他们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祖国统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新疆的哈萨克族聚居区先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7月17日成立木垒哈萨克自治县,9月30日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1月27日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回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来中国经商,有的人从海上到广州、泉州、扬州、杭州;有的从中亚细亚经新疆、沿丝路古道到达长安等地,他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留居中国。

到13世纪初叶,蒙古贵族迫使一部分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中亚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迁居中国。

另外还迫使为数众多的维吾尔族的官吏和士兵迁居内地。

上述这些人与当地汉族和蒙古人在经济和文化上经过密切的交往和融合,于元末明初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从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300年当中,回族人口有了很大增长。

新疆地区的回族,除元朝在新疆屯田、牧养人员之外,清朝又有一些从内地回族聚居区被迫迁徙来的。

回族人民在新疆历史上,为反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抵抗国外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新疆其他民族一道进行过卓越的斗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回族人民积极参加了迎接和平解放新疆的宣传组织工作。

1954年先后成立了焉耆回族自治县和昌吉回族自治州。

回族与汉族共同使用一种语言文字。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的牧区。

蒙古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使用胡都木蒙文,新疆蒙古族讲卫拉特方言,过去使用一种"陶德"(托忒)蒙文,现在学校教育也使用胡都木蒙文。

蒙古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曾统一中国建立元朝。

活动在新疆的是漠西蒙古厄鲁特部,明代称为"瓦剌"。

16世纪时,漠西蒙古分为四大部,即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两岸的杜尔伯特部,游牧于塔尔巴哈台一带的土尔扈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一带的和硕特部,游牧于巴尔喀什湖和伊犁河谷的准噶尔部。

"准噶尔"蒙语为"左翼"、"左手"之意。

17世纪中叶准噶尔部兼并了其他三部,以伊犁为活动中心。

在1755~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厄鲁特各部人民四处逃亡。

伊犁平定后,留下来的准噶尔部人数已经不多。

现在新疆的巴音郭楞、和布克赛尔、精河地区的蒙古族是1770年从俄国伏尔加地区迁回来的土尔扈特部落的后代;博尔塔拉的蒙古族是1764年和1831年从张家口北面迁来的察哈尔蒙古八旗的后代。

蒙古族在发展祖国经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做出过积极贡献,特别是土尔扈特人民和其著名首领渥巴锡反抗奴役、热爱祖国的精神在历史上谱写了不朽篇章。

在近代史上,蒙古族人民的英雄层出不穷。

1954年7月1日成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7月14日成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柯尔克孜族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于克孜勒苏、乌什、温宿、皮山和特克斯、额敏等地。

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柯尔克孜文。

“柯尔克孜”是其民族自称,它的先民,早在2000年前就游牧于中国北方叶尼塞河上游,被称为"鬲昆"和"坚昆"。

公元6世纪被称为"黠戛斯",后划归唐朝管辖。

公元840年黠戛斯与回纥竞雄取胜,自立黠戛斯汗国,势力一度达到北庭和安西。

公元7世纪至10世纪和汉族的交往频繁。

元代至明代柯尔克孜主要的活动地区从叶尼塞河上游逐渐移到天山地区。

清代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

在反对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他们发挥了先辈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54年7月14日成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锡伯族主要聚居于伊犁河流域的察布查尔、霍城、巩留等县。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使用在满文基础上改革的锡伯文。

锡伯族的先祖是拓拔鲜卑人。

原居中国东北地区,以狩猎游牧为业,善长骑马、射箭。

17世纪末,被清政府编入外八旗,披甲为兵。

1764年,清政府为巩固新疆边防,征调锡伯族官兵及家属3000多人迁来新疆。

之后,他们在伊犁河畔,开渠引水,垦荒造田,建设了新的家园。

锡伯语“察布查尔”意为“粮仓”。

1954年3月25日成立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塔吉克族自古以来聚居在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地区,这里既是中国西部边疆的门户,也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必经之路。

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由于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所以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塔吉克"是这个民族的自称,民间传说是"王冠"之意。

其族源可追溯至古代帕米尔东部操东部伊朗语的部落。

塔吉克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情谊,公元643年唐玄奘自印度取经回国路过羯盘陀(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境)时,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述了汉日天种的神话故事。

塔吉克人民是富有斗争传统的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西部地区屡遭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的侵犯,他们首当其冲,在反侵略的自卫战中,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绩。

1954年9月17日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满族在新疆散居各地。

一般通用汉语汉文。

新疆的满族大部分是清朝政府调派到新疆驻防的八旗后代。

300多年来,他们和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生活,为开拓祖国的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塔塔尔族"塔塔尔"是"鞑靼"的不同译音,大多居住在伊宁、阿勒泰、塔城、奇台、吉木萨尔和乌鲁木齐等地。

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文为字母的文字。

其先祖是在中国北方游牧的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

15世纪时,在伏尔加河地区出现喀山汗国,逐渐形成塔塔尔族。

19世纪以后,喀山地区一些塔塔尔人先后来新疆定居,他们和新疆其他各族人民一起劳动、生活,关系融洽,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伊宁、喀什、库车、昌吉、奇台、木垒、乌鲁木齐等地。

语言上,乌孜别克语和维吾尔语接近,同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乌孜别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乌孜别克族很早就从中亚迁入新疆,尤其是18世纪50年代后,除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外,南疆其他城市甚至在北疆都有定居的乌孜别克人。

这些人中除商人外,还有农民、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他们同新疆其他民族关系融洽,对开发建设新疆做出了卓越贡献。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塔城,少数居住在霍城、乌鲁木齐。

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清代,达斡尔族多用满文。

辛亥革命后普遍用汉文。

"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17世纪前,达斡尔的先民居住在东北黑龙江。

1763年,清政府为巩固新疆边防,征调1000多官兵及家属迁入新疆定居。

18世纪60年代以来,勤劳淳朴、骁勇善战的达斡尔族人民为镇守边卡、保卫祖国疆土和建设新疆做出了贡献。

1954年在塔城县建立了瓜尔本社尔达斡尔自治区,于1984年政社分开时改建为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乡。

  俄罗斯族散居在塔城、阿勒泰、伊宁、乌鲁木齐等地。

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

俄罗斯族最初是18世纪从沙俄迁来的。

19世纪以至十月革命前后,又有更多的俄罗斯人来新疆定居。

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归化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俄罗斯族。

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

新疆各地州人口密度差异悬殊,单比较各地州伊犁州直属县人口密度最高,为44.60人/平方公里,其次是喀什地区(25.1人/平方公里),最低的是巴州,仅为2.4人/平方公里。

如果将三个单列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和克拉玛依)再考虑进来,那差异会更大。

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54个民族,其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汉族占约39.87%少数民族占60.137。

1)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族为主。

其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5.88.占新疆总人口的45.62%。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南疆,北疆的伊黎地区和东疆以及散居在北疆的昌吉州,塔城地区。

2)汉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新疆汉族人口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广域性分布特点,全疆15个地、州、市都有分布目_

,有一定比重。

北疆的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73.29%,南疆的汉族人口只占26.71%。

从各个地州市来看,受到地区范围大小以及汉族人口木身分布状况的双重影响,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和昌吉州的汉族人口比重较大,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比例均在10%以上,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2.72%,44.71%和74.88%,三地汉族人口合计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58.22%,其它如北疆的克拉玛依,石河子、和奎屯市,东疆的哈密地区内汉族人口,到75%甚至98%以上,在汉族总人口中的比重也在20%以上。

(3)哈萨克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哈萨克族作为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与维吾尔族有相似之处.也是人口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较高.不过不是主要分布在南疆.而是主要分布在北疆。

北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94.27%,南疆仅占5.73%。

其中以伊犁地区为最集中.,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36.76%,占本地总人口的22.88%。

此外.阿尔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比例也都在17%以上.,占本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49.31%和24.63%o昌吉州、乌鲁木齐市、此外哈密和博州也都有零散分布。

(4)回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新疆回族人口有广域分布特点,全疆各地均有分布,但以北疆为主,占全疆回族总人口的83.27%,南疆占16.73%。

从地区来看,昌吉州最多,占全疆回族总人口的21.45%;伊犁地区第二占20.86%;乌鲁木齐第三,占18.71%;以后依次是塔城(7.68%)、吐鲁番(4.58%)、巴州(6.69%)、阿尔泰(2.57%)。

(5)柯尔克孜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占全疆柯尔克孜族总人口的88.38%,其中76.98%的人口分布在克孜勒苏自治州境内.集中化程度非常高。

其次.北疆的伊犁地区分布有9.54%的柯族人口,阿克苏有5.07%的柯族人口。

 

新疆人口分布的地域特点:

新疆各地州人口密度差异悬殊,单比较各地州伊犁州直属县人口密度最高,为44.60人/平方公里,其次是喀什地区(25.1人/平方公里),最低的是巴州,仅为2.4人/平方公里。

如果将三个单列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和克拉玛依)再考虑进来,那差异会更大。

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54个民族,其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汉族占约39.87%少数民族占60.137。

1)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族为主。

其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5.88.占新疆总人口的45.62%。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南疆,北疆的伊黎地区和东疆以及散居在北疆的昌吉州,塔城地区。

2)汉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新疆汉族人口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广域性分布特点,全疆15个地、州、市都有分布目_

,有一定比重。

北疆的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73.29%,南疆的汉族人口只占26.71%。

从各个地州市来看,受到地区范围大小以及汉族人口木身分布状况的双重影响,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和昌吉州的汉族人口比重较大,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比例均在10%以上,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2.72%,44.71%和74.88%,三地汉族人口合计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58.22%,其它如北疆的克拉玛依,石河子、和奎屯市,东疆的哈密地区内汉族人口,到75%甚至98%以上,在汉族总人口中的比重也在20%以上。

(3)哈萨克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哈萨克族作为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与维吾尔族有相似之处.也是人口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较高.不过不是主要分布在南疆.而是主要分布在北疆。

北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94.27%,南疆仅占5.73%。

其中以伊犁地区为最集中.,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36.76%,占本地总人口的22.88%。

此外.阿尔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比例也都在17%以上.,占本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49.31%和24.63%o昌吉州、乌鲁木齐市、此外哈密和博州也都有零散分布。

(4)回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新疆回族人口有广域分布特点,全疆各地均有分布,但以北疆为主,占全疆回族总人口的83.27%,南疆占16.73%。

从地区来看,昌吉州最多,占全疆回族总人口的21.45%;伊犁地区第二占20.86%;乌鲁木齐第三,占18.71%;以后依次是塔城(7.68%)、吐鲁番(4.58%)、巴州(6.69%)、阿尔泰(2.57%)。

(5)柯尔克孜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占全疆柯尔克孜族总人口的88.38%,其中76.98%的人口分布在克孜勒苏自治州境内.集中化程度非常高。

其次.北疆的伊犁地区分布有9.54%的柯族人口,阿克苏有5.07%的柯族人口。

 

《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01期新疆人口分布规律

【摘要】:

新疆人口分布规律原新位于中国西北边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干旱少雨,自然环境复杂,多山地和沙漠,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的整体地貌表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