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7575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0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docx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

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课程评价〔来稿〕

一、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

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用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多样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加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新的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标简明、方法易行,使第一线教师容易使用。

(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而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与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不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以与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评价不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价是帮助“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评价功能的这一转变同时影响着教师评价工作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教师的素质与其发展同样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

以往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关注教师已有的工作业绩是否达标,同样体现出重检查、甄别、选拔、评优的功能,而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却有限。

因此,时代的发展向课程评价的功能提出挑战,评价不只是进行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即从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学生学业成就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也突显出来。

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评价中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于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即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

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曾经是各国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然而,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则表现出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

而且,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要么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了,要么是只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而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

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近30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

例如,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

英国则强调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教师评价中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和行为记录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它常常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

因此,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评价主体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XX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XX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在以往被动地接受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欢迎,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被动状态。

与此相比,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也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XX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案却漠不关心。

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与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

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因此近年来,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与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与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质性评价方法的发展为这种过程式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注重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新课程评价改革面临的问题

新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这就对评价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利用可行的指标评价学生、教师与课程是此次评价改革推行必将面临的核心问题。

下面将对此进行一些讨论。

(一)如何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如果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将有助于改变以往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利局面。

第一,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与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如青岛市北区推行的口头评价,根据“短、小、勤、快〞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

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评语的与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与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二,利用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

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多方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

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培养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第三,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期末成绩中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与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

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如在学科期末成绩评定中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分别报告,并根据内容的不同对平时和期末成绩设定不同的权重。

第四,许多学校重视学科学习和评价的特点,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

如将语文的评价、考试分为语言表达、词汇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采用写字卡、朗读卡、积累卡、阅读卡、表达卡等考察方式,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考试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

(二)学生、家长如何共同参与教师评价

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家长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他们参与教师评价,也增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助于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反思能力的提高。

在推行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建议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下面是一则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引导家长如何参与“家长开放日〞评课活动的实例。

亲爱的家长,欢迎您参加我校“家长开放日〞的评课活动,相信这将是一次我们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增强了解的机会。

希望借此机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同时架起我们协同教育的桥梁,共同为孩子创造出健康成长的家校环境。

欢迎您从以下几个方面参加这次评课活动。

一、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教学改革的尝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听课,您认为教师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孩子学习状况的评价

通过听课,您观察到您孩子学习的特点是:

(可列出具体的观察指标,如举手情况、回答情况、课堂练习情况、小组活动参与情况……)________________。

您认为孩子急需改进的方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通过参加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对您在家辅导孩子学习有哪些启示和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的评价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怎么办

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可能需要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也取决于教师如何把握自己在评价中的作用和角色。

通常,教师感受到工作量增加的压力来自于评价的内容收集和实施评价两个环节。

以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成长记录袋为例。

首先,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编排和保存等工作应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如何去操作,并监控整个过程。

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以指导和监控为主,不要具体介入到学生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内容之中。

其次,成长记录袋鼓励的是学生的自省与反思,教师主要负责定期主持召开成长记录袋的反思、交流与评分会议。

建议教师在这样的会议中,发动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展学生的自省意识和能力,必要时还可引入家长的参与。

这样,教师就可以只在必要时对个别学生加以指点,或者以抽查的方式监控学生的发展状况,指导学生的改进行为。

此外,许多教师还面临着大班额的困扰。

这就更需要教师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收集资料、促成和完善成长记录袋,以与大力倡导学生之间和家长参与的自评与互评活动,教师可灵活运用抽查、集体展示与评比、集体指导、答疑等方式进行监控、指导。

大班额只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过渡现象,不可能成为教育的主流现象。

因此,鼓励教师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与探索,克服大班额的困难,科学使用成长记录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如何正确使用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方法,应用得法,还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辅助手段。

但是否每个学科都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则要取决于评价的目的、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学生的精力等种种因素。

考虑到学生的投入,建议教师不要盲目滥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使成长记录袋成为学生的负担。

建议各学科教师之间要协商,同时也应征求学生的意见。

要学习创造性地使用成长记录袋,如将成长记录袋集中应用于某一学习阶段、专题或具体技能,而不必贯穿整个一学期或学年,这样无疑既达到目的,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其建立和使用的过程中就已发挥出来了。

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同时,成长记录袋也可以反映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的发展结果。

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就是对这一发展结果做出适当评价,并成为学生发展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以下问题:

·评分者的选择。

是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由个别教师评分,还是由教师小组评分;由学生自评,还是同学互评等。

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方式,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以与评价者的能力来确定。

·评分方式的选择。

是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是以项目评比,还是以整体评比;是评分,还是评等级;各项目是否含权重,权重又是如何确定等,都是成长记录袋评分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这涉与如何科学处理评价结果的问题。

建议评价结果报告的呈现,除了数量化的评定,更应该有文字描述部分的评价、分析和建议等。

评价结果呈现的对象,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来定,可以是学生、教师、学校,也可以是家长,但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同时需要考虑是否将成长记录袋内的部分内容或作品作为证据,配合结果报告一起呈现。

(五)如何看待:

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这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一个误解,是对考试的“神化〞。

不能否认,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尤其在主要以考试决定学生毕业和升学命运的今天,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存在,并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新课程不仅重视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倡导灵活多样、开放的、动态的考试方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杜绝大排队现象,以减轻学生的压力。

在毕业考试和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方面,新课程明确了考试内容的改革方向,即重视应用与实践,这就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与考试改革之间进行了较好的衔接。

与此同时,赋予了地方与学校考试自主权,强调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势必将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使学校教育摆脱分数的桎梏。

这都将有利于考试和教学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摒弃一味追求分数的陋习。

考试改革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尽管还有一段路要走,尤其升学考试制度和高考改革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加以完善,但不能因此简单地以“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的理由来给课程改革泼冷水。

应该看到,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基础教育更应走在改革前列,为迎接将来升学考试制度和高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做好准备。

这就要求更快、更深入地推进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自身完善的步伐,以推动并适应各级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新取向。

考试改革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真正影响和解决本次课程改革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观念,是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观、教育观、学生发展观和教师观等,而不是某种方法或技术。

(六)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改革学生评价工作的目标,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与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包括了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描述了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2.选择、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工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配合内容的性质与需要。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多元的、综合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那么相对应的评价工具与方法就应注重多样化,因此新课程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尤其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只有将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也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

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将考试作为惟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

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目的、性质和对象,可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如辩论、答辩、表演、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测评方式。

此外,需要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相结合,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只有这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质性的评价方法才能落到实处,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

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有关或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

常用的收集方法有:

标准化考试、以成绩为基础的评价、学生工作样例、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访谈与调查等,同样强调量化与质性评价方法的结合。

这些资料不仅应涵盖学生发展的优势领域,也应涵盖被认为是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建立全面的、客观的资料档案,清晰描绘出学生成长、发展的曲线。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这是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所在。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

因此,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

通常,改进计划中注意将学生发展优势领域方面的特征向其发展不足的领域迁移,以促进其潜能获得不断的发展。

(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1.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

“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以往学生评价中过分关注学业成绩的现象而提出的,尤其要摒弃学校或教师为片面追求学业成绩而以牺牲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做法。

“全面发展〞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发展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各课程目标中不仅包含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时还应关注学生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对物理的兴趣与好奇心;

·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物理学的应用价值;

·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与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

·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实质上,促进“全面发展〞强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但绝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

“全优发展〞在教育实际中很难实现,而且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指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各个方面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它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领域和不足领域,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所以,避免出现教师片面理解促进“全面发展〞的含义,而苛责学生面面俱到、获得全优的错误倾向。

2.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如前所述,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发展性目标。

一般发展性目标通常是蕴涵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的,并不设置专门的课程来培养,也常常融合于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之中共同进行。

除此之外,有些一般性发展目标,或者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课程目标,很难以一些客观的、量化的指标加以测评,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指标中就有可能无法显现出来。

例如,在《物理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参与物理探究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评价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和行为表现,以与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

而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就难以用客观的、量化的指标精确地进行描述、区分和测量,但不能因此就不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表现。

这就是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此,应注意避免教师只以显性的评价指标为导向来培养学生,即“考什么就教什么〞、“评价什么就重视什么、培养什么〞这种片面的、僵化的做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关注课程功能的变化对教育和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显性、可客观测评的,还是隐性、难以进行客观测评的内容,只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都应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关注点。

从对我国与国外课程评价的现状、改革的重点、发展趋势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评价的核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越发激烈的世界竞争格局。

三、考试评价方法与案例评析

考试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内测验的主要目的不是筛选和甄别,所以命题应该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不应该追求区分度,更不能以校外某种考试作为对学生评价的标准……笔试应逐步做到开卷和闭卷相结合。

〞传统的考试,试图通过分数的排队起到警示和鞭策的作用,用来刺激学生进步,这种做法是违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初中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当考试成绩较好时,得到教师肯定,学生的羡慕、自信心和自豪感很强;当考试成绩较差时,受到批评,受到同伴的冷落,沮丧、自暴自弃的情绪使他们消沉,学习更加困难。

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观要改变这种非人性化的、严重阻碍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强调学校内部的考试应当建立发展起点评价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在考试中树立自己能行,可以再前进一步的信心。

发展性评价的考试方式应是多样化的

纸笔测验评价

纸笔测验是指学校内根据需要进行的局部或统一测试。

试题的解答可以用闭卷的方式,也可以用开卷的方式;可以采取学生个体单独答题,也可以采取几人小组的共同答题;可以解答其中的全部试题,也可以选择解答其中的部分试题。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视具体的考试目的而定。

发展性评价的考试没有甄别、选拔的功能,所以在考试时应创设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