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755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docx

课程标准《供配电技术》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供配电技术》

课程标准

系部:

轨道电气系

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2014年3月

《供配电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B类(理论+实践课)

是否为精品课程:

院内一般课程

学时:

72学时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通过广泛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对维修电工、配电工、电气检修、电气运行等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门课程的学习领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贯彻工学结合教学理念,

本课程的开设不仅解决了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问题,同时将决策分析、项目实施等教学内容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交流沟通、分工协作、周密计划、总结提高等措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社会能力。

培养具有良好的合作、沟通能意识;树立安全、环保的工作理念的职业素质。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安装及改进供配电设备的操作应用能力,以保障工厂正常生产为主的日常检修及维护能力等职业能力。

结合岗位的需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准、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维修电工。

本课是一门主导性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先修课程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现代化标志之一是自动化程度提高,实现生产设备智能化,代替人力,部分代替人脑,技术工人内涵有了较大变化,在生产过程中更多地管理生产的一部分或整个。

要求有更多的综合处理能力,人与人合作机会增多,产品质量与技术工人素质发生了联系。

只有把培养目标指向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培养,使学生有能力适应未来可预见的新的要求上。

行为引导式职业教育课程从“实践性”的角度,把实践性深深地渗透到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行为引导式模式的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

选取来自生产一线典型案例做载体,构建学习情境。

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在项目结果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依据相关的国家工程质量标准、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既学习行业已有的经验性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开展新思维、新方法、新应用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做学习方案的引导者,学习过程的陪同者,学习结果评定的组织者。

结果的评定采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相关内容的评定。

与职业实践面对面,训练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课程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传授,同时应该在在相关实训室开展教学,到相关企业去实地教学,互相结合,互为补充。

学习情境的构成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为载体。

由项目(任务)的布置,到相关资料的搜集(积累经验性知识)、项目分析与决策(学习策略性知识)、项目计划(包括材料计划、时间计划、工具计划等)、项目实施(相关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应用、工程的实施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逐次提升的目标)、项目的检查(完善项目内容,总结项目经验)、项目评价(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提高对项目的认识,完成知识能力的迁移),形成整个项目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训练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实现提高职业能力的目标。

开展相关内容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基本涵盖行业企业的工厂供配电技术的应用知识和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依照生产过程化进行的,自成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通过对不同类型供配电设备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工厂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程从实际工程应用和高职教学需要,以①供配电系统的认识;②高低压开关柜的操作与维护;③认识电气设备及性能;④变压器的操作与维护;⑤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共5个项目为背景,介绍相关工厂供配技术应用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实际应用和故障检测。

本课程将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模块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有层次、有目的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工厂供配技术课程将技术学科和实践导向相融合,采用学与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从工程角度出发,学以致用,注重工程实践。

在教学手段上,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深入企业现场教学。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工厂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掌握电力负荷中三相用电设备组、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确定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3.掌握交配电所一次系统中高低压设备、电力变压器、互感器选择计算原理及10KV交配电所主电路图。

4.掌握交配电所二次系统的方案选择、整定计算方法。

5.掌握车间电气照明系统和电气安全以及供电系统中电能节约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独立完成规定的实验与实训;

2.熟练地掌握常用工厂供配电设备,并能对先进的供配电设备进行调试,维护和检修;

3.掌握供配电线路的认识与维护及常见故障分析;

4.掌握电动机配电线路板制作的方法;

5.掌握变压器的操作与维护的知识及常见故障分析;

6.掌握变压器的使用方法及选择标准;

7.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素质目标

1.能阅读和分析实际应用程序与梯形图;

2.能借助产品说明书和相关手册,查阅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3.能在生产现场正确安装工厂供配电系统和正确完成接线;

4.能在生产现场对工厂供配电系统进行运行、调试和维护。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在国家职业大典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维修电工》职业岗位,确定了该课程在新岗位的核心要求。

1.维修电工:

独立、熟练地在规定平台进行电工操作,完成“技能标准”确定的一般性日常工作,水平要求为相当于中级工人技术等级。

2.配电工:

独立、熟练地在规定平台进行配电操作,完成“技能标准”确定的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水平要求为相当于高级工人技术等级。

3.电气检修:

独立、熟练地在规定平台进行电气检修,完成“技能标准”确定的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水平要求为相当于技师等级。

4.电气运行:

独立、熟练地在规定平台进行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完成“技能标准”确定的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并能进行新技术应用,在更高层次上扩充原有功能,水平要求为相当于高级技师等级。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表1与前期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备注

1

《电工技术》

会识别和分析基本电路原理图

2

《电子技术》

能理解稳压电源的构成和原理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表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为后续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备注

1

《电力电子技术》

懂得高压电源的自动调节

2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

为电源的自动控制打基础

四、课程内容标准

(一)理论教学标准

第一章电力系统概论

【学习目的要求】1.明确工厂供配电的意义、任务及对工厂供配电的基本要求。

2.能识读、分析工厂供配电系统图

【教学重点】掌握电力系统供配电质量和供配电电压的选择

【教学难点】1.掌握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及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特点。

2.掌握电力系统电压的概念及我国三相交流电网和电力设备的额

定电压的标准。

第一节电力系统和供配电系统概述

1.电力系统

2.供配电系统

3.供配电的要求和课程任务

第二节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第三节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中性点运行方式 

1.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2.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第四节电能质量指标  

   1.电压质量指标  

  2.频率质量指标   

  3.波形质量指标   

第五节电力负荷  

  1.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负荷分类  

 2.按工作制的负荷分类  

实训一:

供配电系统的认识

第二章负荷计算 

【学习目的要求】1.理解负荷曲线的有关概念

2.掌握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

【教学重点】1.掌握尖峰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尖峰电流对供电系统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设备容量的确定的有关概念,

2.理解功率因数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方法。

第一节负荷曲线  

  1.日负荷曲线  

2.年负荷曲线  

3.负荷曲线的有关物理量  

第二节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  

  1.设备容量的定义  

2.设备容量的确定  

第三节 负荷计算的方法   

  1.估算法   

2.需要系数法   

3.单相负荷的计算  

第四节 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1.功率损耗   

2.电能损耗  

第五节用户负荷计算  

第六节尖峰电流的计算  

第七节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补偿  

   1.功率因数的计算  

 2.功率因数对供配电系统的影响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3.并联电容器补偿   

 4.并联电容器的装设与控制  

 5.补偿后用户的负荷计算和功率因数计算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学习目的要求】熟悉短路的概念,了解短路的原因、后果、形式

【教学重点】1.掌握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的概念,

2.了解两相及单相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用欧姆法和标幺制法计算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电流的方法

2.掌握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和热效应的概念,常用电器和导体短路动力稳定和热稳定的校验条件。

第一节短路概述  

第二节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分析  

  1.无限大功率电源的概念   

  2.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暂态过程

  3.三相短路的有关物理量  

第三节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1.标幺制  

 2.短路回路元件的标幺值阻抗  

  3.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4.电动机对三相短路电流的影响   

  5.两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6.单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第四节短路电流的效应  

  1.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   

 2.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第四章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

【学习目的要求】1.理解变配电所的主结线方案

2.理解变配电所的类型、所址及布置与结构

【教学重点】1.掌握变电所常用主接线的布置和结构

2.掌握电力变压器和互感器

3.熟悉变电所主变压器及供配电线路的接线与结构

4.会供配电线路导线与电缆的选择

【教学难点】1.掌握变压器选择的原则

2.熟悉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工作原理

第一节 电压的选择  

 1.供电电压的确定 

2.配电电压的确定  

第二节 变电所的配置  

 1.变电所的类型 

2.变电所的位置选择  

第三节变压器的选择  

  1.变压器型号选择  

2.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确定   

3.变压器的实际容量和过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