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市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7222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市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立足市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立足市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立足市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立足市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足市情.docx

《立足市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市情.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足市情.docx

立足市情

立足市情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兴水治水

董洪运

(吕梁市人民政府,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通过吕梁市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总结出了破解吕梁市水难题的对策,即必须以把握市情为前提,必须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必须坚持兴水、治水、节水、经营水并重。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吕梁

[中图分类号]TV21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06)06-0014-04

  水资源是战略性资源,水的问题是战略性问题。

吕梁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能源化工和原材料工业基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水资源总量不足、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切实保护好和合理开发好水资源,历史性地成为吕梁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和神圣使命。

必须立足市情,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坚持兴水治水节水经营水多策并举,着力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才能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1 破解水的难题必须以把握市情为前提

  吕梁是一个严重缺水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吕梁人民为解决水的问题一直在进行着艰辛探索,其中也不乏精彩之笔。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对离山县(今离石、方山)的水土保持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

尤其是近两年,吕梁市在全省首创了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建设横泉水库大型枢纽工程的先例,首开了引进市外企业建设经营“引文入川”这一重大水利工程的先河。

这些成绩固然可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吕梁水的问题,仍是一个艰难跋涉的过程。

前不久于幼军省长在吕梁进行专题调研时,对今后吕梁如何以市场经济的思维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使我们深受启发,倍受鼓舞。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破解吕梁水的难题,首先要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市情、水情,以果敢的态度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大手笔谱写吕梁水利事业的新篇章。

1.1 从“三个视角”审视市情、水情

  首先,要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认识水问题的战略性。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水关系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

历史反复告诫,人类对水的破坏越大,水对人类的危害就越深。

近年来,吕梁市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导致水资源总量锐减、水质陡降。

两次水资源评价仅相隔20年,水资源总量就减少了1.45亿t。

2005年仅因为原煤采掘就导致6208万t的地下水排漏,占到全市水资源总量的5%。

一些地方10年前打深井打到三四百米就能见到水,现在要到七八百米,局部地区甚至在地下一千米的地方也见不到水。

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数据显示,全市境内符合三级水质标准的河长比第一次评价下降了24.2%,超Ⅲ类污染的河长占全市总河长的40.6%,其中超Ⅴ类严重污染的河长达到313km,占总河长的33.2%。

如果照此下去,青山绿水必将离我们而去,人与自然的冲突必将更加尖锐。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关注幸福指数、提升生活质量”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第一个以价格化的形式计算环境污染损失和虚拟治理成本的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报告已于2006年9月7日问世。

面对当前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严峻现实,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就必须按照全新的思路合理开发水、节约利用水、有效保护水,这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更重要、更具战略性。

其次,要从实现吕梁整体崛起的高度认识水问题的全局性。

由于历史和自然诸多因素的制约,吕梁13个县(市、区)发展水平呈现了较大的差异。

近两年,随着大项目牵动战略的深入实施,过去主要以农牧业为主的部分特困县资源开发步伐大大加快,而且他们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规划、引进了一大批规模大、起点高的煤炭、焦化、钢铁、化工、电力、铝镁工业项目。

这部分项目,既是吕梁彻底摘掉“贫困”帽子,实现整体崛起的重要产业基础,同时也是一支庞大的用水“集团军”。

因此,即使过去水资源相对丰裕的县很快也将面临严重的供需矛盾,“水荒”已经成为吕梁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第三,要从适应吕梁加快发展需要的高度认识水问题的紧迫性。

无水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加快发展,和谐发展更是空谈。

吕梁在水的方面问题不少,但从当前看,水资源严重匮乏与粗放利用并存的问题,已经成为首患。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1m3,接近严重缺水的山西的人均量,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7.32%。

总量匮乏直接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吕梁市现状供水量年均只有4.1亿m3,而实际用水量已经达到5亿m3;随着吕梁市“双百双千”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预计到2010年,全市总需水量将高达8亿m3,即使将新水源建设、地下水开发、污水回用等措施形成的新增可用量计算进去,届时年缺水量仍在2亿m3以上。

与此同时,由于吕梁市控制性水利工程严重欠账,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十分低下。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总量为年均104.6亿m3,形成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量9.5亿m3,而目前地表水实际利用量仅为1.3亿m3,利用率只有14%。

“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但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量年均仅增长6.3%,加上农业灌溉供水量下降的因素,“十五”期间年供水总量基本没有增长。

“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两个吕梁”的目标,切实解决水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2 着力冲破“四种思想”束缚

  一是冲破无节制索取的贪婪思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目前,由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工业开发方兴未艾,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向大自然无情索取,对地下水无度开采,以及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无序开发,直接导致了吕梁水资源骤减、水污染加重和水生态恶化。

因此,对待水资源,要坚决破除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贪婪思想,自觉树立“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自己”的观念,以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冲破靠天等雨的消极思想。

吕梁市长系列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498.6mm,而且在时间上多集中于7月~9月,空间上多集中于沿吕梁山山脊线,雨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吕梁市十年九旱,有限的雨水资源很难发挥应有功效。

据统计,建国后50多年间,吕梁因干旱成灾的年份18年,其中特大旱年6年;发生各类旱灾多达421次,其中重灾140次。

这样的市情、水情,难免造成群众靠天吃饭、靠天取水的消极思想。

尽管我们难以改变大自然的局限,但是思想观念上的藩篱我们必须打破。

三是冲破就水治水的封闭思想。

水的问题是系统问题。

水安全的维护、水环境的保护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涉及社会各个阶层,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

过去就水治水的封闭思想,导致我们在解决水的问题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没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这也正是吕梁水利事业长期艰难爬坡、效果甚微的主要原因。

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把水利事业放在统筹经济和社会、整体和局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这一吕梁人共同的难题。

四是冲破只顾眼前的短视思想。

水的问题之所以在过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和一些企业看眼前、看局部,看不到水资源越来越少、用水量越来越大、水质越来越差、取水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更不能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和兴水治水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去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集约使用,其结果实际上与无度开发矿产资源别无二致,必将掠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这样的思想观念必须坚决革除。

2 破解水的难题必须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

  水的问题在吕梁成为焦点、难点问题,既受自然制约,也受观念局限,还受体制掣肘。

在“十一五”这个吕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破解水的难题,需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态度,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因势利导,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更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创新思路,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清除制约吕梁水利快速健康发展的体制障碍。

2.1 全面创新发展思路

  一是必须坚持开放的思维。

当今世界诸旋律中,开放是最强音。

计划经济时代下那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的传统模式已经打破,并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

谁的思想更解放、观念更超前、视野更开阔,谁就能在新的形势下掌握主动权。

吕梁市引进市外企业建设“引文入川”工程的实践表明,水利工程尽管是回报周期较长的长线投资,但也不象过去想象的那样无人问津。

因此,我们将始终坚持开放引进的思维,借鉴一切可借鉴的经验,引进一切可引进的要素,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凝聚更多的力量推进吕梁水利产业的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改革的态度。

只有改革才能焕发活力,只有改革才是吕梁水利事业的根本出路。

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对新的项目、新的工程按照改革的办法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另一方面要对存量资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最大程度发挥效益。

三是必须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

市场最讲效率,也最具生机。

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继续加大水市场的培育力度,大力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水电开发和水产养殖、水利景观旅游等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为吕梁水利的产业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和活力。

2.2 多元选择建设主体

  在确定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或投资主体方面,要突破传统,开阔视野,着力构建“政府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利益合理分配”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在这方面,吕梁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

在筹集横泉水库建设资金时,市政府采取与工业用水大户签订优惠供水协议,提前预收水费的办法,在工程最急需的紧急关头筹到建设资金6000万元;在筹建“引文入川”工程时,市政府周密设计引资方案,成功引进武汉凯迪水务投资有限公司2.5亿元的民营资本,政府不花一分钱便有效解决了汾阳、孝义工业园区的用水问题。

借鉴这一做法,目前离石千年水库的投资主体也初步确定,完全是由企业出资,建成后不仅可一举解决信义工业园区用水问题,而且也可解决周边村镇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之需。

在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方面,要全面创新,利益牵动,探索并广泛推广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将其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用水决策权交给农民,调动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工程自己建”的积极性,以保障农村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

目前,全市已有2770处农村集体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拍卖给农民经营管理,已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26个,先后新建小型农村合作水利工程220处。

2.3 不断完善筹资方式

  一要区别建设项目性质,明确投资体制。

对于防洪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和农业供水工程等大型纯公益性或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工程,要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于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水利工程,要开辟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渠道,以政府投入作为种子资金,有效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对纯经营性的工程,要引导和鼓励用水大户以及其他民资、外资投资入股,组建股份制公司承担建设、运营、管理任务;对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项目,大胆采取特许经营等现代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

二要稳定政府投资水平,加大投入强度。

探索建立财政预算内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各项水利规费的征收力度,扩充各级政府水利建设基金来源。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已建成的水利设施转让部分国有股权,以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保障新项目建设。

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盘活国有、集体水利资产,确保保值增值,不断壮大政府投入总量。

2.4 努力革新管理模式

  在管理理念上,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决纠正“先破坏、后修复,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做法,推动“不断满足需水要求”的传统供水管理理念向新形势下“实现全面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平衡供需矛盾”的全新管理模式转变,坚持节约为本,治污优先,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

在管理方式上,积极推进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水利项目代建制、代管制。

凡是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全部交由专业机构或公司建设,有条件的要把运营管理交由专业公司承担,力求使责任主体更明确,经营管理更科学,资金运营更安全,预期目标更有保障。

2.5 合理统筹各方利益

  针对以往因水利工程产权、资源分配权、收益权不明,影响各方投入和经营热情的体制性障碍,深化改革,积极探索通过水资源分配、水价调控等措施,调动社会各方开发水、经营水、节约水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坚持小步走、逐步调、分步到位的原则,调整农业用水水价,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提高水费管理透明度,取缔各种搭车收费,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另一方面要按照充分考虑供水单位运行成本、缴纳税金、归还贷款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生产经营性的用水价格,并核定用水定额,执行新水新价和超用加价,保障建设主体有利可图,吸引各类投资进入水利产业。

3 破解水的难题必须坚持兴水、治水、节水、经营水并重

  解决水的问题,吕梁既无退路,也无捷径。

唯有弘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精神,认真落实兴水、治水、节水、经营水的各项措施,才能夺取这一攻坚决战的全面胜利。

  在兴水方面,一要重点抓好“5+1”骨干工程建设。

即突破传统建设模式,一库一策,尽快上马建设柏叶口、坪底、千年、阳湾、魏家沟等5座水库,着力扩大供水总量。

重中之重是建设柏叶口水库,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这一筹划了半个世纪的翻身工程开工,建成后形成与“引文入川”工程上下游紧密衔接的水资源互动机制,彻底解决平川四县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之需。

同时,重点实施兴县、临县、柳林、石楼等沿黄四县的黄河提水工程,为沿黄红枣产业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并彻底解决兴县煤电铝基地、柳林高红工业园区、临县三交工业区工业用水的后顾之忧。

二要持续推进抗旱节水工程建设。

抓住国家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好机遇,按照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引则引、宜提则提、宜蓄则蓄,因地制宜地推进抗旱节水工程建设,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要切实抓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抓住国家把淤地坝建设作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项目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坝系建设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坡面退耕,同时通过在坡面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实现流域综合治理目标。

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长湫水河治理项目,抓好一批示范片、示范小流域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治理,谁所有”的思路,大力发展民营水保,吸纳社会团体和个人股份,承办、购买、租赁开发荒山、荒沟、荒滩,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大力培育民营水保大户,加快流域治理速度,促进全市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整体推进。

  在治水方面,一要有序开发利用。

根据水资源发育演变规律、自然特性和服务功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做到在保护生态基础上的有序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和其他资源采掘及深加工项目影响生态的问题,着力完善生态环境影响和水资源评价体系,落实项目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调度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二要推进采补平衡。

在综合考虑市域水资源状况和企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地下水抽采制衡机制,坚持经济、法律、行政三管齐下,重在依靠价格杠杆调控的方法,逐步使企业抽采地下水的自备水费高于取用地上水的费用,转变用水大户的取水观念,积极推进采补平衡。

三要综合措施保障。

着力推进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行政许可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水利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向制度要效益,向制度要发展。

加强以防汛抗旱、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点的水利社会管理,高度重视涉水突发事件的处理,认真编制防洪抗旱、重大水污染事件等各项应急预案,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

进一步健全水利监督机制,提高水利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推进依法治水。

  在节水方面,要做到倡导节约和制度降耗并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吕梁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按照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节流治污优先的原则,制定全市节水规划,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各种手段,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形成企业自律发展的节水模式,引导水资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要通过管理制度建设和变革,广泛采用节水效果好的技术、设备、工艺,从硬件配置方面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经营水方面,一要抓开发。

地表水开发方面,“5+1”骨干水源工程建成后预计工程年供水量可达1.07亿m3。

地下水利用方面,吕梁市柳林泉域、天桥泉域和郭庄泉域岩溶水可利用总量为1.3亿m3,现状开发利用总量仅为3011万m3,开发潜力不容忽视。

污水回收方面,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数据显示,全市污水排放总量达到2917万m3,实际污水处理量仅为70万m3,污水回收利用大有可为。

这些措施综合运用,全市可新增供水量2.38亿m3,这样就可基本满足吕梁市“十一五”期间用水需要。

二要抓经营。

各级政府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任期目标,把水资源像其他矿产资源一样来开发、来经营。

尽快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以及合理的水价体系,鼓励节水减污、高效用水,让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4 结语

  水的问题,对于吕梁是一篇大文章。

宏篇巨著需要如椽之笔来谱写。

只要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市情、水情,准确把握水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够确保水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董洪运(1956-),男,大学本科,现任吕梁市市长。

  [收稿日期]2006-11-29;[修回日期]2006-1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