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721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36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范文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课题: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

从中提出问题:

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

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

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

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小结:

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中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生2:

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

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

1厘米=10毫米

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五、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直尺上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中有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1厘米=10毫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量一量,估一估、想一想,数一数等数学活动,认识了毫米,建立了1毫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10毫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还有杨志杰等5个同学测量方法还没有掌握,测量时,不够1厘米不会用毫米做单位,还有的家长不熟悉教材,用小数表示,如5厘米5毫米=5.5厘米,这样学生是不理解意义的。

 

第2课时

课题: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练习一4、5、6题。

教学目标:

  1、量一量、数一数体验1分米的长度,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数一数直尺上的刻度,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估一估、量一量,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测量记录单、1分米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揭示课题。

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一人测长,一人测宽)测完记录在单上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师:

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或者困惑?

师:

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

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课题:

认识分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厘米和分米的关系

1.估一估

(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

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汇报)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

(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

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的这根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4、看一看

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

10厘米=1分米

5、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

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二)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3、用分米量物体长度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的相关习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厘米=1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六、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掌握了1分米的长度单位,建立了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还不熟悉,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长度的估计没有把握,不切合实际。

如一颗回形针的长是(5、6、7、10)厘米,原因是生活经验不足,有的学生回形针都没有见过。

 

第3课时

课题: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从玉溪到昆明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引出千米)

师: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

千米(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引导:

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千米=1000米。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3、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

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究竟有多长?

4、体会感受:

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

(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

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

(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6、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1)引导学生举例

师:

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

(板书:

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

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

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板书:

9千米=9000米)

2、(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3、(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4、(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5、(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小结:

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感觉如何?

五、板书设计

千米又叫做公里

1千米=1000米

六、教学反思

 

第4课时

课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米与千米的进率及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课本第10页练习二第4、5题的多媒体课件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回忆: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千米=()米3米=()分米7分米=()厘米6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1000米=()千米

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

3千米=()米 

(1)教师问:

3千米等于多少米?

 。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2)、汇报讨论结果。

3千米=3000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

 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让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只要说对了,其它方法也可以。

 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下列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①9千米=()米③4千米=()米

  ②2千米=()米④5千米=()米

  订正:

①9000②2000③4000④5000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