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718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洛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3日在洛南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工业经济强劲增长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

围绕“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养得起老、走得好路、吃得上水、挣得到钱、住得起房、睡得好觉、学得到艺、看得了戏”等十大民生问题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稳定不断好转的五年。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加快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

要明确三级城市发展定位。

综合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区位地位等诸多条件,我们三级城市的发展定位是:

宜居、生态、园林、旅游、避暑。

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思路,围绕撤县设市目标,按照宜居主旨、生态主体、工贸主业、旅游主导、休闲主题、文化主脉“六主六线”脉络,精心编制三级城市经线和纬线,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大城市管理,积极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城市,拉开三级城市骨架,奠定三级城市基础。

要明确三级城市发展布局。

要明确三级城市发展品牌。

(二)倾力打造关天经济区“三大基地”

倾力打造现代材料基地。

按照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思路,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做优大产业、做实大项目、做强大企业,努力构建投资融资、技术创新、服务保障和园区基地四大支撑体系,突出抓好30—50户规模大、档次高的企业和集团,建成与关天制造业优势互补的现代材料基地。

依托东部产业园、卫东工业园、小秦岭工业园,建设硫酸钾、镁合金、硅石建材、纸浆板、硅微粉、氧化钼生产线,年产钼精粉2万吨,实现“黄金三吨县”。

着力培育“三六九”企业舰队,将九龙、鑫兴、财安3家企业建成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将秦岭、炼石、鑫元、邦友、浆板、硫酸钾等6家企业(项目)建成年产5亿元中型企业;将九州、成华、天合、金贵、铜马、龙钢、天玉、秦金、萤石等9家企业(项目)建成产值过2亿元骨干企业。

确保“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0亿元,增加值30亿元。

工业化率达到35%,建设关天经济区工业强县。

倾力打造绿色特产基地。

一要抓基地,二要抓龙头,三要抓服务,三措并举,三管齐下。

要不断壮大“洛猪”、“洛桑”、“洛果”、“洛烟”、“洛薯”五大洛牌特产基地。

要克服千难万难,尽快全面建成财安、九州、天玉、成华等农业龙头企业。

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市场化、专业化对农服务水平。

引导、扶持农民,每户培育2-3个骨干增收财源,每户参加2-3个合作社,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到“十二五”末,“洛猪”实现出栏商品猪、出售仔猪、屠宰加工“三个100万”目标,打造“国省大县”;“洛桑”面积达到15万亩,打造“国省大县”;“洛果”发展到80万亩1600万株,打造“国省名县”;“洛烟”稳定在10万亩,打造“国省名县”;“洛薯”发展到15万亩,打造“省市大县”,建设关天经济区农业强县。

倾力打造生态旅游基地。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我们的“短腿”、“短板”。

舞起旅游业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拉长“短腿”、延长“短板”突破口和必由之路。

依托“华山夏都”、“汉字故里”、“河洛文化”、“山青水秀”、“凉、爽、润”等诸多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山水生态旅游、休闲避暑旅游、历史人文旅游、乡村农家乐旅游和红色旅游,得天独厚。

我们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洛南打造成明星旅游城市,力促旅游业短期内实现历史性跨越。

要靠山吃山,背靠华山,开发南区,实现南北双线开发,阳阴互补,两条腿走路,形成“大华山旅游圈”名山效应。

要大打华山牌,打通周边大交通,融入周边西安、洛阳、武当、栾川、少林寺五大旅游圈,与大华山连接形成秦岭—伏牛山旅游走廊,形成旅游大循环,形成“1+5”旅游圈,把华山、华阳做成区域旅游“热点”,中国旅游“亮点”和世界旅游“名点”,把大华山做成“热闹名亮”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目的地,一改华山“过路景点”历史。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三级城市目标,加快发展劳务培训、文化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服务、西安第二生活区、劳务产业升级促进、特色文化发展促进、现代物流、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创意、微型CBD、“万村千乡”大市场、民生与社会事业保障等现代服务业十大工程。

到2015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占GDP比重35%,从业人员10万人。

(三)着力培育关天经济区“五大产业”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培育的矿产加工、绿色特产、生态旅游、医药化工、造纸加工县域经济五大主导产业,是对矿、畜、桑、烟、果、药六大产业的继承、提升和转型。

要着力做大、做长、做粗、做壮、做强五大主导产业,支撑三大基地,支撑三级城市,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矿产加工、绿色特产基础较好,要努力“做大做强”。

旅游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完全有条件“做大做名”。

医药化工业底子较薄,要继续招商引资,努力“做大做长”。

造纸业是洛河流域独特的区位优势项目,要继续千方百计招引落地,不气馁,不泄气,努力“做成做大”。

要着力培育“三六九”企业舰队,坚持五业并举,力促五业腾飞,一举实现工业强县、工业富县几代人的夙愿。

到“十二五”末,矿产加工业达到100亿元,绿色特产业20亿元,生态旅游业30亿元,医药化工业10亿元,造纸加工业20亿元。

三、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全年经济工作主要奋斗目标是:

全县GDP达到56.7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4.88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2.28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3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削减4.6%,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5‰以内。

承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一)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增强率先发展支撑力

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投资是硬拉动、项目是硬支撑“三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精心谋划上项目,落实责任建项目,优化环境引项目,奋力舞起、舞活、舞好项目龙头。

力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35.5%。

围绕重点抓项目。

按照“保投产、促续建、抓前期、争开工”的要求,全年计划建设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21亿元,年度投资35亿元。

投资14.3亿元,重点抓好九龙、鑫兴、秦岭、炼石、龙钢、金贵、鑫元、天合、铜马、延长、秦金等技改扩建和纸浆板、生猪深加工等26个工业类项目。

投资4.26亿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张坪水库、扶贫工程等25个农林水利项目。

投资5.76亿元,实施垃圾处理厂、35KV三要输变电工程、东高二级公路等20个基础设施项目。

投资2.02亿元,实施广网大厦、校安工程、社区服务中心等11个社会事业项目。

投资5.35亿元,实施西苑大厦、财苑小区、文圣名城等13个房地产项目。

投资1.75亿元,重点抓好华山南区一期、抚龙湖扩改、华龙度假山庄等3个旅游项目。

投资1.6亿元,重点抓好华阳国际大饭店、物流中心等服务业项目。

围绕服务促项目。

不断深化“优化服务年”活动,开展“工业强县年”活动,建立完善项目包抓责任制,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和服务,确保签约项目早动工、动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建立项目备案与申报制度,健全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以及时供应用地、完成环评手续、优化建设环境为重点,扎实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不断提高资金到账率、项目落户率、开工投产率和社会贡献率。

围绕投资引项目。

争、引、盘、贷一齐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破解投资不足、资金不足老大难问题。

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项目对接,力促更多项目挤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

继续狠抓钾长石、硅石、白云石、灵口核电站等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项目前期工作,以大资源、大布局、大转化、大产业为方向,动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二)坚持工业强县,着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工业是支撑突破发展、率先发展的“顶门杠”和“台柱子”。

工业不突破,全县难突破。

工业不率先,全县难率先。

要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大兴工业。

上项目,办工业,少一些砸洋炮、滚碌碡、设卡子,多一些掌声、爱心和铺路架桥,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亿元,工业化率达到27.7%。

不断壮大工业规模。

按照着力培育五大产业的要求,切实落实“三个一”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行循环发展模式。

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三六九”企业舰队。

加快建设炼石3000吨/日、鑫兴万吨氧化钼、秦岭等钼选、钼酸铵、高纯三氧化钼、钼铁等系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马铃薯精淀粉、核桃加工、生猪深加工等农业龙头生产线。

加快推进鑫元、寺耳、金贵、天合技改扩建。

加快开工钾长石、白云石、硅石非金属项目,力促邦友硅石、钾长石中试、延长氟硅和纸浆板项目。

积极推进秦丰复混肥升级迁建和煤矿增储技改。

大力支持一批医药化工项目。

不断调整工业结构。

按照延伸升值金属业、大力开发非金属业、提升壮大医药化工业、资源存量招引造纸业原则,优化工业结构,实现多元、协调、持续发展。

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向骨干产业、骨干企业、骨干项目集中。

要逐项目落实《工业规划》、《金属矿产业规划》和《非金属矿产业规划》,以钼、金、铁、铅锌为重点,做大做强金属业。

以钾长石、硅石、白云石、陶土等为重点,招商、落地、开发、加工非金属矿产业。

以鑫兴、亿农、秦丰为重点,提升做大医药化工业。

按照一项一策办法,舍得以土地换项目,以资源换项目,以存量换项目,继续招引、启动造纸项目。

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建立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园区组织管理机构,加大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建设力度,多渠道、多形式招引企业落户园区,力促产业、项目、客商向园区集聚,全面提升园区集约发展水平。

以东部产业园区发展为重心,加快陶岭片区、樊湾片区、陶杨川片区入园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黄龙钼业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卫东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打造小秦岭工业园,推动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壮大,着力打造工业发展大平台。

(三)坚持农业强县,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水利大投资历史机遇,高点规划、超前规划、全面规划,报项目,跑项目,盯项目,多争会争项目,大力改善农田水利生产条件,大打一场农田水利建设翻身仗,为发展壮大五大“洛牌”产业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亿元,粮食总产稳定在17万吨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增长18%。

大力发展“洛牌”产业基地。

投资4850万元,实施生猪产业“16616”工程,建设万头村10个、万头场6个、千头场60个、百头场1000个、存栏基础母猪6万头。

生猪饲养110万头,外销仔猪50万头,畜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坚持大村大户带动,新建桑园2万亩,科管2万亩,新发展养蚕示范2000户,专用蚕室1000间,养蚕1万张,新发展桑菌专业村100个。

坚持点、栽、管并重,实施核桃产业“5862”工程,新栽良种核桃5万亩,点播8万亩,综合科管600万株,高接换优20万株。

投资6000万元,实施烟田水利设施、机耕路、机械育苗、防灾减灾等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力争种植烤烟8万亩,产烟叶21万担,产值1.5亿元,烟税3300万元。

实施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广三项技术,薯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