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
哪些进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
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学法指导:
1.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
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抓准对应的比点。
可列表如下: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复习巩固:
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会不会制造工具 B.会不会使用工具
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 D.会不会用火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 )
A.懂得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
C.会制作装饰品 D.开始使用天然火
4.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蓝田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5.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6.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7.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
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
C.使用简单语言 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
二、材料分析题
8.“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阅读材料回答:
(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
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
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
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这些概念和结论难于掌握,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列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原始居民
时间
地区业
原始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2.对于历史文物、遗物、示意图的观察、分析,应注意:
第一、注意图题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第二、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第三、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等,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3.思考“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你怎样看这一现象?
”的问题时,注意:
第一,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第二,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复习巩固:
选择题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4.属于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人类有( )
①大汶口原始文化早期居民②河姆渡居民③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湖南玉蟾岩居民
6.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父系氏族公社遗址
7.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使用陶器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8.下面几个时期的氏族公社居民中,不属于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是( )
A.大汶口氏族公社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二、材料分析题
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礼记·礼运篇》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
②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些史实?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学习目标
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我国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
夏朝粮食等的生产。
夏桀的暴政。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商朝统治区。
商朝的繁荣: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
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奢侈。
奴隶的悲惨生活:
“人牲”和“人殉”。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暴动,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通过的“商汤灭夏”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画,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通过对商朝奴隶制文明的介绍,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奴隶制统治的残酷性,同时,还认识到奴隶社会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经济繁荣,它比原始杜会前进了一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
知识分析
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阶级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
夏朝出现了国家机构。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指导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才稳定下来。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重点分析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
因为商朝无论在农业,畜牧业还是在手工业方面都超过了前代.特别是商代的青铜器,从其铸造的精工、形状的繁多和花纹的精巧,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为全世界所有青铜器时代的文化所少见。
地位分析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他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开始了阶级社会。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讲解,是学生理解阶级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朝代的更迭放入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虑。
教法建议
重点突破:
首先指导学生识别图示代表都城的图标,其次根据图示在地图上找到都城所在地。
夏的都城为阳城;商的都城为毫。
难点突破:
首先介绍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发展、繁荣和衰亡4个时期,使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历史阶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抓住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说明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夏亡商兴的原因.主观即个人品德、对政事的态度;客观即人心向背,夏桀与商汤有何不同。
从而教会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紧扣教材讲清"国家"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讲述商朝经济生产时,突出青铜器的制造及其巨大成就,教师可适当补充些材料,讲清奴隶是怎样制造青铜器的,及青铜器工艺之高超、产品之多,使学生感受奴隶们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讲述司母戊鼎,教师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充激情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