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7116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x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

目 录

一、概述

1.1项目立项批复情况

2004年10月,受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对洞口县山门镇土地整理项目区进行了现场踏勘,基本划定了项目区范围。

2005年1月,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会同洞口县人民政府、洞口县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财政局、交通局等单位对项目区进行了多次考察、论证,并聘请专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证,确定了最佳规划方案,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并报国土资源部备库。

同年3月获得国土资源厅批准,确定项目区规模为444.4公顷,总投资1331.68万元,资金来源于中央土地整理专项资金。

1.2项目概述

洞口县山门镇位于洞口县北部,雪峰山南麓,人口13.68万,其中农业人口13.13万,现有耕地9.15万亩,人均耕地仅0.046公顷,处于全县较低水平。

山门镇交通便利,是洞口县北部的交通枢纽,县道洞山公路、山竹公路连通四面八方。

黄泥江纵贯于全镇,两岸为冲积沙质是洞口县的粮食基地之一,盛产由周总理亲自命名的“雪蜂蜜桔’’。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农业投入资金不足,依靠单一的土地经济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项目区位于洞口县北部山门镇境内,动气黄泥江,西临洞山公路,南抵山水公路,北至路边村。

涉及山门镇的路边、黄泥、广益、洪水、龙坪、景福、岩塘、青林八个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810人。

土地总面积根据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对项目区测量的1/2000地形图,为416.59公顷,建设规模为407.12公顷,非建设区面积为9.47公顷沿山边缘高差较大、灌溉水源极差的部分土地:

其次是项目区测量精度的提高,可研为1/10000地形图,规划设计为1/2000地形图,使项目区面积减少了10公顷)。

项目区呈现带状分布,区内地形起伏较缓和,地形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306.6-346.3m之间,地面坡度在3°一下。

黄泥江、洞门口、莲塘冲、范塘水库唐堰和龙池河等溪沟向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有一些排灌设施,标准低,基础差,加上年久未修,大部分水利设施已基本废弃,耕地因重用轻养,造成土地质量退化,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产出率较低;此外,项目区内单丘块面积小,田坎多,另有一些零乱的沟渠及水坑等,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项目区的耕地面积,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而且可以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民优质、高产、高校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和城镇化进程。

项目的建设不仅对洞口县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实现湖南省乃至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也具有一定的非常积极的意义。

1.3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对该项目区的耕地、田间道路、灌排渠网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对照适应机械耕作、灌排自如的要求进行整理。

主要包括:

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根据灌溉水源与地形的不同,项目区一标共划分6个区,分区工程量为:

如F区:

土地平整主要工程量:

机械平整土方52912m³,耕作层剥离及回铺25983.84m³,精细平整430.38公顷,田间调配土方-12523.2m³,外调土方28404.8m³。

灌溉与排水主要工程量为:

农渠14条,长3080.18m;斗沟1条,长1851.72m;农沟7条,长1527.60m;涵管7处:

闸门14处。

道路主要工程量为:

生产路7条,长1563.87m。

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主要工程量为:

机械下田坡道40处等等内容。

 

二、项目概况

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洞口县位于湘中偏西南,邵阳市西部,雪峰山东麓,赧水中游。

东西长80.15公里,南北宽56.3公里,总面积2199.38平方公里,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04%。

其北与溆浦县毗邻,南与武冈市、绥宁相连,西与黔阳县接壤,东与隆回交界。

地处东经110°8′40″-110°57′10″,北纬26 °51′38″-27°22′23″。

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南,距省会长沙338公里,距邵阳市110公里,历来为湘黔要冲。

 洞口县山门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洞口县北部山门镇境内,距洞口县城约22公里。

东起黄泥江,西临洞山公路,南抵山水公路,北至路边村。

涉及山门镇的路边、黄泥、广益、洪水、龙坪、景福、岩塘、青林八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38′48″~110°43′10″,北纬27°10′34″~27°12′30″之间。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2.2.1.1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丘陵地貌,呈交叉带状分布,区内地形较缓和,地形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306.60-346.30m之间,地面坡度比较均匀,在3°以下。

2.2.1.2水文地质

项目区属资水水系,其二级支流黄泥江自北向南流经整个区域,黄泥江多年平均流量14.6m3/s,有库容98万m3的的洞门口水库、86万m3的连塘冲水库、75万m3的范塘水库三个小二型水库、另有29口总库容为5.8万m3的塘堰、还有龙池河等溪沟为本项目农田灌溉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

项目区降雨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506.8㎜。

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地下水主要来自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为降水和灌溉回归水等所补充,地下水埋藏浅,渗入途径短,极利于垂直向渗入补给,沿黄泥江地带接受黄泥江侧向渗入补给;其径流方向与地形和岩层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在径流过程中,常有潜、明流的相互转换,形成河水渗漏、明流复出等水文现象;并以0.65~1.01‰的水力坡度自西北流向东南,向黄泥江排泄,一部分以孔隙水地下径流或河谷潜流向外排泄,另外人工开采也是重要排泄途径之一。

因地下水水温较低,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一般不用于农田灌溉。

项目区内发生洪水的机率很小,仅在1998年发生过一次50年一遇的洪水。

2.2.1.3气候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季风明显,无霜期长。

呈现出冬暖夏凉,严寒酷热期短,春季晴雨无常,春末夏初多雨,盛夏秋初多旱的气候特征。

雨水集中在4~6月份,7、8月份干旱明显,历年最大降雨量多达1964.2㎜,最小降雨量为1000㎜,多年平均降雨量1506.8mm,多年平均径流量865.8㎜,多年平均蒸发量986㎜,年平均日照时数1423.5小时,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无霜日300天,该地区气温适中,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2.1.4土壤

项目区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砂壤及粘土,其次为第四纪红土,主要土种有河沙泥、红黄泥等。

土壤PH值为5.60~6.80,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此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32%,全氮0.178%、速效氮150~230PPM、速效磷6.80~8.60PPM,且富含锰、铁、铜等微量元素,土层深厚,深度为20~40cm,土质疏松,养分含量丰富,加上开发较早,熟化程度高,适宜于水稻、粮油、疏菜、瓜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但有部分土地需要补施锌肥。

2.2.1.5植被

项目区内耕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薯类、豆类、花生、西瓜等作物,常见的树木有杨树和柳树等,还有松、杉等用材林,柑桔、茶叶、桃、李、梨等经济果木林,自然植被以水生植物及耐旱耐瘠性植物为主,未利用地主要为分布在黄泥江沿岸的滩涂和荒草地。

2.2.1.6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为:

春末阴雨日照少,秋初干旱雨不足,9月易出“寒露风”,病虫鼠害偶尔有。

1998年7月份黄泥江暴发50年一遇的洪水,部分村、组的农田被洪水淹没。

山门镇政府已向县计划、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部门争取到资金,正在修复被毁河堤,其它配套工程将于本项目实施前建设完善。

2.2.2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区涉及8个村,88个组,总人口7810人;土地总面积416.59公顷,建设规模面积为407.12公顷,耕地面积310.68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4公顷,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人均纯收入1508元,处于全县较低水平。

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以土为本,有重农惜土和精耕细作的传统,无耕地撂荒现象,大部分劳力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水稻、蔬菜、红薯等粮食作物和种植油菜、棉花、瓜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3土地利用现状

2.2.3.1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对项目区测量的地形图(1/2000)、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和洞口县土地利用详查统计台帐,对项目区进行现状地类统计,土地总面积为416.59公顷,项目建设规模为407.12公顷,各地类面积详见表3.4.1。

表3.4.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表(现状)

土地分类

整理前面积

占土地建设面积比例

备注

总面积

416.59

 

 

建设规模面积

建设规模面积合计

407.12

100.00

 

农用地

合计

396.47

127.61

 

耕地

小计

310.68

100.00

 

灌溉水田

302.99

97.52

 

旱地

0.57

0.18

 

菜地

7.12

2.29

 

园地

果园

3.84

1.24

 

林地

疏林地

2.59

0.83

 

其它农用地

小计

79.36

25.54

 

农村道路

7.17

2.31

 

坑塘水面

1.58

0.51

 

农田水利用地

8.01

2.58

 

田坎

62.6

20.15

 

建设用地

合计

0.32

0.10

 

居民点用地

农村居民点

 

特殊用地

墓葬地

0.20

0.05

 

未利用地

合计

10.33

2.54

 

未利用土地

荒草地

 

其他土地

滩涂

5.02

1.23

 

非建设区面积

合计

9.47

 

 

未利用地

其他土地

河流水面

6.75

 

 

建设用地

交通用地

公路

2.72

 

 

三、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基础设施条件

1)水源条件

2)灌溉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3)道路交通设施

4)电力设施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3.2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

项目区涉及8个村,88个组,总人口7810人;土地总面积416.59公顷,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人均纯收入1508元,处于全县较低水平。

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以土为本,有重农惜土和精耕细作的传统,无耕撂荒现象,大部分劳力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水稻、蔬菜、红薯等粮食作物和种植油菜、棉花、瓜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饮水、道路、低压线路等基础设施较好,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对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1)区内部分土地坡度较大,在整理过程中,稍有不慎,易产生水土流失;

2)区内暴雨季节因雨量过大易形成

3)土地利用程度不一:

对于水土资源条件好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高,效益好;对于水土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土地利用较粗放。

且现状耕地分布较为零散、农田散碎,田坎多,用地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

4)区内原有水利设施规划不尽合理,沟渠交错紊乱,排灌不畅通;

5)交通道路少,无法满足村民生产与生活的要求;

6)地方资源短缺,投入明显不足。

当地乡财政困难,老百姓经济拮据,资金筹措艰难,不能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

3.4水资源分析

3.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3.4.1.1降雨、径流

项目区位于洞口县北部山门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内降水一般集中在4~6月,7、8月份干旱明显。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506.80mm,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964.20mm,为多年平均的1.30倍,最小降水量为1000mm,为最大降水量的66.40%,从该地区的水资源和气候分析,完全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区内多年平均径流深760.80mm,径流由降水产生,径流分配也不均匀,4~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0%。

项目区的建设规模面积为407.12公顷,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09.74万m3。

项目区选择湖南省洞口县站为代表站,各典型年的月降水量详见表3.5.1。

3.4.1.2地表水资源

项目区有多处溪沟与黄泥江汇合,其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黄泥江。

黄泥江多年平均流量14.6m3/s,年径流量为4.35亿m3,枯水年份河道流量为5.08m3/s,控制项目区以上集雨面积406.25km2。

项目区境内现有河坝2座,1998年7月洪水冲毁严重,通过相关资料估算及实际调查,若对现有河坝整修后黄泥江可向项目区供水2200万m3。

项目区另有库容98万m3的洞门口水库、86万m3的连塘冲水库、75万m3的范塘水库三个小二型水库、29口总库容为5.80万m3的塘堰、还有龙池河等溪沟可以灌溉项目区内的部分农田。

根据《湖南省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查得该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60.80mm。

由CV值和C值推算出项目区不同频率的地表水资源。

计算结果详见表1。

3.4.1.3地下水资源

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来自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为降水和灌溉回归水等所补充,且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的饮水源。

地下水埋藏浅,渗入途径短,极利于垂直向渗入补给,沿黄泥江地带接受黄泥江侧向渗入补给;其径流方向与地形和岩层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在径流过程中,常有潜、明流的相互转换,形成河水渗漏、明流复出等水文现象;并以0.65~1.01‰的水力坡度自西北流向东南,向黄泥江排泄,一部分以孔隙水地下径流或河谷潜流向外排泄,另外人工开采也是重要排泄途径之一。

项目区不同频率的地下水资源详见表3.5.2。

对于南方地区,因地下水水温较低,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一般不用于农田灌溉。

3.4.1.4项目区水资源总量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仅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简化计算,其总量近似等于两者之和,见表2。

表1项目区典型年降水量月分配情况表单位:

mm

年别

年份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水年

降水量

53.75

65.55

81.45

136.85

282.95

210.55

%

3.58

4.37

5.43

9.12

18.85

14.02

偏枯年

降水量

60.3

58.1

141.6

219.8

230.8

259

%

4.15

4.00

9.74

15.12

15.87

17.81

枯水年

降水量

89.6

106.8

85.2

162.1

167.8

169.7

%

7.45

8.88

7.08

13.47

13.95

14.11

多年平均

 

降水量

59.85

74.75

120.35

166.25

201.35

222.45

%

3.97

4.96

7.99

11.03

13.36

14.76

年别

年份

项目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水年

降水量

103.25

145.15

127.95

128.65

72.05

93.15

1501.3

%

6.88

9.67

8.52

8.57

4.80

6.20

100

偏枯年

降水量

101.5

104.2

105.4

42

51.4

80

1454.1

%

6.98

7.17

7.25

2.89

3.53

5.50

100

枯水年

降水量

53.8

55.9

80.3

83

92.1

56.7

1203

%

4.47

4.65

6.67

6.90

7.66

4.71

100

多年平均

降水量

148.75

145.85

97.75

120.35

87.25

61.85

1506.8

%

9.87

9.68

6.49

7.99

5.79

4.10

100

 

表2项目区不同频率地表、地下水资源表万m3

频率

P=50%

P=75%

P=90%

多年平均

地表水

667.08

646.19

534.64

669.75

地下水

48.35

37.86

28.93

50.25

小计

715.43

684.05

563.57

720.00

3.4.2可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分为三部分:

1)黄泥江上两座河坝引水灌溉;2)洞门口、连塘冲、范塘三座水库、29口塘堰灌溉;3)龙池河等溪沟来水。

项目区经过几十上百年的运行,区内来水丰富,因渠系配套不完善,离水源较远的农田受旱机率较大。

根据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情况,项目区可供水量按以下方法计算:

1.河坝引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W引=0.1Fyn

式中:

W引——河坝可引水量(万m3);

F—集雨面积(K㎡);

y—径流量(㎜)

n—径流利用率,为保证河道下游生态用水,取n=0.80

2.水库(塘堰)供水量按下式计算:

水库产流过程根据其集雨面积及灌区逐旬的径流量进行计算,即:

Wi=FKpi

式中:

Wi——小型水库逐时段产水量(万m3);

F—小型水库的集雨面积(K㎡)

Kpi—逐时段产水模数(万m3/k㎡)

计算结果详见表3.

3.4.3设计水平年需水量计算(P=90%)

3.4.3.1用水现状

项目区现状土地建设规模面积为407.1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10.68公顷。

区内用水主要为农田灌溉用水,水源主要来自黄泥江及洞门口、连塘冲、范塘水库、塘堰、龙池河等溪沟。

黄泥江水量丰富,因工程措施和配套工程尚不完善,离水源较远的农田常出现旱灾,灌溉保证率较低。

3.4.3.2设计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整理后项目区耕地面积为346.33公顷,需水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项目区其它需水量较少,预测时可不予计算。

农田灌溉需水量根据项目区各种作物组成及灌溉制度进行计算。

项目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根据《湖南省灌溉定额汇编(1956~1980年)》,计算不同保证率水稻灌溉定额不同保证率水稻作物综合净灌溉定额分别为9785m3/公顷(P=50%)、11259m3/公顷(P=75%)、12484m3/公顷(P=90%).蔬菜的种植面积只占耕地的2%,且灌水定额与水稻相同,故计算时采用水稻定额,灌溉面积为?

因渠道输水距离较短,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0.9,灌溉时间为4月中旬至10月下旬。

经预测,设计水平年(P=90%),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净需水量442.66万m3,毛需水量491.34万m3。

3.4.4水资源平衡分析

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8)应为85%~95%,本项目区水量较充沛,取P=90%。

设计代表年为1971年。

根据项目区需水量、区内水利设施可供水量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水量调度原则为:

供水不留缺口,满足项目区需水要求,先用黄泥江小型河坝供水、再用洞门口、连塘冲、范塘水库、塘堰和龙池河等溪沟灌溉,仍不足时水量由点灌站从黄泥江中提水补充。

经调查,项目区耕地面积346.33公顷,部分田块原为天水田,灌溉保证率低,本次设计拟从黄泥江用电灌提水灌溉,其余322.79公顷耕地均可引用黄泥江或水库的水自流灌溉。

为了叙述方便,由电灌提水的农田简称为“提水片”,其余为“自流片”。

各片水量供需情况见表3.4.综合表3.4,项目区需提水33.4万m3。

综上所述,只要完善、配套渠系,整修改造现有2座河坝,整修塘堰29口、新修1处电灌站,完全可保证项目区的农业用水,并达到90%的灌溉设计保证率。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详见表5。

综上所述,项目区水利条件较好,引水工程控制集雨面积较大,来水量充足,灌溉保证率高,现状不缺水,只要完善项目区内排灌水利设施,整修改造现有河坝,完全可保证区内农作物早涝保收。

表4项目区提水片水量供需表单位:

万m3

月份

净灌水定额

公顷

灌溉面

公顷

灌溉需水量

现有水利设施供水量

备注

4

844.36

23.54

2.00

2.20

0

 

缺水,需新修电灌站提水

5

271.08

23.54

0.60

0.70

0

6

906.58

23.54

2.10

2.40

0

7

2830.83

23.54

6.70

7.40

0

8

3075.25

23.54

7.20

8.00

0

9

2781.94

23.54

6.50

7.30

0

10

2070.91

23.54

4.90

5.40

0

合计

12780.95

23.54

30.10

33.40

表5项目区水量供需平衡表单位:

万m3

月份

灌溉毛需水量

水利设施可供水量

备注

自流片

提水片

小计

河坝、水库、塘堰

电灌站

小计

4

30.25

2.20

32.45

2058.60

2.20

2060.80

 

修电灌站后不缺水

5

9.71

0.70

10.41

2198.60

0.70

2199.30

6

32.48

2.40

34.88

2102.40

2.40

2104.70

7

101.43

7.40

108.33

1216.30

7.40

1223.70

8

110.19

8.00

118.19

1428.90

8.00

1437.00

9

99.68

7.30

106.98

1196.60

7.30

1203.80

10

74.20

5.40

79.60

883.400

5.40

888.80

合计

457.94

33.40

491.34

11084.8

33.40

11118.20

3.5公众参与

a)部门参与

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项目积极参与配合,组织实地考察,提出许多合理化意见,并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b)专家参与

项目规划设计前,县国土资源局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项目区实地考察、勘测,认真听取领导、专家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及土地整理工作思路,以提高项目运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c)公众参与

当地群众对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很高,根据镇、村两级对该项目区农户的调查结果,支持率达到100%。

在项目调查勘测量期间;当地群众自觉到现场观看、帮忙,介绍情况,提供方便。

由于项目区接近城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见多识广,对于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季节耕作的要求十分迫切,热情很高。

由于项目规划限制,项目区周边大量土地未能列入此次规划,不少群众和基层干部到查勘测量现场,像乡政府和国土部门负责人提出要求,希望将自己组内田土纳入整理规划。

其热情之高,使现场查勘人员深受感动。

在项目规划期间,规划工作人员到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踏勘,对项目区内群众进行访谈,认真听取了群众意见,当地干部群众对项目区内的地块整理方案和沟渠、道路的布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四、项目规划

4.1规划设计依据

4.1.1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