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中学美术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美术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美术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研究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美的事物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欣赏的,因为这种能力不完全是天生的,有的要经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逐步形成的。
每个人对美的涵的认识和理解也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
中学生生理和心里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求知欲强,可塑性大。
美术是直观的视觉形象艺术,它鲜明生动的造型和富有情趣的色彩具有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符合青少优化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如何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就成为摆在面前,值得我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容
首先,调查研究对象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及在中学阶段美术水平程度,据此研究分析美术课堂教学的深浅程度和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参与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同时,也为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接着通过美术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再升华至理性认识,然后用理性指导感性,直接地体验美的存在和应用,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使一部分尖子能脱颖而出。
三、研究过程及操作步骤
1、调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美术基础。
调查项目调查结果班级美术兴趣程度,使学生们能受到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能从根本上培养我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和技能。
b客观动机的诱发。
对美术课很感兴趣,或在以后教学中会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心理优势,在美术专业方面多思巧干,照样能有所作为,甚至能取得较高的成就。
专研美术不仅是兴趣爱好,它完全可以成为同学将来立足社会的谋生手段。
4、优化目标和过程的具体措施
发现美。
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是潜移默化的,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我大多这样启发学生:
这样造型比那样造型更美,这种构图比那种构图更完美,而且边说边做示。
多讲、多练、多分析、多比较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的基本方法。
对接受力强、美感好的同学适当表扬,以个人带动全班。
自然事物的美无穷无尽,在春季或秋季,利用学生远足的机会指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是一件事半功倍的捷径。
欣赏美。
在发现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一方面能推动他们积极地发现美,另一方面也为提高他们创造表现美打下基础。
欣赏美居于优化目标的关键位置,它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措施,因此极为重要。
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可归纳为"讲、看、谈"三个字。
"讲"是针对教师的。
我可以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较为系统的理论、常识以及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欣赏,帮助学生分析一些中外艺术瑰宝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quot;看"的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情感的交流过程,是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更是个别学生与其它同学的交流。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例如在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我问学生:
"美不美?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美。
"但美在何处这个问题却难倒了大多数人。
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仔细观看画并自由交流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最后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一点道理来,如"神态端庄、体态丰满、那迷人而含蓄的笑容以及画面古朴凝重的色调、匀称的构图等。
"即使一些平时不太积极的同学也受到感染,充分投入到这种交流中来,达到了全体同学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创造美。
有了发现才能欣赏,懂得欣赏才能创造。
创造美是美育的最高层次,难度也最大。
主要方法有:
(1)分层作业
作业的分层指在作业前,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以取得均衡发展的效果。
例如第五册招贴画的练习,普通同学临摹图(7)《如此美妙的音乐》,能力较高的同学则临摹图
(1)《值树节招贴画》,同时对"绿,来自你的手"这几个美术字的书写出作了严格的要求。
作业容不同,但训练效果却大致相同,学生感觉的难度符合各人实际水平。
分层作业的容还可因地制宜,如上一节校园写生课等。
(2)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画展
在每学期期末美术考试结束后一周,举办一次班级性的画展,展览的目的是鼓励提高。
作品主要来自水平较高的同学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较大进步的同学。
四、研究结果及结果分析
通过两年来的实验研究,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中层等级水平的同学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美的感知、分析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班级学生。
高层次的5名学生经过辅导,美术专业均通过了工艺美校的招生考试,其中有一人已被大专班录取。
研究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初中美术不作为升高中考试的科目,因此学生往往不够重视,如果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二、教学中的分层指导。
兴趣程度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告诉我们分层的必要。
从教法到作业均应分层优化进行。
三、指导学生从具向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即从具体事物过发现美的练习总结规律,运用理性眼光审视周围的事物,形成对美的抽象思维。
这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重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须探索研究。
美术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创新教学研究在历史的基点上进行改造发展起来。
创新精神,是敢于打破常规和突破传统思维开拓新的思路,创造新思想、新样式、新品种的心理品质。
创新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型教学,“美术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倡导和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重点抓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中学“美术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2、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重点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得很正确,“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又说: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2、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思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
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四、课题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一)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具有独特性,就是一种不按常规不拘旧循敢于创造新东西的个性品质。
教师要想使学生形成创新性的人格特质,就应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对客观世界独特的感受和独特、奇妙的甚至是怪异的想法与艺术表现。
过去的美术学科教学太受统一标准要求的束缚。
美术标准应是一个有弹性幅度的,是无绝对标准的。
例如,画线是流畅为美,还是艰涩为美;用色是对比强烈为美,还是对比弱化为美;手法是粗犷为美,还是细腻为美……这全然取决于个人的审美倾向。
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切忌用考试排名次的方式对作业排队。
我们对学生的表现能力不要妄下“不行”或“差”的评语,作为小学生,关键是肯于作画,肯于将其作品绘制得完整、和谐就是成功。
我们要善于通过因人而异地辅导,使每个学生能完成作业。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根据学生画面特点可以在学生画纸的适当位置上加一些鼓励、肯定的评语,如“画得真美”,“你涂的颜色很漂亮”,“你设计得真好”,“你又进步了”等。
要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特有手法与众不同,自己的艺术表现是具有个性特点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如教《圆和方的分解构成》一课,我在巡视时发现学生有的用圆和方分解后重新构成金鱼,有的组成小女孩跳舞,有的构成房屋……这时我就肯定其特点,使每个学生深信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成功之处,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一旦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和获得成功,则会更加促进学习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又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加了动力。
在不断地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尊心、创新的自信心不断加强,也不断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
这种心理上的良性循环,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插上双翅,在今后的各项作业中自由翱翔。
(二)创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①绘画课激发情感,鼓励创新。
绘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方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使其得到发展。
在绘画课教学中我们以创造性教学为乐趣,不满足于同一教案的第一课的成功,不甘于教学的重复,不断想出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如教《方格组成的画》一课,如果按传统方法,那就是让学生看熊猫图片和画在方格里熊猫(用三角形和方形的组合画成),让学生观察对比有何不同,引导学生看方格组成画的步骤图,听教师边讲述方格组成的画作画过程边示。
然后学生画方格,再勾出物体在方格中的图形特征。
这样教师讲述画法、学生画方格要用去很多时间,留给学生构思作画时间很少,所以学生的作业小异,而且临摹画的学生也较多。
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认真分析了教材后,认为画方格子并不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本课省去了画方格的步骤,课前为学生准备好方格纸和若干幅方格组成的画。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一开始,用实物投影展示若干方格组成的图片,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方格组成的画是怎样画成的,在勾画图形时要注意什么,涂色时有什么特点,这样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向老师提问题
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师生情感交流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启发学生想象用这种绘画方式表现什么,如何将物体变形画到方格中。
学生马上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轻音乐声中完成的作业非常美丽。
有的学生用填方格的方法画了《青蛙捉害虫》、《小狗找妈妈》、《公鸡》、《汽车》、《机器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构思,画出的作业也各不相同,形式多样。
学生们在紧、欢乐、愉快的创新气氛中学习,一节课很快地结束了,他们兴趣盎然地上了这节课,又盼着下一节课的到来。
同一课我在另一班教学时,先请几位学生让他们用磁性方形和三角形在黑板上摆出各种形态的动物,其他学生在自己桌子上摆,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把所摆的物体画到方格中,这样让全班学生在摆摆、玩玩、说说、画画中完成创新作业。
画面上反映出来的物体形态各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进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创新等方法,我们经常在教学中尝试。
如教《千变万化的线》一课,我们认为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所以播放不同节奏的乐曲,让学生听音乐画出各种各样的线,启发他们用各种线创造出美妙的画面……
同样的课题《开心的小朋友》,四位教师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通过回忆、想象、构思、创作,辅导出来的作品漂亮极了,出现了很多好作品。
如:
我的学生缪聪颖用吹塑纸板画的方法创作了《中奖了》一幅画,画中画出小朋友以
画中画出小朋友以及他家人中了大奖,获得小轿车时朋友们来祝贺,大伙一起开心热闹的场面。
学生何冰创作了一幅《助申奥音乐会》,画中小朋友怀着愉快的心情吹出动听的乐曲祝申奥成功。
月洁老师的学生薛可可用水彩画出了《签上我的名》,画面展示小朋友助申奥成功签名活动的大场面。
她的学生银环创造了一幅木版画《来尝尝》,画中表现的是火车到站时的情景。
艳艳老师的学生吴世伟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小朋友放风筝时的开心心情更有意思,画中用夸手法画几位小朋友,突出表现小朋友眼中的风筝,取题为《我的眼中只有你风筝》,林甲建老师的学生创作了《晨读》,画中表现的是寄宿部学生清晨在校园的花坛边、大树下晨读时愉悦心情。
以上这些画参加省、市、县各种美术比赛,有的获省三等奖、有的获市一等奖、三等奖,并全部获县“红五月”艺术节美术比赛一等奖。
运用激发情感创造性地教学,鼓励创新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使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无穷乐趣,使师生共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②手工课,鼓励学生在外形设计、材料使用上进行创新。
③欣赏课,启发讨论,培养发散思维,使学生敢创新。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地调动起相应的感觉经验、情绪相互协调发展,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作品,而是表现出对美的主动发现、追寻和创造。
这就是欣赏课的最后阶段,即“培养发散思维,使学生敢创新。
”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查找有关作品的资料和介绍相关背景的资料,可以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评价,即便对经典作品,也要允许学生说不喜欢,而且欢迎谈出不喜欢的理由。
五、课题实施的成效
1、通过实验,教师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
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从课到课外,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
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