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4883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

《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块综合检测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docx

模块综合检测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模块综合检测

(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题 号

总 分

26

27

28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4·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是一个墓葬出土的一组随葬品,据此可推断该墓主人生活时的社会状况是(  )

A.青铜农具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确立

C.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

D.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2.(2014·陕西名校联考)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  )

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

B.古代史官主张轻徭薄赋得到统治者认可

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张成为社会风气主流

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

3.(2014·潍坊模拟)“中国本身还具有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与它相比的一种内聚性。

……这种内聚性……从数千年前中国文明的早期阶段就有了。

”导致这种“内聚性”形成的因素是(  )

①小农经济 ②商品经济 ③中央集权 ④儒家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2014·广东七校联考)“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

”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

A.分封制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D.自然经济

5.(2014·天津河北区质检)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

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  )

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②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6.(2014·广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7.(2014·余姚模拟)打破特权和垄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

A.战国实行军功爵制B.汉代盐铁专营

C.隋唐实行科举制D.孔子创办私学

8.(2014·江苏百校联考)“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9.《汉书·食货志》载:

周初,姜尚规定“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礼记·王制》强调凡是不符合规定长度和幅宽的产品,不能用它纳贡和上市售卖。

该材料可说明周代(  )

①丝绸商品规格制度已出现 ②丝绸可作为重要的货币使用 ③丝绸贸易的兴盛 ④丝绸经营模式中以官营手工业为主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10.(2014·淄博模拟)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

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11.(2014·濮阳二模)《三国志》载:

“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

12.(2014·临沂质检)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

其缘起是(  )

A.秦国实行军功制B.科举制度兴起

C.实行察举制选官D.程朱理学兴起

13.(2014·潍坊模拟)“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

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

”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D.军机处

14.(2014·乌鲁木齐一诊)学者陈峰认为:

“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

”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  )

A.汉代B.唐代

C.宋代D.清代

15.(2014·宜宾二诊)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反应强烈。

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

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16.(2014·厦门质检)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议政制度,行省所掌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大事集议,众论不齐”及某些官员“尝有违言”等情况。

这表明行省制下(  )

A.民主决策,避免失误B.中央决策,省内执行

C.互相牵制,分权制衡D.分权决策,地方自治

17.(2014·中山模拟)苏轼云: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交,天下之能事毕矣。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颜鲁公的字结构宽博,浑厚回劲

B.杜子美的诗感情奔放,雄厚飘逸

C.吴道子的画借物抒情,表现个性

D.韩退之主张三教合一,振兴佛道

18.(2014·天津南开区一模)现代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其选择的理由应该包括(  )

①偃武修文,文明昌盛 ②君弱臣强,政治开明 ③科举完善,教育普及 ④经济繁荣,重心南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2014·珠海质检)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太平广记钞》中写道:

“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

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

”该材料体现了(  )

A.小农经济下“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

B.明朝时期已经有了计划生育思想的萌芽

C.冯梦龙受到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

D.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膨胀现象

20.(2014·枣庄调研)史学家万明指出:

“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

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

”这说明这一时期(  )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入 ②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③“海禁”政策被废止 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①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1.(2014·余姚模拟)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

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

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②③④

22.(2014·乐山调研)北京的《(山西)颜料行会馆碑记》中写道:

“诸货之有行也,所以为收发客装,诸行之有会馆也,所以为论评市价。

”这说明(  )

A.会馆是新兴的商业中心

B.会馆是商业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C.会馆是管理商贸的机构

D.会馆是商人储运和交际的场所

23.(2014·南京三模)“梭伦把他制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

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

”该事件(  )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

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4.(2014·济南模拟)有学者认为,罗马人建立的是集君主、贵族、平民元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其中的平民元素体现在(  )

A.平民享有广泛的参政权

B.《十二铜表法》由平民制定

C.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旨在保护平民利益

25.(2014·宜宾三诊)对比下列思想家的主张,分析这些哲学家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  )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A.人自身   B.社会状况

C.自然科学D.宇宙本原

答 题 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2014·濮阳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

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

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

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分)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6分)

 

27.(2014·潍坊模拟)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

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

——中新网

材料二 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

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

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的女性气质。

——《华文教学通讯》

材料三 在描写那个时代(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电视剧《橘子红了》里面,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

此时的着装可谓是毫无规矩。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服饰变化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服饰“毫无规矩”的原因。

(8分)

 

28.(2014·衢州模拟)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

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

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

(6分)

 

答案

1.选C 青铜农具具有柔软易折的特点,很难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图片主要涉及的是礼器、贝币、青铜农具和陶器,这些多为商周时期的物品,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商鞅变法时才确立,儒家思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D两项错误。

2.选D 材料中“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故A项错误;B项内容材料中未有体现,故B项错误;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故C项错误;周朝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人类战胜自然能力提高,从而促进了神职官吏的削弱,从事记事的史官地位提高,故D项正确。

3.选C 所谓内聚,就是稳定、不分散,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因而小农经济的发达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内聚帮助非常大,故①正确;商品经济虽然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但其流动性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内聚帮助不大,故②错误;中央集权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凝聚帮助非常大,故③正确;儒家思想服务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④正确。

4.选C 本题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

据材料“早期农业”“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奴隶们在田地上集体劳作,故C项正确。

5.选A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不断普及说明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故①正确;井田制瓦解及私田出现说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向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转变,故②正确;明代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③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出现,故④正确。

6.选B 国家统一的实现与汉民族的形成,以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都是在秦汉时期,故B项正确。

7.选B 军功爵制是按照军功授予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盐铁专营属于政府对盐和铁进行专卖,属于垄断商业经营,故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打破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控制,排除C项;孔子创办私学,开创学在民间,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排除D项。

8.选C 题目中的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兼并”体现了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封制下的割据混乱的局面,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统一后,秦之后的历朝对其进行不断加强,与题目中的时间“夏”“商”“周”不符,故A、D两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B项错误。

9.选C 姜尚对布帛的宽度和长度作出了规范,《礼记·王制》强调凡是不符合规定长度和幅宽的产品,不能用它纳贡和上市售卖,据此可推断丝绸商品规格制度的出现与当时丝绸贸易的兴盛,①③正确;从材料只能看出丝绸是商品,而不能看出其可以充当货币的功能,排除②;材料中反映不出当时是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还是以民营手工业为主,排除④。

10.选B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是隋唐出现的科举制,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郡县制普遍推行,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而非世袭,标志着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C项错误;“工商食官”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故D项错误。

11.选B 材料呈现的是人口不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呈现魏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有利于魏晋最终完成统一,故B项正确;三国时期蜀、吴确实促进了当地的开发,但这和全国的统一相比,不是主要影响,故排除C项;三国对峙局面此前早已形成,故D项错误。

12.选B 从字面上看士指的是知识分子,卿大夫指的是官员,士大夫阶层就是指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士大夫阶层的含义无关,故排除。

13.选C “若政令有失当……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说明了此机构具有监察、审议的职能。

中书省是负责决策的机构,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负责执行的机构,故B项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审议的机构,故C项正确;军机处只是起到上传下达,跪授笔录的作用,故D项错误。

14.选C 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北宋统治者长期推行“崇文抑武”政策,防止武将夺权,武将们长期被轻视和防范,故C项正确。

15.选A “忠”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但与世袭制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孝”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即与宗法制紧密相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耕”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耕作方式,而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读”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即科举考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6.选C 材料中“事从公议”说明行省制下地方行政机构内部不是最高长官一人决策,而是存在着权力间的相互制约,这种制约关系体现了为防止专权的分权制衡,故选C项。

17.选A 颜鲁公是指颜真卿,他的字浑厚回劲,A项正确;杜子美是指杜甫,他的诗属于现实主义风格,B项错误;吴道子的主要成就为人物画,C项错误;韩退之即韩愈,他主张复兴儒学,D项错误。

18.选C 本题宜用排除法。

宋代采取了很多措施削弱宰相与地方的权力,有效地维护了君主的权力,不能说君弱臣强,故②错误。

C项符合题意。

19.选B 从材料“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信息中,可见其并不认为“多子多福”,并意识到人口增加给社会带来压力,“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体现了控制生育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正确;“小国寡民”思想与材料所处时代明显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前景所产生的忧患意识,并非真正出现人口严重膨胀,故D项错误。

20.选D 从材料“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故①④正确;中国走向世界以及“市场经济的萌发”,有利于中国向近代转型,故②正确;“海禁”政策是指禁止民间出海贸易,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故③错误,D项符合题意。

21.选D 朱熹理学讲求“存天理,灭人欲”,倾向压抑人性,故①错误;庄子逍遥游主张走进自然,彰显个性自由,故②正确;文人画的创作,体现思想自由发挥,故③正确;李贽反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故④正确。

22.选D 本题考查古代的会馆,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的“收发客装”“论评市价”可知答案是D项。

23.选B 梭伦改革与罗马成文法无关,故A项错误;梭伦公布法律是为了维护民主改革的成果,也是满足公民参政的需要,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只是奠定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查士丁尼时期汇编的《民法大全》构建了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

24.选C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的特点。

罗马人并不能像雅典人那样广泛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由元老院成立的立法委员会制定,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

故选C项。

25.选A 五位思想家论述的都是有关人的问题,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26.解析:

(1)问第一小问,从“置御史大夫”“设置丞籀司直”“设置司隶校尉”中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得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

(2)问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中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政治制度的总体特点回答。

第(3)问,从君主专制的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即可。

答案:

(1)内容:

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

关系:

承袭秦制。

(2)特点:

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

特征: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

(3)积极:

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消极:

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

27.解析:

(1)问,抓住“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等信息概括即可。

(2)问第一小问,直接提取材料二中信息,从“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即可看出其变化趋势;第二小问,结合宋朝时代背景,联系该时期经济、思想发展状况进行回答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从中外、城乡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第二小问,需要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从思想、社会环境、教育以及外部因素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民族融合加强;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

(2)趋势:

服饰由华丽趋向朴实自然,趋于平民化。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理学的影响。

(3)特点:

传统与现代并存;城乡差别大。

原因: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西方思想的传播;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受教育程度提高。

28.解析:

(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联系董仲舒的主张进行回答;第二小问,可从政治、思想、教育及民族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2)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二中“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等信息中得出;第二小问,应结合科技、经济、教育与思想发展的关系进行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应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直接从材料三中概括即可。

答案:

(1)主张:

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

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努力:

重新解释经典,注重道德规范教育,使理学生活化、普及化。

条件:

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3)理由:

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

目的:

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