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464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docx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表明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

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狭义: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

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3、管理方的概念:

狭义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上看,管理方除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非正式雇主协会。

4、管理方的特点:

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力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

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

3)职权是由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5、雇主协会的类型:

1)行业协会,同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

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雇主组织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6、工会的定义:

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性组织。

工会的性质: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地位:

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工会的特征:

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和经济目的。

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工会的权利:

4)条,以及工会及其会员在采取产业行动中,享有豁免权。

同时法律也对工会及其会员的权利进行倾斜性保护。

P22

7、工会的职能:

工会有整合职能、经济职能、民主功能、服务功能

8、工会的行为方式:

“韦布五分法”1)互保互助,通过工会会费建立的基金中提取费用,向成员提供如医疗教育、娱乐、住房等福利。

2)集体谈判,是工会与雇主交涉、协商确定薪酬、福利、工时、工作条件等有关劳动标准和劳动关系事务的活动,是为会员争取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方式。

3)劳动立法,工会通过立法建议、监督法律执行等方式保护雇员利益,促进工会发展。

4)直接行动,在互助互保式集体谈判不能发挥作用时,工会采取罢工、罢市等方式。

5)政治行为,主要包括向政府与立法机构施加压力,促使其颁布保护劳动者的条例或法律;建立政党或加入代表工人利益的政党。

第二章

一、冲突的原因:

1、异化劳动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4、劳动合同的性质5、心理契约的不履行6、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因素。

二、冲突的根源:

工人努力工作,却不拥有最终的结果,这种异化劳动的合法化势必造成工人和雇主之间的矛盾,成为私有经济中不可能调和的冲突根源

三、冲突的表现形式: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冲突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的表现形式。

冲突一般包括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

1、显性冲突对于员工来说表现为罢工、抵制、辞职、诉怨等;用人单位表现为关闭工厂、停工、惩处、辞退员工等。

2、隐性冲突,员工主要表现为职务内绩效的降低,比如怠工、旷工、缺勤、偷懒等。

用人单位则表现为排挤员工,随意安排员工等。

四、产业行动的概念:

产业行动又称集体行动,是指劳资关系双方在劳动关系中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或关闭工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抗的行为。

具体来说,是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或雇主以向对方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发动的导致正常工作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

产业行动是集体协商、谈判失败后的高级斗争形式,也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和平手段所能够采取的最终的斗争或争议方法。

五、产业行动的形式

1、雇员的产业行动,1)罢工,产业行动最明显的方式。

2)怠工,作为雇员产业行动的一种基本手段,是指工人既不离开工作岗们也不进行就地罢工,只是放慢工作速度或进行破坏性工作。

3)联合抵制,是指雇员以影响消费者的方式来阻止雇主销售其最终产品。

要据抵制对象不同,分为初级联合抵制和次级联合抵制。

初级……是指工会直接向当事雇主施加压力迫使其接受谈判条件的运动;抵制方式是通过劝说消费者不去购买雇主的产品来限制雇主产品市场。

次级……是指工会向没有直接卷入劳动争议的雇主施加压力,使当事雇主处于不行地位而进行的运动。

方式是开展工人运动,使消费者不购买雇主产品。

4)纠察,指罢工员工在靠近企业入口或有关区域设置警戒线,用以阻止其他员工或者人员进入。

5)“恶名单”“好名单”。

“恶名单”指工会将那些与工作作对的雇主列入一个名单,在很多国家视为非法。

“好名单”在这种名单上列入工会认为对工会“公正”的雇主。

2、雇主的产业行动,1)关闭工厂,指的是当雇主得知雇员准备罢工或者雇员刚开始罢工的时候,就关闭工厂,并且声称是被迫行为。

2)雇佣替代劳动者,是指在正式员工罢工期间,雇主通过雇佣其他工人来代替罢工工人进行生产,以抵制或破坏工人罢工的一种手段。

3)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指的是罢工期间,雇主借助其他雇主的生产能力完成生产任务。

4)复工运动,雇主派人到罢工工人家中劝说罢工者或其家属,使他们相信不久之后,大多数工人都将会回到工厂,并且他们的利益也会得到良好的保障。

5)黑名单,又叫黑表,雇主通过秘密调查,将一些不安分或有可能在劳动冲突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劳动者登记在一张表上,并暗中通知本行业其他雇主都不要雇佣他们6)排工,雇主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的态度。

六、罢工的形式:

根据罢工的目的可为经济罢工,反对不正当行为罢工,同情罢工。

根据罢工有无工会组织,分为正式罢工,野猫式罢工,其他形式有就地罢工,象征性罢工,集体辞职,巡回罢工,间断罢工,总罢工。

七、罢工的法律约束:

1)对公共事业的罢工限制,由于公共事业的社会性,许多国家法律严格限制公共事业的罢工权。

另外法律严禁在公用事业部门举行巡回罢工和怠工。

2)对其他行业的罢工的法律规定,遵循以下原则:

合法原则(罢工目的是为了达成集体协议时,罢工才是合法的),社会适当原则,罢工程度要使社会能够接受。

均衡原则,罢工必须是逼不得已采取的方式,手段要合法,应该尽量使用其他较和平的方式。

八、合作的根源: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合作源于“被迫”(是指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和“获得满足”(第一,获得满足建立在工人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上,第二,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第三,管理方的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九、冲突向合作的转化及合作的方式:

通过沟通或共同协商的方式。

1、沟通的概念:

沟通特指管理方向员工及其组织传达信息的过程。

管理方沟通的目的在于向雇员提供组织信息,加深员工及其代表对组织的问题和管理方地位的理解,消除员工及其代表可以已有的错误观念。

员工获得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工会在集体谈判、组织内部劳资联合决策中的作用。

沟通主要内容有:

就业组织的介绍性质的信息。

日常工作情况信息。

就业组织政策或组织人员的调整的信息。

就业组织的运作的详细信息。

2、共同协商:

指员工单位为协调员工的关系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

共同协商的组织是协商委员会,由员工和管理方代表组成,主席由委员会成员每年选举产生。

共同协商的作用,1)共同协商使双方在思想和行动上寻求更大的一致2)能够部分的调整劳动关系。

第三章

一、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1、劳动规则的订立者2、劳动规则的执行者、监督者3、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调控者4、劳动争议的调停者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二、劳动关系建立阶段的政府管理:

主要体现在就业和劳动合同方面。

1、就业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就业方面主要关注就业水平和就业模式。

注意:

1)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扩大就业2)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4)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

2、我国劳动合同管理的框架由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用人单位内部管理构成,但以劳动行政部门的管理为主,其管理职责主要包括:

制定关于劳动合同的规章和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劳动合同鉴证和备案;确认和处理无效劳动合同;监督劳动合同履行等。

三、劳动关系存续阶段的政府管理:

主要体在工资、劳动安全、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

1、国家的工资管理主要包括:

对全社会工资的一般管理,制定工资政策和法规,宏观调控工资总量,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资支付,尤其是保障欠薪支付,协调不同地区、行业、职业之间工资比例关系。

对企业工资的间接管理,企业工资总额进行动态、适度宏观调控,指导企业选择和完善工资制度,监督企业在工资分配过程中遵守工资政策法规。

对国家机关工资的直接管理,确定国家机关工资分配的制度和方案,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并参照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和调整国家机关工资水平。

2、劳动安全的管理:

制定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并监督用人单位执行;政府职能部门要把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和卫生工作纳入各自的日常职责范围,通过日常的审批、鉴定、考核、谁、事故查处职能活动等,督促用人单位做好劳动安全保护工作;通过劳动保护监察活动,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护法,制止、纠正并制裁劳动保护中的违法行为。

3、职业培训的管理:

职业培训是指根据社会职业需求和劳动者从业的意愿及条件,按照一定标准对劳动者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职业技能的教育训练活动。

我国职业培训管理体系由劳动行政部门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所构成。

劳动行政部门管理是综合性全面性的职业培训管理。

管理职权和范围:

1)制定职业培训的政策、规章、规则、标准等规范,统一制作有关证件和通用标准。

2)行使审批权,对职业培训实体的开办、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立等进行审查和批准。

3)行使监督权4)组织和领导对培训实体的评估工作5)对培训中的违约、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

4、对社会保险的管理。

国家和政府负有发展社会保险事业的职责,对社会保险实行宏观管理。

有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社会保险主管机关,分别主管全国和本级行政区划内的社会保险工资2)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社会保险基金,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法规、政策及待遇标准3)制定社会保险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4)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有关机构的社会保险工作,制裁社会保险工作中的违法行为5)裁决社会保险争议6)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优惠和扶持。

四、劳动关系终止阶段的政府管理:

按照合同解除条件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按照合同解除方式分为协议解除和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单方解除)管理主要关注:

解除、终止行为是否公平,是否履行法定程序,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以及确定赔偿标准。

五、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特点:

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从“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变为“利益型的互利互惠关系”2、劳动关系的建立方式从政府行政分配为主走向市场选择为主3、劳动关系的调节手段从行政调控为主转变为法律调控为主3、劳动关系中的利益分配由平均主义转变为分配差别化。

第四章

一、广义的劳动法:

是指调整特定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从法学理论上看主要包括1、劳动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是劳动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权。

2、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

3、劳动关系协调方面的法律,主要指劳动合同法、劳动协商法、集体合同法。

4、劳动标准方面的法律。

主要指国家指定的关于劳动者最基本劳动条件的法律法规,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作时间法、劳动安全与卫生法。

5、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主要是对劳动者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以及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