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391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97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1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docx

贵州省各市化学中考真题析

贵州省安顺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块制成冰雕

B.

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

泥土烧成瓷器

D.

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冰块制成冰雕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泥土烧成瓷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2015•安顺)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结晶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滴管用毕即插回

D.

测定溶液的pH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分)(2015•安顺)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  )

 

A.

食盐、食醋

B.

青铜器、空气

 

C.

氧气、二氧化碳

D.

水、铜丝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特点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

A、食醋属于混合物,食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青铜器是合金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铜丝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面的知识,根据物质分类的标准能够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

 

4.(2分)(2015•安顺)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N2+5X+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NO

B.

CO2

C.

H2

D.

CO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

5CH3OH+12O2+6NH3=3N2+5X+19H2O,据方程式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6个N原子、5个C原子、38个H原子、29个O原子,反应后有38个H原子子、6个N原子、19个O原子,所以上述反应中5X含有5个碳和10个氧,故X物质的化学式为CO2;答案:

B.

点评:

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并能够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

 

5.(2分)(2015•安顺)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考点: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环境保护;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可结合电池的成份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B、根据羊毛中含有蛋白质解答;

C、根据“低碳生活”是指少排放二氧化碳解答;

D、根据可结合白色污染的防治方法作答.

解答:

解:

A、电池中含有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所以应该回收减少污染,同时又可以节约资源,所以正确.

B、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点燃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棉花和羊毛,所以正确.

C、“低碳生活”是指少排放二氧化碳,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错误.

D、减少白色污染可从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塑料、提高技术生产可降解性塑料等方法.所以正确.

答案:

C

点评:

化学与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化学知识去了解人的健康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用化学知识与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6.(2分)(2015•安顺)下列说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CuSO4溶液(H2SO4)

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Na2SO4能与适量的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2SO4能与足量氧化铜粉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8分)

7.(4分)(2015•安顺)物质A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物质B的水溶液,请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A物质的化学式 Al2O3 、相对分子质量 102 ;

B物质的化学式 AlCl3 、相对分子质量 133.5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Al2O3.

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显+3价,氯显﹣1价,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7×2+16×3=102;

AlCl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7+35.5×3=133.5.

故答案为:

Al2O3;102;

AlCl3;133.5.

点评:

本题主要对一些化学常用知识的考查,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知道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8.(6分)(2015•安顺)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①CO、②NaHCO3、③KNO3、④CH4、⑤N2、⑥CaO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最简单的有机物 ④ ;

(2)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① ;

(3)属于复合肥的是 ③ ;

(4)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② ;

(5)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⑥ ;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⑤ .

考点: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一氧化碳的毒性;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①CO具有还原性,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煤气中毒;②NaHCO3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③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④甲烷分子只含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最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⑤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大约占78%,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N2;⑥CaO能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无毒,可用作食品的干燥剂.

解答:

解: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2)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是CO;

(3)属于复合肥的是KNO3;

(4)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NaHCO3;

(5)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CaO;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N2;

故答案为:

(1)④;

(2)①;(3)③;(4)②;(5)⑥;(6)⑤.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用途,要求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记忆,即可顺利解答.

 

9.(6分)(2015•安顺)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氢原子 2H ;

②4个铵根离子 4NH4+ ;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O .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丙>乙>甲 .

②t2℃时,将50g固体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3.3% .

③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应用 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