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课练习试题.docx
《第1721课练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21课练习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721课练习试题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A.率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B.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
C.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国家D.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
2.“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A.冶金业B.交通运输业C.采矿业D.棉纺织业
4.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富尔顿D.史蒂芬孙
5.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
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火车、轮船的出现D.内燃机的发明
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
“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
“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
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
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
‘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A.地理大发B.资产阶级革命C.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争论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两国相比最大的优势,你赞同谁的观点()A.甲说: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乙说: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C.丙说: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丁说:
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
9.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爱迪生D.史蒂芬孙
10.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破坏了自然环境
③促进了城市的兴盛④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右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该图的立意是()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二、非选择题
12.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
它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哪里?
说说它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
说说它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
18世纪末,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正在经历一场什么变革?
(2)材料二所述表明英国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三、活动探究
14.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的盛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
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中广网《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
(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基础是什么?
(2)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最有可能展示哪些发明?
(3)在当时,要把世博会展品运往展览地可使用哪些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举办的条件有哪些。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现在很多公交车上都用上了“非接触式”IC卡,人们上车后用刷卡代替买票,方便了乘客。
这种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最早发现的吗()A.意大利B.美国C.德国D.英国
2.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开始于()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
3.苏联的斯托列托夫曾经指出:
“铁匠的儿子法拉第,在青年时代的早期,做过装订工人的学徒,临死时是所有科学会的会员,是那时物理学家公认的领袖。
”法拉第及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开创了一个时代。
这里的“时代”是指()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工业时代
4.右图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A.法拉第B.贝尔C.马可尼
D.卡尔·本茨
5.读下图,指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6.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诞生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7.如今汽车已开始走进中国百姓家。
追根溯源,建成汽车装配线,降低了生产成本,才使得汽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狄塞尔B.卡尔·本茨C.亨利·福特D.莱特兄弟
8.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有澳大利亚、美国等14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他们参加奥运会最不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A.自行车B.飞机C.火车D.轮船
9.1931年10月18日,一位科学家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家人及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函,向这位伟人表示悼念。
在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很多地方交错停电一分钟,来纪念这位伟人。
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
这位伟人是()
A.爱迪生B.法拉第C.卡尔·本茨D.阿基米德
10.右图所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其决定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
请回答:
(1)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2)材料三中图一、二所示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
(3)请分别指出与材料三中图一、二同时发明的新交通工具还有哪些。
(4)说一说两次工业革命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国家名称);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材料二
(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把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残缺部分按照史实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3)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二所对应的两位发明家的一项重要成就。
(4)1851年举行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为什么在英国陈列的展品中找不到图二人物的主要发明?
三、活动探究
13.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按照下列提示,感受“工业文明与低碳生活”。
步骤一:
走进历史
(1)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发明各是什么?
步骤二:
回归生活
(2)提倡低碳生活,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少乘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请问汽车最早发明于哪个国家?
(3)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比如积极响应“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请问电灯的发明者为什么被人们称赞是“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步骤三:
学会反思
(4)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1893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世博会主办权。
这与他们抓住了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不无关系。
2010年我国也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5)工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
1.下列属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两大障碍的是()
①英国殖民统治②美国联邦政府③黑人奴隶制度④印第安人的反抗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
2.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发生在美国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时期。
下列对两次战争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B.战争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文献
C.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都使美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3.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十分敬佩林肯总统,是因为林肯总统在历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各项与林肯总统有关的是()
①领导独立战争,抗击英国殖民者并取胜②领导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③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④维护美国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历史事件与重要文献的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美国独立战争—《权利法案》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D.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5.美国爆发内战的根本原因是()
A.印第安人不甘心受到驱赶B.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
C.种植园奴隶劳动过于繁重D.种植园经济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6.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表现在()
A.原料的争夺B.劳动力的争夺C.市场的争夺D.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7.1862年秋冬,美国南方种植园的黑人奴隶们私下里飞快地传递着一个让人惊喜万分的消息:
林肯总统宣布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也可以参加军队了!
他们获得自由了!
这个让黑人奴隶们惊喜的消息是因为林肯总统颁布了()
A.《独立宣言》B.《解放黑奴宣言》C.《宅地法》D.《美国联邦宪法》
8.美国南北战争中,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并扭转战局的历史事件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宅地法》的颁布
C.林肯就职演说的发表 D.《解放黑奴宣言》的颁布
9.董史少向同位同学介绍美国的南北战争。
下列他的哪一句话讲错了?
()
A.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战前南北矛盾的焦点
B.为废除黑人奴隶制,北方首先挑起了战争
C.战争中存在里士满和华盛顿南北两个首都
D.战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10.江泽民为了表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在美国演讲时高度赞扬了美国历史上
著名的总统林肯,主要是因为林肯()
A.有许多曲折感人的生活经历B.颁布了解放了黑人奴隶法令
C.为美国人民献出自己的生命D.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1.1860年的一天,以下情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美国南方一黑人正在为竞选州长积极做准备
B.美国南方一对黑人夫妇正在为主人收割小麦
C.美国南方的一位黑人农场主正在指挥白人奴隶抢收葡萄
D.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白人绅士给一位黑人妇女主动让座
12.1862年,林肯总统在白宫接见一位六个孩子的母亲。
林肯惊喜地对她说:
“原来
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这位妇女就是美国历史上最
具有政治鼓动性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
而林肯总统所说的
“酿成一场大战”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B.美西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朝鲜战争
13.下列事件与林肯有关的是()
①领导美国内战,打败南方奴隶主②废除黑奴制,使黑人获得与白人平等权利③颁布《宅地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④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扭转了屡败局面
A.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史欠全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赢得了国家独立B.维护了国家统一
C.废除了黑奴制度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美国共和党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是:
“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Theunionmustandshallbepreserved.
材料三(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
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在材料二中,为什么当时共和党选择这样的主题?
在这次选举中,共和党有没有取得成功?
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节选自什么文献?
起了什么作用?
(4)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如何?
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法律上讲,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黑人获得了解放,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
16.美国闻名的拉什莫尔山耸立在南达科他州巴登兰以西不远的地方,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总统的巨大头像(见下图)。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四位都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总统。
左边第一位领导了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他是谁?
他被誉为什么?
(2)最右边这位领导了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他领导的革命历史上称为什么?
(3)美国为什么要进行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4)1982年,美国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让人们从历届的40位总统中选出一位最佳总统,结果最右边这位总统位居榜首。
为什么美国人民如此爱戴和尊敬他?
请写出其理由。
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1.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大化改新
2.俄国1861年改革最重要的作用是()
A.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B.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的经济最强国
C.使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D.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是()
A.外敌的入侵B.俄国的分裂C.黑人奴隶制D.落后的农奴制
4.1861年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
A.伊凡四世B.彼得大帝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
5.历史课上,史未全向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
她的哪一项表述不正确?
()
A.改革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B.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的革命
6.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C.推动学校教育,符合近代化趋势D.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7.亚历山大二世在会议最后审定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
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这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制止人民革命B.发展资本主义C.保护贵族地主利益D.让农奴变为自由人
8.在俄国农奴制改革过程中,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是()
A.无偿分配B.赎买C.抢占D.承包
9.俄国废除农奴制是一次()
A.农奴兴起的“自下而上”的革命B.资产阶级兴起的“自下而上”的革命
C.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D.资产阶级与沙皇联合进行的的改革
10.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最后审定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相信:
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经一一地做到了。
”
(1)材料中谈到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2)这次改革的具体措施有那些?
(3)亚历山大二世的话说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这种思想带来了什么后果?
第21课日本的明治维新
1.19世纪下半期,日本进行明治维新()
①主张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②废藩置县,改变了地方行政区划
③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④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下面关于明治维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B.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成为高度集权的国家D.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日本明治维新最主要的作用是()
A.改变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B.使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C.加强了日本政府的中央集权D.使日本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4.日本明治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C.文明开化D.发展近代工业
5.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意义是使日本()
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彻底铲除封建制度C.摆脱殖民统治D.实现工业化
6.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是( )
A.废藩置县 B.废除行会制度,引进西方技术
C.实行义务教育 D.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7.右图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哪一方面
改革后出现的现象?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D.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8.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谈到日中关系时说“我觉得春天已经到来,并希望尽可能地让这
个春天长久持续下去。
”回首中日关系: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
这是因为日本()
A.沦为半殖民地B.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9.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和国家持续发展的是()
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努力发展教育
10.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物产之
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学习西方B.鼓励人民富起来C.工业立国D.对外掠夺
11.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D.都以失败告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打破疆界,重划全国行政区。
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
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
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
文
明带入国内。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
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三见右图日本的小学课堂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这一事件实施过程中有远见的措施有哪些?
(2)这一事件对该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促进国家的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