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2322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docx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前言:

“课改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目前,中国名校共同体已发展成横跨22个省市,由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组成的、当代较具影响力的一道亮丽的课改风景.他们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与其说作出了较大贡献,不如说提供了一种行动姿势、一个方法思路、一种教育人原本应有的良知和责任.现在,40所核心校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其所在区域,被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定、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的课改示范校,他们各自在发挥着课改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校”。

目前风靡全国的九大高效课堂模式如下:

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

  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

交流”学习模式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山东杜郎口中学

“课改"代名词

一所偏居乡间,曾经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却因为课改,每天前来考察取经者都门庭若市。

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每天暴增到2000人,满校园热闹非凡。

这所学校就叫杜郎口,炙手可热的杜郎口因“改"而名扬天下,引发热议、刮起“旋风”.

   杜郎口旋风的重要推手是《中国教师报》。

自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师报》以“八版联动”这种特殊的报道形式予以报道之后,杜郎口就吸引了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目光,随后,《中国教师报》又连续以大篇幅二访、三访杜郎口中学,并开辟专版在读者中展开“杜郎口大讨论",从此杜郎口经验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中国教师报》关于杜郎口的报道达32个整版篇幅文字. 

 杜郎口经验的精髓,最主要的有三点:

第一,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

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这个所谓的“法”就是模式,模式既规范“教的方式”,也规范“学的行为”;

第三,以学评教,围绕“学”构建教育教学评价系统。

什么是好课?

什么样的才是好教师?

杜郎口这样解读:

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

好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既要让学生学会、会学,还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所追求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经验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经验不是僵硬、固化的经验,她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乃至生长的经验.杜郎口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中国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

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课改的“技术与操作”问题,探讨如何让理念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因而破解杜郎口就显得特别具有意义。

     □“10+35”模式

    杜郎口模式被一线教育称为“高效课堂模式”.也是中国名校共同体在“临帖实验”阶段推崇的课堂“帖子"。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即目标任务呈现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挖掘,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即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即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即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有专家称杜郎口的课堂应属“展示课堂",课堂强调人人展示、个个精彩,其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

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

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

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

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杜郎口模式的教学特点,即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形式,落实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

   杜郎口模式的价值体现在,给长期困扰教育教学的两大关系问题做了清晰的解读和定位,即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在“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的课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厌学、课堂效益低下等常见问题,一举突破了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桎梏,同时破译了教学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山东昌乐二中

   □领跑高中领着“改”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

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毕竟有名校的底蕴在,一经上路便与众不同。

他们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并主动“放低”姿态和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因课“结拜”,从此山东教育有了“课改三驾马车"这样的说法.

   靠改出来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再一次让昌乐二中成为同行注目的焦点,课改之后的二中升学率受到影响没有?

在山东省尚未实行规范办学的2007年,昌乐二中迎来了50年办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升学辉煌。

事实佐证了赵丰平的观点,也强力支持了他推行的课改.更有一大批学校从此铁心跟着二中搞课改,领跑学校成为领着改的学校.课改,让昌乐二中成为山东省更具教育魅力的学校,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他们这样评价说,昌乐二中能“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而精彩的人生"!

   今天,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

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如果你再问高考考什么,他们会这样告诉你:

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许多名校还在踌躇犹豫着是否需要改的时候,昌乐二中已开始着手研究高效之后怎么办、做什么了。

   在昌乐二中假如你看到高一学生每周8节、高二每周6节、甚至连高三学生每周都安排4节阅读课时,你一定不要惊讶,这是他们的“海量阅读课程”。

每逢周末,满校园里全是学生张贴的海报,“我的红学学术报告会”、“试论王熙凤的管理艺术”,在二中,很多学生都能独立举办自己的“学术”报告,有那么多本书“吃”进肚子里,什么大学考不上?

    把孩子们从题海和时间里解放出来之后,昌乐二中相继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比如65公里远足拉练,比如西瓜大棚嫁接,比如每人掌握一门乐器,比如……二中因而被学生们誉为“诗意的校园”。

   二中的“诗意”无处不在,“连空气中都飘荡着美和惬意”。

昌乐二中是中国名校共同体里最有管理特色的学校.走进二中的校园,接近9000人的学校,一切都显得清清爽爽、井然有序。

二中总给人一种气质甚至是气度.很多去过二中的人评价说,二中总有精气神在,让人感觉到阳光、活泼、向上。

昌乐二中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全国五所管理示范学校之一.

   □“271”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围绕给师生减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优化课堂结构流程,形成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昌乐二中立足课堂的实然目标,追求教育的应然目标。

他们以为仅仅追求高效益仍然是短视行为,还必须注重课堂的生命内涵,交给学生一生“带的走”的东西,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解读“271”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

7:

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

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

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回的。

“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271追求“动态”转化:

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

   2.操作

   “271”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上”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对预习的要求:

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前10分钟用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预习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10+30+5课上操作要求:

前10分钟为预习;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课堂后段5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3.学习动车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

   “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4.两案并举:

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

   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课前,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导学案,并要在上课前,从小组里选拔出学力中等的学生“代表”进行培训,课中对“代表”进行“学情调查”和“达标验收”。

课后教师要依照训练案对“代表”进行“计时”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

   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成功推行,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山东兖州一中

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

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

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高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

”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

",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

”号最终变成“。

”号。

   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教学原理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

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循环大课堂关注课堂“两率”,即降低精力流失率,增加高效学习率。

   循环大课堂的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两个高效,因而有人说,兖州一中把杜郎口的课改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兖州一中的课改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四个转变,一是“彻底”转变了教的方式;二是“彻底”转变了学的方法;三是“彻底”转变了评价方式;四是“彻底”转变了师生的发展方式。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学管会--学生学校管理委员会。

他们每周任命一个学生校长,每个学生校长再分别组阁,任命副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学管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媒体",创意设计自己的活动等等。

兖州一中真正做到了凡事由“学生自治”。

□“循环大课堂”

   1.描述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

   具体解读如下:

一课分两截,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

形象地说,就是揪住每节课后十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绕进来,一直延伸到第二天的新课,然后与新课的前35分钟完成对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课上45分钟又分为教师导学、预习合作、展示交流三步,三步由六段组成,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2.两个前置

   循环大课堂的“展示+预习”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

因而循环大课堂具有两大特点:

问题前置、学习前置.

   3.导学案

   教师不讲,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

   导学案是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学步车。

   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而“案"是指教师课前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课堂教学互动方案。

导学案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

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重在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4.对教师的要求

   循环大课堂要求教师首先要做“激励者”,教师要尽量可能多使用诸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激励性语言。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上,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第三,教师既要关注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这些体现在课堂上即变成对学生表情、语音语调、形体动作的关注。

   5.意义

   循环大课堂注重课上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效能,在山东高中阶段率先实现了“零作业”,从而真正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教育中解救了出来,把时间、权利、发展、灵性还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的课变,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

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

   □不让教师进课堂

    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曾经引发过很大的争议,早在去年他们就规定:

上课铃打响之后,严禁教师“进课堂”,是剑走偏锋还是制造噱头?

教师不进课堂学生能学会吗,作为民办学校的新知是不是在玩火?

  

一切学习都应是自学。

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

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

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以学生“学"为本,创设了“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是赋予“沉默的大多数”以本来就应该有的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

   “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面对文本和世界。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视其为走向终身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素质。

    课堂大部分时间用来交流。

“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

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

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在新知,学习不仅指发生在课堂上,他们把学习延伸到校园.在新知的校园,随处可见的是学生们的激情表演和公开展示,间或学生们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新知学校认为,课堂学习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思维的状态和品质上,而不在“众声喧哗”之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应植根于他对学习过程本身的体验和喜爱,以及作为一个明天的社会人的责任,而不是有所待于他者或某种外力。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

     □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学生这样评价:

“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

过去怕上课,现在我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现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学校。

   如果说高效课堂是果,那么文化则是土壤、阳光、雨露。

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所有学校都十分注重文化建设.而“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们独创“高效课堂班级文化巡展”。

每到周五下午,整所学校就沸腾开了,学生们一般会以年级为单位,在操作上设下擂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班一个班地打擂。

他们借助各种文艺手段,说学逗唱演,比的正是谁的班级文化更出彩.有了这样的土壤、阳光和雨露,我们还需要担心没有种子的发芽、花的娇艳、果之饱满吗?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模式具有三大特色:

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大整合,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

   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

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排课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大单元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三型”,即高效课堂的“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课型;“六步”,分别为: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拓展,穿插巩固,当堂测验;“一论坛"即以论坛形式,在“三课”结束之后,以单元为总教学目标,采取滚动循环的手段,由教师“精讲点拨”,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二次作业”.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

“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成为大单元模式的支撑。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学习状态等,实现了教育本质“向人"的回归。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

   □立的首先是“人”

   教育绝不可单纯以成绩论英雄,但立人学校在升学成绩上的“不讲理”却在沈阳市成为很多家长的“美谈”。

这所学校的中考成绩竟然要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既然提到的是成绩,那当然则需要看清楚成绩得来的手段,如果是靠应试教育走极端的时间加汗水,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为代价当成“敲门砖”换来的高升学,则满分也应判为“零分”甚至负分.可立人教育的成绩单上的确有个“零”,只不过这个“零”是“零作业"。

基础知识不是不重要,而是哪些才真是支撑孩子一生发展有益的“基础"?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办教育就是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立人敢于实现“零作业",是因为他们早就自信课上发挥了每一分钟的效能,用不着再“堤内损失堤外补";立人最大的亮点在课堂上。

他们秉承:

教师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潜能;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功.  

立人的课堂完成了“六个变身”,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1.整体教学系统核心: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核心,以学生自我价值展示为动力,以教师的启发、引领、点拨为激活方式,以激励评价为手段,以整合教材形成知识导图为突破口,从呈现知识导图出发,到编制学习导图结束,实现“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